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募格科聘原創,轉載請在文章下留言
我一直好奇,碩士畢業後的大家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似乎看著他們,就能看到以後的自己,也一直想做一個這樣的總結,現如今終於有時間記錄下來。
他們大多是我認識的人,有些是一起生活過的,有些是遇到的,有些是默默觀察到的……這些故事僅僅具備參考價值,不具備代表性。
01
畢業15年後
張師兄是在找工作時認識的,他畢業大概15年,由於本科和研究生都與我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因此聊得比較多。
張師兄現在是一家大型國企設計院某個科室的設計總工,非管理崗,也就是所謂的走技術路線的升遷。
他在一線城市買了房,家裡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是二胎剛開放時候生的,大兒子現在讀小學。
在那家單位,張師兄這樣的人,一年加上年終到手應該在四五十萬的樣子,當然,國企福利好,公司幾乎包了早中晚餐,逢年過節也有禮物。
但家裡有老人,有小孩,老婆也沒有工作,一個人的工資供了房貸還要養活一大家子,壓力可想而知。
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張師兄頭髮花白。他的朋友圈全是和工作有關的東西,只偶爾夾雜著些孩子的小視頻。
聽說他是整個部門公認的勤勞的員工,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病毒肆掠,我看他的朋友圈,似乎早已經進入工作的狀態了。
生活只剩下工作的張師兄曾在朋友圈發過一張全家福,配文是,看到他們,就覺得生活充滿希望。我當時猶豫很久,最終只點了個贊。
他,也是一家人的希望吧。
02
畢業10年後
前段時間,李師兄滔滔不絕講起他們的十年同學聚會,平均年齡35歲的青年們,正是許多人所謂的職場危機的年齡。
這場聚會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到學校見導師,租間別墅燒烤唱歌,喝酒回憶,甚至還請了人全程跟拍,然後人手一份視頻。
忽然讓我想起我們大學畢業那會兒也拍了視頻,也是人手一份,現如今,我已經不記得視頻存放在了哪裡。
據李師兄所說,班上混得最好的同學去了某985學校,已經評上了教授,並且豪氣地拍著胸脯,「以後如果在那裡有幫得上忙的,可以找我,大忙幫不了,小忙還是可以的。」
李師兄興致勃勃地聊了很多,說話的聲音比平時大一些,有些激動,聽起來似乎有點喘,想必是有太多想說的,話趕著話呢。
他畢業的時候也是進了一家國企,10年過去,新的部門成立,他還是個普通職員,工作算不上很突出,工資也隨著年齡的增加漲到一定程度,考了幾個證書,但都沒什麼用,是不大可能再跳出去了。
他和我說得最多的是,當領導層挺好的,如果可以,還是儘量爭取一下。
我想,他或許多少有些失意。
03
畢業5年後的碩士
如果他們在畢業時沒有選擇去讀博,那也正好和去年畢業的師兄師姐一屆,這些現狀,是我從他們那裡打聽來的。
去了小公司的碩士們,基本工作兩三年就升了小領導,去大公司的,可能還沒升遷,但日子過得安安穩穩。
大部分都已經結了婚,沒結婚的也在著急。從前排斥相親的現在也接受了,只一直都找不到合適的。
準備結婚或者結了婚的基本都已經買了第一套房,其中一個師姐買在了佛山,去年搬進去住,準備今年和男朋友結婚。
如果他們在碩士畢業後選擇了讀博,那這時候才博士畢業不久,謝師姐畢業後選擇了和男朋友同一座城市的高校,同年10月,辦了婚禮,結了婚。
遊師兄在畢業前夕和談了2年的女朋友分手,獨自去了某二線城市,半年後的一天,他的朋友圈突然出現結婚證的照片,我們還以為是他開玩笑的,後來才知道,他在當地醫院找了個會計,兩人一拍即合,神速閃婚。
聽遊師兄說,他們在領證前都沒見過雙方父母,當天他從遠方開會回來,兩人在高鐵站說著說著就要去領證,於是帶著行李就去了民政局。
僅僅是聽他說就覺得一切都很美好。
5年的時間,沒讀博的碩士們,對社會不切實際的幻想早已經破滅,大部分人都想穩定下來,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而這時才剛畢業的博士們,不論是選擇去高校當教師的工作,還是選擇畢業後就結婚的生活,都是為了穩定。
04
去年畢業的碩士們
對我來說,去年畢業的碩士們我是最為熟悉的。作為傳統理工科,如果不轉行,大家工資都在10到15萬一年。
不管是在國企還是在私企,加班是不可避免的,只看程度。而我們平時聚在一起,吐槽最多的也是加班。
經常聽說有人辭職,原因各樣,總結起來就兩點,要麼是錢太少,要麼是加班太多,身體吃不消。
有男朋友的,大多數都在忙著買房和結婚的事情,當然,家裡窮點的,可能買房要往後拖一拖。
有人想過回去讀博,但真正回去的沒幾個。
一年的時間,大家似乎都變得悲觀了很多,也不那麼大驚小怪。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否是好的,可能大家都在成長。
寫在最後:
我一直期望看到以後的自己,以後的他們,有時遇到有類似經歷的人都想問問他們的近況。
募格科聘
募格科聘
喜歡本文,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