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12-15 科教頭條

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魏薇教授在中子星內部結構與夸克物質信號研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以「Lifting the Veil on Quark Matter in Compact Stars with Core g-mode Oscil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f-mode頻率隨中子星質量變化關係

p-mode頻率隨中子星質量變化關係

g-mode頻率隨中子星質量變化關係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暢)近日,我校理學院魏薇教授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的團隊合作在揭秘中子星內是否存在夸克物質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Lifting the Veil on Quark Matter in Compact Stars with Core g-mode Oscil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研究揭示了中子星內部夸克物質的出現會引起星體內部g-mode振蕩頻率的明顯變化,提示未來尋找中子星內部夸克物質信號的可能途徑,為尋找中子星內夸克物質的觀測指針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宇宙中最緻密的天體之一,中子星是高能天體物理領域重要的研究對象,研究中子星有助於人類了解極端密度下的物質狀態。在高密高壓的中子星內部,可能發生一系列的極端物理過程,例如中子、質子物質退禁閉為夸克物質的相變過程,而尋找中子星內的夸克物質信號是中子星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是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們還沒有確定性證據表明中子星內出現夸克物質等物態。

通常認為,通過中子星的質量-半徑關係發生明顯變化是判斷中子星內部是否出現夸克物質的重要信號。但近年來不少研究都指出,夸克物質可能在中子星內出現偽裝,即含有夸克物質的中子星,特別是夸克以夸克-核子混合相出現的中子星,其在質量半徑關係上可與純中子星完全一樣。因此質量半徑關係在判斷中子星內是否有夸克物質中出現困難。本文通過研究含夸克物質中子星內的各種振蕩模式的情況,發現夸克物質的出現將引起中子星g-mode振蕩頻率明顯上升,這為探測中子星內部夸克物質信號提供了新的思路。

論文採用Gibbs相變構造含夸克-中子混合相的中子星模型,通過計算Cowling近似下的星體流體方程,數值給出f-mode、p-mode和g-mode頻率隨中子星質量的變化情況,發現f-mode和p-mode頻率不會因為夸克物質出現而發生明顯變化,而g-mode頻率卻會因為夸克物質出現而發生顯著提升。

隨著前年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宣布首次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併合的新型引力波信號,通過引力波信號探索中子星內部物態成為新的研究重點。文章進一步提出,g-mode振蕩頻率恰好在現有引力波探測器靈敏範圍內,如果g-mode振蕩與雙星併合過程形成共振,將在可能在雙中子星併合引發的引力波輻射信號中留下觀測印記,成為探測中子星內部夸克物質信號的有利證據。

我校理學院物理系魏薇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我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支持。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理學院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在土壤汙染界面過程的計算模擬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生物化學團隊在土壤汙染界面過程的計算模擬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Glyphosate adsorption onto kaolinite and kaolinite-humic acid composites: Experimental and
  • 中子星內部存在奇異物質 或將揭開宇宙奧秘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體之一,僅僅一勺子的中子星物質,其質量都會超過整個月球。在這種神秘天體的內部,科學家認為中子星物質由於遭受嚴重擠壓,密度會變得非常極端,甚至成為所謂「奇異物質」,而對這些奇異物質的觀察或許將會幫助我們揭開某些宇宙奧秘。
  • 像山一樣大的原子—中子星解釋
    核心外部將以近達70,000公裡/秒速度的向核心內部崩塌。此時,只有原子內部的基本相互作用在抗衡引力塌縮。電子的量子力學斥力被引力克服,並與質子融合,形成中子,而這些中子將壓縮得如原子核般密集。此時恆星的外層將在劇烈的超新星爆炸中被彈射到太空中。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中子星。
  • 2020年理論物理所重要科研進展系列(五):奇特強子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郭奉坤研究員與德國波恩大學杜孟林博士、華南師範大學王倩教授以及其他德國和西班牙的合作者最近在奇特強子態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給出LHCb實驗上發現的3個五夸克態結構為強子分子態的有力證據。研究結果發表於Phys. Rev. Lett. 124, 072001 (2020)。
  • 科學新發現,科學家用強核力解開了中子星的核心結構
    雖然這種超短距離的相互作用在地球上的大多數物質中是罕見的,但它們定義了中子星和其他密度極高的天體的顏色。自從科學家們第一次開始探索核物理學以來,他們一直在努力解釋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強大的核力是如何發揮的。
  • 中國科學家發現5顆由奇異物質構成的行星!
    天文學家最近宣布發現5顆奇特的行星,這些行星由地球上前所未見的物質構成,一湯勺重量高達400萬億克!8月29日在線提交《天體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中,中國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耿晉軍介紹了上述發現。我們知道構成常規物質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構成。
  • 可以傳染的奇異物質
    強大的壓力,將內部的粒子緊密地壓在一起,電子被壓進了原子核中,與質子組成中子,原子內部的空間被融合後的中子和已有的中子填滿。緊密到幾乎沒有空隙,中子之間互相抗拒被壓縮,這種力量與中子星巨大的引力相抵消。如果引力大於中子斥力,中子星就會進一步坍塌,變成黑洞,如果中子間的斥力大於引力,就會穩定成為中子星。
  •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23 理論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慶國等在伴隨原初黑洞形成而產生的誘導引力波的理論研究和觀測數據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中子星產生的奇異物質,科學家稱它將是無敵的!
    一顆巨大質量的恆星通過超新星爆炸後會形成一顆中子星。當恆星核心的核聚變停止時,由於沒有力量來抵抗恆星的引力,它開始發生重力坍縮,內部的粒子會在強大的壓力下緊緊壓縮在一起,最終電子被壓進質子裡,質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中子。原子內部全部都是緊挨著的中子,為了阻止進步的坍縮,中子間的斥力開始和它們自身的引力做博弈。
  • 物理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最近研究人員精確地測量了強相互作用
    利用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實驗中的粒子碰撞,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蘿拉·法比比蒂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精確測量強相互作用的方法。 強相互作用是物理學中四大基本力之一。它是由幾個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存在的主要原因。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也就是所謂的夸克。它們也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的。
  • 科學家發現在更小距離上強核力的轉變,預測中子星核心更簡單了
    儘管這樣的超短距離相互作用在地球上大多數物質中都是罕見的,但它們定義了中子星和其他極稠密的天文學物體的核心。自科學家首次開始探索核物理以來,他們一直在努力解釋強核力如何在如此超短距離內發揮作用。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學家首次以極短的距離表徵了強核力以及質子與中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 華中農業大學優秀學子勾琴麗:心懷感恩 奮勇前行
    目前已保研至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深造。在校期間,她努力抓住一切能夠提升自己的機會,於大二進入實驗室學習鍛鍊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SRF)項目、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創)項目各一項,研究團隊申請國家專利一項。
  •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2021年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複試錄取工作方案 根據《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接收方案》和相關推免文件精神,結合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 既然黑洞看不透,為什麼中心不是物質,而是奇點?
    總之物質開始聚集,質量越來越大,引力也越來越大,感受最深的是內部被擁擠的物質,高溫高壓下,達到了核聚變的條件,「點燃」了這顆天體,核聚變反應向外釋放能量,抵擋了引力給予物質的壓力,使恆星停止縮小,不斷嚮往釋放光和熱。
  •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原保忠
    目前為下列國際、國內刊物審稿人,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Biosystems Engineering,SCIENTIA AGRICOLA (Brazil),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華中農業大學學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學院學報。
  • 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公布
    歡迎報考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二)「申請-考核」制:2021年採用「申請-考核」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博士研究生,詳見《華中農業大學實施『申請-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方案》(見附件2)。
  • 《Small》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行九課題組博士後楊猛與副研究員林楚紅合作,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旋轉模式研究了不同晶相FeOOH納米棒的橫截面結構並闡明其晶體生長方向;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技術和動力學模擬計算等手段,揭示了其在重金屬離子電化學分析過程中的優勢晶相新機制
  • 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在痛風疼痛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方劍喬、劉伯一研究團隊在痛風疼痛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針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浙江省針灸神經病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方劍喬、劉伯一研究團隊在醫學領域著名雜誌《Theranostics
  • 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成果入選
    長江網12月22日訊 近日,由梅斯醫學評選的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教授領銜全國7家醫院開展的《針灸用於無先兆發作性偏頭痛預防的RCT研究》入選。
  • 武漢大學對狂牛症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針對這些科學問題,2020年6月8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梁毅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劉聰教授團隊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以長文(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an amyloid fibril formed by full-length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