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2020-12-17 澎湃新聞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2020-06-09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封面圖(來源):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

論文相關信息

【論文標題】Microcavity top-emission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發表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論文網址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328-6

【作者】Yanfeng Miao, Lu Cheng, Wei Zou, Lianghui Gu, Ju Zhang, Qiang Guo, Qiming Peng, Mengmeng Xu, Yarong He, Shuting Zhang, Yu Cao, Renzhi Li, Nana Wang, Wei Huang & Jianpu Wang

【引用論文】Miao, Y., Cheng, L., Zou, W. et al. Microcavity top-emission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Light Sci Appl 9, 89 (2020).

一、導讀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具有可溶液法製備、高螢光量子效率、高色純度等特點。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和王建浦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子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發表論文,他們提出通過構築光學微腔,製備頂發射PeLED,從而大幅度提升器件效率的新思路。光學微腔一方面能夠通過Purcell效應提高輻射複合速率,提升材料的螢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優化的微腔結構可以使更多光子沿著微腔的光軸出射,從而提高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

二、研究背景

現代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發光顯示技術提出了高效率、高亮度、柔性可穿戴等要求。傳統的無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在單晶襯底上通過外延法生長製備,難以獲得大面積柔性器件。近年來快速商業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通過溶液法、蒸鍍法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但有機材料本身的激子特性使其難以在大電流下實現高亮度和高效率。

鈣鈦礦材料兼具無機半導體高導電性和有機材料可溶液法製備的優點,在下一代顯示領域極具競爭力。然而,近年來底發光PeLED的效率逐漸達到瓶頸,效率提升速度放緩。

發光二極體的效率是由螢光量子效率、載流子注入效率、光耦合效率共同決定的。平板型底發光器件的光耦合效率通常為20%左右,其發光層發出的光子大部分被限制在了器件內部,無法從正面出射。

另一方面,將發光器件應用於顯示時,還需加上不透光的控制電路,因此顯示面板上一部分區域無法發光,也就是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開口率的問題。

設計具有微腔結構的頂發光器件,能夠有效地同時解決以上兩個問題。這是由於微腔結構能夠提高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而頂發光能夠解決顯示面板的開口率問題。

圖1 頂發光器件和底發光器件

三、創新研究

構築基於光學微腔的高效率PeLED需要解決三個難題:1)製備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鈣鈦礦薄膜;2)製備高質量光學微腔;3)實現器件內部平衡的載流子注入。

在鈣鈦礦薄膜的選擇上,作者選擇了具有多量子阱(MQW)結構的準二維鈣鈦礦。其優點在於,通過調控大尺寸陽離子和小尺寸陽離子的組分,能夠精確地調控鈣鈦礦的結晶性、形貌以及薄膜內部量子阱的分布。基於此思路,作者獲得了緻密的MQW鈣鈦礦薄膜,並將其螢光量子效率提升到了78%。

圖2 MQW-PeLED的能級結構及鈣鈦礦層形貌

構築高質量的光學微腔需要在器件的兩端分別製備全反射和半反射的電極。為此,作者在器件底端蒸鍍了100 nm的金電極作為全反射層,並且優化了頂端半反射金電極的厚度,將器件的光耦合效率從20%提升到了30%。

要實現增強型的微腔效應,還需將微腔的光學長度設計到發光半波長的奇數倍。作者發現,通過調控電子傳輸層ZnO和空穴傳輸層TFB的厚度,可以有效地調控微腔的光學長度。值得注意的是,優化ZnO、TFB厚度的同時,還要考慮發光層在微腔內部所處的位置是否位於微腔效應增強的位置。

此外,高性能PeLED的實現還依賴於器件內部載流子的平衡注入。作者前期的研究表明,MQW鈣鈦礦層內部存在快速的(皮秒量級)能量轉移,從而使得發光區域主要位於與TFB的交界處。考慮到ZnO和TFB都具有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因此ZnO的厚度通常低於TFB的厚度。

圖3 微腔器件內部不同位置的增強效果及發光區域

基於以上對鈣鈦礦發光層、器件光學結構及載流子注入/輸運方面的優化,作者將微腔結構頂發射PeLED的外量子效率提升至20.2%。該器件表現出顯著的微腔效應,不同於底發光器件的朗博體發光,頂發射微腔PeLED在正面的出光顯著增強,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光耦合效率。

圖4 微腔器件外量子效率及發光輪廓

四、應用與展望

較低的光耦合效率是限制平板發光的重要原因之一,該工作將頂發射微腔結構應用於PeLED,實現了超過20%的外量子效率,是目前頂發射PeLED的效率最高值。該工作的發表,使鈣鈦礦這種明星材料在LED實際應用方面更進了一步。此外,高質量微腔的製備及其器件內整合,也對電泵浦鈣鈦礦雷射器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 >> 鈣鈦礦,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南京工業大學,黃維,王建浦,Nature,Nature子刊,Light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朱剛毅:懸空車輪形氮化鎵發光二極體
    研究背景GaN基發光二極體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光源,如何使用簡便的方法、低成本的材料獲得高亮度紫外發光器件一直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從器件結構上考慮,傳統的平面結構不利於光輸出,引入微腔,構建帶有光場調控能力的發光二極體成為提升器件性能的有效手段。垂直結構的F-P腔製備工藝簡單,是早期研究的主要結構。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更重要的是,PeLEDs顯示出顯著增強的操作穩定性,實現了3600分鐘的半衰期。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穩定性差是阻礙其商業化的關鍵問題。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7786近年來,溶液法製備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引起了包括發光二極體在內的科學界的極大興趣。
  • 透明的近紅外發光二極體
    、中性色和明亮的近紅外電致發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透明的近紅外發光二極體(LED),可以集成到智能手錶、智慧型手機和增強型或虛擬實境設備的顯示器中。 近紅外(NIR)式的隱蔽發光在行動裝置中的人臉識別、運動傳感和深度傳感功能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超高真空退火,輔助量子阱尺寸剪裁,提高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效率!
    導讀:作者通過超高壓退火實現了用準二維(Q-2D)鈣鈦礦抑制低維量子阱的形成。測試證實了尺寸剪裁,其次是結構相關的光電特性。觀察到了超高壓退火誘導的量子阱加速電荷載流子的輻射複合。解釋了量子阱形成的機理。
  • 發光二極體正嚮導通電壓 淺析發光二極體電壓工作範圍及其原理
    > 本文主要是關於發光二極體的相關介紹,並著重對發光二極體的電壓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而用途也由初時作為指示燈、顯示板等;隨著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出現,近年續漸發展至被用作照明。 發光二極體正嚮導通電壓 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體的正嚮導通電壓是不一樣的,紅和黃的是2v左右,藍、綠、白的是3v左右,具體的都有不同,廠家生產出來就不一樣,廠家有專門的設備分電壓。不過一般用的話可以按紅和黃的是2v,藍、綠、白的是3v算。
  • 簡易發光二極體測試方法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光電器件專業分會根據國內及行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初步制定了行業標準"發光二極體測試方法".本文敘述了與發光二極體測試有關的術語和定義,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了測試方法和測試裝置的要求.
  • 三色發光二極體原理圖 LED三色調光的概念
    三色發光二極體是將3種不同顏色的LTC4151CMS%23PBF管芯封裝在一起,也分為共陰極和共陽極兩種。  三色發光二極體接線圖  共陰極4個引腳的三色發光二極體內部結構如圖4-52所示,3種發光顏色(如紅、藍、綠三色)的管芯負極連接在一起。
  • 《發光學報》 | 2020年第6期目錄
    氮化物螢光粉的前世今生:材料探索和應用的新啟示解榮軍, 李淑星摘要:氮化物螢光粉脫胎於氮化物結構陶瓷,憑藉其結構的豐富性和配位環境的特異性華麗轉身,成為具有優異發光性能和超高穩定性的重要光轉換材料,並為半導體照明與顯示技術的發展建功立業。
  • 高品質微腔上納米天線協作相互作用實現單向光源
    比如,當在控制諧振腔內量子輻射源的自發輻射速率和控制Purcell因子的同時,還要調節腔與輻射源諧振,來確保腔的線寬與輻射源的線寬匹配以及光子的發射在一個高效率的通道上發生。近十年間的研究發現,一方面等離子體能夠實現強局域化,另一方面光學微腔能夠提供很高的品質因子。
  • 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問世
    黃維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基於離子液體調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首次實現了有序取向的、結晶性能良好的二維純相鈣鈦礦薄膜,揭示了純相鈣鈦礦薄膜的形成機制、光學特徵、物相分布以及器件性能。近年來,二維層狀鈣鈦礦材料由於優越的穩定性和光電性能而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
  • 用自閃爍發光二極體使無源蜂鳴器有節奏的蜂鳴
    材料:一塊洞洞板、一個usb公頭、一個自閃爍發光二極體、一個9013三極體、一個無源蜂鳴器、一個100Ω電阻。電路圖。自閃爍發光二極體可以按固定節奏導通和截止,控制三極體基極導通和截止,從而是無源蜂鳴器按著一定節奏鳴響。
  • 原理很簡單:普通發光二極體在電源指示燈的應用
    二極體有很多,對於發光二極體也有很多種,有插件的也有貼片的,發光二極體很多時候都是作為顯示指示作用,因此很多電源指示燈都是採取發光二極體顯示方法,例如我們的產品指示燈、開關插座電源指示等。下面以一種普通的發光二極體333-2SURD/S530-A3為例說明這種LED在電源指示燈方面的作用,這種LED尺寸是Ф5MM,標準LED通孔。
  •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6:08 馬凱特大學Jier Hu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策略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本文要點:利用垂直石墨烯納米片的特殊結構,促進紫外LED器件散熱的新方法成果簡介 以氮化鋁(AlN)、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因其優異的性能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用一個自閃爍發光二極體帶動三個led一起閃爍
    材料:一塊洞洞板、一個usb公頭、一個9014三極體、一個自閃爍發光二極體、三個綠色普通發光二極體。電路圖。用自閃爍發光二極體控制三極體基極的導通和截止,使三極體集電極間斷通過電流,三個綠色發光二極體也就不斷的發亮和熄滅。
  • 化學所發展無機鈣鈦礦單晶氣相圖案化方法並製備高性能器件
    發光二極體、光電探測器、雷射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無機鈣鈦礦單晶的製備方法主要有氣相生長法和溶液生長法。氣相生長技術容易實現高質量單晶的製備,但由於氣相外延過程中的隨機成核和晶格不匹配問題,在氣相體系中實現鈣鈦礦結晶位點、晶體形貌和晶體尺寸的控制成為一個難題,這也是可控制備高性能鈣鈦礦集成光電器件的巨大挑戰。
  • 進展|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8組龍有文研究員團隊在高壓製備的簡立方鈣鈦礦SrCr0.5Fe0.5O2.875(SCFO)中,發現了臨界溫度高達600 K的磁有序相變,該體系具有約2.3 eV的直接半導體帶隙,並展示了磁場可調的綠色發光效應。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腦科學研究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數字顯示器和腦科學研究來源:科技日報劉霞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 黃春輝課題組在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
    有機發光二極體為此,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黃春輝課題組開發出一類具有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以稀土鈰(III)配合物為代表的d-f躍遷發光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材料(「基於d-f躍遷的電致發光材料及器件」,專利號:201910407555.0;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0, 9, 157;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