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講得清清楚楚,無人可以推翻

2020-12-24 耀如樂園

學佛後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已經講的清清楚楚,而且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佛的理論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開示】

稽首三界尊,釋迦牟尼佛,

十方三世佛,菩薩及聲聞,

唯願大慈悲,共垂哀攝受。

我今依佛教,普發回向心,

舍茲有相心,趨向無生路。

願我無始劫,乃至於今生,

所有三業善,悉皆用回向。

願一切眾生,身口恆清淨,

意常緣善法,不起貪恚心。

願以懺悔力,及諸誓願力,

請佛久住世,復請轉法輪。

隨喜諸善根,悉施於眾生,

願諸眾生類,三障悉消除。

生生常見佛,處處恆聞法,

常生歡喜心,不起憎嫉念。

【略解】

我是50歲開始學佛的,在學佛之前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是,有許多哲學問題,唯物主義實在無法回答,唯心主義也無法回答,一直困擾著我。

儒家與道家解決了我部分困惑,關鍵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比如,人生只有一次嗎?人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宇宙的真相是什麼?生而為人,這些人生與宇宙的真相都不知道,稀裡糊塗的就走完人生太可惜了。

學佛後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已經講的清清楚楚,而且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佛的理論。玄奘大師當年在印度開無遮大會,全印度就已經無人能駁倒他的佛法理論了。

簡單而言,佛法揭示的人生與宇宙真相就是因果律、六道輪迴、解脫輪迴、成菩薩成佛。

相關焦點

  • 學佛多年,很多人走進了誤區,你分清「佛法」和「佛學」了嗎?
    實在講,佛教不是宗教,卻襯託有一點宗教色彩;雖含有哲學的理論,也不能完全說是哲學;與科學比比,倒有些相同。可以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很多人,學佛多年,也很難弄明白的就是:佛教、佛法、佛學,這三者的關係,基本都是混為一談。其實這三者,並不完全相同。
  • 只有明白宇宙事實真相才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看清宇宙事實真相,金錢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是解決問題的當機,但並不是決定性!你看有的人有很多錢可以解決的問題,那也是人家擁有與金錢相匹配的福報而已,如果沒有相應的福報,有再多的錢也解決不了自己想解決的問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是有的人就是這樣死死執著外表的事相!所以很多有錢人活得很痛苦很可憐就是這麼個道理。
  • 末法時代,學佛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在學習修持大乘了義佛法以後,就會發現我們的痛苦在逐漸減少,內心的執著在逐步清除,換之而來的是內心漸漸清淨、喜悅,智慧在生起。「佛」為無上正等正覺者,告訴眾生一切皆幻,反覆開示宇宙之真相、真理,並予以解脫之道。這一真相即如來藏,萬法心觀、即念即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告訴眾生,十法界天地萬法無非一真之人一念之所變現而已。這就是佛法之真實內涵。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實相就是事實真相,能夠認識整個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相,這就是般若智慧。真相到底是什麼?就是佛法中常說的「空」,「萬法皆空」,《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空,就是我們的本性,佛法中稱自性、法性。我們的自性是有,是真有;但相是假相。為什麼?相是生滅法,有生滅就是假的;自性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永恆,永恆就是真的。但自性又是空的;相卻是有的。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原來「無明」是「無始」的,醍醐灌頂!
    一切眾生悉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法師認為,《金剛經》的目的非常顯明,就是幫助我們破妄想、去執著。《金剛經》講的是破妄想、去執著的理論和方法,所謂經者,徑也,給出了一條開悟成道的路徑,人們依據此經修行可以到達「彼岸」。
  • 1《無門檻讀懂楞嚴經》序:1.1為什麼要學佛
    五陰熾盛苦是你五陰聚合之體,色受想行識,起惑造業,造成種種苦果,可以說是前七苦的根源。這個比較深奧,楞嚴經裡有詳細開示,我們慢慢來,後面再詳談。佛法就是離苦得樂的方法,能除一切苦。我們學佛就可以除苦。1.1.2我們的社會充滿了種種不好的現象。
  • 學佛的博士後:醫學讓我感到絕望,佛法讓我看到希望
    絕望中,尹立找到了人生的出路——佛法。他自己說:「學習佛法,讓我的人生有了一種皈依感,對死亡不再恐懼。」2020年12月19日,「都市佛教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生命與醫療對話」在廣州大佛寺舉辦。在對話中,尹立博士不僅分享了自己的學佛經歷,也分享了自己對生死問題的獨到見解。
  • 佛法:學佛人請正確認識佛教,你眼中的世界和你的業力相關!
    學佛之人要正確認識佛教,學佛不僅是打坐、念經,更要深入理解佛學的教義與理念。佛教並非一神教,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也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教主。佛陀並沒有說他講的東西一定是世間至理,也不希望別人尊他為主。正如螞蟻的巢穴裡堆積著重重迭迭的白卵,在螞蟻看來它們的泥穴便是金碧輝煌的宮殿,但是在人看來就很難有審美的欣賞了。秋天來臨,有的人覺得很美,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窮盡文思寫詩來讚美它;有的人卻覺得秋風掃落葉很悽涼,不禁觸景情傷。一碗粗茶淡飯,一般人可能難以下咽,可是安貧樂道的修行之人卻會吃得很開心。我們看到的世界與自己的心境有關,也與業力有關。
  • 《金剛經》的精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這是一切學佛人的根本著力點。我們久讀《金剛經》,心中就有這樣一個感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恰如一條束縛眾生的鎖鏈。受其限制,使得我們在眾生輪迴中流連忘返,運轉不息,不管我們修的什麼法門,就是為了根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在《金剛經》中講我相之弊,「發願度眾生人無餘涅槃,不能有我相。布施不能有我相等等。
  • 當別人知道我學佛後……
    不知道您是否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很多人皈依、學佛後都有意無意地避免公開這個事實並不是因為對佛法沒信心02其實呢…… 誠然,有些人的學佛因緣,是因為人生遭受挫折。在反思人生、尋求解決之道的過程中,接觸佛法,解開心結。
  • 學佛的四大因緣,不可不知!
    就是因為很多人並不懂得找尋真正的佛法。只知道佛法是「正能量」,因此將佛法雞湯化,希冀給於那些生意失敗、感情受挫、遭遇家庭變故的人一個打開心結的方法。雖然此行是善行,但也不能將佛法和雞湯混為一談。若如此去行事,往往就容易將他人帶偏。這就如很多佛弟子常說的一樣,一切都是「空」的,但真正的「空」是什麼卻一概不知。
  •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省庵大師:《儒》此方正教在儒宗,但盡今形後世空。淨土原從忠孝得,金臺上品奏元功。(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儒釋道構成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我50歲以前不信佛,42歲創辦企業後,曾經花了四五年的時間學習儒家與道家文化。
  • 學佛人可以算命嗎?
    我們學佛人,我們相信自己的命運。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命自我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如果行善,那我們將來就會有好的果報。我們如果作惡,等待我們的就是不好的果報。但是從佛法的角度來說,禍福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不能完全改變的。
  • 南懷瑾老師: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譬如我講七支坐法,很多內容沒有詳細講;可是我不講的時候,你們諸位老同學有沒有幫助新同學再研究呢?沒有。你們有幾個心理:第一,哎呀!他都會。第二,他相信我嗎?我當然比他高明,但是我講了人家不相信。第三,他的事,我管什麼!這些都不是學佛的心理,是自私。學佛的人愛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討論,幫助人家,但是你們不會的。尤其知識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的藉口。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如今,信佛、學佛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在修行的人,屈指可數,就如《楞嚴經》中所說,末法時代佛子多數無修無證,即便是初果人都難得一見。然而,歷代祖師常勸誡世人,學佛萬不可走了錯路。因為,一時不能開悟明心,尚且可以通過培植福報,廣結善緣,為將來見心見性種下善因。相反,若走上錯路,則等於自損善根慧命,可謂得不償失。
  • 佛法:佛所說的宇宙範圍有多大?
    依正世界那宇宙人生的範圍到底有多大呢?宇就是指空間十方,宙就是指時間三際,所以學佛之人要禮拜的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是指要禮拜宇宙世界的一切佛菩薩。其實每一個六道的眾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空間十方就有無量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佛法裡講孝順父母,是要令父母離苦得樂,才是真正孝順。..... 所以真正孝順,要勸父母念佛。「奉事師長」也不容易。奉事師長是不是把老師生活照顧好?不只如此。你看《普賢菩薩行願品》講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又以「依教修行」為第一。普賢菩薩的標準是把老師教我們的,我們都能領會,都能接受,都能實行,這才是奉事師長。
  • 佛教:佛法無邊,有3件事,「菩薩」也做不到
    佛法無邊,回頭是岸,這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其真實含義也是教導我們不要心外求法,也就是說佛法是心法,一切修行從心起。學佛如果不修心,縱然懂得很多佛法道理也沒用。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完全是自作自受,佛菩薩也無能為力。不過通過行善積德,誦經回向,可以消除業障,重罪輕報。所以說,佛的智慧無量無邊,能知道宇宙的真相,但是也不能扭轉因果業力。第二、不度無緣之人。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 學佛後,消極厭世、逃避人生、煩躁易怒正常嗎?如何治?|讀佛典
    1、修佛為什麼易於產生消極情緒學佛首先要學的大約就是對生命本質、人生實相的認識,佛典裡這方面的內容也非常豐富,那麼,佛典裡講的現世人生的本質和實相是什麼呢?遍覽佛典,似乎「空」、「苦」、「不淨」是回答這類問題時的最重要的三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