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是什麼意思?你能做到嗎?

2020-12-25 王牌太史

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是什麼意思?你能做到嗎?

民間俗語,就字面翻譯就是民間所流傳下來的語言,有的民間俗語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歷史!這些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是一定有相應的依據的,現在的一些小學課本上都有流傳的俗語,歇後語,所以現在看來這些俗語也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才會得以流傳,也是被世人認同的。

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

古代由於醫學方面較為落後,現在有些看起來很荒誕的東西在古代卻是被推崇的,但是有些確實不無道理。就好比古代認定人的精神狀態是否完好是因為精血是否充足,現在所看的就是人的氣血,從一個人的面色情況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面色灰暗就是精氣不足,面色紅潤就是精氣良好。

神話故事中就有不少情節可以證明精氣對於人的重要性,神話中描述最多的就是妖精靠吸取人的精氣為生,吸了人的精氣之後妖精一般都會功力會大大增強,甚至會出現容貌變年輕的狀況。

神話中還有這樣的情節,就是年輕貌美的妖精會去勾引男子,而後榨乾男子的精氣為自己所用。根據這些也就慢慢地流傳出了"精足不思淫"的俗語,意思也就是在精氣神較好的時候不要過度貪戀男女歡愛之事,否則對自身的身體即是一種損傷。

還有一句成語叫做"精疲力竭",跟這句俗語也頗為相似,所以說就算是精神狀態再好也得有個節制,無下限吃虧的永遠是自己。這句話可能對於男子來說警醒更大,畢竟男子更為衝動,所以說對於血氣方剛的男人來說,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克制下自己的。

而後面"氣足不思食"這一句,也不難理解,就是在力氣很足的時候避免吃得太多,這句話相比較前一句來說就更有說服力,不節制自身對食物的渴望的話,身體只會越來越肥胖。

古人在吃食上是很講究的,尤其是在較為顯赫的家族,他們認為食物的攝取量關乎生命長短,所以在氣血充足的條件下,他們會儘量的減少食物的攝取,主要是為了保持氣血充足。

就連現在看到的一些武俠小說中都會出現閉關修煉,並且在這期間不吃不喝的情形,但是在出關的時候依舊是容光煥發,小說中的這些情節也從側面看得出氣血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放在當代所生活的環境來說依舊不無道理,現在的中醫也依舊相信這一塊,養好精血,精氣足時依舊要提升自我,不要過度的貪戀男女歡好之事,氣血較足時不要過度想念食物,不然也會導致肥胖,然後並發一些疾病。

事實證明民間俗語都是有依據的,老祖宗所遺留下來的不但對自身有益,更是為了讓後人生活得更加好。

相比較古人的生活,我們現在在物質跟精神上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們作為後人能做到的也應該是保持優良的作息習慣,讓這些俗語不僅僅只是俗語,更是為了勉勵自己所應該做的,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不知道屏幕前的你能不能做到呢?

相關焦點

  • 男人都該懂的古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
    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多時候,前人總結的經驗是對我們非常有用的。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用到的就是「俗語」了,比如,有這樣一句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這句話是啥意思?古人為何如此說?
  •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有何含義?漲知識了!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有何含義?漲知識了!中醫認為「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人有三寶精、氣、神」。意思就是,如果做到精足,氣足,神足,就很難生病。一個人氣血充足、身體機能旺盛,就可以保證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並且沒有飢餓感,就不需要過量攝入食物補充能量。一個人精神很旺的時候,不睡覺都可以,和普通人對比起來,覺不容易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你的心裡一直惦記著,那麼就很難成功。
  • 人活個「精氣神」,謹記「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
    現代社會的誘惑太多,年輕人又不聽老人的勸解,因此導致生活不規律釀成大禍。農村老人常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但其實人也有「三寶」,這個需要從一句古話中了解,即「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吧!
  • 俗語說:「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道理,普通人卻很難做到
    俗語說:「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道理,普通人卻很難做到文/觀心通史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積累沉澱,中國古代先人們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寶貴的知識,使得我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少走許多彎路
  • 古人說「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什麼意思?早懂早受益
    經常可以看到武俠小說以及一些影視劇中會出現一些神人精神非常好,可以不眠不休的幾天幾夜都不睡覺,照樣一切如舊。這個肯定有誇大的成分在裡面了,古人說"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什麼意思呢?還有個比較神奇的一點那就是,如果你體內的精氣神都處於比較平衡的一種狀態的話,那麼你會知道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自己身體何時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在現實中很多人往往是精氣神不足,所以做事情沒有重心,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錯誤的地方導致了一生都沒有什麼大的成就,有的人會渾渾噩噩終日在紙醉金迷中度日。
  • 俗話說:「精足不思淫」,是什麼意思?老祖宗教你養精蓄銳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鬥,戒之在得」在民間還有一句話叫「精不足思淫」,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其實還有下半部分:「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這一句話,就道出了養生的關鍵——精氣神!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句話的3層意思第一層:精足不思淫「精足不思淫」跟「飽暖思淫慾」的意思有區別。這裡的「精」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指精力、精元、精血,「淫」是指沉迷的意思,比如跟驕奢淫逸中的淫是一樣的道理。
  • 俗語:「萬惡淫為首」,下一句也很經典,如今能做到的不多了!
    我們在生活中,都聽過長輩口口相傳著很多俗語,因為太過直白,一開始我們也不愛聽這些話,但是當我們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再看,才發現原來其中道理,早已在十分淺顯,甚至很俗的「俗語」中說過了。所以說,俗語叫俗語,只是因為它很容易懂,但並代表它沒有用。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老祖宗的勸世良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綿延不絕,有長城故宮這樣的歷史遺產,也有唐詩宋詞這樣的文化遺產,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為祖國強大感到自豪的同時,也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驕傲,文化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我們的根基。歷史上,除了留下這些偉大的燦爛文明外,還有一些民間的智慧俗語,往往為我們所忽視。
  • 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什麼意思?
    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什麼意思?老一輩人的"民間俗語",一般都是古人建立在非常豐厚的經驗之上,因此值得世世代代後人的反覆推敲。而這些俗語通常都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因而輾轉流傳,世代不息。
  • 民間俗語:「飽暖思淫慾」,後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說破現實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統俗語更是深入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面。但是呢,我們很多人對於這些廣為人知的俗語,卻經常會發生前半句滾瓜爛熟於心,但是後半句就忘了。大多數的時候,整句的精髓,卻往往都在後半句,同時,經典更是後半句。比如:我們都知道「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但是,你能說出來它的下一句嗎?
  • 世間什麼最惡?俗語說「萬惡淫為首」,後半句能做到才算是好人!
    世間什麼最惡?俗語說「萬惡淫為首」,後半句能做到才算是好人!問世間什麼最惡?想必大家回答得一定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殺人放火罪惡,有人說打罵盲人罵弱智者最惡,還有人說挖絕戶墳、半夜三更敲寡婦門最可惡。究竟誰說的對呢?
  • 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其實普通百姓照樣有大智慧,比如這句民間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所含的意蘊就非常深厚。"窮不走水"的兩層含義過去窮人除了種地之外,還可以依靠所處的環境來維持生計。如果附近有青山,那麼就可以上山砍柴,打獵。砍的柴除了能自家燒火做飯取暖,還能挑到附近的鎮裡去賣。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錳以及皂苷等元,歸腎、脾、肝三經,常年生長於野外的一種五加草本植物,能與前列腺引起的尿頻、尿急或脫髮等現象尤為顯著。
  • 老話「飽暖思淫慾」,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句道盡人性險惡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的被擯棄,而有的則生生不息,俗語就是這延綿不絕的傳統文化之一。俗語作為我國民間文化的精髓,有著通俗化的表達方式,又貼近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句式簡單,卻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在今天也依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戳心
    老祖宗的俗語說:「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言外之意,若是貧窮時思了這三人、貪了這三欲,只怕效果都不會太好。人窮不思三人,指的是貴人、情人、仇人。你一文不名的時候,沒有人會從一大堆沙子中將你撈出去,你要自己去努力,去發光,等光亮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別人就會看到你,而不是整天幻想著有人挖掘出沒有光芒的自己,徒然空耗時日。情人不是愛人,那更多是一種非正常的男女關係,在窮困的時候還去想著情人,那還有什麼時間精力去做正事呢?並且自己的家庭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反而會給自己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 老祖宗說的「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因此古人對水是心存敬畏之心的,他們還在民間多處修建龍王廟,以祈求風調雨順,不再受水災困擾。傳說中的大禹,為了治理水患,跋山涉水,淌河過川,曾三過家門而不入,費盡心思,歷經13年才疏通九河,百姓為了感激它,尊稱他為"大禹"。
  •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整句話意思是什麼?走水又指的是什麼?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這是一句民間的俗語,也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教訓。初看平淡無奇,細思富有深意。「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字面意思那就是貧窮不走水路,因為在古代走水路是比較不安全的,一旦遇上狂風暴雨大浪滔天就有生命危險。「走水」就是走水路的意思,暗含的意思就是不走危險的道路,不做冒險的事兒。告誡人們:無法預知到風險的事情,儘量的不要去做。
  • 農村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我們常常從各種俗語老話裡得到很多的經驗,規避掉很多的錯誤。很多人也很喜歡去了解一些農村俗語。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句對我們有益的農村老話——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首先是前半句窮不走水,按照字面解釋就是窮人不走水路。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民間常說:「好食不留種,美女累其夫」,究竟是什麼意思?
    如果說唐詩宋詞是陽春白雪,那麼民間俗語、諺語就是下裡巴人,前者屬於高雅的文化,後者屬於通俗易懂的文化,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受眾人群不同。民間俗語包羅萬象,有些是講民風民俗,有些是講為人處世,有些是講求學經商。雖然時代不同,思想觀念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很多俗語仍然沒有過時,所蘊藏的道理值得認真領悟。今天我們介紹這樣一句俗語:「好食不留種,美女累其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