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傳幫帶 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黃慶文推廣青瓜嫁接技術

2020-12-12 瀟湘晨報

5月13日,在五指山市毛陽鎮牙力村的豆角地裡,黃慶文(左一)向菜農介紹葉片上的病蟲害。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5月13日一大早,剛趕到五指山市毛陽鎮牙力村的一處田壟間,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助理農藝師、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黃慶文便被幾名農戶團團圍住。

「黃老師,你瞧我家種的豆角,葉片上全是被蟲啃出來的洞,用了藥也不見好轉,這可怎麼辦?」村民王玉群拉著黃慶文正準備往自家地裡去,迎面又碰上幾個同村村民攥著生了炭疽病的辣椒,前來求「方子」。

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眼下牙力村的瓜菜地裡備受蟲害困擾。「往年一到這個時候,只能揪下病葉或拍照拿去農藥店,讓人幫忙開些藥回來試試,也不見好,經常花些『冤枉錢』。」王玉群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自從村裡來了生態科技特派員,他們在田間地頭就能接受專家的「貼身指導」,種起地來心裡也踏實了許多。

現場「把脈開方」後,黃慶文的眉頭卻愈發緊鎖,說道:「這片地連續種了七八年的豆角,土壤已經『生病』,用藥除蟲只是治標不治本。」一旁的牙力村黨支部書記王澤南點了點頭,搭茬道:「每年種第二茬豆角時,死苗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根本不出苗。」

蟲害、死苗問題如何破解?黃慶文提出要用嫁接技術種植高產瓜菜。「這可太好了,早就聽說嫁接苗抗病性強,但我們對嫁接技術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學。」聽到黃慶文要教鄉親們學習瓜苗嫁接技術,王澤南黢黑的臉上「多雲轉晴」,當即承諾將在村裡協調騰出10畝田地,用於試點推廣嫁接技術。

之所以對黃慶文如此信任,是因為他早有成功先例。

2018年至2019年,黃慶文在五指山市番陽鎮擔任科技掛職副鎮長、生態科技特派員期間,其引進經過篩選的「馳譽505」青瓜苗,並先後組織60餘名農戶到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實地學習青瓜嫁接技術,讓當地青瓜的畝產量從5000斤增長至10000斤。

「我們種了十幾年的青瓜,品種更新換代慢、品種繁雜,一直面臨著存活率低、產量低、價格低的『三低』困境。」番陽鎮番陽村村民張海林還記得,那時候黃慶文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嫁接技術,統一按照專家指導的方式來種,地裡的青瓜畝產果然足足翻了一番。2019年,張海林種植6畝青瓜,刨除成本,光這一項收入便達15萬元。

儘管如今黃慶文不再負責番陽鎮的科技幫扶工作,當初由他引進的青瓜嫁接技術和管理經驗卻早已在當地傳播開來,並通過專家「傳幫帶」,留下了一群「帶不走的技術能手」。

「選派任職時間總會結束,我希望不光能為農戶解決眼前的難題,更要從技術支持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產業造血能力。」黃慶文期待著,接下來,他會把更多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推廣應用到生產中,推動牙力村及周邊村莊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曉峰近距離|五指山生態科技特派員助力雪茄菸葉產業升級
    在五指山市番陽鎮的雪茄菸葉科技示範基地,高華軍查看菸葉乾濕情況。記者 沙曉峰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28日消息 (記者 沙曉峰)雪茄,一個近年在國內市場需求和銷售量快速增長的高端產品,對雪茄菸葉原料的需求持續增加。
  • 科技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白銀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手把手傳授技能……在白銀,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生產車間、養殖圈舍還是蔬菜大棚、衛生院所還是農家小院,處處活躍著科技特派員的身影。科技特派員圍繞我市草食畜、瓜菜、林果、糧油、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普及與推廣,在全市302個貧困村、企業、園區進行科技服務,不斷轉化科技成果,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引進新型養殖種植技術助力產業脫貧
    摘要:自2003年起,貴州省設立科技特派員計劃,為當地農業發展貢獻技術支持、助農增收。科技特派員幫助納雍縣發展土雞產業助脫貧,已開墾200畝荒地為養雞場、年存欄13.5萬羽種雞、年生產雞苗1500萬羽。
  • 駐村「第一書記」黃澤武:青瓜地裡話「脫貧」不負青春不負村
    黃澤武(右)和村民看著即將栽種的青瓜苗笑開顏(人民網海南頻道 樊歡迪攝)「這房子就是『青瓜樓』,氣派吧!」走進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陽鎮番陽村,眼前所見皆是兩層三層的小洋樓。駐村第一書記黃澤武興致勃勃,要帶著記者在村莊裡走走轉轉,見記者打算步行,黃澤武連忙叫停,「村裡道路重新規劃了,有三條主幹道,開車進出完全沒問題!」
  • 山東高密:科技特派員送智下鄉,脫貧攻堅有了新路子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在高密市農村,活躍著一支科技特派員隊伍,他們深入「三農」一線和脫貧攻堅前沿,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在群眾中開展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和技術指導工作,幫助農民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助力脫貧攻堅。
  • 五指山市文旅推廣優秀方案徵集活動啟動
    11月16日,由中國報業協會、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共同指導,五指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以「巍巍五指,南海之巔——海南十大第一」為主題的五指山市文旅推廣優秀方案徵集活動啟動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袁永軍致辭袁永軍在致辭時表示,面對積極融入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的發展契機,五指山市具備得天獨厚的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具有廣闊的文旅發展前景。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科技扶貧深入一線,豐都科技特派員服務顯成效
    彭先容說,縣科技特派員協會的特派員們幾乎每個月都會去田間地頭指導種植、養殖,今年光線下培訓她就去了20多次,線上給種植戶指導的次數更是數不過來。近年來,豐都縣健全完善「市級專家、縣級技術骨幹、鄉鎮實用人才」為主體的三級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體系,做到特派員「行政村全覆蓋、鄉鎮(街道)全覆蓋、科技服務小組重點產業全覆蓋」三個全覆蓋。
  • 省科技特派員王平:紮根山區培育「致富果」
    近日,來自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的省科技特派員王平,沿著環庫公路驅車1個半小時後,準時抵達位於台州市黃巖區上垟鄉的200畝柑橘基地,給橘農林如明作技術指導。上垟鄉是黃巖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位於國家一級水源地長潭水庫保護區內。在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約下,當地將發展柑橘、中藥材、花卉等綠色產業,作為帶動鄉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 鯉城有了科技特派員,讓市民「菜籃子」穩穩的
    提起科技特派員,鯉城區浮橋街道企業與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吳梅農讚不絕口,誇他們是「做得了科研,下得了田地」。林金秀是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蔬菜研究開發中心的副研究員,2018年,林金秀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開始服務於延陵果蔬開發基地,他和研究團隊共同指導菜農科學增施有機肥,示範推廣穴盤育苗技術,進行綠色防控技術指導,切切實實為農業生產問診切脈、保駕護航。
  • 石家莊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助力發展香蔥產業
    摘要:石家莊市農科院研究員、國家級農業科技特派員袁瑞江引領推動贊皇縣大蔥產業發展,目前,袁瑞江的大蔥研究成果覆蓋率達到了92.3%,新增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
  • 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 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幹 幫著農民富
    周紅珍攝雖然已經入冬,但瀏陽山裡的鮮貨依然不少,日前,走進張坊鎮陳橋村的圍山竹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幾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身穿藍色工裝,一手拿切刀,一手拿冬筍,圍坐在科技特派員陳勇身旁,仔細聆聽冬筍分級挑選的技巧。21年前,科技特派員制度從福建南平起步,把「創新」種子灑向大地,讓科技在泥土裡生根發芽。
  • 江西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為萬安縣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扶持
    摘要:江西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為萬安縣韶牧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扶持,通過改造圈舍、加大養牛戶培訓力度等方式增加優質肉牛出欄量。據悉,該合作社2019年實現了肉牛養殖獲利200餘萬元,帶動超過150名貧困戶增收。
  • 科技助力陝西脫貧攻堅: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
    科技助力陝西脫貧攻堅: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 2020-12-15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抗凍技術推廣 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模式
    1月8日,記者從福建省漳州市科技局獲悉,在冷空氣來臨前,為防範低溫災害,減少災害損失,該局及時啟動應對工作,發動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趕赴田間地頭,指導掛鈎企業、合作社及農戶做好防寒防凍工作。截至發稿,漳州市科技特派員下鄉開展防寒減災工作1110多人次,幫扶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210多家,受益農民5800多戶,在3000多畝農田推廣防寒抗凍技術,預計可減少經濟損失上億元。據介紹,受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12月30日起,漳州市氣溫明顯下降,降溫幅度達8℃—11℃,大部分縣(市、區)出現寒潮天氣。
  • 科技特派員攜手種植大戶共創產業扶貧新模式
    從2015年以來,烏蘭察布市級燕麥產業科技特派員團隊服務興和縣同恆糧油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幫助其從一個作坊式糧油加工廠不斷發展壯大,經過幾次擴建改建如今已成為大型燕麥加工企業。現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燕麥原糧加工生產線2條,年加工能力達到10000噸;並擁有高效節水灌溉能力的燕麥標準示範生產基地3500畝。
  • 小麥特派員用心保豐收 三年帶動河南小麥增產20多億斤增收20多億元
    5月31日,當地的久酒中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示範基地負責人覃兵自豪地說。  「我種了200畝小麥,收成不錯。」眼前的豐收,讓沈丘縣六合種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孫賀榮喜上眉梢,「一靠好品種,二靠小麥特派員的細心指導。」
  • 綦江:科技特派員為產業發展興添動能
    今年,在綦江區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峰鎮開啟了「科技+產業」的發展新路子。   「智慧蜂園建設最核心的就是智慧蜂箱的打造。」市養蜂協會專家、市級科技特派員匡海鷗介紹,智慧蜂箱內的傳感器將實時感應箱內的溫度、溼度和重量,管理者通過手機終端可在第一時間判斷此時該飼餵、該保暖還是該取蜜。
  • 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果品專題培訓會舉辦
    本報訊 12月11日,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市園藝工作總站共同主辦的三門峽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果品專題培訓會順利舉辦。三門峽市科技特派員果品服務團成員、靈寶市和陝州區果品產業專業技術人員及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普通果農等100餘人參加培訓。
  • 全國科技系統在貧困地區推廣5萬餘項新技術新品種
    12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介紹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科技部會同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繫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推動片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推動了秦巴山片區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示範和推廣,推動秦巴山片區中藥材種植、木耳及珍稀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持續增強秦巴山片區內生發展動力。
  • 陵水派出科技特派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農技下鄉服務產業發展
    海南日報訊(記者 李夢楠)「百香果對溫度的要求基本與普通的番茄相近,適應性廣……」日前,陵水黎族自治縣科技特派員來到該縣本號鎮樂利村和亞欠村,開展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至此,2020年陵水科技特派員派出服務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