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 烽火連天不休。 三國時期是謀士輩出的年代,這些高智商人才一方面各為其主,另一方面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究竟哪些人可以排進軍師聯盟綜合指數前五名呢?
01綜合指數第五名:鳳雛龐統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龐統系劉備麾下,才智與諸葛亮齊名,為人狂傲不羈,但因長相醜陋,赤壁之戰時雖被魯肅推薦給孫權,但被孫權所惡,後被諸葛亮借位周瑜弔孝之際,拉攏至劉備,同樣被劉備輕視,不被重用,封為小縣吏,隨不理政事。張飛前去責罰,驚為天人,後拜中郎將,與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
獻計徵蜀,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童謠曰: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裡,鳳死路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02綜合指數第四名:周瑜
出身世家,長相高大俊美,計謀過人。為孫家打下一片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北拒曹、西聯蜀」可見其眼光不亞於諸葛亮。
經典戰役:赤壁之戰。這也是定下天下三分趨勢的最經典戰役。此戰之後,周瑜建議軟禁劉備以此達到控制劉備軍隊的目的,怎奈孫權考慮頗多,最終喪失最好時機。
常年徵戰,身體疲憊,打敗曹仁時,中箭傷再加上鬱鬱寡歡,年紀輕輕便過勞死,病卒巴丘。
如果周瑜不死,估計後來也沒劉備什麼事兒了!
03綜合指數第三名:郭嘉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範蠡,決策似陳平。」
這句話應該是對郭嘉的最高評價。
郭嘉最大的貢獻就是為曹操獨霸天下,打好了穩固的基礎。其著名的《十勝十敗》軍事政治理論影響後世頗深。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估計真的可與諸葛亮一較高下而不輸嘍。
04綜合指數第二名:諸葛亮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理論家,號臥龍,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
隆中對,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助周瑜大敗曹軍。
攻益州、敗曹軍、奪漢中立足之地;
白帝城託孤,侍奉後主,穩定國度;
無論忠心、政治、軍事、經濟、治國等等諸葛亮都是最偉大的。可惜,天命使然,多次北伐中原未果,病卒於五丈原。
05綜合指數第一名:司馬懿
很多人把諸葛亮放在第一名,而從綜合指數考量,我覺得司馬懿才應該是第一名,主要還是因為他「太能熬了」。
《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從不被重用、到閒臣、節節高升掌握重權,一生起伏不定,多次被排擠,但最終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一族。掌握魏國大權,一舉奠定了晉朝的基礎。
在後劉備時代,如果沒有司馬懿,諸葛亮也不會多次北伐失敗,換句話說:司馬懿是把諸葛亮活活累死的元兇。
曾經評價諸葛亮的一句話十分有見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這也是我把「老賊」司馬懿放在第一位的原因: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能決常人不敢決之心。再加上,活的歲月太久了,「老而不死是為賊」「賊而不死是為精」。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五大軍師綜合指數排行」,你認為這樣合理嗎?請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