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隊員為《奪冠》傾力付出:拍電影不比打球輕鬆

2020-12-19 上遊新聞

朱婷在片場兩度崩潰大哭

「幾代排球人摸爬滾打半個世紀,目標始終是升國旗,奏國歌。感謝一路上支持推動我們奮進的所有人!」 

在郎平指導充滿力量的話語中,備受期待的中國女排題材電影《奪冠》在9月25日上映。

作為又一部將鏡頭聚焦體育賽場的力作,「熱血和感動」是很多觀眾最直觀的感受,這部影片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國女排的輝煌與堅韌不拔的精神。

為了拍出這樣一部影片,也少不了中國女排界人士的親身參與——從現任國家隊主帥郎平到多位隊員,都用各自的方式為影片拍攝做出了貢獻。

其中,包括朱婷在內的多名運動員親自出鏡,因為時間緊還一度熬夜拍攝。

拍戲到凌晨,朱婷笑言「垮了」

《奪冠》電影除了展現了中國女排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奪冠輝煌之外,還有一個備受關注的看點——那就是真實運動員的親身出鏡。

包括中國女排明星朱婷在內的多位國手,都實際參與到了影片拍攝當中——裡約奧運會奪金的班底幾乎悉數上陣,朱婷、惠若琪、袁心玥、張常寧、龔翔宇……

據悉,中國女排的隊員們是在2019年女排世界盃奪冠後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片場,趁著國內聯賽開始前的空檔來參加拍攝,也因此犧牲了不少假期。

由於時間緊張,運動員們不得不高強度工作,甚至經常要拍攝到凌晨。

朱婷就在之後接受採訪時透露了其中的艱辛,「我從來沒熬過夜,作息時間可能到10點半11點就要休息了。拍戲到凌晨三點已經垮了,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辛苦,都不容易。」

張常寧也同樣表示拍攝的過程相當辛苦,由於運動員都是電影的門外漢,需要下更多的工夫去學習,動作的精確度、情緒的把控,都需要投入很多辛勞。

在將近10天的拍攝中,熬夜拍戲的情況屢次出現。隊員王媛媛也不禁感嘆,「拍電影一點也不比我們打球輕鬆。」

「我們每天早上7點多去劇組,要拍到晚上甚至次日凌晨三四點,時間特別長,中間也沒有什麼休息時間。」

不過,這種種辛苦的付出,最終給影片增加的是珍貴的真實感,導演陳可辛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是專業演員所給不了的。

「她們是演自己。我們根據資料給她們編了臺詞。她們一拿著臺詞,『就說我不會這麼說,我會這麼說這麼說』,她們自己改成了她們個人會說的話。」

鞏俐扮演的郎平很像。

全力去做,認真配合

中國女排的成功既有運動員的汗水,更有教練員的付出。為了演好這個中國女排乃至世界女排史上的傳奇人物郎平,鞏俐也是下足了功夫。

在拍攝過程中,鞏俐就多次探班中國女排的訓練課,實際觀察郎平的身體形態細節,並且和郎平進行了交流。

去年8月份在寧波北侖舉行的東京奧運會資格賽上,鞏俐也出現在了賽場。在場邊,鞏俐一邊細心觀察,一邊還會記下筆記,正是有了這些細緻的準備和揣摩,才有了在影片中的「神還原」。

去年10月電影公布的預告片中,鞏俐所飾演的郎平身影就讓許多人都覺得可以「以假亂真」,連郎平本人也在社交媒體上點讚,「這個背影好熟悉,看得我都有點恍惚了。真像!鞏俐。」

而朱婷也透露,在片場見到鞏俐扮演郎平的扮相時,朱婷和隊友們被嚇了一大跳。

「真的太像了。之前我們訓練、比賽的時候,鞏俐老師都有來看,這次再見到她時,舉止動作和郎導非常神似,當時我們集體『哇』地喊出了聲。」

郎平雖然沒有親自去看劇本,對拍攝進行太多幹涉,但還是悉心給予了幫助,提供了很多寶貴素材,「我相信導演。鞏俐需要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動態,我把自己真誠介紹給她了。」

同時朱婷也透露,郎平還給自己參演提出了建議,「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就像打球一樣不能放鬆,按導演要求全力去做,認真配合。」

郎平和女兒白浪。

「前國手」還原老女排精神

在電影中,更吸引關注的是扮演老女排的十二位素人演員。

雖然影片沒有郎平出鏡,但郎平的女兒白浪卻親自上陣飾演年輕時郎平,並且還是郎平鼓勵她接下這份演出工作的。

為了演好青年郎平,白浪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減重足足30斤,以符合體型上的要求,並且接受了一個多月的表演和臺詞訓練。

同時,白浪還反覆觀看母親當年的比賽錄像,研究從扣球動作到表情、慶祝方式等等細節——白浪透露,有一次拍完戲,自己甚至被一名群演誤認為是郎平。

陳展出演孫晉芳。

此外,扮演孫晉芳的陳展是貨真價實的「前國手」——中國女排自由人,曾隨國家隊出徵2014年世錦賽並獲得亞軍。

片中,12位老女排的飾演人員中有三名專業運動員:飾演孫晉芳的陳展、飾演周曉蘭的羅慧、飾演周鹿敏的凌敏,而陳展是唯一一個真正的前國家隊隊員。

陳展曾在接受《揚子晚報》採訪時表示,演戲起早貪黑非常辛苦——「第一天是凌晨4點45出發的,比日常排球訓練的6點早操課還早。而且同一個鏡頭要拍很多次,但我覺得當運動員的苦都吃過了,這一點沒啥。」但就這樣,陳展還是拍吐了。

那段夜戲大約在晚上11點開拍,第一組結束,陳展已經很累了,但導演還不是太滿意,還想再來一條,等拍完第二條,陳展已經快不行了。

前國手陳展。

「當時身體特別難受,特別想吐。但是我當時不想當著大家的面吐,畢竟我曾經是國家隊的,我要被練吐了,多丟人啊,就偷偷摸摸到場館外邊。」

而為了演好孫晉芳,陳展還到圖書館、網上搜集關於角色的資料,去理解、揣摩角色的性格、打球特點等。

「孫晉芳的自傳,給了我很多幫助。之前我只了解她在球場和工作上的情況,看完書,我對她的背景、經歷這些故事有了更多了解。」

對陳展來說,除了表演是一大挑戰,還有一個就是技術,「我是自由人,她是二傳,技術和位置真的是完全不同。我開機前苦練二傳,說實話,是真的難。她是世界最佳二傳,這可咋模仿,動一下就露餡了,反正我拍攝的時候一直在自我洗腦,『我就是世界最佳二傳』。」

「我的運動生涯中,最好的成績是亞軍。當拍到孫晉芳她們站到世界冠軍領獎臺上的場景時,我感慨萬千。當時我跟陳可辛導演說,我從來沒有拿過世界冠軍,這次飾演孫晉芳,也圓了我一個世界冠軍的夢。」

(原標題:女排隊員為《奪冠》傾力付出:拍電影不比打球輕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看不到日本女排隊員來打球?
    我們都知道拉爾森、羅賓遜、利普曼和科謝列娃都是在不同時期來中國女排聯賽打球的,他們也賺了不少錢,所以排球聯賽的讚譽也不例外。女排的反派和普雷姆基特也來到了排球隊淘金,那麼為什麼技術嫻熟的日本女排隊員沒有來參加排球聯賽呢?實際上,這與日本國內排球聯賽的繁榮和中國女排聯賽的需求有關。
  • ...奪冠隊員領獎細節,網友熱議:今天剛看了電影奪冠,向中國女排致敬
    虎撲9月26日訊 近日,郎平在一次直播中哽咽回憶奪冠隊員領獎細節。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郎平哽咽回憶奪冠隊員領獎細節#】#奪冠燃哭# 2019年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11戰全勝,蟬聯世界盃冠軍!但在領獎前郎平卻陷入了十分為難的境地!
  • 電影《奪冠》幕後 女排姑娘自己演自己
    在國慶長假期間,很多人走進了影院觀看了電影《奪冠》,影片中不少情節和故事讓大家非常感動,其中女排姑娘們自己飾演自己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北京廣播電視臺官方音頻客戶端「聽聽FM」也收到了來自中國女排宣發團隊製作的女排姑娘們的採訪。
  • 軍運會美國女排隊員似大媽 體型肥碩小肚子明顯 真是來打球的嗎
    有些事你想不起來。讓我們以軍事運動會的女排項目為例,特別是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的比賽。雙方的隊友站在一起。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都是白的,漂亮的,長腿。而美國女排隊員長得像個大媽媽,一個接一個,他們又胖又小肚子。當時,我有一個問題:你是來玩的嗎?那時候,我沒多想。我想得不多。
  • 《奪冠》:我們為什麼要打排球
    況且電影改的不只是名字,內容也做了大量修改,很明顯的除了郎平以外,八十年代老女排所有的教練和隊員都沒有名字,導致觀眾在前半段代入感極差,「她們是誰?」「這陪打教練好帥,是哪位?」對於排球迷來說可能如數家珍的事,到了普通觀眾那裡,他們只能記住郎平和中日大戰,其他人的存在感很低。
  • 日本女排隊員豪言東京奧運會奪冠,太不切實際了,遭到網友諷刺
    可日本女排不管這些,她們依然沉浸在六七十年代的輝煌之中。主教練中田久美逢賽必喊奪冠,一點也不收斂。對於在本土進行的奧運會,日本排協以及中田久美寄予了厚望。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日本女排僅獲得第四。中田久美不為失利所困,在接受專欄作家田中夕子專訪時就表示,日本女排依然想在東京奧運奪冠!
  • 電影《奪冠》再現裡約奧運會對陣巴西女排,壓力讓隊員失聲痛哭!
    重現巴西淘汰賽現場,工作人員被朱婷的演技打動,更是被朱婷等中國女排隊員的努力和精神所感動,我們看到在一旁拍攝的工作人員隨之被感動落淚,也看到了朱婷強大的責任心,讓她自己承擔了太大壓力!朱婷在演這場戲的時候,根本就是感同身受,每次看到關於女排的不易,都會淚目,不管教練還是隊員!
  • 影評丨《奪冠》:電影有缺憾 但女排精神依舊燃爆
    比如,老女排隊員都沒有名字,只用隊服上的編號來表示;彭昱暢飾演的「陪打教練」也沒有姓名。但,筆者認為,《奪冠》仍然值得一看。片中三場燃爆的排球比賽就已經值回票價:1981年擊敗日本女排,2008年中美大戰,16年里約奧運會逆轉巴西,三場比賽拍得酣暢淋漓。筆者著重要為電影中的幾句「金句」點讚!這幾個句子,擲地有聲,是電影的點睛之筆。
  • 電影《奪冠》精彩,但《奪冠》只是一個結果,懷念《中國女排》!
    《奪冠》劇情其實是一部關於郎平的傳記,劇情和淚點的比重分配合理,前半段是郎平女兒白浪飾演青年郎平的成長經歷,後半段是鞏皇飾演郎平退役後的執教經歷,精彩的是沒有完全分割開,在執教戲份中也會穿插老女排時期的鏡頭,渾然一體的感覺就像陳可辛導演為以郎平為代表的老女排一代精心調製了一杯層次分明的雞尾酒,既不讓你宿醉,又彰顯了品位。
  • 《奪冠》是我們最接近中國女排的一部電影!
    這次終於來了,經歷了疫情,改名,重剪《奪冠》終於上映了!八十年代,中國女排豪取81、85世界盃,82、86世錦賽以及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女排五連冠"。而《奪冠》這部影片的切入點,恰恰就是80年代那支冠軍球隊的誕生。彭于晏飾演的陪打教練推開女排訓練基地大門的那一刻,女排的故事也拉開序幕。許多隻知道"五連冠"卻不知道背後故事的人,才知道冠軍來得多麼不易。彭于晏是以借調過來的陪打教練出場的,但其實他是觀眾的視角,他對女排的認知,也就是當時人對女排的認知。
  • 女排就是這麼燃!哈爾濱工程大學13朵金花在電影《奪冠》中續寫女排...
    時下熱映的《奪冠》成為很多影迷的選擇,這部中國女排勵志大片展現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和新時代中國的國民偶像中國女排11連冠的拼搏歷程與閃光精神,引爆全民熱議。記者了解到,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的13名女排隊員參與了影片在2013年郎平選定50人「大國家隊」「重頭戲」的拍攝。&nbsp&nbsp&nbsp&nbsp哈工程女排隊教練李淑紅訓練隊員。
  • 39年前的這一刻,中國女排奪冠!
    39年前的這一刻,中國女排奪冠!>△1981年11月16日,成都職工觀看中國女排奪冠電視節目。>△1986年第十屆世錦賽,中國女排在甚為艱難的情形下再度登頂。
  • 女排隊員化妝上場,引發大爭議
    北京女排隊員王佳箏一不小心出名了,不是因為球技出眾,而是因為一個普通女生常有的行為——化妝。不過,不同的是她是帶妝打球。在轉播女排超級聯賽時,鏡頭正好掃過北京女排的替補席,於是鏡頭前的觀眾看到了一幕新鮮的畫面,一個女排隊員居然是帶妝打球,而且是暗紅色眼影、鮮紅唇彩,輔之以白皙的粉底。這一形象刷新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因此也迎來熱議。很多人的觀點就是,球員好好打球就是了,為什麼還要化妝?!不得不說,很多人真是想得太多,心也操得太多了。
  • 為中國女排助威 電影《奪冠》今日公映
    本文轉自【國際在線】;9月25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式全國公映。影片發布終極預告與公映海報,帶領觀眾重走中國女排40年拼搏之路,見證全民回憶。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戰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1981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巨大浪潮奔湧而至,彼時祖國百廢待興,國人急需振奮士氣。就在此時,中國女排橫空出世,以七戰全勝的姿態斬獲中國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他們堅毅拼搏,比肩作戰,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佳績,女排姑娘們成為了全民的模範與驕傲,更成為中國在80年代騰飛的象徵。
  • 電影《奪冠》請外國國手來「重演失敗」!中國女排隊員:殘忍
    電影《奪冠》受到廣泛好評,對細節近乎苛刻的追求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為了更準確地還原中國女排的多場國際比賽,劇組請來了許多國外排球運動員,包括整個泰國國家隊。其中,來自日本、美國和巴西女排的五名前國手,都曾是中國女排的勁敵,在現實中讓中國隊吃到不小的苦頭。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強大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女排故事,國家隊現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這些元素都讓這部作品成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80年代老女排訓練「流血不流淚」,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個個是英雄 選角是陳可辛所遇到的第一重困難。開拍前,他和團隊看遍全國每一個省、每一所大學,從兩千餘名運動員、體校生中篩選出十餘人出演老女排隊員,因為他篤信「無論從外形還是行為舉止,專業運動員的狀態不是演員花幾個月能速成的。」對女排自帶深厚感情的運動員們攜帶強烈的使命感,最終不負期待,呈現出了格外真實動人的效果。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金雞獎最重磅的獎項「最佳故事片」也花落電影《奪冠》。金雞獎評委會給予影片高度評價:《奪冠》展現近40年幾代中國女排歷經沉浮不屈不撓為國拼搏的傳奇經歷,經過三次關鍵賽事,中女排隊員及教練內心的徘徊選擇與真實渴望,寫出了女排精神的不屈不撓,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時代的新內容,使其更豐富更有深度。
  • 《奪冠》女排精神不是贏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電影的第一部分:從1981年開始,彭昱暢飾演的排球陪練來到福建漳州女排集訓基地,在這裡見識了年輕、充滿幹勁的女排姑娘,以及年齡最小的郎平。吳剛飾演的教練,以演講式的激勵,鼓勵女排隊員努力拼搏,流血流汗、不流淚不掉隊,終於,贏得了世界盃冠軍。
  • 《奪冠》:好電影講的都是人與時代
    早就預約了春節大年初一帶著爸媽去電影院看《中國女排》,結果趕上了疫情。國慶,終於在電影院裡看到改名的《奪冠》,山河無恙,劫後重逢,不負期待。電影《奪冠》的內容就是電影的原名: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承載了太多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