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相聲祖師爺,被慈禧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人稱「窮不怕」

2020-12-14 秦嶺瞭望

馬三立說:「從朱紹文一代開始,行業上有說相聲這一行道了,有師徒關係和行業觀念了,從而有了相聲宗譜」。

相聲第一怪

曾有詩描寫當年天橋的熱鬧場景:「垂柳腰支全似女,斜陽顏色好於花。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此時「窮不怕」也就是朱紹文正在天橋表演,並被慈禧太后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

在相聲藝術的發展史上,這位「窮不怕」朱紹文可是一位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當年的相聲藝人曾尊稱他為「窮先生」,而後的相聲藝人又把他奉為相聲藝術的「開山祖」也就是相聲創始人。

朱紹文成名於同治時期,有人說相聲誕生於同治死時的國喪。因為國喪時期不能娛樂,所以發明了相聲。其實這個於事實不符,有記載,同治經常微服私訪,他就喜歡到天橋聽朱紹文的相聲。

名號「窮不怕」

朱紹文應該屬於京漂的第二代,當時北京集聚著許多紹興人。可能父親輩沒有混出名堂,朱紹文給自己取的藝名叫「窮不怕」。

朱紹文去天橋,隨身帶著一袋白沙子。他一到天橋給自己畫個地盤,中間用白沙子寫上自己的名號「窮不怕」。

朱紹文不在意別人知道他的窮,給徒弟取名也是和窮脫不了干係,一個叫「貧有本」、一個叫「窮有根」。

由於朱紹文的學問不錯,大家都喊他「窮先生」。

朱紹文熱場的做法,是一般藝人做不到的。

他會一邊用白沙子在地上寫字,一邊打著板子唱,唱的內容就是寫的那個字。

比如他寫個「容」字,他會唱一句「寫上一撇不像個字」,在地上寫一撇。接著又唱:「饒上一筆念個人,人字頭上點兩點念個火,火到臨頭災必臨,災字底下添個口念個容,勸諸位得容人處且容人」。

朱紹文能隨字而化,每字都包含著一層意思。這需要有很深的文字功夫和生活經驗,又要能表現得詼諧有趣,寓教於樂。

這樣的功底,沒有很好的讀書底子是做不到的。

據說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朱紹文被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

說相聲不僅要幽默,還需要機智。

王爺刁難

王爺羅布藏多爾濟經常喊朱紹文到府裡演出。有年冬天,羅王要考一下他的機智。羅王對朱紹文說,「別人都說你點子很多,今天怎麼冷的天你能把我騙到門外去嗎?」

朱紹文面有難色,對羅王說,「你這太為難我了,這怎麼做得到呢?如果你在外面,我倒有辦法把你請進屋」。

羅王說:「好,不過外面冷,你可要快點想辦法把我騙進來。」

朱紹文說:「這很快的,不用一袋煙功夫就可」。

羅王穿好衣服剛跨出大門,朱紹文就說:「王爺給賞,你已經出去了」。

得寸進尺

朱紹文是窮秀才出身。他學問深,口才非凡,能夠問一答十,對答如流。

一次,他進京趕考遇上了大雨,只好躲進一個門洞裡暫避。不一會兒,又先後進來了十幾個趕考的人。門洞的主人是個有學問的秀才,他開門一看,門洞裡不少人,有些不滿,但轉念一想,我何不試試這些人當中誰最有學問。

於是他對避雨的人們說了個上聯:「天留過客誰是過客主?」上聯剛說完,朱紹文就對出了下聯:「雨阻行人君即行人東。」主人一聽,下聯對得還蠻恰當,就把朱紹文讓到屋裡並給沏了一碗茶,說:「且施清茶一碗。」朱紹文心想,弄碗茶還說個上聯,真夠扒嗤人的了。於是,對了個下聯:「更請便飯一餐。」主人一聽,忙叫家人備飯。一會兒,飯菜擺到桌子上,主人又說了一個上聯:「無甚佳餚只備園中青菜。」朱紹文聽了,往窗外一看,發現雞籠裡面有雞。於是,他眼珠一轉,說出下聯:「何勞盛饌清烹籠內黃雞。」

主人一聽,覺得這人還真有兩下子,就宰雞打酒,與朱對飲,他們一直喝到傍晚,主人喝煩了便出了個一聯:「君且聽樓上叮叮噹噹幾更幾點?」朱紹文也不著急,樂樂呵呵地對了個下聯:「我只感堂前說說笑笑一口一盅。」

主人無可奈何只好去睡覺了。朱紹文一直喝到天亮才罷休。忽然,他走到廚房內拿出一把切菜刀,坐在門檻上「霍霍」地磨著。主人聽到磨刀聲,掀窗一看,嚇了一跳,對著朱紹文說了個上聯:「君為何持刀而磨?」朱紹文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下聯:「我情願殺身以報。」主人一聽差點嚇暈,趕緊穿鞋下地,說了個上聯:「若君死豈非一場官府事?」朱紹文又對了個下聯:「要我活還得十兩盤費錢!」主人無奈,趕緊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朱紹文,並送他到門口,說了個上聯:「此等惡客,去去去,快去快去!」朱紹文掉轉頭來笑著對了個下聯:「如斯佳東,來來來,再來再來。」那主人一聽差點兒氣趴下。

相關焦點

  • 郭德綱假如不轉投侯耀文門下,他將是「相聲八德」的雙料傳人!
    其人聰慧機敏,善於現場編詞逗人發笑,更兼通曉口技戲法,因此自成一派,獨立於八角鼓,是為「相聲」,如今看來應為單口相聲之濫觴。張三祿收徒三人,其中大徒弟就是朱紹文。真正把相聲普及開的,要算第二代朱紹文。朱紹文,漢軍旗人,少讀詩書,後於北京天橋撂地,藝名「」窮不怕,光緒年間北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時人尊稱「窮先生」,號天橋八怪之首,相傳如今「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就是他定下來的。
  • 「相聲八德」,當年相聲界的扛把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人聰慧機敏,善於現場編詞逗人發笑,更兼通曉口技戲法,因此自成一派,獨立於八角鼓,是為「相聲」,如今看來應為單口相聲之濫觴。張三祿收徒三人,其中大徒弟就是朱紹文。真正把相聲普及開的,要算第二代朱紹文。朱紹文,漢軍旗人,少讀詩書,後於北京天橋撂地,藝名「」窮不怕,光緒年間北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時人尊稱「窮先生」,號天橋八怪之首,相傳如今「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就是他定下來的。
  • 他修煉60年,練就「縮骨功」,三臺攝像機下沒露出破綻
    清末時期,因此北京永定門繁華熱鬧,逐漸形成為民間藝人表演各種絕技的地方,出現了「天橋八大怪」,雖然說是「八」,但讓人稱奇的並不只有8人,有人曾對此做過統計,清末至解放初期,相繼在天橋賣藝的雜技、武術、曲藝等民間藝人達到了五、六百人。
  • 中國十大相聲演員,殿堂級相聲表演藝術家有幾位?沒有郭德綱哦!
    在介紹十位大師之前,先介紹一下相聲的開山鼻祖: 相聲的開山祖師爺有兩種說法,一是張三祿,一是朱少文。張三祿創造了「相聲」這個詞,把相聲確立為一種藝術形式;朱少文則首次開始表演對口相聲,並為相聲行當立了規矩。
  • 德雲社直播招生:抖音裡的「天橋劇場」
    百餘年前,窮不怕朱紹文先生在天橋獻藝。從此行業上有了相聲這一行道,有了師徒關係和行業觀念,進而有了相聲宗譜。百餘年來相聲的四門功課未曾改易,說學逗唱已歷10代傳承。  但從天橋地攤到室內劇場,從廣播電臺到電視晚會,相聲這一傳統曲藝行當成了科學技術進步的獲益者,傳播技術迭代的弄潮兒。這次「德雲社龍字科抖音直播招生」將天橋劇場搬到了手機屏幕的方寸之間,相聲又「變」了。
  • 相聲界中的相聲八德分別指誰?他們對相聲有何特殊貢獻?
    相聲八德,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他們分別指誰? 相聲八德: 1、馬德祿 馬德祿,原名馬恩祿,出生於1882年,相聲演員。他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父親,相聲八德」之一。
  • 問吧精選|相聲藝術的溯源與流派
    相聲行業如何傳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於嘉工作之餘從事相聲史論研究,參與編寫出版了《北京相聲史話》《相聲大詞典》等著作,他近日做客澎湃問吧,回答網友相聲藝術流派與歷史等相關問題。現將問答集錦,以饗讀者。SAM:於老師好,允許我多問幾個問題:1.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但是鐵帽子王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就是個萬金油,你是鐵帽子王,那麼你的世代子孫都能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這就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特殊待遇。
  • 交大博士李宏燁再度批判德雲社相聲低俗,稱其是賣瘋耍賤博眼球
    》的舞臺上的交大博士嗎,那位試圖用」公式相聲「顛覆國內相聲界的男人,近日他又在網上發表言論了。他的這番言論比之在《相聲有新人》的發言,猶有過之而無不及,頗有些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意思。    這剩下的4.5億人,通過各種渠道觀看過相聲,通過相聲帶來過快樂的人數再次減半,還有2億之多。現在你告訴我,這兩億的觀眾都是私下喜歡低俗笑話的,真的要走上一個人與全世界為敵的路嗎?
  • 慈禧對他恨之入骨,孫中山視他為摯友,一位傳奇的美國殘疾人!
    慈禧對他恨之入骨,孫中山視他為摯友,一位傳奇的美國殘疾人!荷馬李,1876年一位出生在美國丹佛的殘疾人,雖然他身患殘疾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慈禧太后對他恨之入骨,孫中山先生則將他視為摯友。荷馬李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並不是吹噓出來的,歷史上不但確有其人,而且真實的他是一位十分勵志的人物。
  • 傳統相聲道具的錯誤知識盤點,御子跟慈禧沒有關係
    大褂其實大褂不是相聲必要道具,解放前很多相聲藝人也不穿大褂表演,比如張杰堯就穿西裝說相聲,馬三立也有時候穿著白襯衣就表演,現在的晚會相聲基本都是西裝領帶。其實服裝種類不重要,重要的是整潔+規矩,那樣才有舞臺的儀式感。
  •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嘆息
    在以後的若干年裡,雍正不斷的施恩於胤祥,胤祥封為怡親王以後,雍正按照慣例,賞賜銀23萬兩。並刻意違反制度,在胤祥的親王爵位以外,為胤祥家再加封一個郡王爵。「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八個雍正皇帝概括的字,也確實符合胤祥的功績和品行。
  • 此人為大清首席攝影師,經常為慈禧拍攝私密照片,最早的藝術寫真
    慈禧對拍照也是非常執迷,以至於我們現在也能到慈禧、皇帝、妃子等人長啥樣。那給慈禧拍照的人究竟是誰呢?為何他有能力成為大清首席攝影師呢?此人就是清廷駐日、法公使裕庚的次子——裕勳齡,他的妹妹就是裕德齡。勳齡、德齡、容齡早年就隨著父親出使各國,並在法國留學。1903年,三人回到國內,德齡與容齡被慈禧封為御前女官。
  • 他53歲一拳打飛霍元甲,被慈禧太后封為大內飛鷹
    說起武林高手很多人都將會想到霍元甲,霍元甲也是晚清的民族英雄人物,影視劇李連杰版本的他輝煌一生在八國聯軍侵華時,他在上海挑戰國外大力士,開辦武術館,但遭受日本人毒害英年早逝。影視劇中霍元甲不斷神化,但在歷史上霍元甲武功比起這位大神來說也很一般,這位大神曾是慈禧太后的御前侍衛,被太后封為大內飛鷹,53歲時他還一拳打飛了霍元甲。
  • 淺析「揚州八怪」為何為「八」,如何稱「怪」
    歷史上的揚州繁華無比,昌盛之時,那真是連月亮都要比別的地方更圓、更亮。神仙都眷戀的地方,有名為「揚州八怪」,真是格格不入。清朝前中期揚州書畫界再度百花齊放,爭奇鬥豔。我們今天就來淺析一下「揚州八怪」為何為「八」,如何稱「怪」。
  • 慈禧太后為懲治偷賣自己字畫的胞弟桂祥,使出了一個怪招,桂祥被治...
    是慈禧太后被八國聯軍狂「扁」了一頓後,她痛定思痛,下了勸禁纏足的諭旨,旨意上這樣寫道: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嗣後縉紳之家,務當婉切疏浚溝通,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可以說迫害婦女成百上千年的陋習,是在慈禧太后的諭旨下達後,開始逐漸革除的。這是慈禧幹的第一件好事。
  • 他是最後一個被凌遲的犯人,受刑時一聲不吭,還曾當面調戲慈禧!
    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大清朝國祚268年。這其中受到凌遲處死的人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到底是何許人也?話說清朝末年,社會動蕩、災荒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生活無依,很多人便落草為寇,走上了盜匪的道路!這其中便有一個人心狠手辣、名聲極大的盜匪,名為康小八,綽號吳禿子,匪號康八太爺,江湖人稱康小八。這康小八原來是一個財主的護衛保鏢,財主很看重康小八,給他配了一把左輪手槍,但後來財主卻死在了這把槍之下!
  • 他培養出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晚年卻被慈禧折騰不得安寢
    在鹹豐九年,剛成年的奕譞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府邸,但鹹豐皇帝依舊留他在內廷行走。在這期間,奕譞娶了慈禧的胞妹為大福晉,這就讓奕譞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慈禧的妹夫,親上加親,也註定了奕譞後續的發展和慈禧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