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秘籍: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適合學佛,首先要明白佛的真義

2020-12-19 心靈修行記

世間絕大多數人對於佛的認知是迷茫的,但不少人對佛也是充滿信仰,特別是老一輩人,燒香拜佛祈求一家財運安康,在他們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虔誠!

人們常說心誠則靈,虔誠固然很好,但無知的信奉即會成為一種迷信,他們有可能把符當泡水喝,有可能吞食香灰,甚至走向極端,以為真碰上了什麼好機緣,以此了斷結束性命即能升天被佛祖接引,他們如此執迷並堅信著,迷亂行事,除了他們是下愚誠敬的一群人,其關鍵在於沒有遇到對的佛學導師,以致於盲目奉從。

所有圖片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南懷瑾說過,學佛修禪最容易成功只有兩種人,一種充滿智慧,另一種即是下愚誠敬之人。誠然,下愚誠敬這一群人若能遇上好的導師,憑著一股笨勁與虔誠,歷經幾番實修,千轉百回,也是能逐漸見悟佛的禪機。充滿智慧的人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會圓滿的融合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具備強大悟性的資質。而在這中間的一群人,不上不下,沒有智慧的圓融,也無下愚者的堅定信念,很難在利益面前不為所動,這種人即便學佛,學來學去繞來繞去難免一味只掉進世間法中,反而誤己誤導大眾,誤解了佛學的真正內涵。

個人倒是認為,人人都能學佛修禪。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學佛究竟能帶給自己什麼?為何又要去學佛呢?

在我的覺行中,佛無形無相,不生不滅,佛學最經典的核心即是見悟了真心不生不滅,那麼不用妄心即佛,真心即是自性,自性也是真心,這是真義,即心即佛說的就是真心即佛。若說法義,真空妙有、本心妙用也是佛,佛與眾生才能稱之為佛,其義理無比殊勝,十方諸佛均超越了一切輪迴,諸相非相,即法即真,佛的法義並無固定的版本,只要做到了真,也是佛呀,但這個前提條件必須是見悟、真修與歷經磨難。

因為佛具備了不生不滅的特質,追其本質並無任何現象,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煩惱現象,所以能自在解脫,因為無生,自然沒有滅的跡象,因此佛能自在解脫,也是一種永恆!

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一個殘酷的世間法,「一分錢都能難倒英雄漢」,人若是遇到這種狀況,幾乎沒有心思學佛,加之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周圍人們異樣的眼光,甚至是家人也難保不與你發生爭吵,那麼家經即會讓你頭昏腦熱,又怎麼可能鎮定自若學佛呢?

要明白,學佛由始至終即是為了自在解脫,了悟永恆。如果被任何一個困難打倒,那就不是真學佛。

悉達多苦修六年,達摩面壁九年,六祖見悟之後繼續修行,他們最終降服了自我見得大道。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修行,十方諸佛也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過來,十方諸佛也曾都是過來人,皆能諒解一時本心的人,因為在那裡藏著一個迷失的世界,在悟在迷,就看你的發心,是否為了真解脫去真修,如果只被某個困難攪得心神不寧,離開了佛心,又何談學佛?若是這樣的話,那只能說自身心亂神迷,自己要學什麼,要嚮往什麼都不清不楚,怕是沒學好開始埋怨佛了!

學佛即是為了自在解脫,了悟永恆,在覺悟的同時,同樣方便他人覺悟,共享解脫與永恆,可謂皆大歡喜,皆為大和諧大圓滿大解脫。學佛並不妨礙我們的衣食住行,不妨礙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反的,學佛更能讓人自如的面對一切,提升生命的質量。

學佛也是體悟真理與真修,漸漸遠離種種執念,那麼就會無畏人言,無畏他人眼光,無畏輕賤,無畏生滅,無畏一切困境。無畏絕不是傲慢自大,而是真誠地看清了那個「我」是什麼角色,同樣也就真誠地理解了他人,深刻理解了一切皆不可得,之後能珍惜一時的擁有,拋開了並不真實的念頭。我能確信,不論任何境遇,當你做到了心行不再是前堵後堵,與十方諸佛的境界並無什麼不同。

只要能真誠發心,並能如實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實真修與心行打磨,任何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你做佛,只是多數人對佛存在一定的誤解,要麼佛被盲目誇大,要麼佛被賤視,這都是不能深刻覺知佛的真義所致。

原創:心靈修行記

筆名:青燈禪

《心靈修行記》一直致力於心理破譯、心理學、佛禪、草根傳志原創語錄、心理免疫學、未來科技猜想,以真實故事為主導,也包括極少部分小說的成分,意在開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篇章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秘籍:究竟義理分,此法無邊不可思議,了悟任運自在無礙
    心理學秘籍:金剛經究竟義理分,不可思議,了悟可貫穿一切法又名:究竟義理分,此法無邊不可思議,了悟任運自在無礙金剛經是佛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即便無人解讀,經名如雷貫耳,人們也能知曉此經的名號而對於解讀此經的人,誦讀多年,人們也不敢輕易斷定自己真就解開了如來真實義,這是還不能真正建立自信,切實應用到生活中的緣故。接下來我所要說的,只是如實所說,金剛經即是得道心法,其法義無邊,而本質只有一真,經文的核心即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它蘊含了無邊的法義,而在法義中,又是以真義來闡述。
  • 學佛首先要明理,理明了,就不易犯錯
    至於說著相,往生極樂本來就是事相上的法門,著相理所當然。學佛要有智慧,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都是佛說的,法法平等,並無高下。學佛過程中有疑問,你可以爭論,但切不可隨便去否認。如果你學的是心地法門,你可以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彙去讚美它,但卻不可以因自己修學心地法門就去否認其他法門,否認淨土往生,否認西方極樂世界。要知道,否認淨土往生,這是在謗佛,後果很嚴重!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南懷瑾』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四依法?為什麼學佛先要了解四依法?
    1、佛說的經典最重要,論,是佛的弟子們,這些菩薩與尊者們,根據佛法的修持的著作。有些論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還是菩薩們,是尊者們的著作,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親口所講的原著。所以學佛,2、第一注意依經不依論。3、第二依法不依人。
  • 勸別人學佛,有此心即可。不必執著,否則適得其反!
    學佛之初,天天充滿喜悅,從佛經中和歷代大德的言論中,都找到了一些問題答案。或許這就是與佛有緣,記得皈依時,禮佛拜佛,不由自主痛哭流涕,這才明白我這學佛已不是一世了。于是之後就有了想把這麼好的佛理告訴身邊的人,希望親朋好友也能學佛、走向解脫。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我就是一個普通,學佛之後,我也還是普通人,又不會飛上天,也不會遁下地,你說是不是呀?現如今學佛的人也越來越多,無非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困惑,自己又不能夠解決,於是乎去請教普渡眾生的菩薩來幫助自己,開始走上了學佛之路,大家也都知道,在學校,有學霸也有差等生,同理,在佛家也有學佛學得好的,學得不好的。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當代著名佛學大師南懷瑾,在講述《金剛經說什麼》時,講了自己年輕時讀金剛經的感應經驗:金剛經感應的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什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生前多次示寂,臨終卻為何手書「平凡」?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生前多次示寂,臨終卻為何手書「平凡」?是真修為,還是假修行?他是在教育我們修行學佛,要腳踏實地,從做人做事開始。一、深夜難眠,憶念吾師現在的時間,是2020年的某個深夜。簡單算起來,南懷瑾老師已經離開有八個年頭了。打死淵回,也忘不了2012年的中秋節。
  • 心理學秘籍:壞人放下屠刀即能成佛,好人歷經磨難也難成佛的奧秘
    心理學秘籍:壞人放下屠刀即能成佛,好人歷經磨難也難成佛的奧秘現實當中,我們有時會看到一種現象,好人的運氣似乎不怎麼好,處處忍讓別人,做事規規矩矩並且樂善好施,出門遇到的倒黴事倒是不少,甚至短命,因為你的善,也容易成為他人利用的工具。
  • 學佛的人要知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核心只有這一個字!
    許多人通過學佛,讓自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同時,也明白了人生苦的來源,以及如何讓自己脫離各種苦。雖然也有很多東西做不到,但是他也在不斷地學,不斷地修行。在許多學佛人的心中,不斷地詢問自己,釋迦牟尼佛講了49年的佛法,到底這個佛法,有沒有一個核心?如果沒有,那麼修行的人以什麼為標準?如果有,那麼這個核心,到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31歲成道,成道後一直做著普度眾生的事情。他在世時,講法49年,都是圍繞如何去掉人的「妄想執著」,來教給人們,如何去修行,如何去覺悟。
  • ——再讀南懷瑾先生的《圓覺經略說》
    為此,得空還是上來爬一下格子,想著要對得起各位的關注。今天寫寫我的一點小體會。再讀南懷瑾先生的《圓覺經略說》此書我25年前上大學的時候讀過一遍,已沒啥具體文字印象,只有非常優美舒服的感覺。發願是學佛的第一步,要發清淨大願,要為利他發起無緣之慈同體大悲之願。修密更需如此。現時修密的朋友很多,因為聽了很多關於密宗的介紹,比如:可以即生成佛、本尊加持速度快效果好可以解決很多自己遇到的問題、修密比修淨土修禪更有效等等。
  • 末法時代,學佛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華嚴經》說:「世界若無佛,及眾賢聖人,彼諸群生類,無有一切樂。」我們有緣接觸到佛法的人,能夠在佛法的引導下,解脫因生活、內心產生的痛苦,並且依靠這一因緣,最終在生死苦海中有了出頭之日。在無量劫以來的輪迴之中,停止了這種無盡的悲苦,因此學佛是唯一解脫的津梁。佛教以慈悲為懷的理念,以幫助天下眾生為己任的教義,有了它廣大的群眾基礎。
  • 從「生活中的緣起」開啟學佛之路!
    提到佛法的重要思想「緣起」時,總會說到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學佛過程。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依止遊行僧散若耶出家學道,但仍無法達至解脫,於是他們倆便離開散若耶,在廣大的印度中尋覓。改變舍利弗一生的,就是馬勝比丘對佛陀教法精要的歸納:「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在聽完偈頌的當下證得了法眼淨。而這個偈頌也因明確表達佛陀法身的內涵——緣起,所以又稱法身偈,而為大眾所熟悉。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我們大多數修行人,還是在家修行為多。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比如,飲食,吃飯。比如妻子,兒女。這些可能在家的修行居室更有相關經驗。所以,我們來看近現代在家修行成就的大德居士們,基本沒有。
  • 為什麼南懷瑾一位國學大師要告訴年輕人不要去碰佛學和易經
    南懷瑾是誰?相信你知道他的。不知道沒關係,請看下文。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他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共計三十多冊,後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南懷瑾說,自己常常告訴年輕人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是哪兩種呢?一種是佛學,另一個是易經。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 心理學秘籍:沒有一蹴而就的功夫,修行也是需要腳踏實地
    心理學秘籍:沒有一蹴而就的功夫,修行也是需要腳踏實地又名:不識自家本心珍貴,只能流轉苦海,無有寧日導讀:認知世間苦諦,體會因緣果報,虔誠懺悔!體悟真心自性,了悟出世間法,實修實證、回歸本心,直至修成身心圓滿!
  • 淵回學佛:不吃肉不是吃素!學佛人吃素,盡力而行,最好素食
    淵回學佛:不吃肉不是吃素!學佛人吃素,盡力而行,最好素食。吃素不是不吃肉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吃素,就是不吃肉,不吃動物性的食品。事實上,按照佛家的理論嚴格來講,不吃素是不吃那五種刺激性的植物。蔥蒜之類的,吃了影響人的情緒。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小時候因為父母比較忙,沒人帶我,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隨我的祖母一起生活,我的祖母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我們當地的寺廟,去燒香,拜佛。我也跟著一起跪拜。到了七八歲的時候要開始上學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跟著祖母去拜菩薩了。如果遇到周末或者是佛教裡大的節日,我還是會跟著祖母去玩玩、爬爬山、拜拜菩薩。說到我學佛的因,其實真的是很巧合,因為受到祖母的影響,以及她對我點點滴滴的教導,我會覺得跟著祖母去寺廟是去玩的或是去吃齋飯的,還會跟這些老菩薩聊聊天。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