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解丨視若浮雲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廣莫曰公眾號,作者廣莫先生,版權歸其所有,圖文無關,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朱熹說,飯,符晚反。食,音嗣。枕,去聲。樂,音洛。飯,食之也。疏食,粗飯也。聖人之心,渾然天理,雖處困極,而樂亦無不在焉。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程子曰:「非樂疏食飲水也,雖疏食飲水,不能改其樂也。不義之富貴,視之輕如浮云然。」又曰:「須知所樂者何事。」

這一章不用翻譯。

程子說的極是,該說的話都快讓他說完了。

非樂疏食飲水也,雖疏食飲水,不能改其樂也。不義之富貴,視之輕如浮云然。須知所樂者何事。

孔子強調的是「樂」,粗茶淡飯,沒有枕頭,這只是隨便打個比方,改成居陋巷,改成簞食瓢飲,改成一件衣服穿十年,改成住毛胚房,改成出門騎共享單車,改成只能看新聞聯播,都可以。

但是,儒家跟道家不一樣,道家關心的是自己和宇宙大道的關係,自己的狀態,自己知道,宇宙大道知道,這就足夠了,別人知不知道無所謂,知道了也只不過方便傳教而已。假如對傳教感興趣的話。

而儒家關注的就是人與人的關係和狀態。這就意味著自己的狀態,讓別人知道,從而對別人施加影響,是默認值,是不證自明的。

可是,就如「孔顏所樂何事」是個千古命題一樣。後人很難理解孔子顏回所樂何事,別人更難理解自己的「樂」,甚至自己也不容易理解自己的「樂」。

既然這樣,還想讓別人知道怎麼辦?抽象概念不好表達和傳播,具體行為總可以吧。所以很多人就根據這一章論語,通過模仿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的方式,來間接向自己,也向別人表達,自己和孔子擁有共同的「樂」。

這個邏輯就如同說帥哥喜歡宅在家,廣莫也喜歡宅在家,由此可見廣莫是帥哥。

但是就這種低端鬼才邏輯,在千年歷史上不知道忽悠了多少儒生,又幫儒生忽悠了多少看客。

類似的邏輯比比皆是,例如,書上的高道都留頭髮,這個人也留頭髮,所以這個人是高道。其實吧,武大郎和潑皮牛二也留頭髮。

這還不是這一章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義之富貴。程子只說了一個字,然。意思是跟前面的道理一樣。

孔子要表達的不是富貴與否,而是不能不義。不義之富貴,視若浮雲,不義之貧賤,他也一樣視若浮雲。最典型的例子,顏回死的時候,顏回的父親請求孔子把車賣了,厚葬顏回。被孔子拒絕。

因此而失去車步行,這對於孔子來說就是不義之貧賤。

為什麼那麼多虛無縹緲摸不著的東西,偏偏說浮雲呢?這就要引用郭德綱說嶽雲鵬能走紅的話了,他說,幹這行誰知道哪片雲彩會下雨?

義與不義,主導權在自己,如果把主導權讓渡出去,就不存在義與不義的概念了。如果哪天莫名其妙的富貴,如同大雨淋頭一樣,澆在孔子身上,既然不存在義與不義的概念,那也就沒必要推辭了。

同樣的道理,「義」是很難向自己和別人展示的,但是貧賤可以。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安貧樂道,乃至以貧窮為崇高的根源。

這種思潮在現代,又與古希臘第歐根尼的犬儒思想合流,儼然成了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政治正確,就是後話了。

最後加個彩蛋。

曲肱而枕之,是最正確的睡覺姿勢,沒有之一。這也是中國古代很久都沒有發明晚上正常睡覺的軟枕頭的根本原因。

那麼,該枕哪個胳膊呢?另一個胳膊和腿怎麼放呢?

相關焦點

  • 40則小學生必背《論語》經典名句,附講解!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論語》中的語句經常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日積月累中,可見,《論語》名句積累背誦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份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論語》名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 01 求學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深語文老師整理:40則《論語》經典名句及講解,中小學生必背!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資深語文老師整理的40則《論語》經典名句及講解,都是小學生必備的名句,掌握這些《論語》中的經典,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讓孩子從中得到成長的啟發,讀懂了終生受益。《論語》有很多經典名句,到現在還很有價值,被人們奉為真理,比如關於「求學」,大家都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就是《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我們經常用來教育人們在讀書學習的時候不要「不懂裝懂」,要實事求是才能獲得真知。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也是《論語》中的名句,用來鼓勵讀書人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因為重任在身、道路遙遠。
  • 孔子《論語》起名:15個美若天仙的女孩名字,一眼就讓你心動
    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二、美若天仙的女孩名字選擇《論語》取出來的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積澱,就像一股暖流衝洗著我們的心靈,相信這樣的名字隨時隨地都能激勵我們成長。 1.
  • 論語:攻乎異端,是攻擊異端邪說的意思嗎
    好,大家好,我們接著來講,等於我們今天講論語的2.16則第二章的第16則,這一則意思是這樣的,是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我一直覺得這一詞和2.15應該是同意,則不應該分開,為什麼?我們來看一看2.15是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論語》教你學為人處世
    說來慚愧,我對《論語》是很陌生的,雖然書架上放著幾個版本的《論語》。每次站在書架前,提醒自己該認真讀《論語》了,可是每次都是翻幾頁便又擱置,感覺它的語言是那麼的生澀難懂,而且同一句話,在不同的書中又有不同的解釋,讀起來並非易事,總是不得要領,提不起興趣。
  • 少年成長必讀書目:《論語》,40則必背經典名句分享,附詳細講解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論語》被譽為萬世之書,天下之學,經典中的經典。古往今來,被諸多名家推崇。《論語》被諸多名家推崇: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教育家錢穆認為:《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文學家餘秋雨說: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論語》。
  • 《論語》名句全集:面若桃花的女孩名字,一眼就讓你心動
    一、《論語》名言佳句,修身養性,道盡人生哲理,更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出自《論語·陽貨》。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二、面若桃花的女孩名字自古以來,人們給孩子取名尤其是給男孩取名就有參考《論語》的傳統,因為一個意蘊豐富、大氣吉祥,出自經典、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平添幾分敬意。《論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過的一本書,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思想精華的結晶,只要句子選的好,名字組合的好,就會是一個不錯的名字。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第三,韌性不同。「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是君子即便陷於困境,也能固守自己的志向,堅持自己理想,而小人一旦遇到苦難,就會肆意妄為。
  •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君子不重則不威
    真正長久的威嚴,不是擺出來嚇唬人的,而是來自於一個人內心的堅定與執著,堅定執著於一個明確的目標,堅定執著於一個理想,堅定執著於將這個理想落實到實踐與行動中去,這樣的威嚴是向內而求的自我的覺醒、自我的鞭策與自我激勵的力量,而不是視人眼光,低眉順眼,曲意逢迎,誠惶誠恐,不可終日。
  • 《論語》中講「六十而耳順」,這裡的「耳順」是什麼意思?
    在《論語.為政第二》中,有一段孔子的自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做學問;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學有所成,有些根底了;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事事明了,沒有疑惑了;到了五十歲,就已經了知上天賦予自己的使命了;到六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耳順了;到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違反規矩了。
  • 讀書改變未來,讀《樊登講論語》,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末了,他抿嘴笑了一下,問對方,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嗎? 初聽這句話的時候,感覺他說得好霸氣,才華橫溢。其實那時候我也不明白,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回來之後立馬查了一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大白話解釋就是,「你事情沒做好,不要想法子賴別人,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沒啥毛病」。
  • 論語名句精選:才思敏捷的男孩名,不染世俗
    《論語》穿越時代卻仍然有著浸潤心靈,啟迪內心智慧的力量,從中取出來的名字,在感悟智慧人生的同時,還汲取了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 一、《論語》中才思敏捷的男孩名1.好易出自《論語》: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孔子說:「在上位的人喜好禮,那麼百姓就容易指使了」。2. 名博出自《論語》: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 小男孩起名:《論語》氣宇不凡的男寶寶名,個個有文學典故,古典仙氣
    一、氣宇不凡的男寶寶名自古以來,人們給孩子取名尤其是給男孩取名就有參考《論語》的傳統,因為一個意蘊豐富、大氣吉祥,出自經典、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平添幾分敬意。《論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過的一本書,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思想精華的結晶,只要句子選的好,名字組合的好,就會是一個不錯的名字。
  • 最好聽的語文|《〈論語〉十二章》
    《〈論語〉十二章》選自:七年級上冊 第11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播音員、播音指導,中國播音學研究會會長。誦讀者:方明戳視頻,一起聆聽最好聽的語文↓最好聽的語文 | 《〈論語〉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學講話 品典故」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講話原文】中華民族歷來主張「君子義以為質」,強調「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共創中韓合作未來 同襄亞洲振興繁榮》(2014年7月4日)【出處】《論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釋義】《論語?述而》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這一章包含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以及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名句皆出自此篇。這句「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意思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 讀懂《論語》,就讀懂了人生,只讀一遍,獲益終生!|孔子|論語·陽貨|...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注釋】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就在其中了!幹不正當的事獲得的富貴,對我而言就如同天邊的浮雲。  17.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解釋:舍:停止,停留。  無論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二章學習內容全解
    【學習目標】1.了解孔子與《論語》的相關知識,積累文言文詞語,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重點)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掌握課文重點字詞的意思,並能準確翻譯句子,理解文意。如浮雲:像浮雲一樣。焉:於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優點。善,好。者,......的人川上:河邊。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逝,往;離去。
  • 見過即驚豔的文案:前方的風景好,我的意思是別回頭
    6、前方的風景好,我的意思是別回頭。7、我將自己攤成稿紙,讓歲月前來點苔。8、世界既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緻的灰。9、太陽能維修,月亮可更換,星星不閃包退換。10、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11、正是櫻花當令的季節,櫻花盛放如十裡錦繡。12、人生似水豈無崖,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 耶穌基督丨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 我們讀了幾千年的《論語》這部儒家經典究竟是誰寫的?
    關於《論語》這部書基本上已經融入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液裡面,基本上人人都會背誦裡面的句子,我們都會背開篇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們吃飯的時候都會教育小孩子「食不言寢不語」,這些都是《論語》裡面的名句,那麼,這一部經典究竟是誰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