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勿略所倡導的「適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2021-01-12 百家號

百家原創作者:南蓉看歷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南蓉看歷史,說起天主教大家都知道,而在天主教東方傳教史中,沙勿略擁有崇高的聲譽,他常常被尊稱為「印度使徒」「東方使徒」或「中國傳教之父」。為了彰揚他的業績,1619年羅馬教廷為他行「升天宣福禮」;1622年教宗格裡高裡十五世將沙勿略封為「聖徒」,他是繼耶穌會創始人羅耀拉之後第二位享有這一榮譽的人。那麼在當代,沙勿略的歷史地位終究如何來評價?小編認為,主要應當從他所倡導的「適應」策略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歷史作用和影響方面來界定。

沙勿略積在東方十餘年的傳教經驗,在他的思想中出現了兩個重大的飛躍:一是,他認識到中國文明對東方文明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中國實現了基督教化,其他國家才會效法中國而信仰基督教。二是,他認為只有基督教文明與中國文明相適應,才能在中國取得救世功業的成功。沙勿略病故在上川島,沒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他意欲使中華帝國基督教化的理想卻成為西方傳教士一代又一代為之奮鬥的目標。他在傳教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適應」策略思想,更成為他的後繼者所尊奉的圭臬。而實施沙勿略所倡導的「適應」策略的最積極的結果,則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我們認為,這就是沙勿略的歷史地位之所在。

沙勿略對西方傳教士前往中國的激勵作用。最先認識到沙勿略對後人的榜樣力量的,是曾任耶穌會總會長的比利時人艾佛拉爾·邁居瑞安1573年他上任後立即把東方的傳教事業放在重要的日程之內,並任命範禮安為印度傳教團的視察員,與此同時,他又囑託後者到東方後,要立即撰寫一部《沙勿略傳》,以便用沙勿略的形象來激勵後繼者。1574年範禮安來到澳門,並在那裡滯留了10個月這使範禮安有可能較為全面地研究中國的實際情況,其結果是「再度點燃了沉睡之中的遠徵中國的熱情」。範禮安當時已初步認識到,中國「這個帝國幅員遼闊,它的百姓品格高尚,事實上他們已經和平地生活了若干世紀,從這些來判斷可以肯定,他們行政制度的智慧和他們官員那種著名的精明似乎會支持擬議中的這次遠徵的」。

這裡所謂的「遠徵」,即指西方傳教士應當前往中國,並實現中國的基督教化。此時的範禮安已逐步認識到,對於中國的固有文化和風俗習慣絕不能採取否定一切的態度,相反地,要使宣教活動「適應」中國的民族文化。在範禮安看來,這樣做,「不僅有利於了解過去,而且有利草四班牙華傳教士與迠應策略於明智地預見未來」在澳門,範禮安親眼看到教會當局在中國教民中推行「葡萄牙化」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所謂的「葡萄牙化」即強制皈依基督教的中國教民要起一個葡萄牙人慣用的名字,還要說葡語、穿葡國衣著、按葡萄牙人的習俗來生活。這種「葡萄牙化」的結果不僅使入教的中國人感到壓抑,而且使這部分教民與其他不信教的中國人產生了隔閡。這樣做對爭取中國人歸化基督教十分不利。

所以範禮安籲請新任羅馬耶穌會總會長克勞迪奧·阿瓜委瓦考慮,在傳教過程中,要變「葡萄牙化」為「中國化」事實上,其後在澳門由於在傳教過程中實施了「中國化」,此舉遂為澳門的文化多樣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在中國的傳教實踐中能落實沙勿略的「適應」策略思想,範禮安在從澳門去日本之前,先後下令從印度將羅明堅和利瑪竇傳召到澳門,並留下手諭,讓他們來澳門後要進一步「發現」中國文明,學好中文,多讀中國典籍,熟悉中國的禮儀,做好進入中國的準備工作。同時他還特別囑咐他們要為編撰《沙勿略傳》收集資料。1579年羅明堅來澳門後,逐一落實了範禮安的指示,他十分注重收集有關沙勿略生平與業績的資料。

當1582年利瑪竇步羅明堅的後塵也來到澳門時,同樣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對沙勿略的研究當中,並在羅明堅所收集到的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寫出了《沙勿略傳》中有關中國的三章,後來這三章以《中國的奇蹟》為書名單獨出版,在歐洲發行後頗有影響。在寫作《沙勿略傳》的過程中,羅明堅和利瑪竇加深了對沙勿略傳教策略思想的理解,同時他們也開始自覺地追隨沙勿略的足跡,完成他未競的事業。羅明堅在一封信中曾如此表白,他未來的願望:「只是繼承我們方濟(各)·沙勿略所有的熱誠,所有的遺志,能進入中國,歸化那裡的人民。」利瑪竇更是沙勿略的忠實的追隨者,在他著名的「中國札記」中,他曾用大量篇幅介紹了沙勿略的生平和業績。

他讚譽說:「沙勿略是發覺了這個龐大帝國的無數百姓是具有接受福音真理的資質的第一個耶穌會士,他也是第一個抱有希望在他們當中傳播信仰的人。」因此利瑪竇認為,沙勿略在中國的基督教傳教史中「創始者和奠基者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你們是否也這麼認為呢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沙勿略所倡導的「適應」策略,為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立足指明方向
    然而,無爭的事實是,「適應」策略實踐的結果,則是慢慢淡化了基督教在華傳教中的宗教色彩,而越來越突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內容,這是出乎利瑪竇的原意的。然而他又只能按上述的既定方向來走。即,這是由那一時代中國的國家實力所限定。這也是他個人所無力超越的。在利瑪竇之後,凡是在中國得以立足並使基督教的傳教活動取得一定進展的西方傳教士,莫不是遵循著利瑪竇的傳教軌跡來行事。
  • 蒙古帝國西徵,是用強悍的拳頭,轟開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壁壘
    不過,要客觀的評價蒙古西徵,那就必然要從東西方文化交流角度來說。 回溯東西方文化交流歷史 遠古時代,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就開始了。
  • 聖人傳記:聖方濟各沙勿略
    沙勿略的父親胡安(Juan deJasso)是法學博士,曾任納瓦拉王國的樞密院議長和宰相。 沙勿略的母親瑪利亞(Maria deAzpilcueta)亦出身望族,沙勿略堡是其陪嫁之一。 胡安夫婦生三男三女,沙勿略是最小的孩子。
  • 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日本的情況後,沙勿略決意赴當地傳教
    1540年9月,羅馬教皇頒布教諭,承認了由前此多次被視為異端分子而遭宗教裁判所逮捕的羅耀拉成立的耶穌會,並根據葡萄牙國王提出的在東方提供宗教幫助的要求,命令耶穌會赴東方傳教。羅耀拉的弟子、耶穌會的最初成員方濟各沙勿略(1506-152年)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教皇的派遣,成為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將基督教傳入東方的第一人。1541年4月7日,沙勿略一行搭乘葡萄牙的「聖地牙哥」號船從裡斯本出發後,經過6個月的航行到達了印度果阿。在印度的傳教業績使沙勿略被譽為「印度的使徒」。在西方勢力進入日本之前,日本人對世界所知甚少,西方人對日本亦不甚了了。
  • 促進灣區文化交流,粵港澳大灣區動漫展在莞舉行
    為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動漫展以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相結合的形式,重點邀請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部分優質動漫企業和機構,選取了極具代表性的優秀原創動漫精品內容集中展覽,展示範圍包括動漫、漫畫、插畫以及系列文創周邊產品等,目的是吸引、對接更多國際、國內相關資源,全力助推大灣區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
  • 從《大魚海棠》到《尋夢環遊記》的死亡之旅,解讀東西方文化差異
    03,同樣死亡主題卻拋開沉重的死亡氣息,從輕鬆視角闡述死亡,蘊含著豐富的東西方文化智慧 無論是《大魚海棠》還是《尋夢環遊記》所講述的死亡之旅,都拋開沉重的氣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人們面對死亡時的焦慮和恐懼。 《大魚海棠》將死亡提升到哲學層面,生死並不神秘,它只是世界萬物在自然界中形態相互轉化的過程,實則為氣的聚合離散過程。世間萬物從來都不會守著固定形態一成不變,相反,他們總是在不停地在不同形態中相互轉化,生生死死,循環往復,永不停息,這是自然的一種和諧與均衡規律,也是影片展現的哲學觀點。
  • 《合金裝備5(Metal Gear Solid 5)》將把東西方文化結合 只為交流
    在上周巴黎籤售會期間,小島舉辦了多次媒體訪談會,談及了遊戲的黑暗元素,遊戲是如何將日本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應用於遊戲之中。
  • 「中華文化大樂園」青少年中華傳統藝能交流日本公演
    (田泓攝) 人民網東京5月11日電 (記者田泓)由國務院僑辦主辦、亞洲太平洋觀光社等協辦的「中華文化大樂園」青少年中華傳統藝能交流日本公演東京場今天在讀賣會館舉行。 「中華文化大樂園-優秀才藝學生交流團」旨在增進海外華裔青少年了解中華文化,由國僑辦在中國國內精心挑選20多位10-18歲才藝青少年組成。今年日本公演分別在長崎、東京、札幌和神戶四地巡迴演出。節目包括京劇、武術、雜技、二胡、歌舞等。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郭燕、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出席了東京公演開幕式並致辭。
  • 龍巖武平:打造定光佛文化品牌 促進兩岸交流合作
    此次兩岸合作交流,是在定光佛文化節交流活動持續影響下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近年來,武平與臺灣方面圍繞定光佛文化展開經常性交流合作,定光佛文化成為維繫兩岸情感的一條紐帶,在增進同胞感情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夯實了基礎。
  • 優秀傳統文化動畫片參與沉浸式光影展 助力東西方文化國際交流
    除了在開幕式現場公益獻唱《親愛的孩子》,孫楠還在開幕式後攜傳統文化題材的親子動畫片《呆爸萌妹》參與展覽,與現場數十位孩子互動,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在互動區,孫楠帶領孩子們一邊看著屏幕播放的《呆爸萌妹》動畫片的先導片段,一邊指導著孩子們給手裡的動畫人物「萌妹」塗上相應的顏色,儼然一位「孩子王」,現場氛圍熱烈,小小畫室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 新教材、新起點、新策略,高一新生學法指導之語文、數學、英語
    2.素養是核心《新課標》最突出的一點是明確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有思想、會思考、有文化、會交流、有內涵、懂審美。積累與思考達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前後貫通豁然開朗。考試是手段,不是目的。考試是為了促進學習。學習也是手段,不是目的。學習是為了成就自己。4.
  •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品質:重徵絲路,促進歐亞經濟文化交流
    本著互惠共贏的原則,「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各在經濟和文化交流,受到眾多國家歡迎和支持。「波赫和中國長久以來關係友好。我們有心為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做出貢獻,讓『一帶一路』變得更好,讓倡議成為現實。」在近日舉行的「寶沃一帶一路大使絲路行」活動啟動儀上,波赫駐華大使安東·裡爾表示。
  • 關於《促進昆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讀
    2020年6月16日,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促進昆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昆政辦〔2020〕28號,以下簡稱「78條措施」)。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一、出臺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 東西方妖怪文化的差異:殭屍與喪屍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妖怪文化中,都有活死人這種怪物。而不同的是,在東方文化中,這種怪物被稱作殭屍;而西方文化中,這種怪物被稱為喪屍。兩者雖然都屬於活死人,卻大有不同之處。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的差異。
  • 第11課 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知識點歸納)
    2.亞歷山大的統治(1)戰爭給被徵服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固有的文化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2)亞歷山大統治期間,試圖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被徵服地區的上層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臘文化,部分人躋身統治階級行列。(2)在希臘化時代,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安條克和帕加馬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3)被徵服地區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進了文學、科學等許多領域的發展。
  • 中演院線支持港澳文化交流計劃成果豐碩
    《弦點生命貝多芬》音樂會是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支持港澳文化內容內地及海外交流計劃(以下簡稱「計劃」)中的一項重要演出,並由此開啟該「計劃」2021年新篇章。作為東西方文化藝術匯聚之地,香港、澳門地區在影視、音樂、舞蹈、戲曲、歌劇乃至中國傳統藝術等方面都可圈可點。
  • 旅遊文化傳播策略研究:以甘肅旅遊文化傳播為例
    當前,甘肅的旅遊產業和旅遊文化正得以大規模開發和利用,通過研究這些現有的旅遊產業及旅遊文化傳播方式和傳播媒體類型,我們將剖析出旅遊文化傳播的基本策略,並為未來甘肅省旅遊產業的發展和旅遊文化的開發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 《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國臺發〔2019〕1號  2020年4月,安徽省協調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 傳統文化委員會京津冀文化交流組委會啟動儀式在天津舉行
    碩大的電子屏幕上「中華文化促進會傳統文化委員會京津冀文化交流組委會天津啟動儀式」的大字標語異常醒目,今天上午,京津冀文化交流組委會成立大會暨受牌儀式將在津利華大酒店隆重舉行。大會由天津市商務經濟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蔡南珊主持,中華文化促進會傳統文化委員會主任董德軍、天津市商務經濟研究會會長錢偉榮、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組委會執行主任李毅峰在成立大會上分別發言。
  • 關於戲劇,東西方確實有很大差異
    如果你是一個熟悉東方文化的人,或許這樣的差異會小一些。對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最為被大家所熟知的自然是寫實和寫意這一個最明顯的差異了。這也是大家能夠普遍理解的最直接的差異。以上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的一種具體體現,當這種體現慢慢的貫穿到了其他領域,比如說戲劇的時候,我們所能看到的這種差異就有點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