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2020-12-15 黨史頻道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毛澤東詩詞頻繁運用動物形象,有飛禽、走獸、魚鱉、昆蟲,還有神話動物,藉以彰顯鬥志,舒展胸襟,宣洩義憤,抒發意氣。認真解析這些動物意象,有助於品味毛澤東詩詞的意境,領略毛澤東思維的廣博,把握毛澤東心志的高遠。
  雲橫九派浮黃鶴
  毛澤東詩詞常用動物作為襯託,營造詩歌意境。「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天馬鳳凰」指嶽麓山東南的天馬峰、鳳凰峰,又賦以山形峰影在「春樹裡」騰空展翅之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晴空萬裡,雄鷹高飛;湘江清澈,魚兒嬉戲,「翔」字把「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得活靈活現,使「萬類霜天競自由」變得生動具體。「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五雲山林巒蔚起,毛澤東忙裡偷閒,聞聽野鶯鳴唱,這是自然美的頌歌,也是內心的愜意之曲。「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杭州北高峰上的飛鳳亭,狀如飛鳳。「一片飄颻下,歡迎有晚鷹」,樹葉片片飄落,晚鷹歡迎遊人歸還,亦是遊人歡迎晚鷹,「我」和「鷹」融為一體。「雲橫九派浮黃鶴」壯寫長江煙雲浩渺,虛實結合,委婉含蓄。「黃鶴」,一說指黃鶴樓;一說指崔顥《黃鶴樓》的「黃鶴」,《菩薩蠻·黃鶴樓》「黃鶴知何去」中「黃鶴」即為此意;一說代指武漢三鎮,因「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名句,武漢三鎮有「白雲黃鶴的地方」之謂。「到處鶯歌燕舞」,頗似蘇軾《披錦亭》「燕舞鶯啼春日長」,把井岡山「新顏」寫得有聲有色,春意盎然。
  毛澤東筆下的「雁」字極具感情色彩。「衡陽雁聲徹」,同窗易昌陶是衡陽縣人,衡雁高飛遠去,摯友不幸病逝,「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毛澤東極度愁苦。「長空雁叫霜晨月」,寒霜滿地,晨月西斜,大雁鳴叫,意寓紅軍要衝破黎明前的黑暗。而「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與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如出一轍,寄寓了無限情思。越過六盤山,長徵勝利在望,毛澤東佇立山頂,極目凝望大雁南飛,緬懷長徵一路犧牲的烈士,思念留守根據地的親人戰友,牽掛中央蘇區的父老鄉親。
  鯤鵬展翅九萬裡
  「獨坐池塘如虎踞」,青蛙像老虎獨霸池塘,養精蓄銳,傲視群倫。「金猴奮起千鈞棒」,孫悟空疾惡如仇,不斷降妖除魔。「虎踞龍盤今勝昔」,鐘山像龍一樣盤繞,石城像虎一樣蹲踞,形容南京地勢險要。但在「忽報人間曾伏虎」「獨有英雄驅虎豹」中,「虎」指十惡不赦的反動勢力,即毛澤東所藐視的「紙老虎」。
  毛澤東詩詞縱橫捭闔、氣勢恢宏,這得益於莊子對他的深刻影響。莊子是浪漫主義的鼻祖,以寓言講哲學,李白《大鵬賦》稱讚他「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少年毛澤東寫過《井贊》,「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表達對私塾教育封閉刻板的不滿,與莊子《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莊子讀過志怪書籍《齊諧》,鯤鵬從北往南飛,「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莊子·逍遙遊》塑造了鯤鵬:「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毛澤東詩詞當中,多次出現鯤鵬意象:「鯤鵬擊浪從茲始」「到中流擊水」「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斥鷃每聞欺大鳥」「鯤鵬展翅,九萬裡,翻動扶搖羊角」。除「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中意指惡魔,具體指國民黨反動派,屬於貶義外,其他的鯤鵬形象都是褒義,包括以天下為己任的青年才俊,搏擊風浪的熱血男兒,經邦濟世的治國棟梁,反修反霸的英勇鬥士。毛澤東參悟莊子精神,蔑視「我要飛躍」的「蓬間雀」,他以鯤鵬自喻或喻人,營創出宏大壯闊、厚重淵浩的宇宙氣象。鯤鵬儼然就是毛澤東的人格化身,正因為如此,他的胸襟才會如此雄渾、博大。
  鐵馬從容殺敵回
  駿馬曾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戰時又是重要的作戰裝備,毛澤東對馬有一種特別的感情。「關山蹇驥足」,關山即關隘,《木蘭詩》有「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蹇」,跛也,困苦、不順,「驥足」,代指千裡馬,毛澤東慨嘆好友易昌陶未及建功立業便英年早逝。「萬馬齊喑叫一聲」,龔自珍有詩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毛澤東稱讚「中唐俊偉」劉蕡敢於針砭時弊,冒死進諫。「梁王墮馬尋常事」是意外事故,表達對「少年倜儻廊廟才」賈誼的同情。
  毛澤東戎馬倥傯,是「馬背」詩人,謳歌戰馬方顯英雄本色。「馬蹄聲碎」,馬蹄聲急促雜亂,表明婁山關一帶高低不平,也反映出紅軍行軍爭先恐後的急迫心理。「山,快馬加鞭未下鞍」,山勢險峻,紅軍馬不停蹄,揚鞭策馬飛馳而過,凸現「紅軍不怕遠徵難」的豪氣。「奔騰急,萬馬戰猶酣」,用萬馬奔騰激戰比喻群山綿延起伏,把靜態的山巒寫得動感十足,神採飛揚。「誰敢橫刀立馬?」表達對英勇善戰的彭大將軍的讚賞和倚重。「徵馬嘶北風」,戰馬不畏嚴寒,迎風長嘯,象徵人民軍隊堅不可摧的英雄氣概。「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視角獨特,化用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一般人觀錢塘潮,不外乎驚嘆潮水的陣勢闊大,而毛澤東由觀潮聯想到雄師勁旅的「十萬軍聲」,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立馬曾揮北地鞭」,回想在北方徵戰的戎馬生涯,晚年毛澤東「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可謂「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掃除一切害人蟲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文章第一句話開門見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毛澤東立場堅定、愛憎分明,他褒揚或者貶義什麼動物,既看動物本身的特性,也取決於他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以「雞」為例,在「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一唱雄雞天下白」「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聞雞久聽南天雨」中,公雞報曉,預示新的一天來臨;「域外雞蟲事可哀」,「雞」指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而在「昆雞長笑老鷹非」中的「雞」出自克雷洛夫寓言《鷹和雞》,意指口是心非、自不量力的小人。
  毛澤東的好惡情感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蒼龍」是一種兇神惡煞,具體指蔣介石。「勇奪虎羆威」「更無豪傑怕熊羆」「可下五洋捉鱉」,抒發了不畏強敵、不懼艱險的昂揚鬥志。而在「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中,「蟲兒」「蒼蠅」「螞蟻」「蚍蜉」,都是微小的蟲類,表現了毛澤東「戰略上藐視敵人」的宏大氣魄。
  毛澤東始終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堅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青青見卵石,小魚囿中央」「魚翔淺底」「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只是一般吟詠魚兒。但在「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中,「飛起玉龍三百萬」的崑崙山,到了夏季冰雪融化,洪水泛濫,致使無數百姓葬身魚腹,家破人亡,表達出毛澤東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憂慮。血吸蟲曾在南方長期肆虐,致使「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舊社會「華佗無奈小蟲何」,毛澤東號召「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他「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筆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這是毛澤東純粹以民生問題為題材寫的作品,體現了人民領袖深深的為民情懷。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夏
    毛澤東詩詞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後彩虹的悅目景象,以《菩薩蠻》為曲牌,寫下大氣磅礴而又瑰麗多姿的《大柏地》詞。詞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背後有段小故事。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八月秋高風怒號」「白雲千載空悠悠」「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梅無雪不精神」。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其中,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最為精當。但人們側重解讀其「經綸」,即宏大抱負、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質,卻忽視了寫詩填詞畢竟只是經邦濟世之外的「餘事」。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詠雪情懷
    ,毛澤東詩詞中,有多首詠雪之作。毛澤東詩詞中的雪,有很多種寓意:雪花飄逸多姿,流動剛毅,總是那麼瀟灑,無所畏懼,儼然是毛澤東的胸襟;雪花晶瑩剔透,潔白單純,象徵著完美人格,這恰恰是毛澤東的追求;雪花又縱情肆虐,嚴峻冷酷,象徵著險惡環境,正好能激發毛澤東的昂揚鬥志。 一、雪裡行軍情更迫 毛澤東的家鄉湖南,飛雪並不多見。1918年8月毛澤東第一次到了北京。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造就了精美絕倫、獨領風騷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優秀傳統,毛澤東詩詞中所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格調以及經世致用的現實主義情懷,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鬥爭精神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是為中華民族獨立、富強而不懈鬥爭的民族英雄,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鬥爭精神財富。 毛澤東詩詞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抗爭與搏擊,抒發了洶湧澎湃的激情與心潮,頌揚了縱橫捭闔的氣魄和力量,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宏偉史詩,是毛澤東輝煌人生和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鬥爭思想的詩意表達,是解讀共產黨人鬥爭精神的獨特文本。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汪建新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尤其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
  • 毛澤東主席詩詞作品中常出現「雪」,背後透出這一情懷
    毛澤東主席一生戎馬倥傯。在運籌帷幄和槍林彈雨之中,堅持書法和詩詞創作,兩者交相輝映,成為二十世紀獨特的文化景觀。這兩種文藝形式持續了一生,從青春年少直至垂暮之年。但凡評價藝術創作成就,必須以經典作品為標準。毛澤東主席的詩詞以少勝多,絕對數量上不佔優勢,但代表作比比皆是,流傳廣泛,也必能傳之千古而不朽。
  • 推薦欣賞6件毛澤東詩詞書法作品
    毛澤東的詩詞縱橫捭闔、豪情萬丈,影響激勵了無數人。小編將最近抄錄的6件毛主席詩詞書法作品登載出來供朋友們欣賞,同時也以表達對毛澤東的深刻懷念。毛澤東是獨樹一幟的大詩人。他的詩作具有一種前無古人、獨步峰巔的大美意象。
  • 我人生路上那三首「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的憑藉天生的性格氣質、海量的書籍閱讀、超強的學習能力、長期的革命實踐,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同時,也樹立了獨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和感染了整個時代。   當然我今天並不是來給大家上黨課的,說點輕鬆的,來回憶幾首陪伴我成長的「毛澤東詩詞」。
  • 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在毛澤東詩詞中幾乎找不到「美」字,但它以美鑄詩,氣魄宏大、寓意深刻、意境高遠、陽剛壯美、清新幽雅,極大地豐富了古典詩詞的審美韻味,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啟迪,堪稱是一座藝術美的寶庫,蘊含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
  • 毛澤東《鳥兒問答》中的小寓言,卻有大文章?為何用語如此通俗?
    暮年的毛澤東詩詞風格與年輕時有了較大的區別,不再是文縐縐的「陽春白雪」,而更多的是通俗直白,並且緊貼時政,痛陳胸臆。甚至是將具有諷刺意味的寓言故事寫到了詞中。同時,面對背信棄義之徒,毛澤東利用他的詩詞作為批判的武器,表現出不屑一顧、傲睨自若的大度與自信,並且豪氣幹雲!
  • 遼海詩詞微刊特刊
    自20世紀40年代始,毛澤東的長徵詩(包括《七律·長徵》《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等)和《沁園春·雪》等就以油印、手抄等形式在根據地、解放區流傳,初步鋪墊出毛澤東的大詩人形象。只是由於隨後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新中國誕生以及抗美援朝戰爭接踵而至,毛澤東主要還是以一個大時代弄潮兒的領袖形象聞名於世,在日理萬機閒暇中吟詠的那點「詩詞餘事」(郭沫若語)就基本上隱而不彰了。
  • 書林折枝|《紅樓夢》與毛澤東的人民史觀有何聯繫?
    共產黨執政規律研究共產黨執政規律,是共產黨執政後必須遵循的、反映黨執政本質和必然性的法則和客觀要求,包括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應該採取的執政體制和執政方式,應該鞏固的執政基礎和執政資源等。
  • 看,60年前毛澤東給四川推薦的詩詞
    中央工作會議安排在成都召開(也稱成都會議),在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為了讓大家讀點詩詞,長點知識,活躍一下氣氛,他還抽時間選編了兩冊共28位詩人有關詠四川的古詩詞,印發給與會的同志。這兩冊古詩詞由毛澤東親自選編、題寫書名。國家領導人專門為了一個地方,搜集、整理經典詩詞並推薦給高級領導幹部,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中,並不多見。
  •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1957年,當毛澤東訪問蘇聯接見留學生時,孫家棟還是留學生中的一員。誰能想到,最終是他和同事親手把我國的第一顆衛星送上了天。蘇聯人造衛星上天,對正處於冷戰格局的東西方陣營產生了影響。1957年11月,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在對留蘇學生的講話中,他以蘇聯發射的兩顆人造衛星為例談到國際形勢,認為是「東風壓倒西風」。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二次全會上表態:「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就這樣,我國的人造衛星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 27歲的毛澤東首次寫情詩:他的兒女情長,都和《詩經》有關
    青年毛澤東畫像一、結交天下志士,毛澤東用《詩經·伐木》求友毛澤東的詩歌創作最初頗受《詩經》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反映在他的日常談話、交往中。——《虞美人》這首詞用的是李後主詞牌名,表達了毛主席因為思念新婚妻子楊開慧而徹夜難眠,於是主席乾脆就披衣起床,在還有涼意的屋中,讓思緒無拘無束地馳騁。要知道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時,正值湖南早期黨組織創建,是毛澤東最忙碌的時候。
  • 為了這個地方,毛澤東特地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
    1941年12月5日,中共組織在上海辦的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橫眉》以《毛澤東先生詞(長徵時作)》為題刊載了這首詩。1942年8月1日,新四軍《淮海報》副刊上刊登了兩首毛澤東詩詞,其中一首就是《長徵謠》。在(天津)知識書店於1949年6月出版的關青編著《二萬五千裡長徵》一書中,題目被改為《詠紅軍•長徵》。
  • 【毛澤東詩詞賞讀】《五律·看山》
    關於毛澤東寫作這首詩的情況,曾在他身邊任過國際秘書和英語教師的林克回憶:「他是一位有偉大胸襟的人,也是具有極為灑脫的浪漫性格的人……毛澤東經常是在剛剛起床、在入睡前、在飯前飯後、在散步乃至踏青秋遊曬太陽時學習。記得那還是1959年11月的事了(編者註:回憶時間可能有誤)。當時京華已是楓葉如丹,氣溫變冷,但杭州還是三秋桂子,十裡花香,仍然十分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