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分享佛法的「無我」之境

2020-12-05 i信解行證

了解、認知無我是修學佛法非常重要的內容,無我可以說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哲學以及各種心靈修煉之學的根本區別之一。無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就是緣起、性空、真如等等我們熟知的名詞。他們雖然在稱呼上不一樣,但內涵確能一以貫之。

要知道什麼是「無我」,首先得了解,佛法是怎麼定義我的。我的梵語Atman,音譯阿特曼,原意為「呼吸」,引申為生命、自我、本質、自性。泛指獨立永遠的主體,此主體潛在於一切物的根源內,而支配統一個體。「我」有四個方面的性質,即常、一、主、宰。永遠存續為常,獨立存在為一、中心之所有主為主、支配一切為宰。佛法講無我,否定了具有這四種性質的存在。佛陀開示一切萬象皆是緣起,緣起即是由條件而起,由條件而起就不具備常一主宰之特徵,故而是無我。

無我可分為人無我與法無我。凡夫最容易產生的執著,就是執著這個現前能夠感受到的「身心」為我。佛法講人是由「五蘊」組成。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蘊為積聚之義,謂由積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

比如,我們通常認為有個實在的人,實在的我。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我的房子、我的手機、我的電腦、我的書籍等等,但房子、手機、電腦、書籍不是我,而是我所有之物。進一步分析,我這個人否就是個實在的我,「真實」的我呢?所謂的這個人,是由心、肝、脾、胃、腎、頭、手、腳、毛髮等等組成。有這麼多組成部分,哪個是我呢?如果每一個都是我,那究竟有多少個我呢?如果受傷的人失去了一隻手,那是否我也失去了呢?又如現在醫學發達,身體很多部位都能更換,如果有一人將身體器官都換遍了,假如有我,換了各個器官之後我又去了何處?或許有人說身體這些不是我,思想是我。五蘊當中的識蘊就包含了我們說的思想,識也是念念遷流、念念變化的。如果變化前是我,那變化後我在哪裡呢?如果說變化後是我,就更沒有道理,那變化沒有到時,我在何處呢?實際上,肢百骸以及思想都是所謂的「我」的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哪裡還有個實在的、獨立的、恆常的我呢?雖然實無有我,但人們卻常常執著有個實在的我。《大乘廣五蘊論》云:「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炎,行如芭蕉,識如幻境。」五蘊諸法,如幻如化,從因緣生,本無實性,當體即空。

大乘佛法而言,不但否定個體之人我,亦否定法我(法包含了一切現象),而主張人、法二無我的思想。一切法,不管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中,並無「我」的實體。一切法皆依因緣而生,相互依存,無實體性。一切法都是緣起而性空,一切法緣起當下即是性空;雖然性空,但萬象宛然。

舉例說明,好比一棟大廈,首先是由設計師設計出圖紙,然後由建築工人用鋼筋、水泥、磚石等諸多材料建成。這樣一棟大廈,它沒有自身的體性,沒有實在的自體。如果說它有自體,那什麼是大廈的自體呢?鋼筋、水泥、磚石等是它的自體嗎?不是,鋼筋、水泥、磚石等只是大廈的因素或條件,包括設計在內所有環節和用工、用料等都只是大廈的因素和條件。從這裡可以看出,大廈只是以其他的因緣和條件為體,屬於眾因緣而生起,而沒有大廈自我的獨立實體。離開這些因素條件,另外是沒有一個實體的大廈存在的。

凡夫就是因為有我執和法執而不得自在,不能證得佛果菩提。有我執就有煩惱障,有法執就有所知障。無我的道理是佛陀偉大的發現,是極其稀有珍貴的,行無我法是諸佛菩薩的重要特徵。聖天論師云:「空無我妙理,諸佛真境界,能壞眾惡見,涅槃不二門。」這是說,諸法空性無我的妙理,是諸佛聖者們所行的一真境界,修行此法則能摧毀所有世間惡見,故而它是獲得涅槃的不二法門。佛弟子如能對無我、空性有所認識,那就是智慧「增上」的一種表現。

根據經綸,對無我、空性的證悟的程度不同,分出了三種菩提:證悟人無我就獲得聲聞菩提,證悟人無我的全部和法無我的一部分就獲得緣覺菩提,而圓滿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就獲得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的佛菩提。佛法實修從某個方面而言,就是看對對空性的境界如何,如果空性的境界沒有提高,那不管怎麼樣修學,也不可能斷除執著。只有智慧才能超越幻生幻死,而真正的智慧就體現在空性的證悟程度上。

感恩您的閱讀和評論,如有受益敬請點讚、收藏並分享給更多有緣之人,也期待您的關注、一路同行。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九:顯見超情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八:顯見不分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七:顯見無礙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六:顯見不雜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七處破妄之六:破執心在中間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推妄識無體
    「法事」是弘揚佛法,度化眾生之事。能夠悍勞忍苦,不惜身命度化眾生,都是用這個心。阿難尊者認為我的心有精進佛道的功用,可是佛陀您卻說這不是我的心。阿難尊者心中對世尊說的「這不是你的心」這一句話不認同,認為世尊所說是錯誤的。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斥妄識非心
    在前面的經文中,世尊可以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示阿難尊者,這完全是禪宗的作略,可惜阿難尊者仍然沒有辦法領會,才會回答世尊說:「如來你現在徵問我的心之所在,我用心去推窮尋求,我以為能推的,就是我心。」「推」是推究、推尋;「窮」是窮究、深究;「推窮」就是用心深深的推究、尋找。
  • 佛法故事|定慧師兄和您一起分享:詈罵聖者,果報慘重
    飯食訖,尊者將餘食施給小狗,令之歡喜。時施主祈請傳法,尊者觀其根機和隨眠煩惱,傳予相應法門。施主以智慧金剛摧毀二十種薩迦耶見之山,證得預流果位,之後,皈依受戒,並祈求舍利子尊者說:「請您接受我們有生之年的飲食供養。」但舍利子說:「不能僅在你家受供,我還要利益其他眾生。」施主證果後,發心更加廣大,常常迎請舍利子來受供。
  • 佛法漫談|舉世皆假名,定慧師兄同你一起學習
    並且佛法也講修行、講因果、講度眾生、講成佛;如果一切皆空,又何從有因果,又何必修行,又怎麼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呢?有這樣的疑問,都是因為不明了佛法所談「空」的真正意義,所以有人對佛法有疑惑,有人甚至詆毀佛法。學習佛法離不開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是有局限性的。世間的一個名字,必定有一種意義;說一句話,必定有先後的次第,而真理是一時具足多種意義的。
  • 佛法楞嚴|生死輪迴與成佛涅槃的秘密:佛說迷悟兩種根本
    當有人到金礦山去挖金,所挖出來的是金礦,而不是整塊的金,金礦裡面,除了黃金,還參雜礦土,而黃金和礦土這二者是同時存在的。到底是什麼時候有的,這是沒有辦法去追究,所以稱為「無始」。當你把礦土篩撿以後,就變成純金,這是譬喻眾生的無明煩惱與佛性是同時存在。佛性是無始,無明煩惱也是無始,只是佛性是無始無終,而無明煩惱是無始有終。
  • 定慧一體止觀雙修?定慧等持止觀雙運?你究竟還要歧途上走多久呢
    而且六祖慧能大師進一步明確指出,「定慧一體不是二」!有言定慧有別的大眾是自心迷的大眾。定是慧體,無定不足以發智慧之功用;慧是定用,無慧不足以彰禪定之妙德。即慧之時定在慧,當我們自性智慧現前時,定就在慧中;即定之時慧在定,當我們心入甚深禪定之時,慧就在定中!
  • 阿羅漢——小乘佛法的巔峰,但在大乘佛法中只是小聖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今天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中的人物,這一次出場的是阿羅漢,很多時候也簡稱羅漢。關於羅漢這個名詞,不知道各位師兄最早是從哪裡接觸到的,但我不是從佛法中,而是從兩部小說中,分別是「西遊記」和「濟公全傳」。
  • 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佛祖在《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切法都是佛法」,有許多的人都只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而難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大智慧,從而白白讓自己錯過了悟入甚深佛法的機會,難以登堂入室而得見般若花開。
  • 佛法楞嚴|有生滅則有來去?十番顯見之五:顯見無還
    一、阿難求決取捨阿難領受了佛陀慈悲的救度和深切的教誨,感傷的低頭落淚,合掌對佛說:「我雖然領受了佛陀這樣精深微妙的開示,覺悟到靈妙光明的真心,本來就是圓滿無缺,常住心地,但是我解悟佛所說的真心,是用攀緣妄心來領悟和敬仰的,所以也只是徒然獲得了這個真心,不敢確定地認為它就是元本常住的真心,求佛慈悲憐憫我們,再以圓滿的法音宣講指示,拔掉我心中疑惑的根源,使我能回歸無上的正覺大道
  • 不知佛法中定和慧的作用,想要獲得解脫比較難,看看定的作用吧
    定的意義和作用定是什麼呢?就是定力。為什麼佛法修行中需要定呢?沒有定力你在面對惡緣之時沒法把握自己的心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沒有定力,你本來清淨的心,可能會隨著外界的惡緣而同化,不在清淨安詳。就好像世俗之中本來安分守己的人,突然面對外界巨大的誘惑,做出違背本心的違法之事。這就是沒有定力,阻擋不了外界的惡緣。定的作用就是培養你的定力,抵禦外界的惡緣。
  • 《金剛經》:「佛法」只是個假名,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法叫「佛法」
    《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中,世尊告訴須菩提:「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世尊為什麼這麼說呢?般若無形相、無佛相、無佛名,惟是佛從般若出,故佛即非佛;般若內亦無諸法的名相,但從般若而出生一切法相,所以佛法即非佛法。
  • 希阿榮博堪布:佛法能給我什麼之前先問自己,想從佛法中得到什麼
    在問「佛法能給我什麼」之前,應該先問自己:「我想從佛法中得到什麼?佛法是很務實的,建立正確的見地,調整態度和方式,不是為了單純地滿足求知慾,以及獲得認同和讚許,我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止息煩惱,獲得安樂。佛法中有系統完整的方法指導我們一步步突破自身的局限,擴大視野。學佛給我們更寬廣的視角去看世間萬象。寬廣的視角在佛教中稱為智慧。
  • 只有佛法才是真正救度你的怙主、依處、洲島、光明和燈盞
    除了正法以外,其他任何人都救不了你。就算擁有南瞻部洲的一切財產,死亡的時候連一針一線都帶不走,只有佛法才是真正救度你的怙主、依處、洲島、光明和燈盞。死亡的時候,你一個人孤零零地無依無靠,唯有佛法是你的親人、友伴,是你的依處,是給你提供庇護之所,你再如何困難,佛法都可以幫助你。按另外一個方式講,佛不在遠處而在自己心中,你的自性就是佛。真正修好了,自己就是佛,依處即是你自己,洲島也是你自己,光明亦是你自己,幫助你的還是你自己。
  • 佛法:一位網友說他在偶然中趣入了般若境,來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寫本文目的在於佛法交流,各自闡述觀點,如果讀了此篇文章的網友,希望不運用帶有傾向性的評論,以免和佛法相背離,其觀點原文照入,括號為本文作者觀點。日前與一位網友交流,他說之前從沒有讀過佛經,也沒有皈依修行,只是在偶然的一件事情中,讓他從困惑中走出來,好像是趣入般若境,從此對佛經感興趣,以下是其敘述:。
  •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那麼金剛般若波羅蜜還會是佛法嗎
    「佛法」一詞從字面分析,可以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者,佛說之法,佛陀所開示的法理;二者,成佛之法,可以讓你成佛的法門。不管是哪個層面上的含義,佛法都是基於眾生而說的、都是基於眾生而闡述的。佛陀之所以是佛陀,因為他證悟了佛法,所以呢,佛陀所說的佛法並不會是說給自己聽的。
  • 佛法沒法投機取巧,只念佛號並不能解脫,再看觀無量壽佛經
    楞嚴經有經中之王的稱號,它就是一部讓你了解智慧和本性的經書啊。摘自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第三段中的一段,此法,先須開悟【宗門曰明心見性,教下曰大開圓解,詞異意同】然後念佛,謂之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 學佛多年,很多人走進了誤區,你分清「佛法」和「佛學」了嗎?
    可以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很多人,學佛多年,也很難弄明白的就是:佛教、佛法、佛學,這三者的關係,基本都是混為一談。其實這三者,並不完全相同。有些詞語,看似無傷大雅,卻會讓人誤解佛教,走進了學佛的誤區,本文我們就來整理這3個問題,幫你走出學佛的誤區,看看你犯過類似的錯誤嗎?
  • 慈悲就是佛法,佛是目前法,我是佛,人人是佛,眾生是佛
    若於相上顯功執著於語言文字,當下便落於常見,這樣就不能徹見心地,反而離開了佛法。有偈雲[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裡用功夫,若是紙上談佛法,筆尖點幹洞庭湖]。《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什麼是佛法和佛?怎樣才是悟道和道?
    但是為了讓大家了義,我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眾生法都是佛法,而佛法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和不出不入間法的總稱,這就是佛法。(不出不入理解為不在世間也不在出世間)那麼什麼是佛呢?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我們的祖先們早已經給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