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機構上演現形記 挖鼻孔看漫畫睡夢中「立法」

2021-01-20 中國臺灣網

  10日臺當局「立法院」臨時會徹夜處理「勞基法」修正草案,許多「委員」體力不支,在躺椅上睡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月12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月10日凌晨一點鐘,臺當局「立法院」臨時會徹夜處理「勞基法」修正草案,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登記發言時表示,已是深夜,很反對「在睡覺中『立法』」,要求會議主席蔡其昌清點正在睡覺的人數。國民黨「立委」許毓仁隨後也登記發言,大吼:「後面在睡覺的全部給我起來!」許毓仁說,執政黨的「委員」都在睡覺,「我們該怎麼辦?」隨著這一喊,頓時全場「立委」都醒來,忙著互相指責「你才在睡覺」。

以此次「立法院」臨時會而言,在野黨為了對抗執政黨的「人數暴力」,只能以不斷登記發言方式來拖延。負責當舉手部隊的執政黨「立委」,只要在表決時醒來按鈕就好,因此面對漫漫長夜,睡成一團也不太令人訝異。不過部分「立委」甚至嫌坐著睡不舒服,甚至把躺椅搬進議場內。

《聯合報》將這些睡得東倒西歪又或是看片的「立委」們進行了盤點: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出席「立法院」總質詢時,一度閉目養神,又在座位上挖鼻孔。(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杜正勝當眾睡覺挖鼻孔

2007年10月7日夜晚,柯羅莎颱風來襲,「教育部長」杜正勝參加防災會報,被拍到閉目靠在椅上,腦袋歪到一邊。第二天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在野黨「立委」批評他「呼呼大睡」,杜正勝非常生氣,認為這種說法是污衊:「誰聽到『呼呼』聲音?」他強調,自己完全沒有睡,雖然閉著眼睛,但「什麼話都聽得見」。

10月9日是「立法院」會,杜正勝到議場備詢時,除了不改「閉目」習慣,還在眾目睽睽下出現挖鼻孔的不雅動作。中午官員離開議場,媒體蜂擁而上,杜正勝隨扈出手推擠,導致一名攝影記者跌倒受傷。

  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在「立法院」接受質詢,託腮動作遭綠營「立委」批評。(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龍應臺穿球鞋被「綠委」批

一般而言,容易被在野黨在打瞌睡、服裝之類細節挑剔的,多半是本來就有一定知名度,作風有一定「特殊性」的官員。例如作家龍應臺在馬英九時期擔任「文化部長」,穿球鞋到「立法院」備詢,就有民進黨「立委」批評。而龍應臺聽別人講話時,習慣的託腮動作,也被綠營批評不尊重「立法院」。

臺當局「政務委員」張景森還曾提議要將人字拖、短褲定為正式服裝,允許在公開場合穿著出席,當時引來網友一片熱議。

  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於「立法院」總質詢時,在臺下看《古春風樓瑣記》。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管中閔看小說等備詢

2014年,才因為自稱「爺們」而名噪一時的「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被媒體拍到在座位上讀文人高拜石所著的《古春風樓瑣記》,使得這本介紹清末民初名人軼事、體例略似《世說新語》的筆記小說,被許多民眾頭一次聽聞。「管爺」事後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宣稱《古春風樓瑣記》並不是小說,反而有很多現代事情及角度,可增加對事情理解跟判斷。

  葉慶元備詢時低頭玩手機

2011年,臺北市政府法規會主委葉慶元,在備詢時與網友討論「犀利人妻」劇情,因而公開道歉。第二周葉慶元列席備詢時,又被電子媒體拍到用手機傳簡訊。葉慶元對此大呼冤枉,並出示智能型手機上的簡訊通聯記錄,澄清只是為了公務傳簡訊。

隨著智能型手機市場快速成長,「滑手機」幾乎已成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類似行為難以禁止。2016年6月,臺中市的國民黨籍議員就抨擊,從市長林佳龍以下,官員們在議會備詢時,都在猛低頭滑手機。藍營議員因此主張,官員應該交出手機,專心備詢。臺中市政府則通過新聞稿回批:「要求備詢官員交出手機,若無法律或法律授權的法規為依據,恐有不妥。」

  「立法院」審查「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恤條例」草案時,吳秉叡坐在最後方看漫畫。(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吳秉叡看漫畫 滑手機「關心」女主播

相較於官員往往被要求較高的道德與儀態標準,「立委」或許是平常形象就欠佳,「死豬不怕開水燙」,較少被媒體或網友在此方面找麻煩。當然,包括「立法院」在內的大部分議場,「立委(議員)」的座位都在記者席的正下方,並且背對鏡頭,比較不容易「惹麻煩」。

然而凡事有得必有失,雖然「立委」不必和記者大眼瞪小眼,但是距離媒體旁聽席更近。如果在臺上沒有新戲碼,一些比較私密的動作,往往就成為高倍率望遠鏡頭的獵物。

去年6月底「立法院」臨時會期間,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先被拍到在座位上看漫畫,又被拍到以通訊軟體LINE和壹電視Y姓女主播對話。女主播先說「睡不著」,吳回傳熊大和兔兔擁抱的貼圖,再傳「在冗長無聊的國民黨發言中,浪費生命」,主播回傳「不,您在拯救臺灣,加油加油」。消息曝光後,雙方都宣稱相關對話只是互相關心,兩人關係「就像兄妹」,但仍引來不少小道耳語。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疑似在「立法院」議場內看片。 (圖片截取自PTT論壇)

  平板看片被爆料 林俊憲怒告網友

這次「立法院」的臨時會,則捧紅了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有網友在論壇上發文並附照片,表示林俊憲在議場內用平板看盜版影片。林俊憲不滿,在臉譜網(facebook)揚言一定會告這名網友,並強調自己是用付費影音平臺看片,絕非盜版。他還強調,因為國民黨不停在臺上廢話發言、拖延時間,自己才看片打發時間。結果被點名的網友又上論壇響應,除了否認身為國民黨工的指控,並表示根據直播畫面,林俊憲被拍到看片時,臺上發言的不是國民黨,而是同黨「立委」林淑芬。

在林俊憲揚言一定要告之後,PTT論壇上有人發出「祭品文」,表示林若真的提告,就要在「立法院」前發放100份雞排:在賭咒發誓時揚言「送雞排」,也是PTT「文化」之一。有網友把文章傳給林俊憲,林俊憲昨天(11日)公開表示,自己10日已正式提告,「你可以去領雞排吃了。」

相對於過去政治人物的類似風波,先前才因大打「林奕含事件」替自己爭取到不少網絡聲量的林俊憲,顯然對年輕網民的生態頗有了解。

  「立法院」臨時會徹夜處理「勞基法」修正草案,「立委」體力不支,或趴在桌上、或靠在椅子上睡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聯合晚報》在《「勞基法」「修法」現形記 在躺、趴、睡、呵欠中「立法」》報導中指出,在完成三讀後,朝野「立委」忙著道歉,國民黨對於未能擋下民進黨坦克,向廣大勞工鞠躬道歉;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在facebook致歉表明「在這個爭取過程違背黨意,兩度受到處罰。但是,很抱歉,只能爭取到這樣」;「時代力量」也向勞工鞠躬抱歉,並表示將會推動「最低工資法」「公投」行動。(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立法院」臨時會徹夜處理「勞基法」修正草案,「立委」體力不支,或趴在桌上、或靠在椅子上睡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相關焦點

  • 臺灣性侵害立法 為鮑某明們編織一張天羅地網
    作為臺灣卓著的婦兒維權專家,伍維婷現在的身份,是臺灣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師,在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前,她曾擔任臺灣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轉作學者以後,我會更多地將個案放在中西立法背景的比較視角下去考量,宏觀的視野有助於我能更理性地從個案暴露的立法缺陷去看待問題。」
  • 蔡英文宣布進口含瘦肉精美豬,國民黨要求她赴臺立法機構報告遭拒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14日上午召集藍綠協商,討論新會期開議日,以及組成所謂「修憲委員會」事宜。藍綠陣營都同意18日邀請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列席,針對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牛肉進口一事,赴臺立法機構報告及備詢。
  • 爭創全省一流,書寫新時代立法答卷——市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工作...
    堅持科學選擇、論證和確定立法項目,堅持有所立、有所不立,做到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把立法質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法規起草、調研論證、審議評估等工作,力求打造精品法規,真正發揮社會治理作用。把立項前論證、立法中審議與立法後評估、法的執法檢查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全過程監控。近幾年來,我市立法導向更多體現為由規制型立法向促進型立法、由管理型立法向服務型立法轉變。
  •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吹響號角!呼籲「臺美建交」,這是在玩火?
    在疫情期間,臺灣沒有採取任何援助大陸的措施不說,還屢屢發表一些不正確的言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來挑戰中國的底線。只有一個中國是世界都認可的一個判斷。美國屢次想要幹涉兩岸關係,而中國更是採取措施表達了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近日,臺灣又採取了很多不正確的舉動,讓大陸難堪。
  • 陸衛東赴騰訊公司進行立法調研:廣泛聽取意見,不斷提高立法質量
    陸衛東赴騰訊公司進行立法調研:廣泛聽取意見,不斷提高立法質量 2020-07-17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籍全國代表:涉港國安立法對解決臺灣問題有啟示和借鑑意義
    (兩會訪談)臺籍全國代表:涉港國安立法對解決臺灣問題有啟示和借鑑意義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林春茵)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正在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 動態| 湛江市司法局召開2020年立法工作推進會暨2021年立法計劃...
    市政府2020年立法計劃項目承辦部門、2021年立法計劃建議項目提議單位、立法諮詢專家及市司法局立法科全體工作人員參加會議。湛江經開區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廣東徐聞珊瑚礁管理局分別介紹了本部門2020年立法項目推進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市土地儲備管理中心、市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就2021年立法計劃建議項目作了建議發言,各立法諮詢專家圍繞立法計劃建議項目和與會各單位進行了討論。
  • 「救扁二法」在臺立法機構悄悄完成一讀
    (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3月17日訊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保外就醫已超過5年,期間無視臺中監獄警告,不斷趴趴走,囂張態度在島內引發爭議。臺灣地區2020年選舉結束後,陳水扁向外宣稱退出政壇,看似轉為低調,尤其眼下正處於防疫的關鍵時刻,卻傳出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蔡易餘已悄悄出招,為「赦免」陳水扁做準備。
  • 依憲立法原則與合憲性審查
    要真正解決「弱合憲性審查」狀況,最高立法監督機構需充分發揮憲法解釋維護法制統一的功能,通過憲法解釋和法律解釋的方式來解決頻繁修改法律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將依憲立法原則作為最高國家立法機構立法的基本準則,在尊重憲法權威基礎上通過科學有效的合憲性審查,全面有效地推動憲法實施和監督。
  • 美眾議員鼓吹立法,叫囂「臺灣代表處」應升格為大使館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裴利昨天鼓譟稱,國會應考慮立法,將「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灣「駐美國代表處」升格為大使館,臺「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應使用「大使」稱謂,「以展現美國對臺灣承諾堅定不移」。裴利(Scott Perry)在聽證會上稱,眾院「國會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Steve Chabot)去年12月提出「臺灣特使法案」(Taiwan Envoy Act),要求將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升格成大使位階,且任命須獲參議院同意,他本人已加入連署。
  • 申素平:教育懲戒立法研究
    本文以此次《規則》制定為中心,對我國教育懲戒立法的前提、目的、重點和難點等幾個關鍵問題展開分析,以進一步豐富相關研究並為立法提供些許參考。何為懲戒,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懲戒立法要解決的基本前提。但由於將管教與懲戒予以區分主要是我國臺灣地區的做法,且其與臺灣地區「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負有輔導或管教學生」之義務(第十七條)有關,而我國大陸地區的教育法並無對教師管教權或管教義務的規定,且已經形成了將各種否定性的制裁措施統稱為懲戒的慣例,因此當前的懲戒立法並無必要創造一個新的管教概念,繼續沿用懲戒概念並將立法對象限定於「教師實施懲戒行為」不失為一種便利之舉。
  • 法理之於立法的應有面向
    從一定視角下看,立法總是被視為一項純粹的政治活動,立法的政治性意涵高於法律性意涵,由此也就導致了立法的泛政治化以及法理的虛化。因而,如何實現立法的法律性和政治性的平衡是立法者必須直面的問題。立法者既要運用法律思維來進行立法,也要運用政治思維來運行立法,在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政治上的利弊權衡,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社會問題並進行相應的立法,進而追求最大最佳的法律以及政治、經濟和道德效果。
  • 為何香港特區23年未能完成23條立法?
    全球多個反華的團體還在2002 年 12 月 4 日在華盛頓成立「全球反對23條立法聯盟」。在臺灣島內,已經卸任的李登輝策劃並邀請香港一些政治人物,參加其任董事長的臺獨團體「群策會」主辦的「—國兩制下的香港」研討會,並公開提出「香港應當爭取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中國與香港是兩個不同的獨立主權國家」。
  • 【它立法】為什麼《反虐待動物法》立法呼聲越來越高,但卻一直缺位?
    朱代表多年提交反虐待動物議案,認為當下#反虐待動物立法#條件是成熟的,首先,立法的社會意識基礎已經具備。而虐待動物行為不僅危害動物,也可能對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影響,進而演變成危害社會秩序惡性治安事件,影響社會安定和諧,因此亟需在法律上予以有效約束和遏制。
  • 徵信立法為徵信體系建設的基石
    在設立徵信法律監管框架的國家,監管框架一般強調如圖1所示徵信體系各參與方,即徵信機構、數據提供商、用戶和數據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為可以各類數據的採集和共享提供明確的指引。一些國家已經制定了具體的消費者徵信法律。
  • 輿論聚焦未成年人立法領域
    此次立法動向獲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涉及的相關法律話題成為輿論熱議焦點。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統計,梳理出最受關注的幾大話題,按熱度分別為刑法降低刑責年齡(信息量19.8萬)、個人信息保護法(信息量6.3萬)、未成年人保護法(信息量5.6萬)和出口管制法(信息量3.7萬)。其中,「法治」「創新」「進步」等關鍵詞被輿論提及甚多,反映出社會公眾對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殷殷期待。
  • 自然資源部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發布
    來源:自然資源部原標題: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自然資源部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部機關各司局:《自然資源部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已經第23次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
  • 專訪香港資深大律師湯家驊:通過立法打擊「港獨」勢在必然
    環球時報:本次涉港國安立法和「23條立法」相比似乎範圍更小,一些人在猜測「哪個法更具威力」,您怎麼看兩者的關係?「23條立法」還有必要繼續推動嗎?湯家驊:現在我們還沒看到涉港國安立法的具體條文,「23條立法」也沒有實施,所以暫時沒辦法將兩者進行比較。
  • 保護地權,立法不如行憲
    這種立法行為,也許有其正當理由,即保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並規範政府行為,使政府行為有法可依。然而,這種做法不僅帶來了必要性的疑問,還產生了行為者自己為自己規定行為準則的嫌疑。這是因為,作為公民基本權利的財產權,直接受憲法保護,憲法的本質也正是要保護公民權利並規範和控制政府行為。所以,公民的憲法權利主要是針對政府的,性質上是對政府可能的侵犯行為的防禦權。
  • 挖鼻孔的手機!
    爆笑校園:「挖鼻孔手機」!劉姥姥:叫你說P話,而不是放P!昨天呆頭聽到旺財講的笑話,大半夜反應過來後,呆頭直接大笑,還打了電話跟旺財說笑話很好笑。隔天的早上,在課堂上,呆頭跟旺財說,你昨天講的笑話真的是太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