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支網際網路新軍,正快速崛起。
不同於阿里巴巴,這支新軍,瞄準的是機器、設備。它們「點石為金」,通過安裝智慧「大腦」,讓機器智能化,讓設備更聰明。
近年來,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搶抓新基建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在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獨樹一幟,表現搶眼。眼下,他們正在形成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新勢力,在數字經濟2.0大幕開啟的當下,後浪翻卷、蓄勢待發。
工業網際網路讓企業實現「更智能」
在巨能機器人生產車間裡,一輛無人駕駛的雷射牽引叉車正在搬運伺服器整機櫃,當它輕碰到正在車間裡行走的工作人員,便自動停下來調整方向後繼續完成它的搬運任務。
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樣的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越來越多。其後臺發揮「大腦」作用的,正是將各種機械設備與控制中心連接起來的工業網際網路。
在寧夏力成集團智能化車間內,一條長約40米的鈑金柔性生產線上,只有1名工人在電腦前監控著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工作。「這裡工人只有別的車間的一半,生產效率卻更高,」寧夏力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製造總監胡小陽告訴記者。自2018年起,寧夏力成集團就開始打造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智能生產車間,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後效率可以提升好幾倍。我們目前已有52套工業機器人,今年計劃再增加18套。」
這一切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在智能製造生產線中,當某個生產環節零件即將用盡,系統能夠自動發出指令,調配距離最近的無人搬運車及時送來零件。智能生產線還會自動記錄每個工序,通過5G信號傳輸並通過傳感器進行數據檢驗,因此能夠實現最大效率。
作為主持和參與起草了十餘項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力成電氣,今年以來,儘管疫情給企業發展帶來困難,但它始終堅持不減薪不裁員。胡小陽說,我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對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充滿信心。「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是上半場,工業網際網路一定是下半場,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數字經濟大有可為。」胡小陽信心滿滿。
目前,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初步搭建了智能鑄造工廠標準體系、智能軸承製造工廠標準體系、工業機器人/數控工具機智能產品標準體系。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解決行業痛點
在「夢駝鈴」智能物流全場景服務平臺大屏幕前,記者看到,物流實時運行情況及車輛信息、地域及密度分布、市場分析等信息一目了然。「運用大數據核心算法及精準定位追蹤系統,使整個物流過程運價、線路、車輛、運力、結算、風險控制等要素可視。」夢駝鈴物流產業平臺負責人朱吉告訴記者,目前,平臺註冊在線車輛3.2萬臺,實名註冊司機超過3.7萬人。
「夢駝鈴智能物流平臺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在平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車輛的運行軌跡,車輛處於全程監控中。」寧夏君臣行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少雲介紹,假設車輛出現意外或突發情況,也能通過平臺第一時間獲悉,並能及時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工業物流全場景一條龍服務」「大數據賦能製造業……」夢駝鈴物流產業平臺在大數據領域越來越具有實力,本著行業前瞻的戰略眼光,開發和儲備了一批涉及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的專有技術。
而在銀川華信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備值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共享平臺前,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數控工具機小紅點正在有序地閃動。在這裡,每一個紅點都是一臺數控工具機,一旦發生異常,大數據共享平臺將會報警。銀川華信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維斌介紹說,遠程診斷「醫生」根據大數據為數控工具機給出「治療」方案,未來就是要打造「黑燈工廠」,成為少人工或無人工廠。
「備值工業網際網路採用嵌入式多埠應用的工業級智能生產設備採集終端,專注工具機、機器人、自動生產線垂直領域工業協同互聯,完全達到了狀態監控,運動監控,數據採集以及自動化測試。」銀川華信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為第四方綜合服務雲平臺,提供設備建檔、保潔、保養、在線監測、遠程運維,以解決行業痛點。
目前,備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在27個省區市實現業務落地,接入智能設備上雲數近萬臺,服務製造業企業近百家。
隨著新一代大數據信息技術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製造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標準引領能力不斷提高。以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裝備取得積極進展,部分企業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智能製造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工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裝『大數據』引擎,並以大數據推動不同區域產業融合,促進全產業鏈供應鏈提檔增效。」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實施智能化、綠色化、網絡化、服務化、個性化改造升級項目,引導企業建設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以提升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寧夏日報記者 趙磊 實習生 方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