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祥、任賢齊、任文祥之妹(從左往右)
■人物名片
任文祥
82歲,現居臺灣,退休教師。1932年出生在武昌縣土地堂任德升村(現屬江夏區烏龍泉街)。1949年戰亂中逃到越南,後輾轉至臺灣,成為一名小學老師。1987年,任文祥第一次回江夏探親。
昨日,江夏區烏龍泉街任德升村,村口的池塘中的水至今仍很乾淨。村民任賢國扛著鐵鍬從池塘邊走過
見習記者 胡冬冬 攝
很多人知道臺灣藝人任賢齊祖籍武漢,其父任文祥就出生在江夏。82歲的任老先生最難忘的是老家村邊的那口池塘,「不曉得還在不在?」一口標準的漢腔,夾著濃濃的思鄉情,順著數千公裡長的電話線傳遞過來。他最惦記的那口池塘,就在江夏區烏龍泉街任德升灣邊上。
已是耄耋之年,任文祥的思維、口齒依然清晰。「池塘有半個籃球場大,水不算清,有點黃黃的,裡面養了一些鯉魚、烏龜。夏天,我們下水遊泳,一到冬天,就站在塘邊上,拿養雞的罩子撈魚,等著哪個笨魚撞上來,嘿嘿,哪個抓到算哪個的。」那時的任文祥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不料,紛亂戰火接踵而至。1949年,還是學生的任文祥在逃難中與家人失散,一路逃到越南,3年後改赴臺灣,成為小學老師。
一別就是38年。1987年,任文祥從臺北經曼谷、香港,輾轉3天才回到武漢,終於見到日思夜想的母親和妹妹。
那時,任老的妹妹家裡沒有彩電,更別提冰箱和空調。臨走前,任文祥把能留下來的東西當禮物全留下了:夾克衫、T恤衫、太陽帽,甚至抽下腰上的皮帶,「沒想到內地還這麼困難,沒有準備」。回臺灣時,他只剩下身上穿的一套衣服。
昨日,記者拿到任老先生外甥孫女彭思瑤寫的一篇作文《舅爺爺回家》,講述了他近20年多次回鄉的經歷:
「頭幾年,舅爺爺每次都會帶幾大包他們那裡的衣服,有的新有的舊,送給我的衣服好多是名牌,穿上別提多漂亮啦,還有很多花花綠綠的糖果以及味道好極了的餅乾」。
「等我上小學以後,我發現舅爺爺帶來的禮物在武漢的商場裡逐漸都有了,舅爺爺說我家的電器比他們家還要現代,吃得也比他們豐富。現在,舅爺爺卻是輕裝而來,大包小包帶回去。」
(記者楊菁 龔平 通訊員周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