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2021-01-08 千面略懂先生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

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佛法並不是只要學了,就能夠不斷精進覺悟的,否則從古到今,覺悟之人也不會寥寥無幾。隨著學佛的人越來越多,偏法也層出不窮。

許多人沒遇到名師,或者自己理解出現問題,在修行上犯了一些毛病還不知道,因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修越深,導致自己離佛越來越遠,甚至有可能會誤入魔道,害了自己。

這樣的人即使傳授他正法,他也是不屑一顧,因為他已經陷入執念妄想之中了。你說他不對,他還會引據一些道聽途說不知哪來的言論來反駁你,嘲笑你不懂佛法。

因而,為何佛菩薩有大智慧大慈悲,以普度眾生為願,但卻還有這麼多有情眾生在苦海中掙扎沉淪,正是因為眾生的執念妄想難以破除。

也正因為所謂學佛者的這些毛病,南懷瑾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其中有三個毛病是學佛者最容易犯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修心精進,覺悟成佛。

01把迷信當佛法

南懷瑾先生說:「每個人遇到的幸與不幸,都是自己應得的。」

許多學佛者,整日拜佛、供奉,都是在求菩薩保佑自己發財,保佑自己享受榮華富貴,可這世間有誰是靠著求佛求出來的成功的?

自己不努力,想要靠著一些看不見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命運,這都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

把迷信當佛法,是學佛者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這種人總是堅信著佛菩薩很「靈」,有求必應,一說這是迷信,他們還勃然大怒,覺得這是在褻瀆佛菩薩。

但在佛門來看,佛和菩薩是覺悟的人,不是無所不能的神,佛也是要遵循因果之道的。只有種因才能得果,佛也並不能變出無因之果來。

所以,佛陀來到世間的第一句話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裡的「我」指的不是佛陀,而是眾人的本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並不是由神佛來主宰自己的命運。

一個人若是想要靠著求佛達成自己的心願,那無疑是痴人說夢。佛是傳授眾生修行的法門,打開智慧獲得方便的法門,但是若不去修,那麼佛法再玄妙也不能幫助自己。

誤把迷信當佛法,想要靠著許願讓佛菩薩保佑自己,那麼他的心願註定會落空。

正所謂:「東找佛,西找佛,不如自己修成佛。」

一個人只有在春天辛勤地播種,才能在秋天收穫豐收的果實,學佛者必須得轉變對佛的錯誤認知,自身行動起來。

想要成佛,就得不斷修行精進,想要成功,就得努力去拼搏,如此才能使得自己不走入偏門,在人生的道路上心想事成。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
  • 南懷瑾老師: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這是對我這一方面,他對別的方面也是如此,我很佩服他的人品道德,他做到了有力即相助,很少有醫生的架子。我聽香港很多人提起他,都很佩服的。這一次的題目是什麼,大家還記得嗎?就是「禪與生命科學的認知」。這個題目裡頭包括了三個大題目。第一什麼是禪?你們要想一想,你們許多都是大博士、大教授,不要馬虎耶!第二什麼是生命科學?
  • 什麼是佛法?永明壽禪師的文章與義理可謂真正中國文化的佛法
    這個地方就功力、見地很嚴重地考驗自己,希望諸位真正學佛的人自己注意,據我個人體認自己,因此認識自己,也認識大家,覺得沒有一個真正夠得上資格學佛或學禪的人。所謂悲心!慈心?叫人家慈悲我還差不多!我們哪裡會慈悲人家?好好學習後再講吧!真正做到慈悲,「則慈起無緣之化;成恩德故,則悲含同體之心。」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比如,飲食,吃飯。比如妻子,兒女。這些可能在家的修行居室更有相關經驗。所以,我們來看近現代在家修行成就的大德居士們,基本沒有。說基本沒有,其實不太準確。
  • 淵回學佛:不吃肉不是吃素!學佛人吃素,盡力而行,最好素食
    淵回學佛:不吃肉不是吃素!學佛人吃素,盡力而行,最好素食。吃素不是不吃肉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吃素,就是不吃肉,不吃動物性的食品。事實上,按照佛家的理論嚴格來講,不吃素是不吃那五種刺激性的植物。蔥蒜之類的,吃了影響人的情緒。
  • 『南懷瑾』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四依法?為什麼學佛先要了解四依法?
    4、以佛法佛說的佛經的所講的佛法為標準。真正學佛,所以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以佛所說的,這個留下來的記錄,那叫做經典。經典是我們後人尊稱它,實際上每一本佛經,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對話的討論集,或者是這個菩薩提出問題囉,或者那個弟子提出問題囉,譬如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須菩提尊者為主體所提的問題,這種對話的記錄下來,後世叫做經典。那麼這一種經典就叫做佛法。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學佛的人容易被"佛魔「困住大家也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有職業病,就好比一個人當了老師之後,就有罵人的習慣。「這道題我都講了一百遍了,你們還不會,長點腦子長點記性好不好!」因為佛魔,他們自以為學佛之後,自己就是一個佛了,不再是個普通人,要時時刻刻保持一個莊嚴的樣子,講起來話來一套一套的,就好比一個國人學了英語,回到國土後,時不時在大家面前講兩句英文,還說哪些東西不高端,舉杯要優雅之類的。我真的……出去了一趟忘記了自己是誰了是吧。
  • 學佛多年,很多人走進了誤區,你分清「佛法」和「佛學」了嗎?
    實在講,佛教不是宗教,卻襯託有一點宗教色彩;雖含有哲學的理論,也不能完全說是哲學;與科學比比,倒有些相同。可以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很多人,學佛多年,也很難弄明白的就是:佛教、佛法、佛學,這三者的關係,基本都是混為一談。其實這三者,並不完全相同。
  • 學佛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講得清清楚楚,無人可以推翻
    學佛後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已經講的清清楚楚,而且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佛的理論【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開示】稽首三界尊,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佛,菩薩及聲聞願一切眾生,身口恆清淨,意常緣善法,不起貪恚心。願以懺悔力,及諸誓願力,請佛久住世,復請轉法輪。隨喜諸善根,悉施於眾生,願諸眾生類,三障悉消除。
  • 因果有報,學佛能做到這3點,感應自來,尤其第三點
    皆由淺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誦經念佛。念至功夫純熟,心中自然清淨。對於學佛人來講,只要做好以下3點,就能受益,獲得感應,增加信心。第一點、一切不良習慣,絲毫莫沾。對於在家人來講,佛法的戒律並沒有那麼苛刻,但是我們要對外面環境的奢侈繁華,看得破,不佔染惡習。如果一邊念佛誦經,一邊惡習不改,壞事做盡,學佛就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因果有報,絲毫不虛。
  • 學佛的終極目標和方法,都要靠這兩個字,少有人真正懂
    不管你說你修了十年二十年,但是張口閉口都不是學佛的人說的話,要麼就是根本沒有學佛,要麼就是學佛的方式方法出了差錯。一個真正領略了佛法的佛門弟子是非常低調和有內涵的,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會讓人稱奇,因為他們開悟了。簡單地講,就是他們徹底弄懂了學佛的目標是什麼,到底該如何去學習佛法。
  • 佛教: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的人,才會變得有福氣
    學佛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生起正信,通過「聞思修」,達到「信願行」,學佛是一個不斷改變自己,修正自己的過程,修行,修的是自己的行為,所以學佛的人最後只有一條路子可走,那就是「行願」,犧牲自己,利益天下眾生,擔起天下眾生的苦難。
  • 南懷瑾:修一切善法,才能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後來玄奘法師重新翻譯過,道理是更清楚,但是佛法的意義卻模糊了。鳩摩羅什的翻譯,許多地方都是禪宗講話,如珠之走盤,不著邊際,不落一點。所以後世的禪宗採用《金剛經》,可以悟道,就是這個道理。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修一切善法前面他什麼都否定了,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也不是,一切否定。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佛法裡講孝順父母,是要令父母離苦得樂,才是真正孝順。..... 所以真正孝順,要勸父母念佛。「奉事師長」也不容易。奉事師長是不是把老師生活照顧好?不只如此。你看《普賢菩薩行願品》講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又以「依教修行」為第一。普賢菩薩的標準是把老師教我們的,我們都能領會,都能接受,都能實行,這才是奉事師長。
  • 學佛的博士後:醫學讓我感到絕望,佛法讓我看到希望
    絕望中,尹立找到了人生的出路——佛法。他自己說:「學習佛法,讓我的人生有了一種皈依感,對死亡不再恐懼。」2020年12月19日,「都市佛教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生命與醫療對話」在廣州大佛寺舉辦。在對話中,尹立博士不僅分享了自己的學佛經歷,也分享了自己對生死問題的獨到見解。
  • 南懷瑾:佛法最難之處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生命是永恆的
    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受持四句偈佛法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上。把人生分三個階段,二十歲前當前生,二十到四十當這一生,四十到六十當後生。佛法最難之處就是這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它承認生命是永恆的,但生命的現象則是變來變去的。
  • 南懷瑾:人生在世,最容易被這3個錯誤絆倒,建議中年男人多看看
    很多人都說南懷瑾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師,雖然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如果是加上「民國」兩個字的話,那也是尚可的。南懷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造詣是非常精深的,不單單是對於儒家經典,在佛教領域上更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研究成果。
  • 南懷瑾:真正的布施不是舍財,而是多做這2件「小事」
    #大師說:「不知布施及施果報,這個世界眾生不曉得什麼是真正的布施,也不曉得布施的果報是什麼,以為出了錢就有功德,以為幫助了人就應得回報,說什麼有舍才有得,這種心態不是布施,這是作生意嘛!」但是成年人背負著沉著的生活壓力,從冷靜到冷漠,時常繃著個臉,裝作成熟嚴肅的樣子。一般人都很緊張,那是一副討債的面孔,其實一笑就放鬆了,就好了,對自己對他人都好。板著個臉的人,不能友善地對待周圍,最沒有布施之心,也會因為外表的尖酸刻薄而導致內心的酸苦。
  • 南懷瑾老師: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如果說故意把它忘掉,那就「即非菩薩」,因為你還有個故意。天地生萬物,天地不佔有,不自私。所以我常常說,道乃天下之公道,不屬於誰的,告訴你,你拿去吧!話又說回來了,既然佛都告訴你了,為什麼你不能到達佛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