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助力中國戶外休閒體育產業突破瓶頸,提升國產品牌競爭力——專訪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江毅
新華社記者馬邦傑
中國戶外休閒體育產業前些年發展迅猛,並打造出一些國產品牌,然而近來卻遭遇發展瓶頸,受到諸多問題的制約。應該如何突破逆境,奮發有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擺在業內人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江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戶外休閒體育產業挑戰與機遇並存,雖然眼下困難不少,但也在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協會需引領業內人士共克時艱,砥礪圖強。
劉江毅認為,包括戶外休閒體育在內的中國戶外休閒行業現在面臨六大問題的制約。他說:「戶外休閒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早期的外貿代工到國內快速增長,經歷調整期,逐漸過渡到穩定成長期。現在戶外行業主要面臨以下六個問題:產品同質化競爭,缺少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前期增長積累了大量庫存,需要一段消化期;網際網路營銷、流量直播、低價品牌賣場等方式拉低了產品單價,購物場景多樣化造成分流,競爭形勢嚴峻;品牌實力不強,傳播依賴傳統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有效轉化低;行業標準不一,市場不能有序發展;缺少供應鏈整合平臺。戶外休閒體育產業作為其中一部分,同樣面臨這些問題。」
劉江毅認為,雖然中國戶外休閒體育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但前景依然可期。
他說:「戶外休閒是一種複雜的歷史現象和社會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後的產物,與文化、旅遊、體育、教育等領域相關,將是一種融合型、綜合性業態。隨著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不斷轉變,消費者對戶外休閒的認識不斷提升,戶外用品逐漸從『小眾圈層化』變成『大眾需求市場』。從戶外休閒人群、參與的方式、頻次、偏好以及消費的情況來看,呈現戶外方式多樣化、產品品類細分化,對個性化、移動化、體驗化的需求增加,國內戶外休閒品牌分化完成基本站位,高端產品更注重融入科技創新技術,專注專業化細節,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目前,包括戶外休閒體育用品在內,戶外休閒行業發展增速雖然放緩,但整體仍呈增長趨勢。」
記者近日到一家國產戶外體育公司採訪時發現,現在中國戶外體育休閒產業整體或許還存在「產業內供應鏈沒有理順」「一些相關測試標準尚待確立」「為B端提供服務的企業缺失」等問題。這家公司科研實力出眾,現在中國南極科考工作人員的服裝由他們設計生產,今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服裝也是他們公司的產品。但由於中國戶外休閒體育產業業態環境還不夠理想,讓業內公司企業的業務發展受到束縛,在與國外品牌競爭時也感到束手束腳。
對此,劉江毅表示,這需要從整個戶外休閒產業發展角度來進行全局設計,打通或理順各個環節,助力產業發展,提升國產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他說:「我們協會作為國家一級社團,積極對接國家及各部委項目,建立行業標準化體系。我們將繼續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入手,牽頭組織戶外休閒行業優勢企業共同參與標準化工作,制修訂相關標準;並協助企業參與科學技術獎勵和企業設計中心申報、推薦企業參加國家專利獎、鼓勵企業培養工匠精神、專注於生產技術,從行業端搭建扶優扶強的服務平臺,協助企業拓展並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優勢,推進行業整體水平提升。」
他表示,戶外休閒行業和紡織、服裝行業密切相關,傳統模式以B2C(企業對消費者)為主,B2B(企業對企業)及供應鏈模式一直很難建立,是戶外行業發展的短板。下一步協會將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在戶外休閒領域嘗試供應鏈管理,形成產品供應、產品銷售和後勤服務的網鏈模式,達到降低成本、優化服務和提升客戶滿意度的目的。
劉江毅說,國家鼓勵發展戶外體育活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國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戶外體育休閒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石,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將進一步推動戶外休閒用品全民化發展,隨著玩——會玩——玩好的追求層層遞進,中國戶外休閒體育產業必將迎來跨越式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