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的「雙修」是不是佛法?讓佛祖親自告訴你答案

2020-12-22 指月說禪

一直以來關於藏傳佛教中「雙修」這個問題的討論非常激烈,筆者早欲正諸佛子耳目,適才偶路過一名佛學寫手的文章,標題是關於藏密雙修的秘密,甚感好奇,於是進去看看,結果讀完這篇文章才發現作者的意思是贊同雙修的,但估計也閱過佛祖制定的戒律以及《楞嚴經》等諸了義經中對淫慾的警示,又恐懼因果,故而不敢明確表示,文章結尾語焉其詳兼含糊其辭的把這個問題拋還給了讀者,不禁令我莞爾,於是我便設問:「大家問你雙修對還是不對,你最終還是沒告訴大家啊?是雙還是不雙呢?」。

這個提問當然是不需要回答的,也不能回答的,他只要回答了,答案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回答雙修不對則打了自己的臉,回答雙修對則打了佛的臉,在回答的那一刻已經承擔了大因果,之後再如何也巧辯無益了,自業自得罷。

倒是有幾個背了幾天心經或學了幾天禪的人,替他或者說替雙修抱不平了,這些人普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方面想修佛,一方面又人慾不斷甚至沉溺其中,又都看了佛說淫慾的果報而恐懼因果,正在彷徨糾結中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教派贊成雙修的,這下還不抓緊這根救命稻草,於是各種自欺欺人,無非是為自己開脫,我覺得這些人真可憐,學佛不是讓你一下斷除欲望,而是讓你明白這些是生死的根本是造作的業因,首先知道是錯的以後漸漸的去看透欲望的本質,自然會慢慢的身心清淨,慢慢的智慧開明,不斷而自斷,這是一個境界層次遞進的問題。

打個譬喻就好像狗吃屎和人吃豬腳的味道是一樣香噴噴的,必須得狗達到人的境界你才能跟它說:吃屎是不對的,那是排洩物。諸佛菩薩也一樣,看到人在食色性之中沉淪生死,於是悲憫眾生不得已說出這齣離生死的甘露法門,但慧根深厚的畢竟少數,而我們絕大部分人是貪慾的,就跟這吃屎的狗一樣,一邊想做人,一邊又見到屎忍不住飛撲,你說你吃就吃吧,一邊大咀其嚼,一邊還自我安慰甚至跟身邊的同類說:「是諸佛菩薩說的可以吃屎(雙修),吃屎(雙修)也可以成佛」,何其虧心啊?不但自欺,而且誤人子弟,果報無窮!這是個比喻,因時下學佛界真是烏煙瘴氣,故而筆者不得不用市井鄙語,痛斥邪魔之見,以振我佛正法清涼之光景!提諸君學佛正信之心!

那麼來看看別人怎麼回復我的吧。有一位回覆說「菩薩說色即是空,說明男女之事也是空嘛,既然是空,我做一做也無所謂嘛」。筆者常常見到這類到處複製經文教訓人的「複印機」,色即是空不錯,那我問你一句,試問你空了沒有呢?你得先空啊,你見了個女人就跟狗見了屎一樣撲上去了你還「色即是空」?沒到那個境界要學聖人做那個境界的事,是要入魔的,君不見濟公和上?他明確的告訴你不要看他喝酒吃肉,破戒癲狂就去學他,「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是什麼境界?無掛礙境界,那是真空啊,你我眾生空了麼?腦袋空吧?如何敢學?同參們,學習佛法不是壞事,但是狂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玩兒的。諸佛菩薩的經文是拿來闡述真理讓你依此修行的,不是讓你死記硬背當學問的,更不是讓你拿來當教條的。

還有個人回覆說:「那維摩詰菩薩不是也有妻子嗎」?那我問你:「維摩詰菩薩能把三千大千世界放在右掌上丟出去無量世界外再拿回來,像陶藝師在玩泥巴一樣輕鬆,而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渾然不覺,世界也完好無損。你呢?你可能抬根木頭上街走兩步就氣喘籲籲的了,你說你就這點本事還敢拿自己和菩薩聖者比呢?你還是省省吧。

摘自《維摩詰菩薩所說經·不思議品第六》:

維摩詰菩薩告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另外我再告訴你一個秘密,維摩詰的妻子兒女家奴僕從豪宅田園,都是他的大威德神通變化所現,為了更好的浪跡市井,布施窮苦,出入王宮貴室,接觸三教九流隨機教化,猶如幻術師,幻現諸所有,在你眼中那是大美女,在他眼中是木偶皮囊,在你眼中是豪宅黃金,在他眼中跟狗屎泥土無二無別。維摩詰菩薩知一切幻,通達實相,神通廣大,遊戲三昧,就像你一樣,夢醒之後你會執著於夢中的一切嗎?就像幻術師一樣,會把自己表演的幻術當真嗎?所以不要本末倒置,一個身在幻中遊的人卻拿自己去和解脫的聖人比,無有是處!

維摩詰遊戲三昧,神通無礙,久遠成佛

又有人回覆:「因緣和合能雙修,又不執著、沉迷於雙修,如果雙修可以即身成佛何不體驗一下?何況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有記載,佛是開悟的人,人是還未開悟的佛,如果雙修可以開悟,度己度人何樂不為呢?

哦豁…這個問題有點大,不過還是分點回答吧,我有一言,請諸君靜聽!淫為佛法根本大戒,不分正淫邪淫,所謂正淫只是佛的方便說法,為在家人菩提正果尚不成熟而方便制定,以便使普通世俗人也能接受佛法而不至於望難卻步。但要注意,無論正淫邪淫,只要是說淫能得道的,都是魔說,為什麼呢?來聽聽佛怎麼說的:

摘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佛告阿難尊者: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盤何路修證?」

佛明確告訴我們:不斷淫的人想得正定?給你三個字「不可能」,就像想把沙子煮成飯一樣,煮千萬劫還是熱沙,為什麼?因為沙子不是米,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正定都得不到更別說想開智慧得道了,談都不要談,為什麼?你以貪著淫慾之心想求清淨無染寂滅之佛果,就算你有所領悟,也是從你的淫心發起,根本還是淫,非但一直輪迴生死,反而因淫業而墮落三塗惡道,必定不能拔出,還談何修證如來清淨涅槃之路?所以雙修可以成佛篤定邪說,毫無疑問。

釋迦牟尼佛,無上大慈尊

再者此人提出《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記載雙修,鄙人也曾拜閱過,其中確實是殊勝之言,佛法高論。為何此部藏傳佛教經典之中會出現雙修之法呢?這個原因必須從西藏佛教及其地方宗教歷史中追溯。自蓮花生大師將龍樹菩薩一脈的大乘密宗佛法帶入藏地之後,經過歷代傳承發展成為藏傳佛教並逐步取得西藏地區的統治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西藏地區獨特的政治體制。涉入政治就必然陷入權力鬥爭,於是西藏佛教淪為了宗教和世俗當權者控制掌握西藏地方政權的一個工具,掌控宗教的僧侶們也成為了西藏貴族中的一個群體,過著錦衣玉食紙醉金迷的生活。

常言道「飽暖思淫慾」,許多當權的貴族和僧侶不再僅僅滿足於金錢和權力,開始追求肉慾,但由於西藏信奉佛法,淫慾是犯戒的,於是這些人開始篡改佛典,在經論中參雜諸如「雙身修法」等等非佛邪見,為滿足自身淫慾設立屏障,尋找藉口。再者藏傳佛教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也融入了西藏地方原始神道巫蠱等外道宗教,諸位觀西藏尋找轉世活佛靈童儀式中巫儺、打卦、佔卜、請神等等可見一斑。在如此眾多的因素以及時光的流逝中,漸漸的令藏傳佛教的很多傳承者也都習以為常而認為真的有雙修之法並堅信它是「即身成佛」的法門了。這是「雙修法」西藏佛教傳承過程中產生的根本原因。

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貪慾,物慾橫流,諸欲之中,以淫慾為最,而因淫慾造下的罪業又是諸業中之最,所謂「萬惡淫為首」。可是你我皆凡人啊,在修行證道的漫長生命歷程中,有種種愛恨情感糾葛,有種種前生累世造下的業債需要償還,自然其中也包括男女業債,於是結為夫妻延續後代,互償業報。佛陀慈悲有鑑於此,於是為眾生方便開示「淫有正邪」,告訴我們夫妻之間要忠誠,夫妻之事要正當節制,萬不可濫情邪淫,造下重罪。可是注意佛並沒有告訴你淫能得道哦,相反告訴你不止是正邪淫的行為,連淫慾心斷不掉你都無法得清淨,當然諸位在家佛子不必擔心,隨著你對佛法的深入,淫慾會漸漸斷除,直到連意識根中的淫心都斷盡,到這時候才能說你有了成佛的資本,我們來看看佛是怎麼說的:

摘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佛說: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之所以有生死皆因淫心不斷,如果眾生身不犯淫行,心不起淫想,就不會隨生死輪迴流轉。大家之所以學佛,為的是能得清淨,斷除煩惱,脫離生死。如果淫心不斷,那麼這一切全成了空談。縱然你悟性很好,也能依靠修行入於非正定中,因你沒有斷淫,失了正本,必然墮入魔道,隨你修行非正定境界的深淺,上等的做魔王,中等的做魔民,下等的做魔女,這些魔們也有許多徒子徒孫擁護,一個個都自稱得了無上佛果。

佛接下去提醒大家:我滅度一千五百年後,這些魔道越來越多,出來迷惑眾生,大肆宣揚貪慾,讚嘆行淫,同時偽裝成善知識成為人中之師,並將淫慾之事當成正法教授他人,鼓吹淫禪,誤導眾生陷入貪愛淫慾的火坑中,落入邪見無法自拔從而迷失掉求佛法真理的道路。然後佛囑咐阿難尊者:你以後將我的囑咐教於世人:若要修學佛法正道,先斷淫心是過去現在十方諸佛所共說的菩薩四重禁戒之一,不可更改變動的第一清淨光明教誨!

佛祖金口宣,第一清淨誨

佛告訴阿難及後世弟子「淫」為不可更改變動的四重禁戒之首後,為了提起後世弟子的信心和重視,他老人家又補充了一句斬釘截鐵的肯定句,我把這句肯定句稱為「佛旨法印」,就好像古代帝王頒布的聖旨一樣要加蓋皇帝玉璽來顯示權威,佛也為這「第一清淨明誨」的諸佛法旨加蓋了印信。佛說:「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這一句話可以說是檢魔辨異的聖旨,這是佛在告訴我們:一切說到淫是佛法,行淫及不斷淫心能得道的,沒有任何理由,此非佛弟子,乃波旬魔眾,毫無疑問!

相信諸位讀到這裡,是正信佛法者信心堅固,生大歡喜。邪魔外道肯定氣急敗壞,恐懼懊惱了,至於會不會改邪歸正,就看他的機緣造化了,不管如何,筆者是希望這些人迷途知返的,曾經也勸返過許多謗佛謗經的人,這些人回頭之後對佛法更加謙遜,更加堅信,更加努力學習。人不怕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啊?但是人最珍貴的品質是知錯就改,這是菩薩行!一念回機,便歸正道啊,說不定悟道還更快,將來成善知識,普惠眾生,功德無量

最後合掌稱念: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烏芻瑟摩菩薩摩訶薩!祝吉祥!

指月2020年6月11日

從佛教角度看「武漢新型病毒肺炎」對人類帶來的警示以及教訓

宇宙生命是怎麼形成的?耶穌有可能學過佛法?虛雲老和尚為你揭秘

金剛經告訴我們:無法可得,無佛果可成,無生死可了

虛雲老和尚被開水燙到的那一刻他悟到了什麼?

靈山會上佛祖和文殊菩薩上演了一場苦肉計,想告訴後人什麼?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大圓滿法
    藏傳佛教是藏族人民以印度佛教,主要是密教為藍本,揉合了藏族本土宗教文化的成分,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佛教流派。藏傳佛教充分吸取本民族和外地佛教的養分,在傳教形式、佛像形像、修持方法等一系列方面都對印度密教進行適應於自身的重大改革,形成了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覺朗派、格魯派等眾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宗派。
  • 蓮花生不為人知的佛法深處
    關於倉央嘉措的上一世,除了藏傳佛教活佛轉生傳承中明確的前生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以外,也有人說倉央嘉措的前生是密教尊者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是古印度高僧,也是西藏密教寧瑪派(紅教)的開山祖師。據《蓮花生大士本生傳》記載,蓮花生大士降生前八百年,佛祖曾告十大弟子之阿難,說自己涅粲之後八百年將有蓮花童子降生。所謂蓮花童子也就是蓮花花心之中將自生童子,接替佛祖,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這個預言應驗於古印度烏仗那國。相傳烏仗那國三面環海在西南的達那郭嘯湖中,有一株被佛祖加持過的蓮花聖樹。
  • 香港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林錦江
    (2)香港密宗寧瑪派白玉佛法中心 1990年由寧瑪派第十一代白玉傳承人貝諾法王所建立,位於香港九龍柯士甸路18號僑豐大廈4樓3號室(網址:http://www.palyulhk.org/)。該中心是藏傳佛寺之一南印度南卓林寺之香港支部。由貝諾法王親自委派卓德仁波車為本中心常駐主持,並由兩位喇嘛及一位翻譯協助處理日常教務。日常活動有藥師佛法會、二十一財神法會、空行母及蓮師會供等。
  • 藏傳佛教為什麼要雙修?雙修是什麼?參與過雙修的宗教人物自述
    今天我們講西藏密宗雙修,從一個倔強的少年說起,他出生於1939年的四川榮縣離藏區不遠,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大神的雙臂會摟著身前的一個女子,這位女子正是佛母,她也是赤身裸體的雙腿張開,盤坐在大神的腰上,這些壁畫中大神摟著女人,他們男女一對被稱作歡喜佛,女的被叫做佛母或者明妃,我們要見到的佛母叫朱巴·基米雅,她非常有學問精通梵文、藏文和英文還精通禪宗、密宗的佛教經典。說話間有人來招呼他們進來房內見到佛母,獻上哈達以後古子文問佛母您高壽?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一)
    作為當代「世界宗教」的藏傳佛教 「鐵鳥騰空,佛法西漸」,這句傳為藏傳佛教祖師蓮花生大師於公元八世紀後期所作的授記,或正確預示了佛法將於二十世紀初開始於西方傳播和弘揚的歷史。  更令人震驚的是,近年來不斷出現一些其他宗教傳統的信仰者和維護者,他們從捍衛其自身宗教信仰的正統性和已得權益出發,激進和偏執地將藏傳佛教等同於專事男女雙修的密教瑜伽修習,並把它當作邪教和妖術進行肆意的誹謗和攻擊,徹底否定藏傳佛教的宗教性質和合法地位。
  • 佛法:佛祖為什麼要教人修諸梵行呢?
    在佛法的教義中,將佛祖所說的一切教法,凡是符合因果實相正理的實證法道,因為眾生可以循此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境界,所以將之稱為內道,意為究竟的真理即在眾生自己的真如如來藏中,不必向外尋求。》中借阿難尊者的回答為眾生進行了解答。
  • 「福利」遊客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寺廟
    藏傳佛教寺廟中,很多人只知道熟悉的大昭寺,色拉寺等有名氣的寺廟。其實,在拉薩附近就有很多著名的寺廟,只是鮮有遊客知道。甘丹寺甘丹寺被譽為格魯派六大寺之首,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親自籌建,因此被譽為格魯派的「祖寺」。
  •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大威德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護法神像,也是格魯派寺院中修習的重要本尊之一。因此,在藏傳佛教中,尤其是格魯派教法中非常重視密集金剛之法的觀修。也有說密集金剛是從密宗五方佛中的東方阿悶佛化身演變而來的,在藏傳佛教格魯派教法中,據說密集金剛也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守護神。傳統的密集金剛造像也有自己的造像法度和藝術要求。一般而言,密集金剛是雙身迦趺坐像造像,本尊有三頭,三隻眼,左頭為白色,中頭為藍色,右頭為紅色。
  • 藏傳佛教寧瑪派修行次第
    很多人修持佛教,好像很隨意,不按次第,不按儀軌,最喜歡用禪宗的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對修持禪宗的弟子是有用有指導意義,對不是修持禪宗的弟子,這句話可以說會反生一些胡思亂想的誤導。藏傳佛教寧瑪派,一定要以蓮花生大士為根為基。
  • 藏傳佛教史上的苦行僧,噶舉派創始人米拉日巴尊者傳奇一生
    當年八月,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誕生在西藏吉隆縣一個富農家庭全家以經商務農為生。由於米拉的祖父和父親都善於經商,因此他們的家境雖稱不上豪富,也算是當地較富裕的一個家庭。米拉日巴7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臨死前怕他們母子不能料理家務和經商,便託付他的叔父、姑母幫助照顧。
  • 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
  •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教義特徵為: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並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點。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
  • 藏傳佛教佛像主要種類及代表佛像
    佛教自釋迦牟尼創教發展至今,在我國分為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流派。南傳佛教也叫上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以自身解脫為終極目標。佛像只有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這一種。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均為大乘佛教,以普度眾生為己任。大乘佛教佛像種類眾多,如漢傳佛教寺院五百羅漢,每一尊造型都不相同,堪稱佛像造型藝術集大成者。
  • 佛教中佛祖,菩薩是怎樣的存在?
    也就是說按照佛教觀點,佛祖和菩薩能不能影響現實世界?按照我對佛教淺薄的認知(我家鄉這裡沒有宗教氣氛),佛祖釋迦牟尼是一個博學的長者,他教導弟子和世人貼合世界規則(因果論之類)的做事方法。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會有信佛人去寺廟許願?反正佛祖菩薩他們不管事,還不如抓緊時間自己好好讀佛經,更能得到好結果。
  • 藏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造型
    在不同佛教宗派的解釋略有不同。如漢傳佛教天台宗認為六觀音是大慈觀音、大悲觀音、師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而在佛教密宗(包括藏傳佛教和東密)中,六觀音為分別度化六道眾生的示現,從下往上依次為:度化地獄道——聖觀世音;度化餓鬼道——千手千眼觀世音;度化畜生道——馬頭明王;度化阿修羅道——十一面觀世音;度化人道——不空罥索觀世音;度化天道——如意輪觀世音。藏傳佛教在六觀音的基礎上衍生的觀世音菩薩變身數量極多。
  • 藏傳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傳奇的一生
    阿底峽(Aa ti sha,公元982-1054),印度孟加拉佛教高僧、佛學家,藏傳佛教噶當派祖師。原名「月藏」(zla ba snying po),法名「吉祥燃燈智」(dpalmar me mdzad ye shes),全名阿底峽·吉祥燃燈智。
  • 藏傳佛教噶舉派《大手印》與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
    現實中很多人犯了斷章取義的錯誤,比如阿彌陀經,不是單單叫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需要悟透參透蓮花部心要,才能獲得成就。學佛修持需要這樣:不看佛經字面意思,比如阿彌陀經,不可斷章取義,拿出一段話幾句話斷章取義,需要理解領悟整部經典的中心核心含義,阿彌陀經是藏傳佛教密宗蓮花部心要,屬蓮花部心要。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舞
    金剛法舞,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宗教儀軌(舞蹈)。藏語稱為「噶爾羌姆」或簡稱「羌姆」。在書面記載中,正式名稱為「密宗金剛噶爾羌姆舞」。漢語意譯為金剛神舞。寫這篇文字之際請示仁波切,仁波切說可以根據漢譯再轉譯為「多吉羌」,這樣很直觀。
  • 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可印證密宗非藏傳佛教所獨有
    很多人以為密宗是藏傳佛教所獨有,或者將藏傳佛教和密宗劃等號,這兩種觀點都不全面。藏傳佛教顯密兼修,先顯後密有著嚴格的次第;也就是說藏傳佛教各派都有著完整的顯宗體系。密宗在後世主要形成漢傳、藏傳、東傳(日本)三大派別,而並非是藏傳佛教獨有。西安大興善寺,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祖庭。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獲知,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 藏傳佛教首席財神:黃財神
    黃財神像(圖片來源:資料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護法,因其曾經發願:庇護所有貧苦眾生,令他們在修行途中不因資糧匱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膚黃色,故被世人稱為黃財神。黃財神其實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金剛手菩薩為救度、消除眾生之貧乏窮困,化現財神臧巴拉。)。按佛經記載,他住在須彌山北面的黃金對綞,曾受佛陀委託,在未來邪見王毀滅佛法時,將出世護法佛教,由於他常守護在佛陀周圍,聽聞佛法較多,所以又得名「多聞天王」,而他的「施財天」身份和職能卻在漢傳佛教中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