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在土壤汙染界面過程的計算模擬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2-15 科教頭條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生物化學團隊在土壤汙染界面過程的計算模擬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Glyphosate adsorption onto kaolinite and kaolinite-humic acid composites: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tudies」和「Crystal Face-Dependent Methylmercury Adsorption onto Mackinawite (FeS) Nanocrystals: A DFT-D3 Study」為題分別發表於Chemosphere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團隊將分子動力學模擬(MDS)與密度泛函理論(DFT)應用於土壤汙染界面化學過程的研究,從分子水平分別揭示了草甘膦和甲基汞與土壤固相組分互作的微觀機制。

土壤作為一種複雜的多相體系,含有豐富的粘粒礦物和有機質等固相組分,它們是比表面大、表面活性高的細小顆粒,可與外源汙染物相互作用,進而影響汙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遷移和最終歸宿。從分子水平對這些微觀界面相互作用進行研究,是理解土壤汙染物的毒理、生物可利用性、環境風險和汙染修復的關鍵。

該團隊運用化學吸附、電位滴定、紅外光譜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發現,高嶺石與腐殖酸形成複合體後,表面負電荷增多,對草甘膦的吸附量增加,相關原子化學結合能發生變化。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團隊獲取了高嶺石、腐殖酸和草甘膦互作的平衡吸附構型、關鍵互作原子的徑向分布函數、界面原子濃度分布和相互作用能,發現高嶺石與腐殖酸形成複合體後,對草甘膦的吸附顯著增強,主要歸因於草甘膦通過其羧基、氨基和膦醯基與高嶺石鋁羥基形成氫鍵,平行吸附於高嶺石及高嶺石-HA複合體表面。進一步對氫鍵鍵長和強弱氫鍵數量進行統計發現,腐殖酸通過其羧基和羥基與草甘膦的膦醯基和氨基形成氫鍵網絡增強了草甘膦的吸附。該工作為深入理解草甘膦-土壤固相界面互作機理提供了新的數據支撐和研究思路。

此外,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對甲基汞與馬基諾礦(FeS)不同晶面互作的結構和電子性質進行系統深入地計算,團隊發現甲基汞在馬基諾礦不同表面的優先結合順序為:(011)面> (111)面> (001)面。甲基汞在馬基諾礦(001)面傾向形成單齒單核的Hg-S絡合物,在馬基諾礦(011)面傾向形成單齒單核的Fe-Hg絡合物,而在馬基諾礦(111)面傾向形成雙齒雙核的Fe-Hg-Fe絡合物。團隊首次發現馬基諾礦表面Fe位點比S位點更傾向於吸附甲基汞。該工作從分子水平探究了甲基汞在馬基諾礦表面吸附的晶面依賴性和成鍵機制。預期可通過增加暴露特定礦物晶面以促進礦物對甲基汞吸附,為環境中甲基汞的去除提供新的理論支撐。

資源與環境學院博士生郭發揚為相關論文第一作者,副教授榮興民為通訊作者。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黃巧雲、美國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工學院教授Jeremy Fein和上海理工大學博士生徐京城參與了研究工作。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華中農業大學自主創新基金的資助。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南湖新聞網 通訊員 郭發揚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魏薇教授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以「Lifting the Veil on Quark Matter in Compact Stars with Core g-mode Oscil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2021年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複試錄取工作方案 根據《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接收方案》和相關推免文件精神,結合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 華中農業大學優秀學子勾琴麗:心懷感恩 奮勇前行
    大學期間曾擔任薈一115寢室長、動科1704班學習委員、院經濟資助辦公室幹事及副主任、院本科生黨建辦公室主任、院聯席會成員,並獲評2019-2020學年「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除此之外她還是華中農業大學imath協會創始人之一,曾任協會宣傳部部長、協會副會長,多次參與組織選拔我校優秀學生參加湖北省大學生數學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現任動物科學本科生第二黨支部紀檢委員。
  • 化工與化學學院青年教師於耀光在二氧化鈦界面工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香江學者」計劃支持下,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青年教師於耀光與香港城市大學張瑞勤教授課題組合作在二氧化鈦界面工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活性異原子調製金紅石型二氧化鈦(110)晶面間隙態」為題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自然-通訊》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馮光團隊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別為能源學院博士後陳明和廈門大學博士生吳傑督,通訊作者為馮光。  離子液體僅由陰陽離子組成,在室溫下呈液態。除了揮發性低、熱穩定性好、不可燃等優點,相比常用的水或有機溶液電解質,離子液體具有更高的電化學窗口(4~6 V)。近些年來,用作儲能裝置(如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電潤溼技術等所需的電解質,離子液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
  • 2020中國非985工程大學排名:華中農業大學第一、武漢理工第十六
    在2020中國非985工程大學排名100強上,華中農業大學位居第一,武漢理工大學排名第十六。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簡稱「華農」,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南湖獅子山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 濃「農」師生情|華中農業大學李名家書記一行蒞臨新南方考察指導
    2020年5月15日,新南方有幸迎來了華中農業大學校領導-李名家書記、劉興斌書記、吳斌教授、趙俊龍教授、黃瑞林研究員,以及華農傑出校友-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邱伯根研究員,湖南農業大學賈杏林教授、王貴平教授、華中農業大學湖南校友會執行會長文世才先生等一行蒞臨湖南新南方養殖服務有限公司考察指導,喻正軍博士率領就職在新南方公司的華農學子,對校領導及傑出校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的感謝。
  • 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公布
    歡迎報考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03(一)碩博連讀:選拔校內優秀在讀碩士生為碩博連讀生,詳見《華中農業大學直博生、碩博連讀生招收及管理辦法》(校研務[2020]17號)和我校後續通知。
  • 華中農業大學學生會改革:三張表格催生學生評議新高度
    中國傳統剪紙欣賞和入門、馬勒交響曲鑑賞交流會、疫情世界觀——讀書分享會、魚拓畫製作……不久前,華中農業大學學生會發動同學們參與的學校首次以「招標」形式籌辦的「2020年校園文化活動」立項公示,一舉吸引到園藝林學學院、水產學院等12個學院師生申報了62個項目。
  •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原保忠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2010.8-2014.8),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等刊物審稿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客座副研究員。蘭州大學生態學理學碩士、理學博士,日本鳥取大學聯合農學研究科農學博士(日本國費留學生)。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成果再登《自然》雜誌
    一維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特定的勢阱形狀下,一維Hubbard模型與Schwinger模型的群對稱性相同示意圖:規範場理論描述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湮滅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布模式來模擬。
  • 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展望
    1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1.1 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20 世紀以來,發達國家圍繞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物遷移轉化機制,特別是微觀分子機制、多介質汙染物傳質過程、多尺度預測模型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
  • 中國非985高校排名第一,世界高水平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分數線
    中國非985高校排名第一,世界高水平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分數線華中農業大學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
  • 力學所納米結構陶瓷塗層界面粘結性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與合金基底的界面粘結性能、納米結構塗層的導熱性能和彈性性能等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揭示了界面粘結性能及相關力學性能的微結構尺度效應及其物理機制。  陶瓷塗層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絕緣、抗氧化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機械工程、化工、生物醫療、電子、航天航海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 青島農業大學在貓科動物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
    日前,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通過攻關,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青島農業大學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國內高校現首隻健康存活的克隆貓記者在位於該校生物樓6樓的實驗室看到,溫暖的恆溫箱內,一隻黑白花相間的小貓正在酣睡,看上去非常健康。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11月19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公號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地海院劉永學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地海院劉永學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8-06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