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美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突破了25萬!很難想像,這麼一個慘烈的數字放在任何一個國家,會產生怎樣的政治與社會後果。
然而,魔幻的是,死亡25萬,卻成了美國個別精英眼裡的「美國優勢」,並以此提醒中國,不要「低估」了美國。
這是什麼邏輯?
最奇怪的頌歌
「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的經驗表明,美國這個國家承受得起傷亡。」兩天前,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家泰勒·科文在彭博社的專欄裡發表的文章《新冠疫情正在促使美國的領導力超過中國》裡這樣寫道。
泰勒·科文
為了佐證論點「美國在世界上領先地位的擴大」,他冷血地將累計確診和死亡人數幾乎都佔了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五分之一的嚴峻現實,描繪成美國的一項優勢,宣稱美國人「軟弱且不願承擔太大的風險」是中國的「刻板印象」。
科文將慘烈的疫情數據如此強拗成美國人「不怕死」的證據,實在叫人有些看不明白。
「這真是我所見過的最奇怪的『我們是第一』的頌歌了。」
有人在評論區留言:「我很驚訝。彭博社的觀點文章竟然將美國的新冠疫情災難應對變成了一個強硬國家的展示,願意為更大的事業做出犧牲?」
「彭博社用了一個受教育不足、喜歡發表自我安慰文章的記者。但你忘了,大多數讀者都是聰明人。」
美國網友有一點說錯了。科文並非受教育不足,他的學術背景其實很牛——師承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託馬斯·謝林,1987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11年獲得《經濟學人》「過去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提名第36名、《外交政策》雜誌「全球百大思想家」排名第72位。 很難理解,科文會如此荒謬地將疫情中的傷亡人數描摹成美國的國家優勢,在這篇文章中,他還自欺欺人地宣稱美國經濟反彈超預期、大選「和平」「有序」。
看不到盡頭
當歐洲正在經歷第二波疫情的衝擊時,美國人還在第一波疫情中苦苦掙扎,死亡人數已經突破25萬,單日新增感染人數這幾天甚至達到過17.7萬的歷史新高。
普通美國人對疫情的感受遠比那些政客和所謂精英們要真實而緊迫得多。格拉迪斯·瑪爾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年。父親、姐姐、嬸嬸、姑姥姥都死於新冠病毒,於是她在家門口貼了一張告示:「因為新冠疫情,請別進我家。」
科文提醒中國不要低估美國,其實,沒有誰低估美國,事實表明,美國低估了病毒,高估了自己。
疫情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地步,仍然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要求、無視不要參加沒有保護措施的聚集性活動的建議。比如伊萬卡夫婦,就因此遭到子女所在學校其他家長的集體抵制,三個孩子不得不轉學。
伊萬卡夫婦與子女合影。
美國日增確診感染人數還在創新高。原本,人們以為在排名第二的印度在10月很快就會追上美國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但現在兩個國家的差距正在加大,10月初美國感染人數超過印度70萬,現在已經猛漲到260萬。
「我們的情況比今年春天還要糟糕。」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凱特琳·裡弗斯說道。
10月,華盛頓的一處草坪上,2萬張椅子整齊排列,每張椅子代表著10個死於新冠病毒的美國人。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視臺(NPR)哀嘆:「25萬,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死亡人數的兩倍還要多。」
隨著北半球溫度的下降,更多不願戴口罩的美國人躲進暖和的室內,確診和死亡人數還會繼續增加。根據美國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的最新模型估算,到2021年3月1日,美國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或許將達到43.9萬。
華盛頓大學流行病學家阿里·莫克達德及其團隊的研究,預測出來的情況更糟:如果繼續放任疫情蔓延,3月1日美國的死亡人數將達到58.7萬;而如果每一個美國人出入公共場合都佩戴口罩,死亡人數或許能勉強控制在37.1萬。
莫克達德對後一種可能性不抱希望:「感恩節可能將成為一場病毒的超級傳播活動。」
川普與福奇。
還記得今年3月,美國頂級傳染病學家安東尼·福奇的警告嗎?當時,他說,新冠病毒可能殺死多達24萬美國人。
因為「吹哨」,福奇被排擠、被攻擊,甚至受到死亡威脅。現在回頭來看,福奇的評估還算樂觀了。 將感染與死亡人數世界第一,看成是美國的優勢,並以此「警告」中國人改變對美國人「軟弱且不願承擔太大風險」的「刻板印象」,可見,科文政治病毒入腦之深。 可怕的不是科文,可怕的是,科文這樣的邏輯,在美國一些所謂精英中還有一定的市場。
(文中圖片GJ)
撰稿 深海三文魚
責編 杜雨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