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天(7月10日),羅戈網聯合羅戈研究、騰訊雲、中通科技、達達快送、準時達、華為、唯智、絲芙蘭(中國)、百威亞太物流科技、環球物流諮詢、優運等企業在羅戈直播進行2020中國數位化供應鏈雲峰會線上直播活動,從企業自身發展呈現豐富、多元、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行業知識分享,一窺數位化供應鏈的歷史、現狀、未來。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能看到,數字供應鏈的無限擴展、無限集約、無界協同、無界觸達的優勢,在遭受衝擊嚴重的國民經濟復甦中,發揮了更直觀的作用。並且在此次國家為新基建定向的7大領域中,包括5G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四大領域,皆直接與數位化供應鏈建設密切關聯。
未來數字供應鏈趨勢會如何?接下來來看看各位嘉賓分享了哪些乾貨?
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2020數字供應鏈孿生研究報告》解讀
首先,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從數字孿生、數字供應鏈孿生到數字供應鏈孿生網絡等方面展開分享。他解釋,數字孿生是現實世界實體或系統的數字表示,數字供應鏈孿生是一類特殊的數字孿生,構建數字供應鏈孿生網絡/體系,實質上是供應鏈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
據透露,數字供應鏈孿生具有實時遠程監控、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預測性維護和調度、情景與風險評估 、更好的團隊內和團隊間協同和協作、更有效和知情的決策支持 、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 、更好的文件和溝通等數字孿生八大共同的商業價值。
騰訊雲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羅勇:物流數鏈時代下的行業小助手與工具箱
接著,騰訊雲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羅勇表示,雲服務是數位化浪潮最重要的物流行業新基建。
在智慧物流新時代,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技術手段和思維方式,正在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與產業格局重塑。其中,智慧物流市場持續擴大,集中在物流數據、物流雲、物流設備,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萬億。新興技術給物流業帶來信息收集、精準匹配及產業鏈整合的機會,同時也扮演著流量埠和精準營銷埠的雙重角色。
「騰訊雲致力於打造豐富、開放的雲服務生態,驅動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實現『產業智變,雲啟未來』的美好願景。」羅勇說。
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CTO朱晶熙:中通快遞數位化迭代之路
18年篳路藍縷,中通快遞如何一路逆襲成為行業龍頭?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CTO朱晶熙的分享為大家帶來了答案。
在流量集中化和產品化的背景下,科技的浪潮正推動快遞行業發展。企業如何將這些新技術與自身業務完美融合,將成為企業在數智化高速路彎道超車的關鍵因素。
2014年是中通快遞電子面單全網普及的一年,也是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分界點。電子面單提供了信息化建設必備的原材料,為後續應用自動分揀、掌中通APP等新的科技提供了基礎,帶來了無限可能。中通從此開始「早他人半步」,以後起之姿,成就領跑之勢。
達達快送大客戶業務負責人楊佳威:達達集團「零售+物流」助力實體零售數位化
今年6月,達達集團於納斯達克上市。達達快送大客戶業務負責人楊佳威介紹,達達集團旗下擁有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兩大核心業務。
達達快送是達達集團旗下中國領先的本地即時配送平臺。經過6年發展,達達快送不斷迭代升級技術能力,用駐店+眾包的模式,通過數位化的騎士分層和運營管理,依託智慧物流網絡和大數據平臺,實現系統派單即時調度,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單均成本,為有龐大即時配送需求的品牌商家提供高質量的配送服務。截至2020年一季度,達達快送業務覆蓋全國2400多個縣區市,2019年日單量峰值超過920萬單。
時達國際供應鏈全球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孔向華:2020「拍了拍」全球製造業供應鏈
目前全球疫情仍不容樂觀,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貿易摩擦不斷,這給全球經濟和製造業供應鏈帶來極大的挑戰。在此形勢下,高端電子和裝備製造業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全球布局。準時達國際供應鏈全球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孔向華認為:環境的改變+客戶行為的改變+科技的改變,促使供貨商、製造商、服務商、金融機構、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形成的生態型供應鏈體系。
直播中,孔向華從G2帶來的產業遷移、製造業供應鏈的新需求、準時達數位化供應鏈服務平臺實踐三方面,闡述:如何支持核心企業的發展,保障供應鏈保持高效運轉,打造產業鏈生態圈的命運共同體,數據共享與可視至關重要。基於數位化的協同與共享,並由此升級的智慧產業供應鏈,將是供應鏈發展的必然趨勢。
華為大交通物流行業首席專家張琪:華為綜合交通物流數位化轉型研討
數字時代來臨,人類進入智能社會,交通物流行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更加注重創新驅動。交通行業的新基建可以理解為傳統交通基建+新技術的協同創新,通過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動產業升級。
華為大交通物流行業首席專家張琪為觀眾描繪了新技術下鐵路、公路、公交、城市道路、城軌、TOC、港口、機場的應用場景。通過華為新ICT技術,做到全面感知、數位化採集、智能化服務,覆蓋城際交通、交通樞紐、城市交通,最終實現物流:收-存-發-裝全過程數位化,打造綠色高效現代物流體系。
唯智信息總裁陳夢槐:數智賦能 | 共建面向未來的新型物流供應鏈
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場景正重塑物流供應鏈。面對數智時代,面對頻發的黑天鵝事件,供應鏈必須順勢調整。唯智信息總裁陳夢槐認為:在短期,CXO和物流管理層聚焦供應鏈計劃和執行的改善,例如,成本和排產管理,可以在哪裡削減供應鏈計劃中的成本,尤其是縮減的非必需品方面,人力資源和產能如何快速調整安排,引入非招標的運力平臺的運輸資源;長期而言,CXO和董事會層面上提高了對供應鏈,計劃和端到端運營的數位化轉型需求的認識,例如,實施端到端計劃解決方案,重新思考和加快戰略數位化轉型與決策層的早期對話。
高效透明的物流供應鏈不僅關係到貨品的及時觸達,更關係到商業動能的釋放。而數智物流供應鏈的核心就是建立基於中臺架構,基於微服務的智能、互聯、可視、高效的供應鏈執行系統。
直播中,陳夢槐通過一系列領先企業的實踐案例,全面解讀企業對物流供應鏈的需求新變化、如何共建智能、互聯、可視、高效的物流供應鏈執行系統、優秀企業的數智物流供應鏈探索之路。
絲芙蘭中國供應鏈總監趙蘇:美妝零售供應鏈數位化轉型
絲芙蘭中國供應鏈總監趙蘇則分享道:疫情期間,面對門店客流急劇減少,線上的生意是保持1.5倍到2倍的增長,看到消費者的消費方式變化的時候,我們的庫存是否能夠隨消費者的轉移而轉移,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疫情整個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我們怎麼樣能夠迅速地聯動我們的上下遊的供應商,保證歐美進口的產品能夠快速地進到中國?
面對這些新挑戰,絲芙蘭做了一些在數位化方面的探索:
1.AI的供應鏈,結合線上線下消費者的畫像可以做相對未來消費的預測,和品牌方、上遊分享這些預測,更多地做生產方面的規劃;
2.部署24小時AGV;
3.線上線下的物流服務打通,網上下單、門店提貨的服務或者是網上下單之後,零售商會從就近的門店進行服務;
4.大數據的分析,是整個供應鏈數位化探索裡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因為有了分析才有了總結,才有了倉庫、服務的打通,它是像大腦一樣的工具幫我們提取。
百威亞太物流科技負責人潘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數字應用為變革先鋒,數據分析為管理引擎
數位化、信息化建設在各行各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大型傳統企業分工精細、缺乏協作,快消行業業務需求變化迅速的背景下,企業避免不了「重複造輪子」和「信息孤島」的窘境,導致一線團隊疲於應付各類系統實施,變身「表哥表姐」。
百威亞太物流科技負責人潘驍認為:系統並非越多越好,技術也並非越新越好。打破傳統項目理念,用敏捷管理打造平臺,幫助平臺快速迭代,方能助力業務增長。在應用建設的同時,不忘利用大量的沉澱數據,打造靈活的數據中心和分析中臺,讓數據文化在各團隊開枝散葉,才能真正將數位化成果滲透業務。
環球物流諮詢總經理黃堯笛:數位化生產物流協作生態系統
數位化物流的關鍵要素拆分到生產物流從採購運輸、原料存儲、生產到成品存儲的各個環節中會產生作用與價值?環球物流諮詢總經理黃堯笛表示,規範化的作業流程、信息化功能完善、自動化設備、數據互聯、模擬仿真五大關鍵要素將在數位化生產物流體系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幫助企業在生產端的人效不斷提升,並實現倉儲管理的成本下降和業務質量提升。此外,工廠在擴建以及精益生產轉型時,物流效率低下的問題也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優運創始人&CEO趙龍軍:國際物流的數位化平臺
針對傳統國際物流的操作模式低效落後,信息傳遞容易出錯,服務成本高的問題。優運創始人&CEO趙龍軍表示,國際物流的傳統操作模式轉型數位化迫在眉睫,國際物流數位化價值核心在於,基於參與各方線上化與數據化互聯互通,覆蓋查詢、交易、履約、結算等環節的全流程全鏈條的可視化自動化。
即使現在數位化面臨新的挑戰,全流程全鏈條的可視化自動化實施難度在加大,但數位化的機遇和價值已經確定。趙龍軍認為,推進數字需要從企業品牌、團隊、資本、業務場景、國際網絡等特性出發,要聚焦特定的細分市場的數位化,選定資源匹配的數位化,圍繞著業務場景去推進,並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推進數位化。
羅戈研究副院長唐隆基博士:下一代供應鏈模型 - 數字能力模型(DCM)
最後羅戈研究副院長唐隆基博士從經典的SCOR 模型、供應網絡和供應鏈數字主線及數字孿生的興起、供應網絡的數字能力模型(DCM)、數字能力模型的基本原理 - 物理及數字的閉環、供應網絡數字能力模型的發展和展望等方面分享《下一代供應鏈模型 - 數字能力模型(DCM)》。
唐博士認為,DCM是一個層次模型,它分為兩個能力層次和一個二級功能之間的相關節點的數字主線和其關聯的流程數字孿生。
新的供應鏈模型有以下特徵:
1)將供應鏈的數字能力按二級樹狀結構分類,以利於供應鏈架構的模塊化和靈活的集成。
2)將整個供應鏈的流程框架建立在數字主線和數字流程孿生之上,體現了現代數位化供應鏈的新基建。
3)傳統的信息流被更科學的數字主線所代替,而業務流程則由能力組合及數字流程孿生所代替。
4)通過同步計劃體現了數字供應網絡的高度協同。
5)通過加入數字開發和連接客戶擴展了傳統的供應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