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精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2021-01-09 百萬佛友圈

《金剛經》的精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金剛經》的精髓這一觀念,在我心中已定論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自我們認知以來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想起《金剛經》,對其精髓的領會和理解。《金剛經》全長不達萬字,從經的形式經文來看,全經理論都在闡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從立意上看,佛在經中鮮明地指出,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佛告訴須菩提,「當知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簡明的告訴佛弟子,佛與一切的區別,菩薩與非菩薩之間的不一樣。

從學佛的根本目的看。通過學習經文來對佛理的掌握,正確的認識生命,從而理解生命的意義,參悟佛道之中的道理,通過學習《金剛經》理解佛所指的「眾生愚痴妄想」,實質上就是一個「相」字。這是一切學佛人的根本著力點。

我們久讀《金剛經》,心中就有這樣一個感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恰如一條束縛眾生的鎖鏈。受其限制,使得我們在眾生輪迴中流連忘返,運轉不息,不管我們修的什麼法門,就是為了根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在《金剛經》中講我相之弊,「發願度眾生人無餘涅槃,不能有我相。布施不能有我相等等。就是為了讓我們理解,認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金剛經》的精髓,我以為對一個學佛人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對居家學佛者,益處更為明顯,她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深解《金剛經》。《金剛經》的基本句式結構是,一是一,二是二,如來說三千大幹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準確地表述了宇宙世界本體與本體之諸現象之間的關係。但是世人理解的不一樣,要想知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旦放下我相,再去讀經,那必定有新的體悟,對經義才可能深解。一個修學過經書的人,和未接觸過佛法的人理解就是有所區別。

二是有利於修行。學佛的目的在於了解宇宙世界包括生命現象的真相,以此來做一個明白的人,學佛,修行都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的,不管是居家學佛,還是在外修行,必然受到大千世界的影響,受到世俗生活的限制,往往修學的過程中就會有所阻礙,時時處處牢記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可以在修行中,不管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從新的認識自己,理解佛法的智慧,從而隨緣生活,從容的對到身邊的一切事情。就算行往坐臥皆在學佛修行之中,別有一番天地。

理解《金剛經》的精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是一個不斷學習和修行的過程,持修不一樣,感悟和理解也大有不同,唯有理解其中的奧義,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修行,學習生活,以及面對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中講:何以故。須菩提。若善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好多處都提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
  • 《金剛經》裡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為何會被曲解?
    例如,鳩摩羅什譯本《金剛經》上有反覆出現的著名句式「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前所述,在古代時,即使是一些高僧或大德居士在解釋佛經時,由於缺乏不同譯本的對照,也難以避免會對一些經文進行自己的發揮。
  • 《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指為何?如何斷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金剛經》處處提出四相,作為《金剛經》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四相究竟所指為何?下面,我們一一來加以說明。我貪,是一個眾生相,我貪,又如何度別人不貪;我瞋,又是一個眾生相,我既有一個「瞋」的眾生,又如何度別人的瞋;自己不布施,別人更不布施,自己不持戒,別人更不持戒。菩薩度眾生,自己萬不能有眾生相。若無眾生相,一切眾生,一時度盡。
  • 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佛教講一切法空。那麼相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還有沒有呢?相還是有,只是沒有一個實體的體性。所以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要突破空與有、性與相、有與無這樣的一些基本觀念,這需要很長時間的修行、驗證。
  • 《金剛經》:破四相,破六塵,方可證悟心靈空境!
    《金剛經》屬於大乘佛教波若類的經典,雖然產生早但是包含了後來大乘佛教最基本的佛學思想。其核心思想是「無住於相」,即指導修行者破除「四相」,破除「六境」「六塵」在心中形成的相,實現心靈的空境從而達到佛才能具備的「無上正等正覺」。
  • 南懷瑾先生:一般人學佛都想健康長壽,佛卻教導我們無壽者相
    一般人學佛,都想身體健康地活長一點,為什麼《金剛經》上教我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要認為學了佛以後,壽命就無量無邊,永遠活下去,這個觀念先要拿掉。事實上我們念《金剛經》,念是念,絕對相信;念到「無壽者相」的時候啊,老實講,我們嘴裡是念,心理不甘啊,還是要壽者相,多活一點。——《南禪七日》我們自己學佛是求戒定慧的究竟,可是大家在修持方面,或者在靜坐方面,都是在著相。
  • 於曉非:聞思修與四相 《金剛經》系列導讀之二十六
    老師說:「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在《金剛經》後邊反覆出現,叫「四相」。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相信生死的輪迴。絕大多數印度人,特別是印度古代的老百姓,都相信生命的輪迴,而且相信輪迴的背後有一個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的輪迴的精神主體。釋迦牟尼沒有降生前,出現了一批思想家,他們在尋求解脫的歷程中始終辯論著一個問題:輪迴的主體到底是什麼特徵?
  • 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成就羅漢四果
    《金剛經》反覆強調修行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一般人的會愛自己,愛自己就愛自己的樣子——我相,內心不斷重複對自己的念頭,可是念頭是剎那生滅的,所以我相就不斷在變化,直到我們老了以後,發現沒有一個不變的我。「我相」根本不存在,「我相」是我們想出來的一個東西。
  • 四無相偈中什麼是我相?
    「觀四無相」是在每次上坐覺照念佛行持的時要誦的。把它作為一首偈語,我們要時常誦讀。這個也是《金剛經》的精華,我們叫它四無相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都知道要破四相,那麼首先應該知道什麼叫四相?四相裡面暗含著一個什麼道理?
  • 《金剛經素解》:如何不住我相,人相,壽者相和眾生相,如何無我
    第三章 大乘正宗分1.無餘涅盤【原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解釋】佛陀給須菩提開示說道:「諸位菩薩,如果已經發大菩提心,就需要如此來降伏自己的心!」 摩訶薩是菩薩的尊稱。
  • 《金剛經》裡面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指什麼?
    《金剛經》裡面多次出現,「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該如何理解這四相呢?從字面意義上看,相即形狀,四相即我的形狀、人的形狀、眾生的形狀、壽者的形狀。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因為在學校裡,也不敢敲木魚,怕被人家說神經病,偷偷地弄一本金剛經,到會客室去念。前怕狼,後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忽然覺得我沒有了,我到哪裡去了?不知道啊!以後我就不念了,後來明了其中的道理。此經對我的經驗,有這樣奇妙。在歷史的記載中,更有非常多的感應。
  • 什麼是「無我相」?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佛經中找答案,我們已經知道在大乘佛經《金剛金》中「破相」的意思,那這部經書中還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許,你明白了這句話,就不會有太多的痛苦了。1、「煩惱」從何而來?
  • 金剛經|真身非身,實相無相,是名轉處覺菩提
    金剛經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讀《金剛經》,最困惑的地方:就是凡如來所言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
  • 菩薩無住相布施——漫談《金剛經》要義
    菩薩無住相布施——漫談《金剛經》要義 美佛慧訊 第八十二期 作者:昭慧法師 本經翻譯背景簡介 漢傳佛教界流通最廣的《金剛經》誦本,譯者是四大譯經家之一鳩摩羅什大師。
  • 佛說「無我」,那麼我到底是誰?誰又是「覺悟者」?
    佛教中「無我」的思想,簡單的來理解,也就是沒有一個「我」的真實存在。既然沒有「我」,那麼,現在的我們又是誰呢?在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之中,有許多包含極大智慧的經典名句。譬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 《金剛經》:為什麼要不住相布施?
    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原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要空有兩邊都不著。在《金剛經》裡有一大問,須菩提問佛:「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又答:「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從《金剛經》、《圓覺經》、《涅槃經》中看「無我」與「我相」
    編輯:普寂緣起與大意本篇主要是談我義及由此體相關係而衍生的「我相」(此「我相」有別於下文中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中的「我相」,故以引號標示) 。眾所周知,無我是佛法基本理論。《金剛經》中述及的「我相」更可細分為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 佛教問答:怎樣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麼我們不由發問,什麼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呢?01什麼是「我相」?「我相」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凡事都帶著一個「我」,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離不開「我」這個相,只是對「我」這個相理解的層次不太一樣罷了。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相都是「我」相。只是在這裡主要區分一個小我,肉殼的我,另外就 是一個觀念的「我」而已。可是肉殼的「我」好理解,觀念的「我」卻難以明白。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世界萬象,莫不是因緣和合而成,業力念力就是因,遇到適合的機緣,而成暫時假合之物,雖說假合,然而只要因緣尚在,它就不會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說,所有的現象和形象,都是虛而不實的,因其善變,無常,不會久駐,更不會長存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