兒歌唱古詩傳承民族文化 瓜瓜龍語文金牌團隊為古詩編曲

2020-12-19 齊魯壹點

用音樂教語文,靠詩歌吟唱《苔》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作為一名80後鄉村支教老師,梁俊從沒有想到竟然通過跟山區學生一起演唱古詩兒歌的方式登上了央視的舞臺。經過現代音樂的演繹,及梁俊和孩子們純真、動情地演唱,一首並不知名的小詩《苔》讓節目嘉賓庾澄慶和曾寶儀感動落淚,也讓孩子們領會了詩歌中更深的精神力量。

事實上,譜詩成曲是中國自古以來詩詞流傳的重要形式,《史記》中記「詩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但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詩歌卻逐漸喪失了吟唱功能,而隨著現代創新技術的發展及教育本質的回歸,一些教育品牌也在探索、尋找詩歌的多元功能。作為一款系統性AI啟蒙教育產品,瓜瓜龍語文便將古詩、國學等知識模塊用趣味動畫和AI智能互動形式展現出來,還聘請了國內頂尖的音樂製作團隊,全新打造出原創古詩兒歌,讓古詩以兒歌的形式唱出來,給中國孩子帶來了全新的語文啟蒙學習體驗。

兒歌誦唱融入易懂譯文 高效記憶知識點

在傳統的語文啟蒙中,孩子們常常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古詩,這樣的方式不僅不容易記憶,而且還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了給孩子營造更好的學習體驗,瓜瓜龍語文採用了音樂兒歌的形式,幫助孩子學習古詩。為此,瓜瓜龍教研團隊專門聘請到了熱門歌曲《五環之歌》的創作人、國內金牌音樂製作人姚雲老師,為孩子創作古詩兒歌。

姚雲老師的音樂風格一向溫暖又不失趣味, 在此次瓜瓜龍語文的創作中,他希望製作出最精良的古詩兒歌,呈現給孩子。在編曲上,老師精心打造了郎朗上口的旋律,並融合不同調性的樂器編排符合詩詞場景的樂曲;在歌詞上,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共情古詩中所表達的意向,創作團隊特意為古詩加入了譯文,並且通過唱出譯文的形式,幫助孩子們達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如古詩《贈汪倫》,講述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為了讓孩子們更加輕鬆的記住並理解這篇古詩。團隊在編曲上,採用了吉他這種屬性比較溫暖的樂器進行敘事,同時為了儘可能準確地還原詩詞中的場景、意境,還加入了自然音效,如槳划水的聲音,力圖讓孩子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詩文中,為了讓孩子們明白「桃花潭水的千尺深,不及朋友情誼之深」所表達的含義,團隊提煉出「有山,有水,有茶,有酒。有你,有我,有情,有義」的這樣便於理解古詩含義的譯文,並以郎朗上口的旋律中唱出來。通過這樣獨特的教學方式,瓜瓜龍語文力圖讓小朋友們用最輕鬆的方式記住古詩。

動畫再現產生情感共鳴 傳遞國學經典之美

除了在古詩兒歌上的精心製作,瓜瓜龍語文的用心也體現在課程的方方面面。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瓜瓜龍語文通過AI創新技術,打造出沉浸式的動畫課堂。除此之外,瓜瓜龍語文還聘請了國內知名少兒動畫內容編劇、《熊出沒》主創俞真,作為動畫課堂的編劇負責人,不僅如此,其聘請的動畫視頻團隊曾參與多部兒童項目製作,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其豐富的製作經驗,成為瓜瓜龍語文動畫視頻高品質的有力保障。

在這些國內頂尖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瓜瓜龍語文為孩子們打造出趣味十足的動畫課堂。課堂將IP劇情和語文知識巧妙融合,通過「美食鎮」這一動畫場景展開孩子們的學習之旅,學員們會在「瓜瓜龍」的帶領下認識「玲瓏」等充滿個性的動畫人物,並且在學識淵博的「爺爺」的幫助下,學習古詩、成語、漢字、拼音等中國文化知識。

在國學課堂中,瓜瓜龍語文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及歷史故事打造成孩子能夠理解的課程內容,傳達國學的精華,讓孩子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例如,在《盤古開天闢地》課程中,「糰子爺爺」會帶孩子一起了解中國的神話傳說,感悟古人的世界觀,結合趣味的動畫和解讀,讓孩子邊看邊思考。孩子們能在沉浸式的趣味動畫課堂中,穿越古今、領略文學之美。

語文作為中國孩子學習的基礎學科,建立紮實的語文技能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在語文啟蒙中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積累深厚的文學素養也將助力孩子們更加全面地成長。瓜瓜龍語文將致力於探索更具創新意義的語文啟蒙課程,打造更具互動性的語文課堂,讓孩子們獲得有趣、豐富的課堂體驗,也讓更多的孩子通過線上課堂的形式,感知中華文化的力量,成為優秀的中國文化傳承者。

相關焦點

  • 大師天團助陣少兒教育,瓜瓜龍語文讓興趣啟蒙成了新風向
    身臨其境、古詩新唱,瓜瓜龍語文唱詩班將中華文化傳承與啟蒙教育相互融合,通過寓教於樂的創新形式成功激發了孩子們對中華詩詞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真切體驗到文學經典的獨特魅力。 「對小朋友來講,學習語言和古詩,首先要努力讓自己喜歡他、愛上他。如果帶著喜愛的心情去學習,就不會有任何枯燥的感覺。」在與瓜瓜龍語文團隊的對談中,錢文忠教授表示,培養興趣是激發孩子求知慾的最佳途徑,而這與瓜瓜龍語文推出「唱詩班」2.0——「把國學唱成兒歌」的初衷不謀而合。
  • 把國學唱成兒歌:瓜瓜龍語文為何打造「唱詩班的春天」?
    今年12月,瓜瓜龍語文在「風光唱詩班」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創新。瓜瓜龍語文繼續鼓勵和探索以吟唱方式來學習古詩的教學理念,還通過各種方式,將擁有深刻積澱的文化精華的古詩歌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兒童面前。為了提升兒童的詩歌學習興趣,除了日常的製作團隊,瓜瓜龍啟蒙為風光唱詩班配備了包括編劇、音樂、視頻在內的製作團隊,給古詩詞譜上好聽的曲子這一創新的教學方式,在內容設計方面,給古詩詞譜上好聽的曲子、營造沉浸式的環節、鼓勵孩子吟唱等增強兒童對國學的興趣,幫助孩子打開語言啟蒙的大門。
  • 「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對小朋友來講,學習語言和古詩,首先要努力讓自己喜歡他、愛上他。如果帶著喜愛的心情去學習,就不會有任何枯燥的感覺。」在與瓜瓜龍語文團隊的對談中,錢文忠教授表示,培養興趣是激發孩子求知慾的最佳途徑,而這與瓜瓜龍語文推出「唱詩班」2.0——「把國學唱成兒歌」的初衷不謀而合。
  • 瓜瓜龍語文「唱詩班」暖心歸來,聯手國學大師講活古詩詞
    當天,大力教育旗下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正式推出第二季「唱詩班」系列短片——把國學唱成兒歌。在第一季唱詩內容的基礎上,此次瓜瓜龍語文邀請當代著名作家、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王蒙,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四位國學名家,為小朋友們講解經典詩詞,共同探討古詩詞對啟發兒童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
  • 「把國學唱成兒歌」 瓜瓜龍加速構建啟蒙語文護城河
    一般認為,古詩簡潔明快,孩子們不僅可以輕而易舉的記住,還可以展開天馬行空的聯想,瓜瓜龍語文團隊帶著這一理念去設計課程。因此,瓜瓜龍語文團隊從古詩詞入手,從學習古詩詞的樂趣的角度出發,給古詩配上現代曲子進行吟唱方式教學,通過音韻感去加深孩子的認知,"把國學唱成兒歌"這一課程創新形式將更能吸引孩子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表示,"詩而歌之",古人的詩就是唱出來的。
  •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原標題: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教師稱交給學生求證《石灰吟》這首詩是「千錘萬擊出深山」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兩種小學教材版本不一,引來讀者「挑刺」老師:對有爭議的字詞,交給學生去求證
  • 巢湖市人民路小學:誦讀古詩文 傳承中華魂
    巢湖市人民路小學:誦讀古詩文 傳承中華魂 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學生對祖國文化瑰寶鑑賞能力
  • 遠不止武亦姝 滬古詩文教育傳承"大珠小珠落玉盤"
    原標題:遠不止武亦姝,上海古詩文教育傳承「大珠小珠落玉盤」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餘熱未消,上海姑娘備受矚目。  2月9日,記者獲悉,《中國詩詞大會》上海參賽選手其實共有10人,包括武亦姝、姜聞頁和侯尤雯在內共有9名學生,最小僅8歲。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的詩句,讓我們反思語文教學,古詩就該這樣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在不少家長嚴重,能背幾百首古詩等同於語文很好的學習概念。更有的家長以「詩詞大會」上的冠軍武亦姝為學習目標,認為只要古詩背得好,至少是有助於學習的,還有更多的機會能考上清華和北大。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七——古詩文的閱讀
    隨著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現在對於學生語文能力要求的提升,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比重也較之之前增加不少,小學生也越來越多的要求學習古詩文。文言文是我國的歷史文化瑰寶,是古代文學的結晶,也是現代漢語的源頭。但是由於古詩文的創作時間距離現代比較久遠,而且語言表達和現代漢語也有很大差異,所以閱讀起來有一定難度。那對於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如何閱讀好古詩文呢?第一、藉助工具,準確朗讀。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一個有效方法。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李白寫的一首紀遊寫景短詩,體裁為五言絕句。《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明白曉暢,沒有生僻字。在寫山寺時,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從視覺上烘託出山寺之高。
  • 《兔小貝小學古詩》: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有網絡、遊戲和二次元
    不久前,動畫電影《姜子牙》上映,恢弘壯麗的畫面,精緻絕美的角色,再一次喚醒了國人心中深埋的文化之根。尤其是創作團隊在做故事設定時,為了更貼合傳統文化細節,參考了出土文物、古書、古符文、甲骨文等大量資料,真正將國漫的「國」字發揮到了極致。
  • 視界·手記丨「古詩帶你去探秘」,讓人腦洞大開的古詩啟蒙繪本
    創作團隊也是全新的,廣告界著名策劃人、學前教育專業人士、新銳插畫師等,因為「兒童視覺拯救者」的理念,迅速組團出道,目的就是為當下的孩子們做出最美、最好玩的古詩繪本。這種全新的組合為童書的創作群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式呈現。
  • 人民日報:1-12年級208篇必背古詩文匯總,中小學家長收藏!
    語文不僅是我們的一種交流工具,也是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窗口。古詩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孩子們來說,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無論教科書怎麼變,古詩詞都是必修的內容,在語文考試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新版部編教科書,增加了不少古詩詞的學習篇目。
  • 五年級語文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
    學習日期:2020年3月31日複習內容: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學習連結:五年級語文科上冊課本>活動一:複習課文《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第一步:打開上冊語文書第12課,朗讀三首古詩,遇到不流暢的地方多讀幾遍再背誦默寫三首古詩。
  • 第9課《古詩三首》,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單元
    在第9課即將學習的是詩人白居易、蘇軾和盧鉞(yuè)的三首古詩。這三首古詩均為七言絕句,《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語文學習《古詩三首》詩人簡介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去世後諡(shì)號為「文」,世稱「白太傅」或「文忠公」。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雖證明該事為烏龍,不過卻也藉此看到了大多群眾的意見。近年來拼音改來改去,對學生也造成很大影響,究竟從何種角度出發的更改才是符合語音的變化規律,也能維護詩詞文化的傳承呢?   網友們默契地一致表達了反對,覺得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做法不應成為主流。
  • 小學教材古詩文猛增87%: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到底是對是錯?
    我家孩子上小學前,我並沒有感受到語文有多麼受重視,直到我拿到小學語文教材的那一刻,才明白現代孩子的語文教學變化有多麼大。小學一年級課本就有古詩詞,據悉小學六個年級、12冊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達到了129篇,相比原來的教材數量猛增了87%。當時我我就很好奇地查了一下,現在的語文古詩文佔比到底有多大?結果發現,在高考試卷中古詩文已經成為重點拉分項。
  • 五年級下冊語文:生字+古詩+關聯詞彙總,為孩子存一份,輕鬆100
    五年級下冊語文:生字+古詩+關聯詞彙總,為孩子存一份,輕鬆100!小學階段,正是同學們打下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一定要督促孩子將語文基礎知識打牢,打紮實。尤其是在一些生字、字詞、句子上面,畢竟這些是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基礎,如果孩子掌握不牢的話,語文成績一定好不了,所以一定要多多注意了。想要學好語文,關鍵在於兩方面:多讀多寫。多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要多讀課文,課外還要多讀名著以及報刊雜誌,名人傳記等。可以開拓眼界,可以獲取新知識,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可以終身受益。
  •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文,和孩子一起挑戰100首古詩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進入小學三年級後,"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兩首變為"古詩"三首了,所以可以看出,對小學生的"古詩詞'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背誦記憶"的也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我們能背誦幾首呢?是不是覺得有些還是比較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