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因為一首詞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他的這首詞寫的是什麼?

2020-12-24 小話詩詞

宋代文人間稱呼對方喜歡用雅號,而且這個雅號還是出自於對方的成名詩詞句中,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尊榮的稱呼,這其中的例子很多。

宋祁因為在《玉樓春·春景》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被同事送上「紅杏尚書」的雅號,因為宋祁時任尚書的官職;賀鑄《青玉案》中有「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詞句,而被同事送上「賀梅子」的雅號,而賀鑄的另一個稱號「賀鬼頭」並不是來自於詞作,也不是雅號,而是形容他的容貌的;晏幾道因為前期詞作多描寫優遊生活而被別人稱為「雲間公子」。

再如北宋詞人張先因為詞中多「影」字(「雲破月來花弄」、「嬌柔懶起,簾幕卷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而被別人送上「張三影」的雅號;蔣捷因為在《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有「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句,而別稱為「櫻桃進士」,也是雅號;秦觀也被他的老師蘇軾稱為「山抹微雲君」,就是因為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的詞句……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宋代文人之間取個雅號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事情

詞人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張炎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不光因為他的詞作,還因為中國詞學史上的第一本詞論專著《詞源》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張炎其人以及家世

張炎,生於宋理宗淳佑八年(公元1248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寓居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張炎家世淵源,他的六世祖是南宋初年的愛國將領張俊,因功勳卓著,被高宗封為清河郡王。他的曾祖父張鎡,是南宋中期的聞名人物,在詩詞方面很有造詣,與陸遊、姜夔等文壇巨擘詩文交流頻繁。張炎祖父張濡,宋末時鎮守獨松關,官居浙西安撫司參議官。父親張樞,為宣詞令,精通音律,善作詞曲,他曾組織發起「吟社」,與詞人周密、楊瓚等人詩酒唱和,成為文壇佳話。

張炎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士大夫家庭,他從小就聆聽過父親以及父輩詞友的教導,這對他以後的詞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文化程度高,文學底蘊濃厚,家學淵源的環境薰陶下,張炎具備了很高的文學素養,並繼承了良好的家風。

入元之前,張炎過著富貴優遊的生活,要麼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邀約同伴湖山遊賞,要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社填詞,要麼閒居家中吟詩作畫。張炎在入元前的生活場景大抵如此,就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形象。

入元後,張炎家道中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他曾北上大都謀求發展,可是大都之行並不是很順利,張炎在失意之後又回到家鄉,除偶爾拜訪一下曾經的朋友之外,其餘時間都從事詞學研究和創作,著成詞論專著《詞源》八卷。1320年,73歲高齡的張炎落拓而終。

他一生創作的296首詞收入了《山中白雲詞》,張炎的詞長於詠物,寄寓自己的身世情懷,在藝術表現上力主「清空」,是當時詞壇上格律派詞人中的代表。後世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本文重點討論張炎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雅號的詞作《南浦·春水》,說這麼多,還不如走進張炎的詞作中去一探究竟。

西湖春水

張炎贊詠西湖春水得雅號「張春水」

上文說到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了「張春水」的雅號,這首贊詠西湖的詞作就是《南浦·春水》,張炎為什麼會寫下這首詞作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西湖是杭州有名的風景區,人文底蘊深厚。北宋蘇軾在杭州為官期間,就曾寫下贊詠西湖的經典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贊詠西湖的風氣到了南宋就更加風靡了,據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臨安風俗,四時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正是因為西湖秀甲一方的風光,才引得眾多文人墨客去贊詠。

第二杭州在南宋時期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加之西湖得天獨厚的人文底蘊和地理位置,仕人云集杭州。西湖也成了文人墨客同臺競技的場所,要寫西湖之美,西湖的一泓湖水則成了不二選擇。

西湖最美的時節,就是在風和日麗的春季。此時的西湖是:湖中水光瀲灩,岸邊綠柳飄拂,天空飛燕舞動,美不勝收的西湖春水會勾起了詞人們濃鬱的才思和豐富的想像。和張炎同時的詞人王沂孫就寫下了張炎西湖的詞作《南浦·春水》詞。見筆者前文《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著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第三、就是南宋時期「西湖詩社」的形成,吳自牧《夢粱錄》中寫道:「(南宋)文士有西湖詩社,此乃行都搢紳之士及四方流寓儒人,寄興適情賦詠,膾炙人口,流傳四方。」張炎就是「西湖詩(詞)社」中的重要成員。

南宋著名詩人鄭思肖在《玉田詞題辭》中是這樣說張炎的:「仰扳姜堯章(姜夔)、史邦卿(史達祖)、盧蒲江(盧祖皋)、吳夢窗(吳文英)諸名勝,互相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飄飄徵情,節節弄拍,嘲明月以謔樂,賣落花而陪笑,能令後三十年西湖錦繡山水,猶生清響。」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張炎所交往的都是當時詞壇享有盛譽的著名詞人,他們都是「西湖詩(詞)社」的重要成員,都曾寫下過贊詠西湖的詞作。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贊詠西湖,是同時代文人們共同興趣,張炎的這首贊詠西湖的詞作《南浦·春水》正是這類作品中的佼佼者:

南浦·春水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餘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宋末元初思想家鄧牧在《伯牙琴》中說:「叔夏《春水》一詞,絕唱今古。人以『張春水』目之。」這正是張炎雅號「張春水」的來歷,由此可見張炎在當時詞壇的地位。

詞人對眼前的一泓春水做了細緻入微的觀察後,將自己的才思和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寫下了這首詞。因為社友們已經寫下過贊詠西湖的詞作,所以詞人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贊詠西湖。這其中也有詞人與眾社友一較高下的心理,都有想讓自己贊詠西湖的作品成為最佳的想法。

第一層先詠西湖湖水。開篇「波暖綠粼粼」一句交代了題目,點出春水二字。這一句寫出了西湖湖光粼粼,綠波蕩漾的特點。一個「暖」字、一個「綠」字,既寫出了陽光明媚的天氣,也寫出了春水的溶洩之狀。接下來二句由湖面寫到空中:輕靈小巧的燕子在在空中飛舞,它們掠過湖面,湖面上就會蕩起陣陣漣漪,這是一幅動態畫面。

「魚沒浪痕圓」一句,詞人猶如用工筆細描作畫一般,以妥帖工穩的筆尖描繪出了眼前所見:魚兒出沒湖面、波翻漣漪的景象躍然紙上。

魚躍、燕舞,這樣的景象又給西湖春水增添了勃勃生機。不得不說,這是一筆精彩的體物寫景的句子

「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兩句,看似是詞人在寫落花與春風,其實還是圍繞「春水」二字。表面是說:落花流水,湖水流動帶走了飄落湖中的花瓣,因而湖水才會嘲笑東風無力,東風無法吹淨殘留的花瓣也。但是詞人的言外之音還是在形容春光的燦爛與西湖春水的溶洩,正所謂「形散而神不散」

在春風和煦的好天氣裡,西湖是一派遊人如雲,遊舟如織的景象。即使是在僻靜的小橋下、水濱中,也時見有小船從柳陰深處緩緩遊出,到處瀰漫著春天的氣息。詞人筆下的是一幅船行湖上,人在畫中遊的西湖美景

第二層詠池水。杭州是一座多水的城市,除西湖這個天然形成的湖泊之外,還多很多利用水系而形成的人工湖,如杭州城有名的湧金池,據《夢粱錄》記載:「湧金池,在豐豫門裡,引西湖水為池。

還有如聖母池、白龜池、金牛池、龍母池等等,都是通過渠引西湖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所以這些湖泊都是相通的,可以乘坐遊船一覽無餘。

通過詞作,我們也可以想像出當時遊興的場面:張炎和一眾詩友乘船遊行,泛彼湖上,他們遊興不淺,沿著通暢的水道一路前行,簡直就是一次優哉遊哉的「環湖一日遊」。

「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詞人寫過西湖的一泓春水之後,又對池水進行了描寫,「青」字是一個表示顏色的詞,和春天的色彩很搭配,詞意協調統一。詞人用青色給池塘水著色,從詞人精準的用詞中能體會出他對池中春水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詞人贊詠池塘春水,也是在贊詠西湖春水。

第三層再詠溪水。隨著詞人遊興地點的轉移,詞的空間也被拓展開來,詞人轉而寫注入西湖的溪水。風姿綽約的西湖,有多條山澗溪水注入,像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長橋溪四條溪流。這些天然的地表水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湖,形成了西湖的一泓湖水。

西湖周圍的山屬於天目山餘脈,如西湖東南有山勢綿亙起伏、伸入市區的吳山;地處西湖和錢塘江的中間的雄姿俊偉的玉皇山,在玉皇山上可遠眺湖山空闊,江天浩渺;還有如西湖北裡湖北岸的寶石山,五雲山,南、北高峰等群山。西湖在群山圍繞之下,景色更加宜人。當春水生發之時,西湖更是美不勝收。

所以詞作第三層描繪溪水,一方面是詞人由湖水、池水推溯春水的源頭——溪水,另一方面又由「湖光」自然而然地引出「山色」。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構成了西湖美不勝收的佳景。

詞人眼中的湖光山色是這樣的:「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但是詞人沒有直接寫溪水,而是描寫溪水周圍的景物:如山中白雲,空濛的山色,四溢的花香。在詞人筆下極為優美的山色意象中,山谷中一曲曲可愛的溪水被簇擁出來。

清代著名詞人賀裳《皺水軒詞筌》中談及景物的描寫方法時,就說到「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後左右也」。

詞人文筆大開,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寫山中溪水,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烘託出溪流春水的美景。以這樣的方法來贊詠溪水,由此可見詞人深厚的詠物功力和高妙的寫作技巧。張炎此處詠贊溪水的技法恰恰就有這樣的神韻。

詞人不僅借春天的雲、春天的水、春天的花贊詠了溪水,還為下文的睹景生情、回憶舊遊,埋下了伏筆。這是因為這兩句中的「年年」二字表明則今年的西湖遊興不同於往年,今年的落花與流水也與往年不同。

詞人對春水工筆細描,行筆細密,窮盡物態。並以細緻入微地觀察,描寫了三種春水:西湖水,池水,溪水,達到了「所詠瞭然在目」的藝術審美效果,這就為下一層的借景抒情做好了鋪墊。

在上三層寫足湖水、池水、溪水之狀及「春水」之美的基礎上,詞作自然而來進入第四層。詞情也由詞人的眼前之景而追寫到往日之遊,「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又是一年西湖遊興,遊興時朋友相聚,聚散本是生活的常事,今年重遊的地方還是往年的地方,而遊興結束後,朋友又要離別。

詞人由感懷舊遊而生出傷離別的心緒,其實也是詞人對時序變易、光陰流逝的傷感。

主觀的事物不會因為時間等客觀條件而發生改變,而人卻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不禁讓人想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句,唐代劉希夷用這樣的詩句表達了時光流逝的感慨。張炎的詞句中何嘗沒有這樣的感慨呢?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感,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特有的人文情懷。

時光流逝,詞人唏噓感慨「餘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這還是詞人對朋友離別的傷感。此處「茂林觴詠」是詞人借用東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同遊會稽山蘭亭的故事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前文已經說過,張炎和「西湖詩社」的好友們在西子湖畔結社賦詠、他們或郊外踏青,或湖畔暢詠。詞人此處將他們的遊興比作東晉名士的蘭亭聚會。傷感之餘,更加懷念起舊時相聚於其下的碧桃樹了。這更能看出張炎是一個重友情的人,此處也是對他們友情的珍重。

結語:

《南浦·春水》中還有一特色就是:詞人在寫西湖三種春水,分別用了「綠」、「紅」、「青」、「碧」這樣色彩對比強烈的字眼,而「綠」字更是出現了兩次。這些表示色彩的字湊在一起,就是西湖春水生發,生機盎然的景象,給人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南浦·春水》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西湖春水寫意畫,詞人運用多種色彩給三種春水著色,使得整個畫面色彩鮮明,極富感染力,將讀者與畫面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從這一點來說,詞人張炎得到「張春水」的雅號,確實是實至名歸的。

縱觀全詞,詞人從贊詠西湖春水開始,接二連三地贊詠了池水和溪水,並追懷往日西子湖畔遊興的情結。詞人對西湖水觀察仔細,透露著喜愛之情,下筆用字準確工巧,在寫景的同時,將體物、用典、遣詞造句等方面深厚的功力和高妙的技巧展露無遺。

詞作處處緊扣題目,文辭優美,筆畫勾連,如行雲流水一般地展現了西湖春水的活靈活現,畫面美不勝收;詞人寫活了西湖春水,讓人眼前呈現出一幅流動著的畫面,也會讓人產生一覽西湖春水的想法。在某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裡,遊客來到西子湖畔,領略詞人筆下的三種春水,體驗西湖的人文風情,真的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本文參考資料:

吳自牧《夢粱錄》(三秦出版社)

張炎《張玉田詞》(江蘇廣陵書社)

賀裳《皺水軒詞筌》(中華書局)

相關焦點

  • 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而張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是「西湖詩社」的重要成員,他還是能夠填腔填詞(自度曲)的詞人,筆者前文《宋代詞人多雅號,張炎也不例外,他為什麼得到「張春水」的雅號?》已對張炎生平和詞作有所介紹,這篇文章將重點探討一下他是否是一位畫家,以及他的詞作中是否融入了繪畫的技法。
  • 蔣春霖這首描寫春愁的詞寓情於景,與姜夔、張炎的詞是否神似?
    中年後將其詩作全部焚毀,專致力於詞。作品多寫個人身世的悲苦,登山臨水,傷離悼亂,每有感慨,便寄寓於詞。風格有時蒼涼激越,有時婉約深至,效法南宋姜襲、張炎,是近代詞壇上卓然自立的名家。有詞集《水雲樓詞》。譚獻說:「《水雲樓詞》,婉約深至,時造虛渾,要為第一流矣。」(《復堂日記》)陣廷婢《白雨齋詞話》五也說:「《水雲樓詞》二卷,深得南宋之妙,於諸家中尤近樂笑翁。竹坨自謂學玉田,恐去鹿潭尚隔一層也。」
  • 詞怎麼寫?專家,要研究如何開頭,如何結尾
    宋代文人喜歡寫詞,有一個格律派詞人叫張炎,總結了寫詞的方法。他說,「頭如何起,尾如何結。」這句話翻譯過來是,寫詞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想好如何起筆開頭,如何收尾。有人會說了,寫詞難道不要從格律、音韻學起來嗎?
  • 長相奇醜無比的詞人,寫首詞被25人模仿28首,卻無一首能將他超越
    究其原因,只因他長得太有特點,根據史料記載,賀鑄本人長相奇醜,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鐵,眉目聳拔,人稱「賀鬼頭」。雖然長得不怎麼樣,不過賀鑄的為人和詞作歷來都是為人稱道的。賀鑄喜歡談論天下事,也喜歡當年懟別人的過錯,遇到權貴之人,也從來不阿諛奉承,很多人都覺得他這樣的做派很像一個俠客。而在詞作方面,既能激情迸發寫出「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
  • 他因寫了一首詞得罪了皇帝,被迫半生浪跡天涯,妓女們卻視他為偶像!
    這首詞是柳永第四次進京趕考失意時寫的 悽涼哀怨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這次失敗跟前幾次不同 而是主考官刻意為之 因為他得罪了當朝大boss—宋仁宗 原因是柳永在第三次落榜後因心高氣傲憤憤不平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那說起描寫相思最深情的詞人,非北宋時期的才女李清照,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寫愛情,並且寫得極為真誠,尤其是一首經典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那更是處處充滿了憂愁。而且這首詞寫得也是很巧妙,完全是在描寫內心的感受,並沒有過多的鋪墊,一開篇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使得我們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深沉的相思之苦。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此詞是辛棄疾隱居時所作,雖然身在遠方,但是心中對家國的牽掛沒有一刻忘記。在這樣的情緒之下,我們再來看辛棄疾這首詞寫了什麼。我在溪邊行走,溪水裡倒映出我的影子,天空也倒映在溪水的底部。天上還有飄動的白雲,人此刻正走在那白雲中。我放聲高歌,誰人來和?只聽見空幽的山谷傳來清亮的聲音。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其次就是了解一下,什麼事「次韻」,因為這首詞作的小序中寫道「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作,更好地體會詞人的感情。此外,他還給章質夫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蘇軾談到他這首和詞的具體寫作原因。蘇軾在信中寫道:「承喻慎靜以處憂患,非心愛我之深,何以及此,謹置之座右也。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
  • 在22歲時,他寫下了這首詞,轟動了大江南北,贏得「詞聖」美譽!
    但是由於他身份的局限,也只能對這樣的現狀發出自己的聲音,將自己對於社會的不滿與對國家的赤誠之心全部寫入了他的作品中。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說: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不唯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更有人盛讚「他像詩人中的杜甫一樣,是詞人之聖。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是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作為統治者,他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在詩詞上卻頗有建樹。李煜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中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一定是的影響。這首詞用明淨優美的語言,通過永恆的自然與無常人生的對比,抒發了對故國往事的回憶和滿腹的愁恨,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花每一年都開,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會了解呢?在過去的歲月中,有很多令人難過的往事,小樓昨夜又有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憶起故國。
  • 蘇東坡睡了個懶覺,還特地寫一首詞,卻成為千古名作
    這句話其實概括了蘇東坡對宋詞的三大改革:「傾宕磊落」、「天地奇觀」是指其首倡豪放詞,多以壯語入詞,開豪放詞先河。而「如詩如文」則是指兩方面:一則以詩為詞,突破宋詞語言和表現手法上的束縛和音樂對詞體的制約。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用如今流行的「暖男」一詞,來形容蘇軾、秦觀、柳永等人應該都挺恰當,因為他們寵妻寵得都很明顯。但若是把這個詞和向來被稱作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連在一起,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即便是於他自己創作的詩詞之中,也難掩其狂傲氣息。在他所寫的詞句中,既有描寫沙場秋點兵的震撼壯觀場面,也有連青山也難以遮住的傲視群雄之心,而我們也通過這些作品,了解並記住了這個有著鐵血豪情的大丈夫辛棄疾。
  • 此人奇醜無比,寫下紀念初戀的詞,讓無數少女感動
    這是我們對唐宋才子們最樸素地相信。我們印象中的才子,多是「翩翩魏公子,人看渡關東」,或者如杜甫所寫的,「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都是生者一副俊俏臉蛋的倜儻才子。當上天為你開了一扇門,也會關掉一扇窗。很多人得到才華之後,在其他方面就會不那麼如意。
  • 劉禹錫一首描寫相思的詞,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
    劉禹錫作為唐朝是為了知名的詩人之一,他不僅在詩歌方面成就斐然,然而記詞作方面,也是有著很高的造詣;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詞那是宋朝的東西,其實熟悉中國古代文學的朋友,那麼一定知道詞,不光是宋朝有,唐朝其實也是有詞,那些大名鼎鼎的詩人,也都同樣的寫過詞,例如李白、白居易、元稹等等大詩人,也是有寫過詞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東坡居士的詩詞,大多以豪邁樂觀為主,他似乎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而他最為驚豔的一個作品,開頭只有13個字,卻代代相傳,傳唱千年。這首詞便是大名鼎鼎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至今仍然是許多教材的必備詞之一。這是一首感慨歷史的詞,蘇軾借三國時期的人物表達了自己的情懷,但誰又能想到,這首詞是東坡先生被貶黃州時所作下的呢?當時的他仕途不順,君王不器重他,前途無望,空有一身抱負而無法施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拿起筆,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這首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晏幾道很傷感的一首詞,他將傷離別與思念寫進詞中,很唯美很動人
    這應該是他創作的初衷也是苦衷吧。晏幾道的《小山詞》,雖大多沿襲曲子詞裡慣見的男女情愛的題材,但因為他有意無意地融入了詞人的身世之感,所以讀來特別悽惋動人。晏幾道的詞,除了一般的男歡女愛、綺羅脂粉外,還寄寓著個人的坎坷際遇與懷才不遇的感慨。馮煦將晏幾道稱為「古之傷心人」,說得就是晏幾道的詞作中寄予的這種深沉的感傷。
  • 辛棄疾很豪邁的一首詞,只有短短8句話,卻點透了天下學子的心聲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今天這首詞比較特殊,拎出來它主要是為了自己。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是在高中時期。
  • 蘇軾在寺院寫下一首詞,他因何而作,詞的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蘇軾曾在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寫下過一首《卜算子》的詞作,是他在寓居黃州定惠院時寫下的。這首詞中也有一條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是樂觀曠達的,他率領全家通過耕種來渡過生活難關,生活也逐漸得到了改善。但蘇軾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蘇軾借「缺月」和「孤鴻」等意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不隨波逐流的心境。
  • 妻子過大壽,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哄妻子開心,讀完令人心動
    這首詞,我們從題目中便可以看到,是辛棄疾寫給自己老婆過生日的祝賀之詞。你會不會覺得原來古人也很浪漫,既然連老婆過生日都要寫一封情詩來表達自己的愛。當你真正地去讀這首詩時候,你會發現辛棄疾為了讓自己的老婆高興,真的是想出了一切的辦法,甚至拿自己作樂來取悅妻子。讀完這首詞,我想如果你是一名女子,你也會希望能夠嫁給辛棄疾這樣的男人。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心繫國家的愛國詞人可愛有趣的另一面。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卓爾不凡,卻也有醉酒之態辛棄疾生於南宋,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寫的詞句多為心繫家國的大義之詞,難得一見他的雅興,將自己酒後的樣子主動寫了下來,這一千古佳作,讓我們看了以後不禁莞爾一笑。原來錚錚鐵骨的傲世男兒,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