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論壇在寧波舉行(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寧波11月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尤文軍 顧嘉懿)11月6日晚7點,第六屆浙江書展主論壇天一閣論壇在寧波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浙江省作協主席艾偉、著名作家馬伯庸應邀來到現場,以「閱讀與城市」為主題,分別展開精彩演講。
此次天一閣論壇致力於打造一個面向大眾,推進全民閱讀的開放性論壇。演講部分開始前,保加利亞當代文學大師伊蒂莫娃、作家餘秋雨、作家葉辛、編劇史航、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歷史學家閻崇年等人均通過視頻對天一閣論壇的舉辦表達了真摯的祝福。
記者注意到,何建明的演講激情充沛,自帶浩然之氣;艾偉的敘述細水流長,深情表達了他對寧波城市的了解和情感;馬伯庸的「課堂」具有一定專業性,像他的小說一樣充滿細節,講了一個宋朝人賑災的故事。
主題演講環節,何建明帶來《海邊的城市——濤聲與讀書》主題演講。何建明說,寧波註定與濤聲相伴,因此具有海納百川,博大寬和的氣質。」而這一點,與天一閣的特質也非常相似,因為藏書也是書藏百家,兼容並蓄,從而富有許多發展的空間和可能性。
艾偉分享了《在天上,在人間——閱讀和生活》主題演講。艾偉自1988年畢業後便在寧波生活,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自述是這座城市「熟悉的老朋友」,「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留在了寧波」。艾偉的很多小說故事題材也均取材於寧波,在他書裡,一直虛構有一個南方城市——「永城」。他寫三江口、寫鼓樓、寫和義大道,也寫風土人情、物產、日常生活。他覺得,寧波很像「湯圓」,熱情、實在、包容、圓通、開放,有仁心。「感謝這座美麗城市,她給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想像力。」
馬伯庸發表主題演講(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著名作家馬伯庸則發表了《讀書·做事》主題演講。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曾寫過一篇《越州趙公救災記》,馬伯庸從這篇文章切入,分享了北宋名臣趙巧用市場規律救災賑荒的故事。其演講看似是在褒揚曾鞏出色的散文功力,實則分享了一個真正做事的人如何謀劃布局的故事。
活動現場,三位寧波本土作家龔晶晶、周東旭、午歌也通過視頻向廣大書迷們講述了他們閱讀城市的獨特視角。
本次論壇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海曙區人民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