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家裝或是現代建築風格有所涉獵,或是對德國現代藝術流派感興趣,那你應該有聽過「包浩斯」這個「名字」,因為包浩斯幾乎是德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在設計藝術方面的代名詞。很多人乍聽包浩斯,會直覺性地將它認作是一位德國建築大佬,但其實包浩斯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家於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設計學院。
▲包浩斯100周年紀念海報@德國國家旅遊局
2019年4月1日,包浩斯迎來了它的100周年生日。這間設計學院以「反叛」之姿創立,一舉顛覆當時繁複臃腫的設計理念,成為現代主義發展路上的裡程碑。今天就和維京遊輪一起淺談包浩斯,解鎖德國現代審美情趣的新一面。
包浩斯初創人:格羅比烏斯
1919年,建築師和教育家格羅比烏斯(Walter Gropius)別出心裁地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自己和其它傳統學校的不同。
▲格羅比烏斯
這間由工藝美術學校與魏瑪藝術學院合併而生的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浩斯的創始人格羅比烏斯先生,不僅長相帥氣,還才華橫溢。在德國柏林和慕尼黑讀書的時候就提前畢業,妥妥學霸一枚。工作以後,第一家單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貝倫斯的事務所。(這裡插播一句,彼得貝倫斯也是設計界不得不提的又一大佬。他的事務所成立之初就招收了三位員工,其中兩位便是包浩斯學院第一人校長格羅比烏斯、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得羅,另一位則是現代建築的奠基人勒·柯布西耶。)
▲法格斯鞋楦工廠@德國國家旅遊局
從彼得貝倫斯事務所工作三年後,格羅比烏斯自立門戶。28歲的他以法格斯鞋楦工廠揚名立萬,開創性地使用了柱承力結構(再此之前都是牆承力結構),還將「玻璃幕牆」推向世界,並由此提出「技術美學」的概念,認為從建築外看到建築結構也能成為審美的一種。如今城市中,我們對建築的玻璃幕牆都習以為常,但在當時的設計界,這樣的處理方式絕對是審美情趣的顛覆。
▲法格斯鞋楦工廠@德國國家旅遊局
1919年,參戰回來的格羅比烏斯對戰爭極為厭倦,希望通過設計教育聚集一批有理想的人,像一個理想國般一步步實現天下大同。
《包浩斯宣言》:...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師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將我們創造出一棟將建築、雕刻、繪畫結合而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之矗立在雲霄高處...」。
極具人格魅力和才華的格羅比烏斯召集了一波大拿教員,包括但不限於美國畫家利奧尼·費寧格、瑞士畫家約翰·伊登,德國雕刻家格哈德·馬可斯,荷蘭風格派領袖人特奧·凡·杜斯伯格,還有說出著名金句「少即是多」的設計大師密斯凡得羅。
包浩斯風格到底是什麼
1933年,德國納粹政府認為包浩斯是布爾什維克主義,是非德國的,下令永久關閉。從1919年創立到1933年關閉,包浩斯真正存在的時間只有14年,但包浩斯風格卻在100年後的今天依舊是設計界的主流之一。
當我們簡單地總結包浩斯風格,其核心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包浩斯風格
1.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2.設計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產品
3.設計必須遵循自然和客觀的原則
在包浩斯風格產生前,建築設計繁複臃腫,通常好的設計都是為權貴而生,很難適應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要求。而包浩斯以「設計為大眾服務」,其目標在於利用工業革命的技術設計工人階級用的起的可以批量生產的產品。包浩斯作為現代設計理念的奠基石,將「功能」推向了設計的中心,以理性的、科學的思想為人們帶來簡潔的美感享受。
▲包浩斯檔案館Joel Filipe_Unsplash
坐落於德國柏林的包浩斯檔案館,是格羅比烏斯親自設計,其不僅是柏林最重要的文化象徵之一,還能一站式了解包浩斯設計風格。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包浩斯風格的海報、家具、建築圖紙等,直觀認識包浩斯的精神內核。
▲包浩斯風格作品:法蘭克福廚房Armin Herrmann
建築師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於1926年設計出來的這間廚房,現在看起來平平無奇,卻是當時劃時代的作品,標誌著工業化進入日常生活。
▲包浩斯風格作品:瓦西裡鋼管椅Armin Herrmann
馬歇爾·拉尤斯·布勞耶於1925年設計出來的這把瓦西裡鋼管椅,是包浩斯風格家具的經典,在此之前沒有人用鋼管設計椅子。這把鋼管皮革椅,設計靈感來源於自行車把,對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以及結構造型的突破,不僅僅代表了包浩斯設計的風格——追求功能實用性和現代簡約形式的統一,更體現了包浩斯注重為普通大眾提供經濟方便的產品。
▲包浩斯風格作品: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第十二號礦井德國國家旅遊局
距離科隆一小時車程的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是歐洲重工業發展的縮影。如今這個礦區憑藉其深受包浩斯風格影響的建築成為現代工業建築的標誌。
包浩斯德紹校舍
▲包浩斯校舍@德國國家旅遊局
1926年12月4日,由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浩斯德紹校舍開放。建築平面由兩個倒插的「L」型組成,根據功能設定共劃分三部分:教學樓、生活用房和附屬職業學校。
格羅皮烏斯在設計校舍時便完全排斥復古主義的建築思想,從實用功能出發,利用鋼筋、鋼筋混凝土和大片的玻璃立面,簡潔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體包浩斯師生都參與了包浩斯德紹校舍的設計和建造過程,室內的家具和裝飾也是由師生們設計。
▲包浩斯校舍@德國國家旅遊局
包浩斯德紹校舍的設計體現了格羅皮烏斯提倡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它的設計布局、構圖手法和建築處理技巧等在以後的現代派建築中被廣泛運用,也被認為是現代建築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典範作品。
如今,包浩斯德紹校舍作為人們了解包浩斯理念的重要窗口,以博物館的形式講述包浩斯風格,也成為許多設計迷來德國打卡的重要一站。
▲@Thanos Pal_Unsplash
10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漫步在繁華的都市街頭,眼見摩天大樓的巨大玻璃立面,源頭便是包浩斯風格;
當我們裝修新屋購置家具時,我們喜愛的北歐風格、常見的鋼管椅,都能找到包浩斯風格的原型之作;
令許多「果粉」為之瘋狂的蘋果產品設計,是包浩斯設計精神的現代演繹。
包浩斯風格,遠比其表面存在的14年影響重大。各位設計迷如果有興趣,維京也希望可以與你親自探訪德國,在包浩斯主義的誕生地親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