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智德故,則慈起無緣之化;成恩德故,則悲含同體之心。
唯有成道的人有真正的慈悲,因為他智慧上有智德,自然起無緣之慈悲,因為他的功力能夠做到,他應化身,成恩德故,才能夠悲含同體之心,無緣之慈,同體之悲,沒有作用,沒有條件。不是我看他好可憐,因此我可憐他,這已經不是菩薩的慈悲,有條件了。什麼條件?因為你覺得他好可憐,才可憐他,不對!無緣之慈是沒有這回事,同體之悲就是沒有這回事,他可憐就是我可憐!
這個地方就功力、見地很嚴重地考驗自己,希望諸位真正學佛的人自己注意,據我個人體認自己,因此認識自己,也認識大家,覺得沒有一個真正夠得上資格學佛或學禪的人。所謂悲心!慈心?叫人家慈悲我還差不多!我們哪裡會慈悲人家?好好學習後再講吧!真正做到慈悲,「則慈起無緣之化;成恩德故,則悲含同體之心。」
以同體故,則心起無心;以無緣故,則化成大化。心起無心故,則何樂而不與;化成大化故,則何苦而不收。何樂而不與,則利鈍齊觀;何苦而不收,則怨親普救。
「以同體故,則心起無心。」注意!真正的慈悲是用而不用,無心而用。還有個我要做慈悲,叫什麼慈悲?真正的大慈悲是心起無心,做了自己好像不知道,當然不是昏沉、不是無明,當下就空了,沒有事。說:「哎呀,我布施他,我做了功德!」那你慢慢去得吧!不是的
「以無緣故,則化成大化。」「無緣」,指沒有條件、沒有相對而起。教化了就教化,自己一點都不留,功德也沒有。回向眾生,並不是回向諸佛,要回向給一切眾生,好處都屬於人家的。如此,才能度化一切眾生。
「心起無心故,則何樂而不與;化成大化故,則何苦而不收。」這道理深得很。永明壽禪師的文章與義理是真正中國文化的佛法。將來在世界佛學上,青年同學應該強調中國文化的佛學這一系統特有的精神。將釋迦牟尼佛的真精神拿出來,以中國的文字表達。不要老是跟著外國人,他們亂講你跟什麼?二、三百年的文化,怎能把五千年的文化撇掉。要拿出勇氣來,這是民族文化的自信,是該恢復的時候了。不過話說回來,不要盲目的傲慢,自己要努力充實。
「心起無心故,則何樂而不與。」本來是無心應化,故沒有保留,是真大布施。「化成大化」,教化眾生,沒有任何保留。「則何苦而不收」,好人要收他當徒弟,壞蛋也要收,總歸你要收。世界上魔王、魔鬼都收完了,世界也太平了。苦差事全歸已承擔,所以我不開口,只修行管自己。錯了!善的要收,要教化,壞的也要教化。說壞的你不能教化,你的慈悲何在?尤其是在魔王、壞蛋更要想辦法教化,做到這樣才是真正叫做學佛,達到「怨親普救」的境界,不但親人要度,怨家也要度,也要救,這才是真正大慈悲。
遂使三草二木,鹹歸一地之榮;邪種焦芽,同沾一雨之潤。
三草二木等於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這是比方。邪種焦芽指什麼?根據《法華經》所說,那些不曉得發大慈悲心學佛的,只想為自己修道的就是焦芽敗種。稻子的芽燒焦了,種在土中再澆肥料也長不出來,那是死東西。種子已經爛了,空殼的,埋下去也長不出東西來。小乘人只管自私自利修道的就是焦芽敗種。在《法華經》上,佛將他們趕出去後,才開始說法。換句話說,佛也教煩了,教了那麼多年,什麼蛋都有,他就清除一部分到別處,也是一種方便!
摘自南懷瑾全集[宗鏡錄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