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說:「從朱紹文一代開始,行業上有說相聲這一行道了,有師徒關係和行業觀念了,從而有了相聲宗譜」。
相聲第一怪
曾有詩描寫當年天橋的熱鬧場景:「垂柳腰支全似女,斜陽顏色好於花。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此時「窮不怕」也就是朱紹文正在天橋表演,並被慈禧太后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
在相聲藝術的發展史上,這位「窮不怕」朱紹文可是一位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當年的相聲藝人曾尊稱他為「窮先生」,而後的相聲藝人又把他奉為相聲藝術的「開山祖」也就是相聲創始人。
朱紹文成名於同治時期,有人說相聲誕生於同治死時的國喪。因為國喪時期不能娛樂,所以發明了相聲。其實這個於事實不符,有記載,同治經常微服私訪,他就喜歡到天橋聽朱紹文的相聲。
名號「窮不怕」
朱紹文應該屬於京漂的第二代,當時北京集聚著許多紹興人。可能父親輩沒有混出名堂,朱紹文給自己取的藝名叫「窮不怕」。
朱紹文去天橋,隨身帶著一袋白沙子。他一到天橋給自己畫個地盤,中間用白沙子寫上自己的名號「窮不怕」。
朱紹文不在意別人知道他的窮,給徒弟取名也是和窮脫不了干係,一個叫「貧有本」、一個叫「窮有根」。
由於朱紹文的學問不錯,大家都喊他「窮先生」。
朱紹文熱場的做法,是一般藝人做不到的。
他會一邊用白沙子在地上寫字,一邊打著板子唱,唱的內容就是寫的那個字。
比如他寫個「容」字,他會唱一句「寫上一撇不像個字」,在地上寫一撇。接著又唱:「饒上一筆念個人,人字頭上點兩點念個火,火到臨頭災必臨,災字底下添個口念個容,勸諸位得容人處且容人」。
朱紹文能隨字而化,每字都包含著一層意思。這需要有很深的文字功夫和生活經驗,又要能表現得詼諧有趣,寓教於樂。
這樣的功底,沒有很好的讀書底子是做不到的。
據說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朱紹文被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
說相聲不僅要幽默,還需要機智。
王爺刁難
王爺羅布藏多爾濟經常喊朱紹文到府裡演出。有年冬天,羅王要考一下他的機智。羅王對朱紹文說,「別人都說你點子很多,今天怎麼冷的天你能把我騙到門外去嗎?」
朱紹文面有難色,對羅王說,「你這太為難我了,這怎麼做得到呢?如果你在外面,我倒有辦法把你請進屋」。
羅王說:「好,不過外面冷,你可要快點想辦法把我騙進來。」
朱紹文說:「這很快的,不用一袋煙功夫就可」。
羅王穿好衣服剛跨出大門,朱紹文就說:「王爺給賞,你已經出去了」。
得寸進尺
朱紹文是窮秀才出身。他學問深,口才非凡,能夠問一答十,對答如流。
一次,他進京趕考遇上了大雨,只好躲進一個門洞裡暫避。不一會兒,又先後進來了十幾個趕考的人。門洞的主人是個有學問的秀才,他開門一看,門洞裡不少人,有些不滿,但轉念一想,我何不試試這些人當中誰最有學問。
於是他對避雨的人們說了個上聯:「天留過客誰是過客主?」上聯剛說完,朱紹文就對出了下聯:「雨阻行人君即行人東。」主人一聽,下聯對得還蠻恰當,就把朱紹文讓到屋裡並給沏了一碗茶,說:「且施清茶一碗。」朱紹文心想,弄碗茶還說個上聯,真夠扒嗤人的了。於是,對了個下聯:「更請便飯一餐。」主人一聽,忙叫家人備飯。一會兒,飯菜擺到桌子上,主人又說了一個上聯:「無甚佳餚只備園中青菜。」朱紹文聽了,往窗外一看,發現雞籠裡面有雞。於是,他眼珠一轉,說出下聯:「何勞盛饌清烹籠內黃雞。」
主人一聽,覺得這人還真有兩下子,就宰雞打酒,與朱對飲,他們一直喝到傍晚,主人喝煩了便出了個一聯:「君且聽樓上叮叮噹噹幾更幾點?」朱紹文也不著急,樂樂呵呵地對了個下聯:「我只感堂前說說笑笑一口一盅。」
主人無可奈何只好去睡覺了。朱紹文一直喝到天亮才罷休。忽然,他走到廚房內拿出一把切菜刀,坐在門檻上「霍霍」地磨著。主人聽到磨刀聲,掀窗一看,嚇了一跳,對著朱紹文說了個上聯:「君為何持刀而磨?」朱紹文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下聯:「我情願殺身以報。」主人一聽差點嚇暈,趕緊穿鞋下地,說了個上聯:「若君死豈非一場官府事?」朱紹文又對了個下聯:「要我活還得十兩盤費錢!」主人無奈,趕緊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朱紹文,並送他到門口,說了個上聯:「此等惡客,去去去,快去快去!」朱紹文掉轉頭來笑著對了個下聯:「如斯佳東,來來來,再來再來。」那主人一聽差點兒氣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