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原話如是說:「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麼我們不由發問,什麼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呢?
01什麼是「我相」?
「我相」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凡事都帶著一個「我」,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離不開「我」這個相,只是對「我」這個相理解的層次不太一樣罷了。
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相都是「我」相。只是在這裡主要區分一個小我,肉殼的我,另外就 是一個觀念的「我」而已。可是肉殼的「我」好理解,觀念的「我」卻難以明白。
根據唯識宗理論,「我」相的產生是由第七識以第八識的見分為「我」,以為其為恆常不變的,所以才產生了我法二執。「我相」又有「我貪、我痴、我見、我慢」等煩惱心所。所以識別什麼是「我相」是修行的基礎的基礎。
02什麼是「人相」?
「人相」有兩層含義:
1、是由於分別計較而產生,產生了你我彼此的分別,並在這種分別之中選擇自己所貪愛的,摒棄或者打擊自己所不愛的。但這還是初級層次的理解,更深層次的理解請看第二點。
2、以「他人」「他物」為「我」。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許多時候我們也常換位思考,也常從他人他物的立場思考問題。例如,我們有時執著於為自己的愛人考慮,而忽略了大家的感受,或侵害了大家的利益。
我們為他人考慮即使對自己來說純粹是「無私」的,但卻也常迷離痛苦。只是這一層,相對於單純的「我相」來說更為解脫了一點點罷了。
03什麼是眾生相?
知道了「人相」的含義,「眾生相」就更好理解了。他自然也包含兩層含義:
1、是把眾生當作有別個體「我」的異相來看待。
2、是「為眾生」之相。不能真正地看透世間的因果際會,卻盲目地執著於看得見的「眾生之相」。
要知道《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也是佛法先「出世」再「入世」的理念的表現。因為「出世」才能從某種程度上解決煩惱,但「入世」又不被煩惱所憂才可以得到永恆的解脫。
04什麼是「壽者相」?
佛法是要了脫生死的,但不為自己,不為別人,也不為眾生,那麼為了脫生死是不是就是追求長壽呢?
當然不是。壽者相有幾方面意思:
1、以長壽為修行目標;
2、誤以為了脫生死就是「軀殼」的永恆保存不壞;
對於「軀殼」能不能永遠保存在這裡並不議論,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有生必有死」這就是因果輪迴,而佛菩薩是要求「無去也無來」、「無生也無死」的。所以這和「軀殼」的生死變異沒什麼本質關係。
那麼佛法追求的永生又該是什麼?其實佛法的永生是指:煩惱的永遠不生和生命本來就無生無滅,對錯是非都是人腦海的幻覺罷了,佛陀就是要揭示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