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輕人」登上微博熱搜。很多時候,父母希望的工作方向,可能意味著單調的工作內容和生活。58同城發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就業大數據,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迎來求職高潮,95後求職者佔比32.43%。一邊是父母殷殷切切的考公願望,另一邊是對趣味性工作內容的追求,這兩個問題如何權衡成為了很多搖擺不定的求職者的難題。
為何反感考公?當代年輕人有話要說
很多人大學畢業時都會聽到諸如此類的「建議」:「去私企也是給老闆打工,不如考公給國家打工」、「女孩子考公多好,穩定福利高」、「男孩子考公多好,為國家效力光宗耀祖」——一切都圍繞著「考公」二字展開,就好像不考公,其他的出路就不叫出路一樣。
但是孩子就不這麼想了。在思維活躍又不拘泥於特定形式的年輕人眼中,公務員代表著一種呆板官僚的職場氛圍、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與一眼就望到頭的生活,這無異於一種慢性墮落,是自己的年輕心態被逐漸損耗的警告。
究竟是什麼讓如此之多的父母在逼著孩子成為了「考公人」?一部分是基於自身經驗考量,成為人民公僕這件事本身就帶有時代特色附加的榮譽感,再者是公務員職位變動較小,不用經歷外面的大風大浪,能夠規避很多難以預測的風險。究其本質,還是父母對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確認知,,也難怪父母對孩子成為公務員抱有如此熱忱,想要早早地為他們找好避風港。
考公和求職如何選擇?多聽多想是關鍵
首先是擺正對考公的心態,不要因為父母的強制就心生反感。父母作為長輩,經驗豐富,眼光也毒辣,很多建議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公務員崗位變動較小,在體制外因為疫情風波情況急轉直下的時候,體制內卻依然穩定性十足,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具備非常大的吸引力。但也不可人云亦云,正視內心想法,走自己想走的路才是在職場中奮進的動力,強扭的瓜不甜,被迫的選擇也同樣不能夠長久堅持,二者的權衡是很重要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多聽一聽各類人的想法,比如同學、老師、親戚、網友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討論對象。一個人糾結很容易走進死胡同,多聽他人的想法可以打開思路,收穫不一樣的看法,沒準這也會成為很關鍵的考慮因素。
然後可以把困擾你的問題在一張紙上全部列出來,比如工資期望、工作內容、離家遠近等等,按照在心裡的重要性對其打分、排序,排列最靠前者就是最接近你內心的答案,然後參考它去進行抉擇吧。
當然,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大膽地和他們說出你自己的想法吧,最愛你的人就在面前,還有什麼話不好意思說出來呢?
如果選擇求職的話,58同城提供了海量機會等著你~作為國民招聘大平臺,58同城實時關注當下職場人的工作生活動態,匯聚海量名企和優質崗位,並推出求職vip金卡,會員可享受「應聘優先」「簡歷置頂」等13項求職特權,為應聘者提速加buff,快速拿到心儀offer~考公or求職,只是人生階段的一個新開始,紮實優秀的專長才是支撐自己抵達理想人生的關鍵點。只要肯努力,公務員和打工人都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