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以在燃燈佛所無所得的證悟境界 告訴我們學習佛法要實修實證

2020-12-16 以智見佛

上一章我們已經學到,佛陀在整部金剛經中反覆強調,要把所有的佛法名相,佛法法相都要去除,要努力去實證每一個名相所指的覺悟解脫境界,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智慧。

這一章,我們來理解讓今天的許多學佛者都疑惑,甚至誤解的,佛陀在然燈佛所究竟有沒有得到佛法。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佛陀問須菩提長老,你意下如何?我佛陀當年在燃燈佛哪裡,有沒有得到佛法呢?須菩提長老答到:沒有,佛陀。您在然燈佛那裡沒有得到佛法,實無所得。

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這段經文呢?我們從這段經文裡應該得到什麼啟示呢?

這段經文是佛陀和須菩提長老,在繼續對如何實現正等正覺進行參禪。其目的還是在告訴我們,要把所有佛法的法相去除,要把所有佛法名詞的名相都要去除。要努力去實證各種法相、名相所指的,覺悟解脫的實際境界。

不僅要把所有的佛法名相去除,同時也要把證悟到的佛法境界也忘掉。要把與佛法和禪修有關的一切都忘掉,達到無所得的境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只是安住在正等正覺的境界裡。

相關焦點

  • 佛教:只因不明白這個道理,侍候佛陀24年的佛弟子,墮入餓鬼道
    佛陀在一日對調達說道:「調達啊!你說法很棒,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是你卻沒有實際的修行證悟。在沒有實際的證悟、證 得明心見性的境界,講再多的法也是對修行無益的啊!」最後佛陀以音聲教他修法脫離苦難,但他卻以手掩耳,不願接受佛陀的教誨救助,最終業力現前墮入了餓鬼道。
  • 一個人一世能修成佛嗎?佛陀告訴你答案!
    按照佛經中的論述,一個人從發願到修成佛位,要經過三大阿僧衹劫,這個過程要經過52個階次,而這個還是最快的速度,如果中途發生心生轉退,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一個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經歷的時間更是無法計量。修成佛需要如此漫長的時間,聽起來也是駭人聽聞的。
  • 佛法修學的三個果位,阿羅漢.菩薩.佛
    但這些並不是佛陀所追求的解脫生死之法,所以在當時的全印度沒有一個證得佛法果位的人,儘管佛法最低的果位阿羅漢果的人都沒有,佛陀在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為師的人。當佛陀在菩提樹下發下最堅固的金剛誓言,不覺悟絕不下此座。夜睹明星,把十二年所學全部放下而豁然開朗,"奇哉,奇哉!
  • 佛陀要我們透過所有佛經佛法的文字 去領悟到覺悟解脫的真諦
    上一章,我們已經了解佛陀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是要我們把金剛經乃至所有經文,包括自己內心別的所有念頭,都要全部去除,才能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獲得最終的覺悟解脫。今天這一章是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應該如何領會佛陀所說的所有佛法,如筏喻者。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以後,立即就到鹿野苑,對橋陳如等五人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從鹿野苑第一次開始說法,佛陀前後總共說法49年。
  • 藏傳佛教中的「雙修」是不是佛法?讓佛祖親自告訴你答案
    於是我便設問:「大家問你雙修對還是不對,你最終還是沒告訴大家啊?沒到那個境界要學聖人做那個境界的事,是要入魔的,君不見濟公和上?他明確的告訴你不要看他喝酒吃肉,破戒癲狂就去學他,「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是什麼境界?無掛礙境界,那是真空啊,你我眾生空了麼?腦袋空吧?如何敢學?同參們,學習佛法不是壞事,但是狂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玩兒的。諸佛菩薩的經文是拿來闡述真理讓你依此修行的,不是讓你死記硬背當學問的,更不是讓你拿來當教條的。
  • 證悟空性的四個境界!
    證悟萬法皆心皆是心的展現,就一定要證悟心性。  為了證悟心性,就要練習觀心法一與二:止定中關照與動念中關照。在這兩種情況下觀心,就會發現心沒有生、住、滅。  雖然經驗到止定和動念的狀態,但是這兩個狀態中沒有什麼是會生、住、滅的。止定中沒有什麼是止定的,動念中也沒有什麼是在動的。證悟到兩者在相上雖然一個是清明一個是生動,但是體性其實是完全相同的。
  • 《金剛經》的智慧 如何評價佛境界評價羅漢果位 聽聽佛祖的開示
    按照佛家的解釋是已經轉凡入聖了,已經初入聖人之流,已經不是凡人境界入出世間聖人境界。但此果位修者餘習未斷,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人間天上還有有七次來回,才能不再回到世間受苦。須菩提回答佛陀,說須陀洹果位的意思是入流之意,是已經入聖流之意,但實在是無所入。為何須菩提說:實在無所入呢?
  • 佛法小知識16:為何《法華經》中說阿羅漢仍有我慢心?
    《法華經》中所記載的五百阿羅漢所生的我慢與凡夫所生的我慢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法華經中所記載的五百阿羅漢還是其他任何阿羅漢,他們都是斷盡一切三界見、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聖人,他們是沒有凡夫的我慢心的,他們在法華經中所產生的「我慢」是增上慢,增上慢的意思是自己證得增上之法(妙法)而起慢心,阿羅漢是自身有所證悟之後而生「我慢心(增上慢)」,是一種對自身修持經驗的肯定(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所證悟的佛法的執著
  • 佛陀究竟是如何悟道的?
    相傳,佛陀悟道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釋迦牟尼出家修道,先是跟隨阿羅藍仙人和鬱陀迦仙人學習禪定,但未獲得真正的解脫。 後到尼連禪河附近的樹林中修苦行,六年間,日食一麻一麥,直至形枯心竭,瀕臨死亡,也始終未能成道。
  • 在金剛經中 佛陀究竟有沒有說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
    上一章,我們了解到,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給自己、給眾生帶來的利益,是世間的所有利益都不可比擬的,是無限大的。這一章,我們來了解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佛陀在金剛經裡,究竟有沒有對須菩提長老說,有沒有跟我們說?
  • 號稱「多聞第一」的佛陀弟子,卻鬥不過「摩登女郎」
    作為佛陀的弟弟,以「多聞第一」在佛的十大弟子中佔有一席之地。阿難常隨佛側,佛陀的言行因為阿難的博聞強記,在佛陀滅度以後,由阿難整理佛陀所說法彙編成經。就是這麼一個有大修持的佛弟子一遇到摩登伽女,竟然喪失道力,雖然多聞卻不能降伏摩登伽女的「娑毗羅邪咒」。要不是佛陀敕文殊持咒解難,阿難的修為就會大打折扣了。正如阿難自己說的那樣:「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那麼金剛般若波羅蜜還會是佛法嗎
    「佛法」一詞從字面分析,可以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者,佛說之法,佛陀所開示的法理;二者,成佛之法,可以讓你成佛的法門。不管是哪個層面上的含義,佛法都是基於眾生而說的、都是基於眾生而闡述的。佛陀之所以是佛陀,因為他證悟了佛法,所以呢,佛陀所說的佛法並不會是說給自己聽的。
  •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分享佛法的「無我」之境
    了解、認知無我是修學佛法非常重要的內容,無我可以說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哲學以及各種心靈修煉之學的根本區別之一。無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就是緣起、性空、真如等等我們熟知的名詞。他們雖然在稱呼上不一樣,但內涵確能一以貫之。
  • 修佛習佛的基礎 四聖諦
    因為「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為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眾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為堅定的棄苦修道。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眾生的悟境之法。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無常觀就是世間眾生以及萬物,皆是無常,並非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苦空觀就是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常,我們應該有出離心,離苦得樂;無我觀就是發現無我,而修無我,去除那些遮蔽實相或信以為真的概念,做到一切皆空;不淨觀就是通過觀想自我汙穢不淨,以消除欲望。這些觀點,綜合一下就是自身不淨,消除自我,世間萬物無常且空,修的出離心,離苦離死,才能有所覺悟。
  • 沒有開悟證悟之前,不要去評說、判斷別人
    1.沒有開悟證悟之前,不要去評說、判斷別人達真堪布講述我也經常給大家講:不能輕易地評說他人,這樣容易造業。不要認為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什麼都懂了。其實,精通佛法非常困難,精通詞句與精通含義是不同的。那時的印度,是佛法最興盛的時候,那諾巴已經成為了班智達,也可以說是一位大德高僧或者說是一位學者。但是後來智慧空行母對他說:「你精通的是詞句,不是真正的含義。」真要精通佛法,光靠聽聞是不行的。我們講勝義菩提心的時候也說過:要生起勝義菩提心,必須要通過修行。不通過修行,只通過聞思,很難精通、證悟真理。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推妄識無體
    我是佛陀您最寵愛的弟弟,我的心非常敬愛佛陀您。我內心生起敬愛佛陀的心,要發心出家修行,而佛陀您也慈悲令我出家——允許我出家了。我愛您,我發心出家,都是用這個心,為什麼佛陀說這不是我的心呢?阿難尊者如果能夠了悟這覺知的心,本無所有,就像二祖慧可大師求初祖達摩大師安心的時候,二祖從「覓心了不可得」之處,得到開示了悟,就不會與世尊諍辯不休了。阿難尊者說,我感到非常的驚疑怖畏。因為佛陀能覺知的心並不是心,那不就變成無心的人了。阿難尊者想:明明我是有心的人,我的心也會發心修行,萬一退道心,毀謗佛法也是這個心的作用啊!
  • 佛陀為了度化她們,讓佛法駐世少了500年,原因在這裡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將自己所證所悟拿出來度人,但是一開始的時候,佛陀就沒有將女性納入救度的範圍之內,雖然佛陀說眾生平等,但是在這個事情是佛陀卻是遲遲不去做,這個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特別是他的弟子,最後還是阿難尊者的一再請求之下,佛陀才允許女眾出家,叫做比丘尼,俗稱為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