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的教義中,將佛祖所說的一切教法,凡是符合因果實相正理的實證法道,因為眾生可以循此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境界,所以將之稱為內道,意為究竟的真理即在眾生自己的真如如來藏中,不必向外尋求。
除此之外的心外求法都是不究竟圓滿的,不是源於真如理體的佛性,所以凡是心外求法的宗教與求法之人,都可以統稱為外道,一句話,凡是符合佛祖所說的教法為內教,佛門之外的教義便是外道。
象世人因為沒有悟解到自我心性的力量,所以在碰到各種災厄與困難時,便很容易怨天尤人,不能認真的自我反省,不去思考事情發生的根源,整日裡只在表面作文章,只知道向外去尋找客觀原因,將自己所碰到的不幸歸結於外力,像這種人便可以稱之為外道,因為他不能看住自心,去發掘內心覺悟的力量。
碰到這種不能發掘真如自性的外道眾生時,他們往往會發出疑惑——佛祖為什麼要教人修諸梵行呢?
因為眾生執著於實有,執著於世間萬物為實有,執著於五蘊皆空的「我」為實有,所以在沒有親證無上正等正覺的無上菩提之時,很難會相信佛祖所說的心外無法的至理,對於這個問題,佛祖在《雜阿含經》中借阿難尊者的回答為眾生進行了解答。
一時,佛祖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為眾生說法,問阿難尊者說,如果有諸外道出家來問你說:「阿難尊者,佛祖為什麼要教人修諸梵行呢」?你該怎麼去回答這個問題呢?
阿難尊者回答佛祖的提問說:「佛祖,我將會依照您的教授而告訴所有的外道出家之人,您是為了於色修厭,不起恩愛之心,便可以離開欲望的擺布,從而滅盡煩惱,最終直至解脫,並因此而徹悟到心空寂然、不生不滅的平等真如之法性。
從離色相後,於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修行,一個不再執著於五蘊束縛之人,便可以與佛心平等相應,佛祖,如果有外道出家來問我這個問題,我將會如此的回答他們」。
聽了阿難尊者的回答,佛祖大為讚賞,說:「阿難,善哉善哉,正是應該要這樣回答,為什麼呢?因為我確實是於色、受、想、行、識中修厭、離欲、滅盡、解脫、不生的原因,所以才去教人修諸梵行的」。
佛祖是已經證果的聖者,真如法身遍滿法界,本來已經達到無來無去的如如不動境界,可是為了普利群生,所以才不厭煩苦的在這個娑婆世間頻頻示現,於眾生的日用之中,示教佛法心中求法的法性本源,所作所為的利喜之中,無不是佛祖慈悲為懷廣度眾生一切有情的哀憫,使眾生可以從這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中,得以悟解佛祖所說的無上菩提智慧,直趨寂滅的涅槃彼岸之中,永得自在。
外道有疑惑,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佛祖的慈悲,不了解佛祖所說的無上菩提智慧,不了解佛祖所說的徹底究竟圓滿的解脫之道,不了解佛祖所證入的涅槃永寂之樂,更不了解佛祖廣度眾生如虛空般無量無邊的胸懷,一旦入於佛祖所說的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之中依法修行,那麼他們的疑惑也就沒有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領悟到了佛祖所說的無上菩提智慧,明了心外無法的真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