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巴拉根倉 X博士
編輯:西伯利亞大鑽頭 策劃:Mark
明朝永樂十四年,鄭和下西洋,中途從修整地小葛蘭國(今印度喀拉拉邦奎隆縣)出發,行船二十天後,在木骨都束停歇。這件事記載於《明史》中,意味著中國人第一次踏足非洲大陸。
2020年,大明帝國消亡近四百年,木骨都束早已改名叫做摩加迪沙,變成了索馬利亞的首都。
摩加迪沙坐標北緯:2°02',東經:45°21' ,東方和南方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向西是廣闊的非洲大地,向北公路直通亞丁灣。
這個優越的地理位置,並未讓摩加迪沙富足,反觀整個索馬利亞,都陷入了動蕩局勢之中。
2019年,摩加迪沙汽車炸彈襲擊事件現場
但我們今天主要講的並不是讓每個老水手談虎色變的索馬利亞海盜故事。
和充滿海盜的大海一樣暗流湧動的,是即將面臨合法化的索馬利亞女童童婚問題。
《紐約郵報》:索馬利亞抗議允許童婚的新法案
無數未成年女童,就像人們從菜市場買肉一樣,正在以婚姻的名義被合法「交易」。
2013年,父母雙亡的索馬利亞邦特蘭州的阿妮莎(Anisa Ahmed)剛剛16歲,一個30歲的男人向她求婚。
按照索馬利亞的習俗,阿妮莎叫來了自己的長輩們,在一家旅館進行這場面談。
如果一切如常的話,索馬利亞女孩將會在這場求婚儀式後不久下嫁,並且要在婚姻之夜被她30歲的丈夫借著蠻力,用生殖器頂開因割禮而被切除部分性器官(陰唇、陰蒂)後縫合的下體。
割禮用的刀片
和紙牌屋中準備用來割脈的刀片是一樣的
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因為阿妮莎的哥哥艾哈邁德認為童婚是種陋習,拒絕讓妹妹出嫁,阿妮莎本人最後則遠去衣索比亞的薩馬拉大學深造,拿到了土木工程的學位。
一個阿妮莎,象徵了索馬利亞少數反抗童婚者代表的A面,而數以萬計的童婚女童,才是常態的B面。
哈夫薩(Hafsa)就是童婚者之一,她在13歲時被家人用100美元賣給了一個男人。
「那個男人只是想和我一起睡,他一直在毆打我,」哈夫薩坐在母親旁邊,母親緊緊抓住女兒。
「我後悔出生在世界上。」
有一天她被丈夫打了一頓,理由是沒有做午飯。但是家裡沒有食材,她沒有錢,也不敢要錢,因為要錢也會被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但如果索馬利亞童婚合法化成功,這意味著——也許索馬利亞再也不會出現阿妮莎這樣的人。
在2006年,在索馬利亞,有45%的18歲以下女童已經童婚,有8%的15歲以下女童已經童婚。
2006年的數據放在現在可能不夠嚴謹,但也側面說明近年來對童婚研究的滯後。
15歲,國內的女孩正在學三角函數,而有些索馬利亞的女孩,已經結婚。
關於索馬利亞童婚的陋習,在網上,打開任何一個國外主流社交網站,輸入關鍵詞,你就能看到一頁頁的譴責信息。從個人到聯合國,都在公開譴責這個提案。
但童婚這個傳統不會那麼容易就被改變。
不久前,索馬利亞承諾到2030年消除童婚。
實現兩性平等並賦予所有婦女和女孩權力
在2014年,索馬利亞在人權理事會第二十九屆會議籤署聯合聲明,致力於「加強預防和減少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的努力」,並出席另一會議,籤署「結束割禮、童婚、強迫婚姻」的憲章,承諾消除童婚現象。
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索馬利亞籤署了《非洲兒童權利和福利憲章》,其中包括關於禁止童婚的第21條。
但不幸的是,與此同時,索馬利亞西亞德政權被推翻,內戰打響,這個人道法案也懸而未決。
成批的索馬利亞人走上戰場,當成年人被達爾文主義削減到一定比例的時候,兒童就成了戰場上的另一支主力軍。
男童扛起了土製步槍,女童淪為生育機器和獸慾發洩對象。
13歲的努爾塔逃婚後開始流浪,在戰亂的索馬利亞下場可想而知
童婚只是索馬利亞女童的遭遇之一,21世紀,還有更悲慘的事正在發生。
噠噠噠噠
那頭未施割禮的驢子
走來了
——非洲 Wolof詩歌
打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庫,可以看到索馬利亞區域一片鮮紅,意味著該區域接受割禮的女性比例接近百分之百。
在大約6-10歲時,大部分索馬利亞的女童們將在母親的帶領下,為了成為一個所謂的「有貞操的女性」,聚集在一起進行割禮。
執行割禮的通常是年長的女性,條件較好的則會讓醫師在一旁輔助。
而未經麻醉的女童在割禮時因劇痛而扭動,極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惡果。比如:大出血、泌尿道感染、破傷風、壞死性筋膜炎、HIV及肝炎感染等。
當女童躺在簡陋的操作臺上時,將面臨以下四種結果之一:
如果家庭比較有錢且較為開明,女童可以使用雷射、手術刀等儀式進行割禮。
不過大部分女童面臨的割禮工具,只有:剃刀、刀片、剪刀、玻璃、打磨過的石頭、指甲等。
面對百害而無一利的割禮,飽受陋習之痛的索馬利亞女性有多少會反對呢?
答案是32.8%
如果女童不接受割禮,那麼她們就會被視作不守貞操的女人。
她們將不會得到同情,輕則被霸凌強姦,重則被趕出村落,而她的母親也會以她為恥,近乎全索馬利亞的男人都不會與她結婚。
割禮的本質意義,是為童婚服務的,能承受住割禮的女孩,就可以成為家庭內的一筆抗風險資產,如果家有不測,大可將15歲的女孩賣給一個中年男人,換取100美元左右的報酬。
結婚,也成了許多索馬利亞女人的終極目的。
為什麼結婚對於索馬利亞女性來說如此重要呢?
BBC曾經在2017年4月16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Somali Girl Sold Into Marriage to Save Her Starving Family(索馬利亞女孩以婚姻的方式賣掉自己,來挽救飢餓的家庭)。
報導中的14歲女童Zeinab和她的侄子
童婚是一門生意,割禮,就是這門生意的大前提。
在索馬利亞女詩人Dahabo Musa的詩中如此形容割禮:
three feminine sorrows,
the procedure itself,
the wedding night when the woman has to be cut open,
the childbirth when she has to be cut again
但在索馬利亞動蕩的局勢下,有一部分女童比詩中的描述更慘,她們在割禮後不久,就會被命運的車輪碾成齏粉。
2008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秘書長關於索馬利亞境內兒童與武裝衝突問題的報告》,表示:
「(在索馬利亞過去的一年內)所報告的針對兒童的強姦和其他性攻擊案件從上一年的115宗上升到128宗......」
索馬利亞很少有掌權者伸出援手,因為施暴者也有可能是掌權者:
「有報導稱幾宗強姦的實施者是衝突各方(民兵及軍隊)......實施強姦和其他性攻擊往往不受懲罰......(作惡者)賠償幾頭駱駝到約800美元不等」
為了避免女童被侵犯,童婚成了父母為女童安排的主要出路。
書接上文,潘基文還說了:「早婚或逼婚現象也很普遍,這使女孩容易受到婚內強姦和性侵。」
但那又能怎麼樣呢?在性別歧視、家庭榮譽、武裝衝突、數百萬戰時流民等壓力下,未成年女童的出路就是童婚。
如今推動童婚立法,只不過把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擺在明面上罷了。
看到這裡如果你滿腔怒火,那請冷靜下來,仔細思考,這一場莫比烏斯式的循環慘劇,其源頭在哪。
我們把目標群體擴大,轉而關注推動童婚合法化的掌權者,他們推動索馬利亞文明退步的動機就是利益,讓施害者放棄利益,那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世界上有關抵制索馬利亞童婚的相關條約包括但不限於:
有關抵制索馬利亞童婚的相關會議包括但不限於:
世界上並非沒有人關注索馬利亞童婚的女孩們,但是顯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聯合國文件A/HRC/7/26 《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中第16段中指出:
在目前的索馬利亞環境中,相互依存的普遍人權全部受到極度威脅......一再升級的暴亂使違反人權行為更加嚴重和惡化,並且有恃無恐。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無法改變索馬利亞的社會環境,那為什麼不學習《聖經·出埃及記》中,帶領族人離開苦難之地埃及的摩西呢?
事實上,不甘於命運的女童早已選擇逃離。
但像是文初阿妮莎那樣幸運的人寥寥無幾,在索馬利亞,流彈、地雷、啞炮從來不和人講道理。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摩西一樣分開紅海,待嫁的女童們只能待在充滿噩夢的故鄉。
在那裡,被一視同仁的,除了她們的童婚,便是她們的死亡。
設計/視覺 煜
原標題:《童婚合法化後,數十萬索馬利亞女童被明碼標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