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實相是不能以思維認識和分析方法來理解的智慧

2020-12-14 普通人看世界

在法華會上,釋迦摩尼佛告訴舍利弗說:「諸佛的真實智慧,深奧微妙,無邊無際,諸佛的智慧大門,難於理解,難於進入,一切聲聞、緣覺弟子,都不能完全明了。為什麼這樣說呢?佛曾親近過百千萬億的無數諸佛,根據諸佛的無量道法逐一修行,勇猛無畏,精進不懈,聲名遍聞,無人不知。佛成就了深廣精妙的佛道,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佛法,佛儘管隨其所宜施教說法,其義諦旨趣仍難明了。

「舍利弗!我從成佛以來,以種種的善惡因緣。種種的巧妙譬喻,廣泛說法,遍施教化,用無數的方便法門,無數的善巧權智,攝引眾生,誘導眾生,使眾生脫離迷悟,脫離貪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佛從真如實相之道而來,以種種方便善巧應機說法,佛有通曉一切諸法的廣大知見,有到達涅槃彼岸的修行方法。無論真如實相還是方便權智,無論智慧知見還是修行實踐,佛無不圓融一體,完滿具足。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邊,無障無礙,如來有住寂然而不動的正定妙境,有涅槃解脫的自在定力,有深入實相本體無際無涯的智慧,如來成就了一切佛法,一切前所未有的佛法。

「舍利弗!佛以種種智慧應機分別,巧說一切妙法,字字句句柔和親切,眾生無不心悅誠服。舍利弗啊!概要言之,那無量無邊的真實智慧,那前所未有的精妙法門,佛已全都成就盡證。佛所成就的是第一義的不二法門,是稀少罕見並難以理解的微妙法門,只有釋迦牟尼佛及其他佛,才能徹底窮究一切存有的實相本體,恰當解釋一切存有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相狀,如此的性質,如此的理體,如此的潛能,如此的造作,如此的業因,如此的業緣,如此的結果,如此的應報,以及由相狀之本至應報之末,一切存有的因果變化為何如此的平等無別。」

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這種實相妙法,古佛如來時才見宣講,猶如優曇缽花,偶爾一現而已。舍利弗!你們應當相信佛陀所說的妙法,句句真實而不虛妄。舍利弗!諸佛觀機施教,隨宜說法,其中的義理真諦仍難暢曉,什麼緣故呢?我以無數的方便法門,種種的因緣果報,種種的巧言妙語譬喻,來演說實相諸法。這種法不是思維認識和分析方法所能理解的,只有諸佛才能掌握。原因何在呢?因為諸佛世尊,他們是由於唯一的大事因緣的緣故,才出現於世的啊!」

「舍利弗!為什麼說諸佛世尊是由於唯一的大事因緣,才出現於世的呢?因為諸佛世尊要使眾生打開佛的智眼,獲得清淨果位,才出現於世的。要指示眾生佛的智慧,才出現於世的。要使眾生覺悟自性本有的佛道知見,才出現於世的。要使眾生證得佛智佛見,才出現於世。舍利弗,這就是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的緣故!」

釋迦牟尼佛繼續對舍利弗說:「諸佛如來,他們只是教化眾生發菩薩心,行菩薩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常常是為了這個大事因緣,也就是用佛智佛見,開示悟導眾生。舍利弗!佛僅僅以這唯一的佛乘,為眾生說法,不再有別的其他佛乘,譬如大乘、小乘等二乘的區分,又如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的區分。舍利弗!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他們所說的佛法無不如此。

「舍利弗!過去世諸多古佛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善巧,以種種因緣果報,以種種言辭巧譬妙喻,為一切眾生演說種種佛法,而種種佛法都是為著這個唯一佛乘。一切眾生跟從諸佛聞法,歸根結蒂也都能獲得佛的一切種智。

「舍利弗!未來世諸佛將來出現於世,也會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善巧,以種種因緣果報,以種種言辭巧譬妙喻,為一切眾生演說種種佛法,而種種佛法都是為了這個唯一佛乘。當然,一切眾生跟從諸佛聞法,歸根結蒂也都能獲得佛的一切種智。

「舍利弗!現在世十方世界數百千萬億的無量佛土中的諸佛世尊,他們都在灌溉利益眾生,使眾生安泰快樂。他們也在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善巧,以種種的因緣果報,以種種言辭巧譬妙喻,為眾生演說種種佛法,而種種佛法都可歸結為這唯一佛乘。當然一切眾生跟從現代世諸佛聞法,歸根結蒂也都能獲得佛的一切種智。

「舍利弗!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只是教化眾生發菩薩之心,行菩薩道,以佛智佛見指示眾生,以佛智佛見覺悟眾生,使眾生證得佛的智慧,證得佛的見識,證得佛道真理。

「舍利弗!我如今也是如此教化眾生。我知道一切眾生有種種欲望,這些欲望膠著深印於內心,因此就根據個人的本性,以種種因緣果報、種種巧譬妙喻、種種方便力量,為眾生演說佛法。

「舍利弗!這種種做法都是為了使眾生獲得唯一的成佛妙法,獲得佛的一切種智的緣故。舍利弗!十方世界尚且沒有大、小二乘的區別,又何能分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

「舍利弗!諸佛出現於五濁惡世即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這樣,舍利弗,在劫濁惑亂時期,眾生蒙受深重的罪垢,自私慳吝,貪婪無厭,嫉妒賢能,養成了種種惡劣根性。諸佛就是為著這個因緣,才開方便法門,以善巧的智慧力量,把這唯一的佛乘,分別說成聲聞、緣覺、菩薩三乘。

「舍利佛!假如我的弟子,自稱已證得阿羅漢果位,或者自稱已證得了緣覺乘果位,他們不曾聽到這唯一的佛乘,也不知道諸佛如來教化眾生只是使他們發菩提心而成佛,這就不是佛的弟子,不是阿羅漢,不是緣覺乘

「還有,舍利弗,那些比丘、比丘尼,自稱已證得阿羅漢果位,自稱已是生死界的最後一個報身,自稱已得到了大滅度大解脫,於是不再發願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那麼應當知道,他們都是自吹自擂、輕慢他人的流輩。原因何在呢?假如他們又不相信唯一佛乘的教法,這就無理可言,一無是處了。除非古佛圓寂後,現在已沒有了佛。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佛滅度之後,像《妙法蓮華經》等一類大乘經典,能夠受持、讀誦、解釋其義理的人,已極難找到。只有遇到別方世界的其他佛,對於這唯一佛乘才能決然明了

「舍利弗!你們應當心志專一,信奉、了解、受持佛陀的演說。諸佛所說,句句真實,絕無虛妄。沒有其他三乘,只有這唯一佛乘。」

相關焦點

  • 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其中,中觀理論的核心部分是「緣起性空」、「二諦中道」和「八不」辯證模式。龍樹大師作為大乘佛教史上中觀理論的第一位奠基人,成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同的祖師。現在就為大家分享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 全文5000餘字沒有一個空字,討論的卻是空性成佛的智慧
    《金剛經》自古至今就以言簡意賅、內涵豐富而著稱,其中所說的乃是佛祖以即立即破的問答方式,和「解空第一」的長者須菩提為大眾開示了般若性空的智慧。《金剛經》中所說的性空幻有,掃相破執之道,被後世公認為是獲取佛法正見的基礎,也是建立佛教信仰和開展修行實踐的前提條件,只要信解受持,深信不疑,自然可以當下開悟,成就無上菩提大道。
  • 什麼是理解?如何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記憶法幫你提高思維能力
    一、什麼是理解記憶法理解是什麼?理解就是因每個人的大腦對事物分析決定的一種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是通 常我們所說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般也稱為了解或領會。理解與概念和問題都有密切關係,有時是互相重疊的。
  • 《金剛經》:「佛法」只是個假名,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法叫「佛法」
    釋迦世尊以四十九年的時間所說的法,稱為佛法。若以眾生可以感受到的,就是語言和文字。現在的佛經就是文字的佛法,而四十九年所說者,是為語言之佛法。佛所宣說的法,其實只是整個佛法的一小部分而已,譬如經云:「我已說法,如爪上塵;我未說法,如大地土。」佛法可分為廣義的佛法、狹義的佛法。
  • 佛法沒法投機取巧,只念佛號並不能解脫,再看觀無量壽佛經
    既然是覺悟者的意思,那就表明智慧是很重要的。文殊師利菩薩在佛教中代表什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而他也曾是很多佛的老師。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智慧是解脫不了的。老師再好如果你的智慧沒辦法理解老師所講的道理,那也是解脫不了的,所以智慧是你最重要的老師。就像古話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這是文殊菩薩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就是代表你智慧的象徵。
  • 佛陀以在燃燈佛所無所得的證悟境界 告訴我們學習佛法要實修實證
    上一章我們已經學到,佛陀在整部金剛經中反覆強調,要把所有的佛法名相,佛法法相都要去除,要努力去實證每一個名相所指的覺悟解脫境界,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智慧。這一章,我們來理解讓今天的許多學佛者都疑惑,甚至誤解的,佛陀在然燈佛所究竟有沒有得到佛法。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佛陀問須菩提長老,你意下如何?我佛陀當年在燃燈佛哪裡,有沒有得到佛法呢?
  • 希阿榮博堪布:佛法能給我什麼之前先問自己,想從佛法中得到什麼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由於受到自身視角的限制,往往是不全面、不準確的,而這種片面、有偏差的認識決定著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所以我們總是不能很好地與人、與周遭環境相處,並為此而持續地感受著焦慮痛苦。佛法是很務實的,建立正確的見地,調整態度和方式,不是為了單純地滿足求知慾,以及獲得認同和讚許,我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止息煩惱,獲得安樂。
  • 學佛多年,很多人走進了誤區,你分清「佛法」和「佛學」了嗎?
    實在講,佛教不是宗教,卻襯託有一點宗教色彩;雖含有哲學的理論,也不能完全說是哲學;與科學比比,倒有些相同。可以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很多人,學佛多年,也很難弄明白的就是:佛教、佛法、佛學,這三者的關係,基本都是混為一談。其實這三者,並不完全相同。
  • 以空性智慧為主導的佛法的「禪定」
    禪定,一般人往往將打坐與禪定連在一起,其實盤腿打坐,不過是禪定修行中的方便而已,不能劃等號。佛法所說的禪定,是要有透視的功夫,了解世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外道方法是把心識壓住,使它不起現行。而佛教是透視它,斷掉煩惱,這是佛道與外道的分水嶺。簡單的講,佛道的禪定,是必須用透視的智慧來入定。外道,是把意念強壓下去而入定。
  • 佛法究竟崇拜什麼?
    佛法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什麼意思?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我?研究清楚了、明白了,就成菩薩了,成佛了。佛菩薩是明白人,有智慧了,凡夫不明白,糊塗,顛倒,沒有智慧。佛法究竟崇拜什麼?智慧,真實智慧,不是崇拜哪一個人。
  • 宏圓法師:佛法講的空是妙有真空
    有些初修行的人對佛法的誤解,認為「佛法是消極的,要想修行就是要把一切的東西都空掉,放下萬緣」,錯誤地理解為「空掉一切東西,什麼都不要、什麼事也都不要做」,這是未開悟者和世上某些人對佛法的一種偏解。他們認為人活著時是有的,人一旦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白忙一場,所以活著也不用追求了,這是對物質的所謂空,這是斷滅空。第三、析法空。
  •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分享佛法的「無我」之境
    了解、認知無我是修學佛法非常重要的內容,無我可以說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哲學以及各種心靈修煉之學的根本區別之一。無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就是緣起、性空、真如等等我們熟知的名詞。他們雖然在稱呼上不一樣,但內涵確能一以貫之。
  • 佛法講什麼:緣起法,三法印
    佛陀以「緣起」分析世間萬象,分析到最後都沒有獨立自成、永恆不變的「自性」,萬事萬物的存在不過一時的現象,其本質為「空」,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相---「畢竟空」,因而被認為是虛妄不實的東西。「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但它不隨因緣生滅,不隨因果而發生變化。萬事萬物透過共相「畢竟空」彼此相融,無有分別。
  • 模型思維:成為一個更具智慧的人
    模型思維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它把思考正規化,幫助我們更好地研究解決問題,理解世界。 最近讀了斯科特·佩奇的《模型思維》一書,該書原是佩奇在大學講授的課程。後來搬到了網上,成了網紅課,超過一百萬人在線學習。 之前,模型主要供科研機構、大學教授研究商業、政策和社會科學所用,包括金融分析、天氣預報和情報分析等。
  • 不知佛法中定和慧的作用,想要獲得解脫比較難,看看定的作用吧
    沒有定功不能即身解脫。只有慧沒有定,只能在中陰身【死亡到重生的階段,定義為中陰】階段解脫。即身解脫和中陰解脫會有差別,因為一個是明心見性後努力實修的人,一個是明心見性後不努力實修的人,二者會肯定會有不同。即身證悟者能抵擋惡緣並且渡人廣大,而且證悟最徹底。只明心見性不努力實修者,不能抵擋惡緣渡人也有限,證悟也不像實修的人,那麼徹底。當然明心見性,是指真實見到報身光明。
  • 您怎麼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佛經中,佛陀告訴我們很多內容,但需要將之運用,則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觀察與運用,畢竟法是每個人各自去實踐的,這樣才能變成智慧,學佛學智慧。我相:每個時候的「我相」是不一樣的,小孩子一年級的我相,二年級的我相,還有我們去年年底與今年年初的我相都不一樣,這個我相是善變的。是因為有識,有認識,認知。觀察自己從小到大的相去思維看看。
  •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從去年開始研究並實踐設計思維,先後在公號寫了《用設計思維構建你的知識體系》和《用「設計思維」解構「黃金圈法則」》兩篇文章,於是便有人開始問我什麼是設計思維,遂萌生了將自己知道和理解的進行下梳理,既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也為感興趣的人提供些許幫助。
  • 宏圓法師:為什麼說佛法是不二法門?
    色不能離開性,性也不能離開色,離開性就沒有色,離開色也沒有性可見,我們常說佛法是不二法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切都是不二,因為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你說是一、它又是二,你說是二、它完全是一。本是一體,一二完全是一體,所以不能分離出來,如果一定要分別,那就誤入歧途了。
  • 具足所有功德、善行和智慧的大菩薩,共赴法會,聆聽佛法
    這些大比丘、大菩薩道行都十分高深,且聲名遠揚,他們以「六度」、「四攝」為本行,具足了諸佛如來所加被給他們的威力和神通。這些大比丘、大菩薩不但能承續慧命,而且能發「獅子吼」,使佛法廣為傳布;他們以大慈大悲之心,主動四處弘揚佛陀的教化,降伏眾魔障,制伏諸外道,使佛法世代相傳,不使斷絕;這些大比丘、大菩薩都已遠離煩惱惑障,心常清淨而毫無垢染,安住於自由自在的無礙境界;並能以其正念、正定而使諸惡不生,諸善增長,更因其有無上的智慧而辯才不斷;至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六度及方便隨機攝化眾生之本領,他們更是無不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