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奪冠》三頁紙臺詞一條過,可大部分的戲卻是一分鐘拍好幾天

2020-12-04 軌道為你而來

《奪冠》上映11天,被《我和我的家鄉》和《姜子牙》過11億的票房成績遠遠甩開,三年的努力(奪冠)被四年的堅持(《姜子牙》)超越,不禁讓人想到《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爾冬陞導演批評張大大說的「我們誰沒有壓力,導演上片的時候何止是掉頭髮啊!」

《奪冠》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塊燙手山藥,在既定比賽結果已知的情況下想要把全中國最熟悉的女排精神展現出來,既要有個體的成長經歷,又要聚焦從個體到集體,從內心到外在,從微觀到宏觀等各個維度的表現上,談何容易!

電影是生活的藝術化展示,並不是真實復刻,更不是紀錄片,因此,陳可辛首先問御用編劇張冀(《中國合伙人》、《親愛的》、李娜《獨自上場》編劇)「你能不能寫?」

這個問題一般人很難回答,因為涉及到的事件資料過多,劇本好壞將直接決定電影的整體框架和思想高度,很慶幸,很慶幸,張冀完成得相當不錯。

可是從生活到紙面再到藝術,涉及到導演、演員、攝像、燈光等等元素,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電影因為可以反覆拍攝、剪輯,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一定是導演滿意的,所以無法掌控的便是演員的表演。

10月4日,一條微博被刷屏,鞏俐三頁紙臺詞、長達三分多的片段只拍攝了一條,作為全片的重中之重,這大大出乎了陳可辛的預料,甚至還需要和其他人多次確認才能相信,而這不僅歸功於鞏俐出色的演技,也得益於鞏俐人選的精準。

在選角最開始,鞏俐拒絕了三次,「扮演家喻戶曉的郎平,壓力實在太大」,直到第四次,鞏俐終於答應了,因為陳可辛說的很動人「我覺得鞏俐和郎平有點像,想不到還有哪個演員能夠演這個角色」,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責任。

陳可辛說的「像」並不單純指外形,還有氣質、地位和閱歷。對於經過大風大浪的郎平來說,必須要找能夠讀懂她內心的演員,鞏俐就是這個最佳人選。

而少年郎平則非郎平女兒莫屬。白浪身高1米89,也打過排球,在選角少年郎平時,陳可辛最先想到的就是她,為此,他還專門問郎平行不行,郎平給出的答案是「不行,在美國長大的小孩怎麼能演80年代的中國人」,這句話的含義是在精神層面,兩代人已經產生了代溝,郎平更不相信自己的女兒能吃苦,肯堅持。

除此之外,白浪沒有任何的表演基礎,選角副導演也認為沒戲,將拍攝白浪試鏡的視頻從美國發了回來,陳可辛卻意外發現白浪身上有一股郎平的勁頭,最動人的一點在於哭戲很動心,由此認定白浪是少年郎平的最佳人選,白浪痛哭的景象也由此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拍攝過程中,一條就能過的拍攝很少,大部分鏡頭需要反反覆覆拍,尤其是電影攝像並不是運動攝像,他們也沒有拍攝運動畫面的經驗,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摸索。

在中國女排打江蘇男排的那場戲上,陳可辛有一個打球的畫面,需要用分鏡頭呈現,這就要求演員打球必須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做到「指哪兒打哪兒」,除了現役隊員外,還有一部分專業運動員從全國海選上來,但面對不同的位置,仍然需要大強度的訓練和磨合。

比如其中一位名叫陳展的運動員,曾經是國家隊的成員,進組之前封閉訓練了一個周,因為她原來的位置是自由人,可在戲中需要演二傳,兩個位置截然不同,意識、眼神、動作都需要去體會,沒有一定的訓練想演好完全不可能。

如果在某個環節上出現問題,那麼整場戲的真實性將大打折扣。正因為每個隊員都按照嚴格的要求去訓練,最終呈現出的打球過程幾乎沒有瑕疵。

江蘇男排這場戲只有短短兩分鐘,卻拍了6天,因為攝像師無法捕捉到合適的鏡頭,「不知道球要落在哪兒,有時候就過了,有時候不到位」。一場戲有6個攝像機對著拍,最後能用的畫面卻極其有限。

到了」中巴大戰那場」那場戲,只能由6部增加到12部攝像機,陳可辛甚至還邀請央視專業的體育攝像師一起拍攝,這才達到了最佳的鏡頭效果。

鏡頭的最終效果還和剪輯師有很大關係,陳可辛讓最好的剪輯師負責該片,「他一個人閉門剪了兩個月」,定期把成片效果拿出來一起探討,經過無數個版本的修改完善最終才呈現出了四次完美的比賽過程。

陳可辛是一個對藝術要求很嚴格的導演,他之所以盛讚鞏俐「世界上只有拍到鞏俐的導演和沒有拍過鞏俐的導演」,歸根結底是整個拍攝過程太辛苦,演員的給力可以讓整個劇組得到片刻的鬆弛。

為了節約現役球員的時間,拍攝過程採用24小時輪班制,58歲的陳可辛每天在劇組呆20個小時,有時候兩天才回一次住所,他說「20多年沒試過拍戲這麼累了,在現場有時真的會睡著」,他甚至在心中默念「今天是8天,明天是7天,後天是6天……」

真實感是對陳可辛得到的最佳回報,近40年的時間跨度,從漳州女排訓練基地到北京奧運再到中巴大戰,在還原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造,拍攝電影的過程與女排精神極其相似。

很多人都知道「女排精神」,但如果真正講出來又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其實,《奪冠》的主題就是「丟失再尋找」,之前女排不知道為什麼要打排球,後來只有通過尋找失去的東西才能真正投入地去打球,這個失去的東西在影片中被冠以「自我」的稱號。

每個人都不必拘泥於影片給出的答案,在我看來,女排精神就是生活中不放棄的精神,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依然青春無悔,可能暫時會迷茫、退縮、無助,但清醒之後,依然選擇直面困難。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女排精神。

相關焦點

  • 不愧是鞏俐,《奪冠》三頁臺詞不NG,出道33年演技一直在巔峰
    10月4號晚上,導演陳可辛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幕後故事,說鞏俐有三頁紙的臺詞,是中巴大戰的前夜,這是整部電影的精華,也是文戲裡最動情的片段,他已經做好了"加班"拍攝的準備。但是,鞏俐不愧是鞏皇啊,她舉重若輕的一遍過了。陳可辛剛開始還不敢相信,直到看了回放才對鞏俐讚不絕口。
  • 53歲鞏俐容顏不老,時尚雜誌拍出電影的既視感
    #鞏俐把雜誌拍成電影海報#近日,鞏俐拍攝的一組雜誌照片流出,那種氣質與氣場,根本就不像是53歲的人,雖有修圖的功效,這絕美的身材和顏值,足以傾倒眾生了!一個把雜誌拍成電影海報的氣質女人,拍出來的效果真的絕佳。鞏俐的五官也算是得天獨厚了,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很多年輕人都會在臉上點一顆美人痣,而鞏俐天生自帶美人痣。在美的這個層面上,有她獨特的風格。
  • 鞏俐憑什麼這麼牛!華語電影的兩座高峰,她都是唯一女主
    "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和沒拍過鞏俐的。"——陳可辛 這是電影《奪冠》裡鞏俐扮演的郎平說的一句臺詞,這句臺詞是郎平,也是鞏俐自己,鞏俐的每一次都是動真格。 那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練扔扇子的故事已經講了很多遍了,但還是要說,為了《藝伎回憶錄》中的一個專業人士才能做到的鏡頭,鞏俐在5個月的時間裡每天2000遍的練習,30萬次只為了十幾秒的鏡頭,不管是怎樣的算法,都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 鞏俐《奪冠》叫人血脈僨張,新預告僅憑兩句臺詞,就讓人坐不住了
    因此,要拍一部以中國女排為主題的電影,太難太難了!早在《奪冠》籌備階段就曾引發全民討論,主題只有一個:誰能演郎平和朱婷?當時最高贊的回答是:還是郎平和朱婷演自己最好。直到鞏俐和朱婷的劇照一出,幾乎無人不贊一句:這選角,絕了!《奪冠》的主創陣容,可以用「一手王炸」來形容。
  • 鞏俐:世界上不缺漂亮的失敗,稀缺醜陋的勝利
    1著名導演陳可辛,在談及電影《奪冠》時,提到了鞏俐的一場戲。這場戲是鞏俐的獨白:全片最重要的臺詞,整個電影的主題,都蘊藏在這場戲裡。這場戲有足足四分鐘,臺詞寫滿了整整三頁,但陳可辛萬萬沒想到:「鞏俐居然拍一條就過了。」以嚴厲著稱的陳可辛,「從來沒有拍過一條過的。」
  • 55歲鞏俐驚豔眾人,敢對自己下狠手的人,都知道什麼是堅韌不拔
    一代人心中的女神鞏俐今年就已經五十五歲了,但是前幾天她為雜誌拍攝的一組封面,卻讓很多年輕人驚呼。雜誌上的鞏俐是下面這樣的。 因為電影《奪冠》在國慶期間的口碑已經爆棚了,上映十四天,拿下票房共計6.3億元。這部體現女排精神的電影,讓很多人看的熱淚盈眶。作為這部電影的主演,鞏俐的表演功力在戲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奪冠》的導演陳可辛前幾天在微博上透露了一個小細節,他說自己一輩子都沒拍過一條就過的重場戲。
  • 《奪冠》裡最精彩的一分鐘,揭示隱藏反派,日本巴西都只是煙霧彈
    《奪冠》裡面不論1981年那次大戰日本隊,還是2016年的大戰巴西東道主都非常的精彩,但是不算最精彩的地方,因為全片最精彩的地方是一段1分鐘(目測時長)的文戲,那段戲展現了鞏俐扮演的郎平那王者之氣
  • 鞏俐:拍完《三打》後,我都已經會耍雙劍和長鞭了
    鞏俐  新快報訊 1月31日下午,《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下簡稱《三打》)劇組以最齊全的主創陣容,來到廣州進行上映前的宣傳造勢。鞏俐本人和記者一樣,是一周之前在北京首映的時候才第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她說自己當時就流了兩次眼淚。「電影結束還沒亮燈,我就問旁邊的郭富城[微博]有沒有紙巾。有兩個地方我感動得流眼淚了,一個就是師父趕孫悟空走的時候,我覺得我演的白骨精真的太不好了,挑撥離間。還有一次就是結尾的時候悟空和師父的一場戲,聽說拍的時候連工作人員都流眼淚了。」
  • 陳可辛:鞏俐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拍這部電影我嘗試了一些新的東西:跟素人演員合作,拍有真實感的戲,拍了想拍的上世紀80年代……都是我拍這部戲的理由。」陳可辛坦言,「拍一部自己喜歡的戲,就是很珍貴的經歷」。陳可辛:我選擇從女排故事入手,以小見大地呈現整個中國的時代背景,從改革開放、上世紀80年代初拍到現在。中國的改變在哪裡?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以前也試過拍跨時代的戲,這次應該是最全面的、一次性地表達了幾十年。
  • 電影《奪冠》續寫中國女排精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
    自從《奪冠》上映20天,就獲得了7億票房的好成績,整整12年,中國女排走過了低谷,熬過了傷痛、挺過了質疑,如今再次回到世界巔峰,這群姑娘背後的艱辛,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
  • 一封「情書」逼走原配,女星這麼多,為何只有鞏俐封「皇」?
    署名:鞏俐。自此,張藝謀和鞏俐的戀情曝光。談到鞏俐,如果你翻看過鞏俐這三十多年演藝生涯的履歷說她被稱為「當今女演員實力的天花板」,一點也不為過。當時中戲的老師都十分替她惋惜,不願放棄這個好苗子,因此鄭重寫報告申請破格錄取她。鞏俐這才得以實現夢想,進入了中戲。 直到今天鞏俐都應該為自己的堅持感到慶幸,若是已經放棄,或許她就錯過了讓她爆紅的角色。
  • 《奪冠》:完美復刻郎平的鞏俐不僅是女主角,還是本片的總策劃
    關於《奪冠》,討論的內容很多,包括電影本身、女排精神、鞏俐、吳剛、黃渤和郎平女兒白浪等主角們的表演, 作為完美復刻中國女排靈魂人物郎平的鞏俐,並且是全片最大牌的巨星,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奪冠》上映之前,還有一種聲音是:為什麼不用郎平自己飾演自己,那樣才最真實。
  • 鞏俐、黃渤主演的電影《奪冠》:陳可辛導演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人主演的《奪冠》是陳可辛導演繼《中國合伙人》、《親愛的》之後的一部成功力作。就這一點來說,陳可辛在前半段劇情中,拍得確實有如親臨其境。電影還用上了女隊隊員親自上陣演出,更令過程自然流暢,說服力大增。同樣,你若把它當作一部娛樂電影來看,《奪冠》即便長達135分鐘,也沒有讓你感到什麼沉悶之處,陳可辛真的拍得很好。
  • 女排隊員為《奪冠》傾力付出:拍電影不比打球輕鬆
    「我們每天早上7點多去劇組,要拍到晚上甚至次日凌晨三四點,時間特別長,中間也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過,這種種辛苦的付出,最終給影片增加的是珍貴的真實感,導演陳可辛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是專業演員所給不了的。「她們是演自己。我們根據資料給她們編了臺詞。
  • 中國體育電影怎麼拍?請看看《奪冠》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等主演的電影《奪冠》將進軍春節檔,影片質量如何?1月21日,「大河電影口碑榜」的影迷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搶先觀看了該片。客觀來講,《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先河,但陳可辛將各種情緒和拍攝手法運用到位,因此有觀眾表示,該片將是中國體育電影的範本。
  • 採訪暴露記不住臺詞,被曝演秦始皇時連軋三部戲
    當晚的訪談節目中有一個「記臺詞」的小遊戲,就像戴耳機玩傳歌詞的遊戲一樣,考驗各個演員記臺詞的功力,雖然中建段奕宏記錯了一些細節,但最令主持人驚訝的是,節目組給的這段臺詞其實是張魯一早年拍過的一部作品裡的臺詞。張魯一被問的一臉懵,反問主持人,這是央視播出的電視劇嗎,是誰演的?
  • 明星演戲不騎馬反騎人,老戲骨大呼:戲不是這麼拍的!
    有時為了一個鏡頭要反覆多次,直到導演和自己都滿意為止;有時需要反季表演,寒暑錯亂,還要故作平常;水中戲、雨中戲、吊威亞…演員們也是受虐非常。拍戰爭戲份和動作戲份更是有一定的危險性,受傷實錄也是歷歷在目的。但是,很多敬業的演員不僅不怕危險,還不用替身,用實力和勇氣向演員這一行業致敬。
  • 20分鐘臺詞一條過?趙薇都稱讚她是潛力演員-楊紫
    趙薇監製的《聽見她說》正在熱播,在《許願》篇中楊紫飾演的小雨對著鏡頭講述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短短20多分鐘的內容,卻完美展示了楊紫的哭戲層次,讓觀眾完全代入角色並深受感動。而在戲後採訪中趙薇更是稱讚楊紫是個有潛力的演員,20分鐘的臺詞竟一條過了。
  • 《奪冠》什麼時候上映 主演鞏俐三部電影遭撤檔
    《奪冠》什麼時候上映 主演鞏俐三部電影遭撤檔  3月13日,原定於3月27日在北美上映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因疫情全球撤檔,這已經是該片主演鞏俐遭到撤檔的第三部影片。此前,原定於19年12月7日上映的影片《蘭心大劇院》在當日宣布撤檔,新檔期未定;原定於1月24日上映的影片《奪冠》受疫情影響宣布撤檔,新檔期未定。
  • 20多分鐘臺詞一條過,趙薇的評價很真實
    從鏡頭開始的那一刻,她的表現就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不管是哭戲還是臺詞,都感染了不少的觀眾朋友。隨著該劇的上線,楊紫成功被觀眾給送上了熱搜,一個叫做「楊紫一口氣火了20分鐘的臺詞」,引起了全網小夥伴的圍觀。一天的時間就有2.3億的閱讀,跟13.3萬的討論,堪稱是一個火爆的熱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