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是什麼意思?你能做到嗎?
民間俗語,就字面翻譯就是民間所流傳下來的語言,有的民間俗語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歷史!這些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是一定有相應的依據的,現在的一些小學課本上都有流傳的俗語,歇後語,所以現在看來這些俗語也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才會得以流傳,也是被世人認同的。
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
古代由於醫學方面較為落後,現在有些看起來很荒誕的東西在古代卻是被推崇的,但是有些確實不無道理。就好比古代認定人的精神狀態是否完好是因為精血是否充足,現在所看的就是人的氣血,從一個人的面色情況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面色灰暗就是精氣不足,面色紅潤就是精氣良好。
神話故事中就有不少情節可以證明精氣對於人的重要性,神話中描述最多的就是妖精靠吸取人的精氣為生,吸了人的精氣之後妖精一般都會功力會大大增強,甚至會出現容貌變年輕的狀況。
神話中還有這樣的情節,就是年輕貌美的妖精會去勾引男子,而後榨乾男子的精氣為自己所用。根據這些也就慢慢地流傳出了"精足不思淫"的俗語,意思也就是在精氣神較好的時候不要過度貪戀男女歡愛之事,否則對自身的身體即是一種損傷。
還有一句成語叫做"精疲力竭",跟這句俗語也頗為相似,所以說就算是精神狀態再好也得有個節制,無下限吃虧的永遠是自己。這句話可能對於男子來說警醒更大,畢竟男子更為衝動,所以說對於血氣方剛的男人來說,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克制下自己的。
而後面"氣足不思食"這一句,也不難理解,就是在力氣很足的時候避免吃得太多,這句話相比較前一句來說就更有說服力,不節制自身對食物的渴望的話,身體只會越來越肥胖。
古人在吃食上是很講究的,尤其是在較為顯赫的家族,他們認為食物的攝取量關乎生命長短,所以在氣血充足的條件下,他們會儘量的減少食物的攝取,主要是為了保持氣血充足。
就連現在看到的一些武俠小說中都會出現閉關修煉,並且在這期間不吃不喝的情形,但是在出關的時候依舊是容光煥發,小說中的這些情節也從側面看得出氣血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放在當代所生活的環境來說依舊不無道理,現在的中醫也依舊相信這一塊,養好精血,精氣足時依舊要提升自我,不要過度的貪戀男女歡好之事,氣血較足時不要過度想念食物,不然也會導致肥胖,然後並發一些疾病。
事實證明民間俗語都是有依據的,老祖宗所遺留下來的不但對自身有益,更是為了讓後人生活得更加好。
相比較古人的生活,我們現在在物質跟精神上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們作為後人能做到的也應該是保持優良的作息習慣,讓這些俗語不僅僅只是俗語,更是為了勉勵自己所應該做的,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不知道屏幕前的你能不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