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NVME固態搭配USB3.2硬碟盒是什麼神仙體驗?

2020-12-22 MAIWO麥沃

從一個從IDE接口硬碟時代過來的人來看,不禁感嘆如今存儲領域的發展之快,隨著M.2 SSD的普及,開始價格高高在上的NVME固態也慢慢變得平易近人,目前的PC和筆電端基本上都配備有M.2接口,M.2 SSD似乎對2.5寸SSD也漸有了取代之勢。

對比於2.5寸SSD,體積小速度快是它的優勢,nvme協議SSD在讀取速度能達到1000M/s以上,是2.5寸SSD的兩到四倍

但請注意,不是所有的M.2 SSD都比2.5寸的快,我們常見到的M.2 SSD從傳輸協議上分為SATA和NVME(PCIE),從物理接口又分為B-Key和M-Key

上圖中有兩個缺口的B-key,一般走的是SATA協議,他在性能上對比2.5寸SSD並沒有什麼提升,而缺口靠右的是M-Key,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vme固態,相信對於許多有看重傳輸速度的小夥伴,也在移動硬碟方面選擇了nvme固態,而高性能nvme協議固態搭配高性能的USB 3.2協議硬碟盒能起到什麼化學反應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評測的主角,麥沃1685P3 M.2 NVME硬碟盒+三星970EVO PLUS 1T

拆開來看,麥沃1685P3 M.2 NVME硬碟盒的配件還是比較豐富的,除了硬碟盒和說明書,還有一張導熱矽膠墊,一條Type-C To USB-A以及一條雙頭Type -C數據線,兼顧了各種平臺的用戶使用。

麥沃1685P3 M.2 NVME硬碟盒機身採用全鋁合金的材質,表面經過金屬噴砂工藝處理,邊上橫條用了透明亞克力材質裝飾,外觀和質感非常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nvme固態的高性能,它的發熱問題一直被人所詬病,麥沃1685P3全鋁合金材質的機身配合導熱墊,再加上「鯊魚魚鰭」導熱設計,很好的解決了nvme固態的發熱問題,散熱效果Max!

可以看到,這款測試版1685P3左側Type-C接口旁邊還有一樣大小的開孔,哈哈難道是預備升級雙Type-C 接口版本嗎?這點就值得期待了

而這款硬碟盒最大的亮點在於他採用了ASM2364主控,支持USB 3.2 Gen2x2的傳輸協議,理論傳輸速度高達20Gbp/S,什麼概念?一個2000M/S讀寫速度的移動硬碟,再大的文件也不過幾句話的時間便已傳輸完畢,接下來就來實測一下麥沃1685P3+三星970EVO PLUS 1TB的讀寫速度,看看有沒有這麼神奇

這次測試平臺為支持USB3.2的AUAS X99-A主板,系統是WIN 10 64位,為了保證測試的客觀性,特意進行了兩次測試來看看是否穩定

第一次測試:

第二次測試:

可以看到,在CrystalDiskMark的兩次測試中,讀取和寫入速度均在2000M每秒左右,而Disk Speed Test測試中也達到了1800+的讀取速度和1700+的寫入速度,總體非常接近USB3.2 Gen2x2極限的20Gpb/S,已經是SATA硬碟的四倍有餘了,並且在測試過程中,硬碟的溫度保持在35℃左右,這也是得利於麥沃1685P3出色的散熱效果

另外,後來大麥在自己Mac book的USB3.1 Gen 2測試過,速度可以達到950M/S的讀寫速度,相對SATA硬碟也是快上不少了

麥沃1685P3搭配NVME固態硬碟,堪稱是移動的性能怪獸!如果你對於經常傳輸數據並且硬碟的傳輸速度有較高的要求,那麼這個組合,是真的香!

相關焦點

  • 突破瓶頸限制,Orico USB3.2 NVMe硬碟盒套裝20G的疾速傳輸體驗
    整體的外包裝都採用了純白的底色設計,以產品實拍圖樣為主體,搭配上藍色的標註和圖樣logo,突出整體產品的「20Gbps」雷速體驗和其他產品亮點。 Orico PCIE轉Type-C USB3.2擴展卡 縱觀現在PC的主板市場,大多數主板都是普遍板載支持10Gbps的USB3.1或USB3.2接口,想體驗更高速的20Gbps的USB3.2傳輸速度,不得不上高端旗艦型號的主板。
  • 體驗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
    電腦行業發展至今,機械硬碟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多是使用SATA或M.2的SSD固態硬碟,因為他們的讀寫速度更快,工作起來更加的有效率。所以,每個電腦愛好者的家裡可能有著一塊或是數塊的固態硬碟,那麼問題來了,閒置的M.2固態硬碟怎麼辦?
  • 高速讀寫、主動散熱 - ORICO雷速M.2 NVMe移動硬碟盒
    在這效率決定一切的時代裡,存儲介質傳輸的快慢往往會嚴重的影響使用者的體驗,作為移動存儲介質更是如此。相比早年的幾十M至幾百M的文件內容不同,如今單一的視頻文件存儲就是以G為單位計算,傳統僅有100-160MB/s的機械移動盤是在效率方面難以滿足使用需求;即便是採用SATA3協議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也僅能維持在400MB/s左右,雖然略有提升但還是感覺差了些味。不過好在有需求自然就會有相應的產品,它就是ORICO雷速M.2 NVMe移動硬碟盒。
  • ORICO M.2 NVMe硬碟盒體驗,安裝簡單速度飛快
    然而在M.2 NVMe固態硬碟剛剛興起的時候,由於當時價格比較貴,因此不少人選擇的都是小容量版本。如今M.2 NVMe固態硬碟的價格已經到了比較親民的水準,很多消費者都選擇了去升級大容量版本,但很多設備上的接口數量有限,於是替換下來的M.2 NVMe固態硬碟也就只能吃灰了。不過假如搭配ORICO M.2 NVMe硬碟盒使用的話,就可以讓家裡閒置的M.2 NVMe固態硬碟得到有效利用。
  • 自帶散熱風扇,ORICO這款NVMe硬碟盒有點意思
    搭配專為NVMe M.2固態硬碟打造的硬碟盒是個不錯的選擇,只需要經過簡單的組裝,就可以讓閒置的NVMe M.2固態硬碟瞬間變身成為一款高速的移動固態硬碟。不過不少人在使用NVMe硬碟盒時發現,溫度成為了最為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本身NVMe M.2固態硬碟在使用時就非常容易發熱,假如硬碟盒的散熱設計不夠給力的話,會導致硬碟盒的溫度也隨之升高,不少硬碟盒在使用過程中溫度高到甚至無法碰觸,對於使用體驗影響極大。不過假如你使用的是ORICO最新推出的可以自主降溫的數顯硬碟盒的話,就不會有這方面的煩惱。
  • 銀欣發布MS12 M.2固態硬碟盒 配備USB 3.2×2接口
    根據外媒 TechPowerUp 的消息,銀欣今天發布了 MS12 M.2 固態硬碟盒,並配備了 USB 3.2×2 接口。   據了解到,銀欣 MS12 M.2 固態硬碟盒支持 M.2-2280 SSD,USB 3.2x2 接口的理論帶寬為 20 Gbps,內置祥碩的 ASM23364 橋接晶片,傳輸速度可達 2000 MB/s。
  • 組建高速移動硬碟,輕鬆備份大文件,Orico NVMe雷速硬碟盒體驗
    Orico作為專業的數碼周邊、電腦外設產品品牌,近期其推出的NVME 雷速硬碟盒更是達到了20Gbps,理論一秒鐘可以傳輸2GB文件,真可謂」秒傳」。下面就來一起看下它的實際表現。對於一些不是很新的數碼、PC設備,原機接口很可能達不到USB 3.2 Gen2*2,就如我的家用PC電腦的原機接口為USB 3.0,這就使得此款硬碟盒的優勢性能不能充分發揮。但是正如開頭所說,Orico是專業的數碼周邊、電腦外設產品品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PCIe轉接卡來解決。搭配PCI-E 20Gbps擴展卡就可以更好的釋放SSD硬碟的讀寫性能。
  • Orico雙盤位M.2固態硬碟盒評測:多盤對拷方便好用
    Orico/奧睿科雙固態硬碟盒的尺寸還算合適,106.6*62*14.9mm。體積和傳統的移動機械硬碟差不多。全金屬的材質外加條紋設計,使用硬碟盒的散熱面積大大的增加,有利於降低硬碟高速讀取時產生的熱量。Orico/奧睿科雙固態硬碟盒採用的是Type-C接口。在現在來說,這個接口是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的。
  • 「快」人一步,如此簡單,ORICO 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套裝
    最近筆者在ORICO社區獲得一份迅龍M.2固態硬碟套裝,包括迅龍V500 M.2 NVMe固態硬碟和TCM2-C3 M.2硬碟盒。究竟它有什麼亮點,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先從迅龍V500 M.2 NVMe固態硬碟說起吧,畢竟和M.2硬碟盒相比較,它才是主角。
  • 體驗U.2固態、ICY DOCK U.2轉USB 3.2轉接器 評測
    一般U.2接口的固態硬碟,其硬碟尺寸基本都會保持在2.5英寸左右,因此其內部的空間十分充足,在大容量、掉電保護等方面的表現很不錯,另外散熱也比普通的M.2固態要好,而且外觀比較完整,不會直接露出固態的PCB。 但是,U.2接口正常在伺服器領域會流行一點,消費級領域很少見。
  • 既要高速也要炫酷,ROG STRIX ARION 幻影固態硬碟盒評測
    不知不覺,一直在用的西數My Passport移動硬碟容量告急,打算升級心水已久的固態移動硬碟了。這時我有三種選擇,一是普通的固態移動硬碟,讀寫速度大約550MB/s;二是NVMe協議固態移動硬碟,讀寫速度大約2500MB/s;三是硬碟盒+固態硬碟組合,讀寫速度大約1000MB/s。
  • USB4時代已到,阿卡西斯推出USB4硬碟盒,雷電4與USB標準均可使用
    一直以來雷電3因為超高速數據傳輸性能而刷新人們認知,但高昂的授權費用無法大範圍普及,用戶無法體驗極速數據傳輸的樂趣。而且雷電3設備雖然物理接口是USB-C,但雷電3硬碟盒無法在常規USB系統中使用,讓很多花重金購買產品的用戶苦不堪言。
  • 擴展卡+硬碟盒DIY固態移動硬碟,Macmini告別空間緊張
    新版Mac mini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暫時沒有什麼槽點可挖,除此之外讓人比較不好接受的就是它的內存以及硬碟不能自己動手升級。其實解決硬碟不夠用的方法很簡單,一塊外置的移動存儲設備就輕鬆搞定了。最常見的移動存儲設備就是U盤,它的優點就是體積小巧,便於攜帶,發熱量低。不過缺點同樣很明顯,容量一般很難做大,讀寫速度也相當的慢。
  • ORICO奧睿科迅龍系列ssd固態硬碟套裝初體驗
    相比之下,固態硬碟在讀寫速度、外觀體積重量、能耗、防震能力等方面都優於普通的機械鍵盤,價格方面自然也會稍微貴一些。近期有機會體驗了一套奧睿科內置SSD,ORICO奧睿科迅龍系列SSD H100 512G搭配2.5寸透明硬碟盒2139C3-G2。具體產品品控、傳輸速度如何?下面會詳細評測。
  • ORICO M.2雙協議硬碟盒,NVMe與SATA隨意換崗
    現在數據存儲發展很快,有臺式機的基本都用上了SSD固態硬碟,少數朋友已經拋棄SATA3.0的SSD,進階升級為速度更快的NVMe,一些網友退役的老款的M.2 SATA,一換下來就變成吃灰貨。同樣是M.2的固態硬碟,NVMe協議的SSD待遇就好得很——因為如今市面上這種瘦長條的M.2硬碟盒非常豐富,隨隨便便就能買到,套上盒子秒變C口高速移動硬碟,咋就沒人做個適合M.2 SATA協議SSD的盒子呢?別著急,還真有。ORICO最近推出的一款「魚鰭格」鋁合金外殼M.2硬碟盒,就在「傳統」NVMe單協議款型上,做出一款兼容NVMe/SATA雙協議版本。
  • 透明小窗設計,盤活閒置硬碟,Yottamaster尤達大師硬碟盒體驗
    一是裝在主機作為備用盤,二是買一個移動硬碟盒作為移動硬碟使用,Yottamaster尤達大師的硬碟盒就這樣進入了龍哥的購物車。 這款固態硬碟盒採用的是SATA接口,所以購買前需要注意,它僅支持2.5英寸的SATA(串口)接口的移動硬碟
  • 性價比之選——鎧俠(原東芝存儲)TC10 系列 SATA固態硬碟簡測
    除了管理軟體,還配套了可啟動usb驅動器的軟體。方便用戶將ssd改造成移動硬碟使用時,還可以作為win to go設備。SSD Utility的界面採用了扁平化風格,極具科技感。在上面可以看到ssd的溫度,相關容量信息,固件信息等等。
  • 國產自主真香預警,性能可圈可點,酷獸 NVMe SSD 120G 測評
    伴隨固態硬碟的容量不斷加大,價格日益平民化,越來越多的人更換硬碟開始考慮購買固態硬碟。與傳統機械硬碟相比,固態硬碟的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是噪音、體積大小還是讀寫速度,固態硬碟表現更佳。在選購固態時,大家可能會發現,根據接口的不同,固態硬碟也是有差距的。SATA 3.0作為常見的固態硬碟接口也是很多的機友第一選擇,最近聽很多大神講到,目前NVMe協議的M.2傳輸方式要優於SATA3接口方式,所以此次趁著電腦增配的機會,也感受一下M.2接口的魅力。經過多家對比最終入手了國產酷獸M.2 SSD固態硬碟,容量為120G,下面一起了解下。
  • 當初高攀不起的NVMe,現每GB不到1元!迅龍M.2固態硬碟套裝測評
    今天帶來的這款SSD+移動硬碟盒套裝的廠商是國內知名外設品牌奧睿科,其中固態硬碟位採用NVMe1.3的2280規格,容量為512GB,目前在電商價格也僅500左右,如此便宜,性能究竟如何?下面來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