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微腔上納米天線協作相互作用實現單向光源

2020-12-21 科學網

 

近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納米光子學中心的Kévin G. Cognée,Hugo M. Doeleman和A. F. Koenderink與法國波爾多大學的Philippe Lalanne合作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Cooper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no-antennas in a high-Q cavity for unidirectional light sources」的文章。他們設計並實驗製造了一種高品質因子的等離子體—光子混合模式諧振腔,該混合模式諧振腔是在氮化矽微盤上布置成對的等離子體天線(鋁天線二聚體)實現的。該系統利用諧振腔模式能夠實現諧振偶極—偶極相互作用,通過預測和測量諧振線寬和頻移可以明顯觀察到這種相互作用。同時,他們把「相控陣」天線的物理概念引入到等離子體—光子混合諧振腔中,預測到相比於單個天線,該系統能夠構造出顯著增強的局域態密度,聯繫到向腔內單向注入螢光的意義上來,這種增強是「手性的」。並且實驗結果直接驗證了所預測的偶極天線耦合的協作效應,該效應是天線間距對混合模式品質因數和諧振條件的函數。

研究背景

在微納光子學領域,調控光學諧振腔得到我們想要的品質因子Q和模式體積V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能夠實現腔量子電動力學和非線性光學領域中的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調控。尤其重要的是想要獨立地控制單個光子的場強度,諧振腔的線寬以及諧振耦合的遠場輻射通道。比如,當在控制諧振腔內量子輻射源的自發輻射速率和控制Purcell因子的同時,還要調節腔與輻射源諧振,來確保腔的線寬與輻射源的線寬匹配以及光子的發射在一個高效率的通道上發生。近十年間的研究發現,一方面等離子體能夠實現強局域化,另一方面光學微腔能夠提供很高的品質因子。那麼最近就有研究人員在探索一種等離子體—光子混合諧振腔,它既保持了等離子體成分帶來的深度亞波長的局域效應,又繼承了光學微腔高品質因子的特性。近期就有理論預言了這種雜化混合能夠產生更大的Purcell因子的同時保證了Q值與光學微腔在同一個數量級上,並且模式體積也得到提高。

創新研究

文章中的工作考慮的是多個金屬納米粒子與光學微腔的雜化混合,這種體系具有三個創新點。第一點是它實現了諧振腔中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導致的協同散射,為量子光學中重要的協同輻射問題提供了一種經典的初級形式。第二點是從天線的角度來看,將相控陣天線的概念引入到雜化混合系統中,不僅實現了對Purcell因子的增強,還對遠場輻射通道進行了分配。第三點是研究雜交混合系統的腔模式,實現了Wiersig觀點中的等離子體實現的第一步,該觀點提出回音壁模式微腔上的介電散射體能夠支持與特殊點(exceptional point)相關的手性本徵模式。

圖1 微盤腔上天線二聚體的等離子體-光子雜化混合結構 (a)掃描電鏡照片,插圖是完整的微盤腔照片;(b)結構的幾何圖形,(c, d)對稱和反對稱混合模式

圖2 預測天線二聚體微盤腔系統的輻射增強和方向性 (a)局域態密度增強是用腔模場分布的方位角周期表示的天線間隔和頻率的函數;(b)輻射進腔的方向性;(c, d)局域態密度增強(黑色虛線)和方向性(橘紅色實線);(e, f)模擬的強度;(g, h)布置有鋁天線的微盤上表面的電場徑向成分的相位

圖3 天線二聚體微盤腔系統的複本徵頻率 (a)本徵頻率的實部;(b)本徵頻率的虛部,對稱模式(藍色),反對稱模式(紅色);(c, d, e) 振幅;(f, g, h)相位

圖4 實驗裝置示意圖,使用窄帶寬可調諧二極體雷射器和錐形光纖激勵微盤腔,同時將物鏡收集到的錐型光纖的反射,透射和向外散射記錄到相機或光電二極體上

圖5 天線二聚體微盤腔系統的散射特性和本徵頻率 (a)偶極圖解釋對稱簡併準正規模式的遠場輻射;(b, c)預測對稱和反對稱簡併準正規模式的近似角輻射模式;(d)錐型光纖的透射(紅色)和反射(藍色)的二極體信號;(e)記錄到的輻射圖像;(f)諧振頻率;(g)線寬,對稱模式(藍色),反對稱模式(紅色)

圖6 模式劈裂與天線間距之間的關係 (a)對稱模式與反對稱模式的諧振頻率差;(b)對稱與反對稱模式的線寬之差;(c)很強藍失諧天線的諧振頻率差(藍色)和線寬之差(紅色);(d)對稱與反對稱模式的獨立線寬;(e)方位角模式數;(f)極坐標表示下的測量值

(來源:科學網 OSANJU 唐磊)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19-0227-x

相關焦點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傳統的無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在單晶襯底上通過外延法生長製備,難以獲得大面積柔性器件。近年來快速商業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通過溶液法、蒸鍍法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但有機材料本身的激子特性使其難以在大電流下實現高亮度和高效率。鈣鈦礦材料兼具無機半導體高導電性和有機材料可溶液法製備的優點,在下一代顯示領域極具競爭力。然而,近年來底發光PeLED的效率逐漸達到瓶頸,效率提升速度放緩。
  • 新型熱電納米天線:生的熱電電壓比經典的偶極子納米天線大三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利用納米設備捕獲可見光和紅外輻射是收集太陽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日前,墨西哥科學家在《納米光子學》雜誌上展示了一種用於收集太陽能的新型熱電納米天線,其產生的熱電電壓比經典的偶極子納米天線大三倍。
  • 《Nature》子刊:納米粒子雷射器的革新可減少對生物組織的損傷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UTS) )的研究人員為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微腔雷射來產生節能和使用安全的雷射發射所需要的低泵浦功率.這一研究工作將會在納米尺度的生物學領域得到應用
  • 平板技術可以改變天線、無線和手機的通信方式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MPA-CINT小組的Abul Azad說:「我們的新型反射器是傳統天線的輕巧替代品。輕巧對於衛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參數,因為衛星的重量和尺寸的最小化至關重要。這些面板也可以很容易地結合到建築物或車輛的表面上。」
  • 美國一項新研究使LED可發單向光
    LED屬於電致發光的固態半導體器件,可將注入到LED內部的電能通過空穴與子的輻射複合直接轉化為光能,具有發光效率高、單色性強、響應時間短、體積小、節能省耗、環保無汙染、使用壽命長、防震性強等諸多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全彩色顯示、液晶顯示器背光源、室內外照明、汽車車燈等領域。
  • 讓光照亮納米尺度上的動力學
    這些材料通過在納米尺度上進行複雜的結構化,即通過在長度尺度上遠低於激發波長的最小構造塊的網格狀排列,來實現其非凡的性能。這樣的超材料的表徵和開發需要對入射光波撞擊這些微小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予以深入的了解。
  • 高頻天線技術與應用前沿報告2020
    與傳統的微製造天線相比,基於石墨烯的納米等離子體天線具有相對小的尺寸。這些天線的範圍從幾十納米到幾微米,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納米機器和通信系統中。當這些納米等離子體天線響應可以通過材料摻雜來調整時,使用基於石墨烯的天線產生新的機會領域。
  • 大連光源調試出光 輸出光脈衝光子數達140萬億
    「調試的時候,種子雷射和電子束要在空間、時間上都重疊在一起,才會發生作用,但他們的速度是以皮秒(1皮秒 = 1萬億分之一秒)計算的,所以非常困難。在調試中,還出現過光線被擋住的情況,工作人員要在100米長的機器上逐段排查,找出擋光的原因。」張未卿說,幾個月的時間,機器一直不停運轉,全體工作人員輪班倒,為了儘快調出所需要的極紫外光源,通宵熬夜工作成了家常便飯。
  • 從單向幫扶到互利共贏 魯渝扶貧協作十年交出優秀答卷
    2010年12月13日,乘著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兩地攜手,開創出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新局面。十載歲月,「魯渝有約」戰貧困、「山盟海誓」話合作——魯渝兩省市展開了一場千裡之外、跨越東西的傾情幫扶,譜寫了一曲先富幫後富、攜手奔小康的奮進壯歌,在共和國脫貧攻堅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無線電波天線能發出可見光嗎?
    典型的Wi-Fi路由器無線電天線發射的無線電波的頻率為2.4 GHz(每秒24億個周期),對應於12.5釐米的波長。通常,當無線電天線的長度等於無線電波的波長或波長的一半或四分之一時,它會最有效地發射波。因此,Wi-Fi路由器上的天線大約12.5釐米長就不足為奇了。相比之下,藍光的波長約為470納米。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石墨烯納米帶的結構具有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低噪聲,這些優良性能促使石墨烯納米帶成為集成電路互連材料的另一種選擇,有可能替代銅金屬。有些研究者試著用石墨烯納米帶來製成量子點,他們在納米帶的某些特定位置改變寬度,形成量子禁閉(quantum confinement)。
  • 反直覺研究:帶同種電荷的兩個球形金屬納米粒子會相互吸引
    在1:1的電解質溶液中,兩個帶同種電荷但不同電荷量的球形金屬納米粒子會相互吸引。| 圖片來源:dos Santos et al.當我們第一次在物理課堂上接觸電荷這個概念時,學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性質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 新型超薄噴塗天線:可應用於5G、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
    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利用石墨烯、碳納米管、MXene等新型材料開發更輕、更薄、更具柔性、更低成本的新型天線。在論文中,德雷塞爾大學研究人員將 MXene 天線與石墨烯、銀系油墨和碳納米管等新材料製成的天線進行對比,在保持無線電波傳輸質量方面,MXene 天線勝過石墨烯天線50倍,勝過銀系油墨天線300倍。
  • 基礎醫學院鄭樂民團隊利用高靈敏的光聲納米探針實現在分子水平非...
    該研究發展了一種高靈敏的光聲納米探針,在分子水平實現了對動脈粥樣硬化(AS)不穩定斑塊非侵入性在體光聲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為心血管疾病診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論文截圖AS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能夠在分子水平識別不穩定斑塊,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尤為重要。
  • 科學家創造出:金屬中氫納米孔相互作用的預測模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科學家創造出金屬中氫納米孔相互作用的預測模型!中國和加拿大科學家進行了為期五年的合作研究,通過計算機模擬,建立了一個理論模型來預測金屬中氫納米氣泡的性質。國際團隊由合肥物理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中國科學家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合作夥伴組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材料》上。研究人員認為,研究可能有助於定量理解和評估富氫環境(如聚變反應堆堆芯)中氫引起的損害。氫是已知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是聚變反應一種備受期待的燃料,因此也是研究的一個重要焦點。
  • 納米科技 「以小搏大」
    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納米尺度上,材料會呈現出與宏觀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特性。比如,低強度或脆性合金會獲得高強度、高延展性,化學活性低的化合物會變成強力催化劑,不能受激發光的半導體會變成高效光源……總之,尺度的縮小使納米物質呈現出既不同於宏觀物質也不同於單個孤立原子的奇異特性,仿佛具有了「特異功能」。
  • 通過三維納米光刻技術實現光通信引擎的多晶片混合組裝
    三維(3-D)納米印刷的自由形狀光學波導也被稱為光子線鍵,可以在光子晶片之間有效地耦合,大大簡化了光學系統的組裝。光子線鍵的形狀和軌跡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優勢,可以替代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而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依賴於技術上複雜而昂貴的高精度對位。
  • 全球「最亮光源」: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正式連接成環!
    是一座大科學裝置一道能穿透微觀物質的先進光源▽HEPS1月6日,位於懷柔科學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俗稱北京光源)完成主體鋼結構施工,周長近1.4公裡的裝置區正式連接成環。寓意「希望之光」的北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就像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窗口」,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裝置。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 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