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奪冠》叫人血脈僨張,新預告僅憑兩句臺詞,就讓人坐不住了

2021-01-09 刀刀叨文藝

#電影奪冠提檔#

闊別233天,首部回歸院線的春節檔大片來了!

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主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宣布提檔9月25日,不僅正式吹響2020國慶檔前哨,也作為春節檔的頭號種子選手、為春節檔電影回歸打響了第一槍。

9月14日,《奪冠》發布了全新預告。

就像以往每次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時那樣,很多人又情不自禁地只因為兩句臺詞就溼了眼眶,並為之血脈僨張:「中國人,行的!」「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難以想像,等到十天後真的走進影院,與片中的女排姑娘們同呼吸、共命運時,我們該是怎樣的心潮澎湃、豪情萬丈!

中國女排代表什麼?女排精神是什麼?

從40年前,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40年後中國女排成為舉世矚目的「十冠王」,「女排」和「女排精神」早已經融入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燃燒的熱血之中。

因此,要拍一部以中國女排為主題的電影,太難太難了!

早在《奪冠》籌備階段就曾引發全民討論,主題只有一個:誰能演郎平和朱婷?

當時最高贊的回答是:還是郎平和朱婷演自己最好。

直到鞏俐和朱婷的劇照一出,幾乎無人不贊一句:這選角,絕了!

《奪冠》的主創陣容,可以用「一手王炸」來形容。

讓鞏俐來演中年郎平、讓郎平的女兒白浪來演青年郎平、讓朱婷和女排姑娘們來演她們自己……我再想不到比這更完美、更匹配、更理想的選角了!

尤其是鞏俐,她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從內到外,完全成了郎平本平。

就連與郎指導朝夕相處多年、惠若琪為首的女排姑娘們,第一次在《奪冠》片場,見到鞏俐化身的郎平時,都愣住了!

「真的好像!」無論是推眼鏡的動作、手的動作、豎大拇指、說話的口吻和眼神、後仰的站姿和走姿……種種細節,都堪稱「完美複製」了一個郎平出來。

導演陳可辛曾透露:鞏俐、黃渤在內的所有主演,幾乎都拒絕了他三次以上,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大挑戰。

鞏俐更直言:「我父母和哥哥全是女排球迷,萬一要是演不好,我覺得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

她追求的不只形似更是神似,坦言拿出「女排精神」來完成這部戲,「那幾個月我已經成為郎平了!」

拍裡約那場戲時,鞏俐被機器撞倒,手被絞進了機器裡,兩個指甲蓋都掀掉了一半,鮮血直流,她卻說「沒事沒事我還能再拍!」

首映採訪時,鞏俐說起女排,眼睛裡仿佛有光:「如果讓我再活一次,我願意成為一個排球運動員。」

不只是鞏俐,憑著女排精神,在片場像真正的運動員一樣在戰鬥,全劇組所有的參與者,幾乎都被女排精神感召,拼了!

黃渤,進組之前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學排球,練習到手都腫了卻不喊停:「能參與這部作品,本身就是榮耀」。

彭昱暢,為了一秒不到的「魚躍」動作,反覆練習,導演都喊「過了」他卻要求重來:「我可以再好一點」。

郎平的女兒白浪,在四個星期內減重30斤,刻苦練排球動作:「感覺就像是重走了一遍媽媽走過的路。」

吳剛練球練到胳膊都紫了、腫了,白浪拍照問郎平「媽媽這種情況怎麼辦」?郎平詼諧回覆:「多練練就習慣了!」

《奪冠》全片所有的排球運動員,幾乎皆由職業球員扮演。

朱婷、惠若琪等女排姑娘們演自己,而80年代國家隊的球員,則是劇組掃遍全國、從幾千名排球運動員中層層挑選出來的,無論身高、外形都做到了「宛若再現」的相似度。

日本女排球員,則是在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幫助下,找來日本前國手出演。

《奪冠》從2017年年底開始籌備拍攝,陳可辛面對重重困難,坦言一度懷疑影片能不能完成,「在這次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我才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他說:「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想起郎指導說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這是一部帶著使命感的電影。」

從鞏俐點頭接演,到中國女排全體真人出演,《奪冠》一步步走來,似乎每一步都在實現著奇蹟。

「我們不是模仿秀」,陳可辛的一句話,讓人對這部電影的「真」充滿期待。

《奪冠》面對「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這個命題,通過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與美國女排的巔峰對決與2016年里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上逆轉戰勝東道主巴西隊等歷史事件,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一路的荊棘與榮光,詮釋了女排精神的誕生、傳承與發展。

《奪冠》因疫情撤檔前,曾舉辦過全球首映禮,首批看片的觀眾給出超高評價。

「太燃太熱血了!」「年度十佳預定!」「會被時代記住的作品!」

曾激情解說過女排賽事、80多歲的前央視主持人宋世雄激動表示:「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向創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謝意,謝謝大家!」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開場10分鐘就想哭」。

那英和梁靜哭得滿臉淚水,「80年代女排奪冠時我才十幾歲,電影喚起了很多年沒有的那種熱淚盈眶」,那英說。

作為中國女排的資深球迷,馮紹峰說:「我對中國女排的感情是特別深的,他們伴隨著我的童年」更大讚「俐姐飾演的郎平形象讓我非常滿足。」

可以自信地說:《奪冠》之後,國產電影真的有了拿得出手的「體育大片」。

看完《奪冠》首映之後,刀刀對幾個名場面迄今難忘:

兩場大戰:電影一頭一尾選取了兩場比賽,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歷史上「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巴經典之戰。

時隔35年,三代女排完美書寫了「永不言敗、逆風翻盤」的女排精神。

兩次落淚:從不輕易掉眼淚的朱婷,在《奪冠》裡哭了兩次,也惹哭了很多觀眾。這位天才球員、擁有鐵一般意志的女孩,在讀到郎平發給她的簡訊時淚崩了。

那條簡訊中,郎平是這麼說的:「我的學生遍布全球,你是我最驕傲的一個。大戰當前,我相信你,你更要相信自己。」

《奪冠》的編劇張冀,沒有把文縐縐的臺詞硬塞給女排姑娘們,而是讓她們說自己想說的,就用她們平常的語言。

正因此,觀眾才能體會與女排姑娘「同呼吸、共命運」的熱血沸騰感——「女排姑娘」如此鮮活生動,她們是令萬眾歡呼的英雄,更是如此可愛的「人」。

時代會變,但女排精神不會變。

「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想必每個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比如9月14日在《奪冠》「拼搏版預告」中驚喜現身的李現,他特別出演80年代國家體委科教科王幹事一角。

作為中國女排的「頭號迷弟」,李現表示「拼搏」和「不放棄」兩個詞語,是他心目中對女排精神的最佳解讀:「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我們奮鬥的這一代的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精神。」

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9月25日,看《奪冠》重現拼搏傳奇,感受女排精神激蕩整個國慶吧!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咬文嚼字》挑刺馮氏春晚:血脈僨張"僨"不讀pēn
    原標題:《咬文嚼字》挑刺馮氏春晚:血脈僨張"僨"不讀pēn   《咬文嚼字》編輯部昨天公布了對馮氏「春晚」的語言文字「挑刺」結果。   在合唱《光榮與夢想》結束後,張國立深情地說:「這雄壯的歌聲,真是聽得讓人血脈pēn張啊!」此處屏幕上未出現字幕,有人認為應該寫成「血脈賁張」,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血脈僨張」。
  • 血脈賁張還是血脈僨張?……這8個常見易錯詞你能用對幾個?
    小編和同事們長年累月的工作過程中,時不時地便會碰到這個成語——血脈僨張!當然,呈現在我們稿件中的經常是「血脈賁張」……究竟是賁張,還是僨張?這一期我們便來做一次小小的考證吧~在2014年CCTV-1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中,主考官曾出過跟這一成語有關的題目,並且給出「血脈賁張」的答案。
  • 盤點2017:必看,那些令人血脈僨張的沙場演兵
    在2017年,朱日和沙場演兵向世界展示了人民軍隊的嶄新姿態;陸軍組織的「火力」實兵演練一次次磨礪著現代化陸軍的打贏能力;空軍在「四大品牌」演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跨區長航訓練,打贏能力穩步提升;海軍遼寧艦跨區訓練、遠航訪問編隊出訪、護航編隊不斷傳遞著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大國聲音……回望2017,讓我們重溫那些令人血脈僨張的沙場演兵,見證中國軍隊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的鏗鏘步伐。
  • 當摩託騎士遇上高性能SUV 找到了血脈僨張的感覺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範國飛)在國內,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喜歡戴上頭盔和手套,享受風馳電掣騎行的感覺,他們就是摩託騎士。  初秋的一天,溫從平、李睿紜兩位摩託騎士相約討論舉辦一場公益活動,同時分享騎行生活。跟往常不一樣的是,溫從平開著一輛吉利星越赴約。
  • 真人版吃雞,許晴從業以來最大尺度,讓人血脈僨張的片子值得擁有
    狂暴的動作場面,以及眾多血腥、香豔的刺激元素,飆車、槍戰、爆炸,每一個都足以燃起觀眾的激情,讓人血脈僨張。聽影片名字就知道,這部電影必然是緊張激烈的,可以說,這是一部讓所有真男人都為之熱血沸騰的R級片。24h、末路、重生,每一個詞都給人一種壓迫感。
  • IGN《星戰:戰機中隊》演示 5v5艦隊戰讓你血脈僨張
    系好安全帶,與您的中隊一起享受第一人稱多人太空混戰的血脈僨張,並以一名飛行員的視角,親身體驗驚心動魄的劇情。  視頻畫面:
  • 電影《奪冠》哪裡看?電影《奪冠》上線首播,當貝市場分享大屏觀看...
    上映期間,雖然開盤結果一般,但後期顯示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僅20天就突破7.18億元,總票房破8億,陳可辛內地票房再創新高。這個票房放在以前可能沒什麼,但作為影院重振的第一部體育片,還是非常成功的。主創陣容《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演的體育片。
  • 《奪冠》在哪個平臺播?電影《奪冠》上線首播,當貝市場分享大屏...
    上映期間,雖然開盤結果一般,但後期顯示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僅 20 天就突破7. 18 億元,總票房破 8 億,陳可辛內地票房再創新高。這個票房放在以前可能沒什麼,但作為影院重振的第一部體育片,還是非常成功的。主創陣容《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演的體育片。
  • 不愧是鞏俐,《奪冠》三頁臺詞不NG,出道33年演技一直在巔峰
    2019年,電影《奪冠》宣布鞏俐加盟影片並飾演"郎平"的消息一放出來,大家反響十分熱烈。鞏俐是國際影后,大家對她有著十足的信心。當"郎平"的劇照出來之後,所有人都驚呆了,這也太貼合郎平了吧?從片場曝光的花絮來看,即便鞏俐背著身,都會讓人覺得就是郎平本人!
  • 引擎聲和剎車聲令人血脈僨張!十部飆車電影激情無比
    引擎聲和剎車聲都讓人血脈僨張!  《賓虛》(1959)  對,你沒有看錯。這部電影飆的不是汽車,而是馬車。這部上映日期於1959年的電影,片長達到了222分鐘,橫掃11項奧斯卡獎的經典史詩片。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四輪馬車追逐戰全部實拍,震撼力極強,復仇成功的那一刻讓人感到極為歡暢!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馬車賽耗時3個月拍攝完成。
  • 這些令人血脈僨張的動作網遊,你玩過幾個?
    動作遊戲(Action Game)是一種廣義上以「動作」作為遊戲主要表現形式的遊戲即可算作動作遊戲的遊戲類型,華麗的技能特效,瀟灑的攻擊動作,當這些帥氣的操作從自己的指尖飛出的時候,沒有哪位玩家不為此血脈僨張
  • 一篇讓人血脈僨張的演講:強國首在強人心
    觀察君的話    10月9日,在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青年報社、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主辦「強國使命與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中國青年報社原副總編輯張飆發表了這樣一場演講······讀來令人血脈僨張:    強國首強人心 強心首強青年    各位朋友:    謝謝主辦單位的邀請。
  • 總票房破8億,電影《奪冠》上線首播,女排經歷令人稱「奇」!
    電影《奪冠》早在去年就有了定檔上映的消息,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推遲了,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電影院的開門營業、電影行業的逐漸甦醒,在今年的9月25日,奪冠上映了。上映之後,雖然開盤結果一般,但後期顯示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僅20天就突破7.18億元,總票房破8億,陳可辛內地票房再創新高。
  • 鞏俐《奪冠》三頁紙臺詞一條過,可大部分的戲卻是一分鐘拍好幾天
    《奪冠》上映11天,被《我和我的家鄉》和《姜子牙》過11億的票房成績遠遠甩開,三年的努力(奪冠)被四年的堅持(《姜子牙》)超越,不禁讓人想到《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爾冬陞導演批評張大大說的「我們誰沒有壓力,導演上片的時候何止是掉頭髮啊!」
  • 《跨過鴨綠江》:雖然志願軍剛剛渡江,但觀者內心早已血脈僨張
    雖然正面戰場尚未"亮劍",但《跨過鴨綠江》的劇情卻早已扣人心弦,讓人時而有強烈的緊迫感,時而又血脈僨張,這是一部典型的全景式、史詩般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的電視劇。全劇的開篇,就是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袖與蘇聯籤訂了和平條約,而國家的經濟建設也在百廢待興中漸漸起步。
  • 鞏俐憑什麼這麼牛!華語電影的兩座高峰,她都是唯一女主
    這是導演陳可辛在電影《奪冠》上映期間說的一句話。 僅憑電影中的一個背影就讓人驚嘆的鞏俐。 這是電影《奪冠》裡鞏俐扮演的郎平說的一句臺詞,這句臺詞是郎平,也是鞏俐自己,鞏俐的每一次都是動真格。 那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練扔扇子的故事已經講了很多遍了,但還是要說,為了《藝伎回憶錄》中的一個專業人士才能做到的鏡頭,鞏俐在5個月的時間裡每天2000遍的練習,30萬次只為了十幾秒的鏡頭,不管是怎樣的算法,都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 《迷情N小時》:戲裡戲外讓人血脈僨張,笑過之後餘味悠長
    日前看了思諾自編自導的電影《迷情N小時》,順便參加了映後大尺度的「迷情睡衣趴」活動,深感思諾在喜劇和揣摩當下年輕人口味的本領,以及眾主創的努力,《迷情N小時》堪稱戲裡戲外都讓人血脈僨張,同時笑過之後又能引發很多對生活和愛情的思考,回味悠長。
  • 《豪勇七蛟龍》7名賞金獵人對戰百人,槍戰大亂鬥,看的血脈僨張
    《豪勇七蛟龍》片中的兩場槍戰大亂鬥,更是使人血脈僨張、爽度直逼極限值,那快、狠、準的極致槍法和敵人的百萬種死法,層層鋪下的陷阱和創意震撼的炸彈秀,哪一項不是惹人狂熱發愛的元素呢?《豪勇七蛟龍》除了將武戲拍得令人如痴如醉外,就是其星光熠熠的強大卡司陣容,七騎士中除了那位墨西哥及印地安人我較不熟悉外,其他五位光是看他們縱橫荒野狂放不羈的氣魄,就已令我心曠神怡、陶醉不已。
  • 《重返德軍總部2 新巨像》評測:讓人血脈僨張的抗德之旅
    每當玩家提及「硬派射擊遊戲」時,有一款作品總會成為其中討論的話題,它曾是最早的FPS作品,它也曾經歷了無數次開發團隊的變動,在隨後的一度沉寂後,加盟了Bethesda的MachineGames讓它起死回生,它就是《重返德軍總部》,在經歷了《新秩序》的廣泛好評和衍生作品《舊血脈》的表現平平後,如何能在已有的成功基礎上不再讓遊戲重蹈《舊血脈》所犯下的「錯誤」,這自然成為了製作組所要承擔和思考的問題
  • 《機械師2》,傑森和傑西卡共同演繹,過癮刺激,看的血脈僨張
    但是像《機械師2:復活》的背景始終是如此粗糙、如此三流的話,實在很難讓人有個很投入的觀影心態,每次的背景總是如此的反白過曝,人物的邊緣線總是如此的尖銳凸出,海洋的水總是如此的呆板乏味,相信嚴重出戲的狀態早就蔓延到每位觀影的觀眾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