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 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講說這部經,他們都是大菩薩所示現
17:21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 點擊收聽音頻
妙法蓮華經淺釋 336
法師品第十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師品:法師有五種:
(一)受持法師:受,是受之於心;持,是持之於身。這是心裡明白這種法,身就要實行這種法。
(二)讀經法師:對著經文讀的法師。讀,就是對著經的本子來念。
(三)誦經法師:能背誦經文的法師。對著本子叫讀,背著本子名誦;就是離開經的本子,而還能把這部經誦念出來。
(四)書寫法師:書寫經文的法師。書寫,是用筆在紙上寫這經典。
(五)講經法師:能為他人解說經文的法師。
能受持、讀、誦、書寫,是對自己都有很大利益,這都是對著自利方面而說的;唯獨為他人解說,這是對他人有利益,這是利他,也就是化他,教化他人。這是五種的法師。
又者,「法師」也可以解釋為「以法為師」,以佛法作為自己的教師;又有一個意思,也可以說是「以法施人」,他以佛法來布施給人,這也叫做法師。在這一品,這些法師都得到佛給授記,所以這一品叫「法師品」。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藉著藥王菩薩,來告訴這八萬大菩薩。
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藥王菩薩!你看見了沒有呀?
在這法會裡的大眾中,有無量數的諸天眾、龍王;又有在空中飛行的夜叉,就是捷疾鬼;又有乾闥婆,就是在玉帝那兒的奏樂神;又有阿修羅王等;又有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又有緊那羅,這也是玉帝那兒一個奏樂的神;又有摩睺羅伽,這大蟒蛇;還有人與非人。
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這麼多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有修小乘法的聲聞眾,有修中乘法的闢支佛眾,還有修大乘佛法的佛道者。
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像這所有的這麼多眾生,這些不同種類的人,他們都能在佛的面前,聽聞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就一首偈頌,或者一句,甚至於他在這一念之間,能這麼隨喜讚嘆這部《法華經》的,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都給他們授記,令他們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佛果。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告藥王: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藥王菩薩!又如來滅度之後:又,我如來滅度、入涅槃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假使有人聽到這部《妙法蓮華經》,乃至於僅僅就聽到這部經的一首偈頌或一句,而能在這一念之中,生隨喜心。
這生隨喜心,不是常的,就是一念;這隨喜裡邊,就包括讚嘆,包括受持、讀誦、書寫。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等我滅度之後,能聞見這《法華經》一偈、一句的,我都給他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成佛之記。
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
若復有人:假設再另外有一種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又能受持,又能讀誦,又能書寫,又能為人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他僅僅就能給人講一個偈頌,這樣的法師。
於此經卷,敬視如佛:對於《妙法蓮華經》的經卷,一般人都應該禮敬,就好像面對著佛似的。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用種種的好東西來供養這個經卷,或者用點香、用鮮花來供養,或者以瓔珞寶珠來供養,或者用點香粉、塗香、所燒的香來供養,或者用綢子所作的寶蓋、幢幡來供養,或者用衣服來供養,或者用伎樂來供養。
前邊所說這十種供養,最後就是合掌恭敬;乃至於你用最少的,就是合掌恭敬這麼一點的供養心。
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藥王!你應該知道這些人,他們在過去生中已經曾供養過十萬億的諸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他們在所有佛那個地方,能成就他們所發的這種大願;這些法師因為愍念眾生的緣故,所以又生到人間來;本來他都是大菩薩來的。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
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藥王!如果有人問你,在未來的世界中,哪一類的眾生可以成佛呢?
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你應該指示他,唯有能書寫、受持、讀誦、解說這部《法華經》的這種法師,或者能聽聞《法華經》的一句一偈,這一類的眾生,將來都能成佛的。何以故:什麼緣故呢?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單單能以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又能書寫;或者以種種的香華、飲食,來供養這部經卷;或者用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來供養這部經典。
這個經典,就是佛的法身,所以我們人都應該供養的。
合掌恭敬:甚至於若有人能合起掌來恭敬這部經卷,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這個人,就是這一切世間人所應瞻仰而供奉他。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我們也應該供養這位受持讀誦《法華經》的法師,也就應該像供養諸佛那麼樣供養。
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應當知道,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講說這部《法華經》,他們都是大菩薩所示現的。
他們早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為什麼又到這世間來呢?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就因為他可憐這一切的眾生,所以又發願生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廣為演說來分別解釋這《妙法蓮華經》;廣演,廣大這個演說。
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何況是那些盡能受持這《法華經》、種種供養這《法華經》的人呢?
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藥王菩薩!你應該知道!這個人他已經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因為憐愍眾生的緣故,所以捨去他自己這清淨的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這位法師在我滅度之後,為愍念一切眾生的緣故,而又再生到這五濁惡世,向所有的人來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所以講《法華經》的法師,你若能把《法華經》研究明白了,再給人講說,這不問可知,你就是菩薩再來的;要不然,你根本就也沒有機會遇著這《法華經》;有機會遇著,你也沒有法子可以懂,沒有法子能講。所以你講《法華經》,釋迦牟尼佛在數千年以前,已經給授過記了!
我們現在研究經典,每一個人應該研究一部經,把它真正研究明白了,真正通達了;這一部經,由一開始到最後,其中的義理都明白了,又能講說,這樣學佛法才是有一點根據。
不是單單聽經,對哪一部經都聽了;但是哪一部經真正的意思也沒有懂、也不能講,那就是把光陰空過了。所以我們佛教講堂,這一些學習佛法的人,你們把自己所歡喜的那一部經,都把它研究通達了;要明白,真正會講了,那才算!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假使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竊,就是他不敢公開來講經。他有大眾威德畏,怕大眾這種威德,所以不敢給大眾講。
那麼不給大眾講,他就偷偷地給一個人來講這《法華經》,不給很多人講。為什麼?他給很多人講,怕人家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問他,他不能答覆,所以他就單單給一個人講這《法華經》,乃至於就單單講一句,不講多了。
這《妙法蓮華經》的經文,哪一句都可以,單單講一句的意思;這一句有什麼意思,他可以講。
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你應該知道這個人,是如來派遣他來到這個世間上,為人講說這部《法華經》的;他能講《法華經》,這就是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何況那些又能在大眾之中,廣為人來演說《法華經》。
所以你們現在無論誰,你們學會《法華經》,能為大眾講說,這如來都在那兒歡喜讚嘆你們!說:「我們去講,如來歡喜讚嘆;現在你在這兒講《法華經》,如來讚嘆沒有?」
不單現在讚嘆,過去也讚嘆,未來也讚嘆,所以我才這麼歡喜講《法華經》。我又想起來,我過去常常講《法華經》的事情,也常常聽《法華經》;無論做什麼的時候,我都歡喜聽《法華經》,歡喜講《法華經》。
聆聽宣化上人原聲《法華經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