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終結者°朱元璋到底是怎麼用燒鵝殺掉徐達的?

2021-01-10 騰訊網

中國古代的皇帝們在施刑這件事上是非常有創新意識的。

以商代紂王為例,挖心、油煎、炮烙、滴水刑,都令商代的臣民心驚膽顫。

至於其他朝代,什麼車裂、腰斬、剝皮,凌遲,千奇百怪。

但是在奇特程度上,還是明朝人最厲害,明朝有人開創了用燒鵝殺人的手法。

而這位極具創新精神的先驅者,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傳奇燒鵝殺人事件

之前在反腐「零容忍」的皇帝:一生殺貪官15萬人,只此一條,萬世景仰這篇文章裡就曾經介紹過對手下官員毫不留情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洪武年間可以說是真正的「官不聊生」,但是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許多,但是這也直接導致了朱元璋死後被掌握了話語權的讀書人們瘋狂抹黑,半真半假的黑歷史被大書特書。

這其中流傳最廣,情節最傳奇的便是朱元璋用燒鵝誅殺功臣徐達一事了。

朱元璋開國離不開手下的一眾功臣名將,而徐達便是他們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至正二十三年,徐達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朱元璋的頭號競爭對手陳友諒。兩年後,他揮師淮東,滅掉了朱元璋的第二大競爭對手張士誠。洪武元年,徐達更是親自領兵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他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但是自從朱元璋登基以後,便開始逐個清洗功臣,眼見著胡惟庸也倒在自己面前,徐達慌了,說不定哪天就輪到自己了,憂慮之下,寢食難安,結果染了背疽。

朱元璋知道徐達生了背疽,便派人來慰問,還特地讓人帶了一隻燒鵝給徐達。

徐達一見燒鵝,涕泗橫流,因為背疽病最忌食鵝肉,一吃很快就會病發身亡。朱元璋這是擺明了要自己自盡啊。可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徐達最終還是吃了鵝肉,並且很快就病發身亡了。

這個故事就是燒鵝殺人事件。

朱元璋真的用燒鵝「毒」殺了徐達?

「燒鵝殺人」最早一次出現實在明朝中期的一本野史《翦勝野聞》上:

「徐魏國公達病疽,疾甚,帝數往視之,大集醫徒治療。且久,病少差,帝忽賜膳,魏公對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醫工逃逸。未幾,告薨。」

大概意思就是說朱元璋假惺惺地去探望徐達,看到徐達是背疽之後又忽然要賜膳,徐達流著淚吃完就死了。但是明朝初年的事情,明朝中期才有記載,而且是在一本野史上,這種說法可信度非常值得商榷。

而到了明末,王文祿也在自己的《龍興慈記》中寫道:

「徐達病疽,帝賜以蒸鵝,疽最忌鵝,達流涕食之,遂卒」

到了清朝,《廿二史札記》中又轉述了這個故事,又重複說到「賜以蒸鵝,疽最忌鵝」。就這樣,朱元璋用鵝殺徐達便流傳出去,還出現了各種版本的演繹。

但是實際上在各種官方記載中,都沒有提到朱元璋送鵝一事。不但《明實錄》裡沒有朱元璋送鵝,徐達吃鵝的記載,連《明史》裡也沒有。

「(徐達)患背疽,病篤,遂卒。」

只是說徐達患了背疽,之後很快就病重死掉了,沒有賜鵝、吃鵝的記載。

先來說一說朱元璋的「作案手法」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正史記載都是對朱元璋有利的,即使確有其事也不會記載到正史裡的。」

沒錯,所以我們還要從別處著眼,來說一說朱元璋的「作案手法」。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殺功臣的風格,那就是——殺你全家。

胡惟庸——全家被殺,三族被誅,牽連禍及之人多達3萬!

李善長——全家70多口無一倖存!

藍玉——滿門抄斬外加誅三族!

可見朱元璋從來都是趕盡殺絕之人。

但是徐達的家人並沒有受到什麼牽連,甚至徐達的兒子還繼承了徐達「魏國公」的爵位,這明顯不符合朱元璋一貫的「作案手法」。

再來說一說徐達的死因

不論正史還是野史,在徐達的死因上其實是沒有分歧的——死於背疽。

那麼背疽真的會死人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個背疽在中國歷史上出場率還蠻高的,而且相當致命!

秦末項羽的謀士「亞夫」範增,就是死於背疽。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也死於背疽。

南宋慧眼看中嶽飛的名將宗澤,還是死於背疽。

那這個背疽到底是個什麼病呢?根據古書上的描述,應該就是背部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

現代治療這個病非常簡單,只要割開患處排掉化膿的組織液,然後用抗生素殺菌消毒,注意不要感染就行了。但是受古代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的限制,患處被衣物摩擦出血,非常容易感染,進而演變成敗血症,這在古代妥妥是絕症啊。

鵝能不能加速背疽發病呢?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吃鵝吃死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倒不如說鵝肉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多吃點可以補充營養。

那麼「疽最忌鵝」這種說法來源於哪裡呢?主要是來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莫此為甚。

李時珍認為鵝肉是「發物」,會加劇風寒和瘡,但是《本草綱目》裡面有一部分是老李道聽途說的,畢竟連大便、童子尿都有,不要太認真。

而專門給《本草綱目》找茬、挑毛病的《本草求真》裡面講

鵝肉,按書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涼,有言氣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則解熱解毒,有言服則發風發瘡發毒,持論不同,臆見各一。

也就是說有人覺得可以,有人覺得不行,根本沒有達成一致。可見古代人對於背疽的認識程度也就這個水平了。

綜上所述,鵝肉殺不了徐達。但是古人相信啊,若是朱元璋真的送患了背疽的徐達鵝肉,豈不是告訴所有人他要誅殺徐達,朱元璋就算真的要殺徐達,也不用這麼明顯吧,隨便找一個隱秘的方式,豈不是更容易。

但是朱元璋也確實殺了不少功臣,從這個角度來說,朱元璋會被人抹黑用鵝殺了徐達,也就不足為奇了。

你還知道歷史上的哪些謠言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許下一期謠言終結者的主角就是你喲。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賜燒鵝,徐達吃完後淚流滿面,第二天竟然身亡,是何原因?
    在八個國公裡面,只有三個人是勉強得了善終的,唯一有爭議的人,便是排名第一的國公徐達,有人說因朱元璋猜忌之心殺了徐達,也有人說徐達最終因病而死。驍勇將領徐達徐達是明朝時期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將領,他也曾於朱元璋有過換命之交,在朱元璋面臨危險的時候不顧自己的安危用自己的性命來保證皇帝朱元璋的安全。
  • 徐達背上長疽,朱元璋真給他賜蒸鵝了嗎?為何會流傳這樣的故事?
    洪武十七年,徐達長背疽,朱元璋是派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去探望,再怎麼著也不會讓人家的兒子去幹毒殺父親的事。徐達在洪武十八年病死,此前一直鎮守燕京,朱元璋相當於把整個北方的軍事都交給了徐達,如果朱元璋想讓徐達死,也應該是召回南京後再下手,否則真逼反徐達怎麼辦?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和劉邦一樣,朱元璋也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自他上位以後,殺掉的人不計其數,比起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胡藍黨案,連坐被誅殺的人達到15000人,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全都殺光,一時間人人自危。
  • 朱元璋分封開國六公爵,為何徐達只排第二,而劉伯溫只封了侯爵
    而與他同時代的徐達,更是明代最知名的開國將領。 然而,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時,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只能排在功勞簿上的第二位,而幾百年來被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劉伯溫,更是只被封了一個小小的伯爵。 這又是怎麼回事,究竟朱元璋在明朝初建的人事安排上,葫蘆裡賣著什麼藥呢?
  • 明朝第一功臣徐達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嗎
    今天討論一下,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到底是病死還是被朱元璋殺死的。徐達號稱開國第一功臣,追隨朱元璋,不斷消滅各路割據勢力,又揮師北伐,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戎馬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官至中書右丞相,太傅,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王。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抬上龍床,徐達醒後做1件事,朱元璋才放下戒心
    ,雖然歷朝歷代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道理,但是各個皇帝的做法也不一樣,當然在中國歷史上的這幾百位皇帝裡,恐怕屬朱元璋最有名了,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大臣,哪怕是當年跟他從一無所有打拼的兄弟,今天要講的,就是和他一起打拼從小到大的兄弟,徐達的故事。
  • 朱元璋將徐達灌醉,放在龍床上,徐達醒後的做法竟救了自己一命!
    朱元璋因為沒有錢給長輩好好安葬,便把他們入土之後在上面蓋了一層草蓆,也就只能簡單安葬一下。後來他也是為生活所迫,便削髮為僧,入了皇覺寺,後來也是出於無奈,在街邊做起了乞丐。年輕時候的朱元璋可以說是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
  • 別人都死了徐達能善終,也是因為他內心並無別的想法
    站在最高統治者地位的朱元璋對於自己手下的將領們開始有了很重的防備。為了清掉這些後患,朱元璋於是給這些名將們一個犯罪的機會,然後以此為藉口開始清除那些有功之臣。可是也有例外,有的將軍有了善終。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大將徐達,朱元璋能夠把江山打下來,有一半都是因為這個人的功勞。可是他到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
  • 朱元璋將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醒來後的反應為何讓他徹底放心
    儘管功勞巨大,徐達仍舊沒有改變之前艱苦奮鬥的生活態度,他住的宅子極其偏僻破舊,出行也是用最簡單普通的尋常車子,這與其身份嚴重不符。要知道吳王府曾經是朱元璋呆過的地方,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晉升為皇帝專屬的府邸,如果徐達接受朱元璋的賞賜不就是變相觸犯皇權獨尊的特性嗎?到時候朱元璋想要將他處死不是易如反掌?所以徐達才會竭力謝絕朱元璋的賞賜。正是這一份機智使得徐達逃過一劫,因為從一開始朱元璋就是在用吳王府試探他,如果當時徐達點頭同意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死不瞑目。
  • 太祖朱元璋晚年發動大獄,為什麼單單放過了徐達
    徐達農家出身,土裡刨食。他性情剛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長得面貌清癯,顴骨稍高,身材魁偉。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初授鎮撫,朱元璋發現徐達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徵戰四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
  • 歷史上的生死圍棋局——朱元璋與徐達的對決
    洪武年間,胡惟庸伏誅後,徐達被召回京城,朱元璋與徐達見面時,顯得尤為激動,而徐達也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在一番寒暄過後,朱元璋提出下棋,徐達內心苦笑,朱元璋的棋藝有多爛,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最終,徐達決定賣一個破綻給朱元璋,而朱也毫不客氣吃掉對方棋子,眼看,朱元璋馬上就要贏下這盤棋。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
  • 徐達去世的原因:是朱元璋讓他吃「蒸鵝」,還是因病而亡?
    後世對朱元璋爭議比較大的一條,就是他對功臣大開殺戒。民間還盛傳著蒸鵝殺徐達,即:徐達得了背瘡,朱元璋明知他不能吃鵝卻偏偏送去蒸鵝,徐達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就含淚吃下,結果瘡發而亡。野史傳說,可信度低,這種蒸鵝的記載,出現在徐達死後的一百多年。如果朱元璋真要殺徐達,可以找無數個理由。
  • 徐達為何會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他的結局如何?朱元璋對其後代如何?
    作為大明朝功績排名第一的開國功臣,對大明和朱元璋而言,徐達的地位是遠高於其他臣子的。 徐達的功績都有哪些? 徐達是最早跟隨朱元璋的一批元勳。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年僅22歲的徐達欣然應召。自此,徐達開始了他為朱元璋四處南徵北戰,開疆擴土的戎馬一生。
  • 朱元璋派徐達攻取河南、潼關,進逼大都,元順帝倉皇北逃
    朱元璋在應天調兵遣將,全力支持北伐,不僅令康茂才領兵北上到濟南跟隨徐達北伐,以增強北伐軍的兵力;而且,令湯和返回明州,督造海船,為北伐軍運送糧草。另外,朱元璋任命鄧愈為徵戍將軍,率領襄陽、安陸、景陵等地的兵馬攻取南陽以北各州郡,以配合徐達攻取河南的軍事行動。
  • 明朝開國第一將徐達,一生傳奇,最後卻死於朱元璋送的鵝肉
    咱們今天說的這個開國功臣徐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徐達據說非常貌美帥氣,可以說是帥哥了,也很高很結實。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是從小就一直在練習武藝,所以他在這一方面很優秀,功夫很好,這就為他之後去跟隨朱元璋打仗徵服天下打下了基礎。徐達和朱元璋是老鄉,他們都是安徽鳳陽的。徐達家裡一直是種地的,就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孩子。
  • 朱元璋所封的六個公爵誰的地位最高?是徐達還是李善長?
    這時,明太祖朱元璋才有了時間開始對開國功臣進行一輪大的封賞。朱元璋這一次大封功臣,從表面上看是論功行賞,讓開國元勳們都有一個正式的名分,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平衡逐漸激烈的內部矛盾。從對武將和文臣的封賞的這一動作來看,信息量還是很大的。
  • 朱元璋大宴群臣時,劉伯溫從哪三道菜看出殺機?
    但像什麼烹殺常遇春之妻做妒婦湯、給徐達賜燒鵝引他病發、給劉伯溫下毒、給朱棣剝橘子想殺他等等,那是一個比一個離奇,朱元璋仿佛活在影視劇裡,按著劇本的情節機械地上演一個個片段。當然了,最離譜的還是「火燒功臣樓」這個橋段,劉伯溫從三道菜看出朱元璋的殺機,就發生在這個故事裡。說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對當初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們產生猜疑,總擔心他們搶自家的帝位,於是想要弄死他們,以保朱家江山萬萬年。
  • 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發兵淮東,和張士誠軍隊鬥智鬥勇,攻克泰州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五(元1365年)十月十七,徐達、常遇春、馮國勝等人率領水陸大軍出發,渡江北上,開始攻奪張士誠佔據的淮東地區。朱元璋囑咐他們:如果擒獲張士誠的將領,把他們送回來,交給我處置。十月二十一,徐達率兵直奔泰州,疏浚河道,以便舟師通行;與張士誠軍隊撞個正著,將其擊敗,俘獲三十匹馬,二百艘戰船,然後駐屯於海安壩上。十月二十三,徐達統兵圍攻泰州新城,張士誠急忙從淮北調來援兵,但是被徐達擊敗,元帥王成被擒。
  • 明朝歷史上開國大將,常遇春和徐達誰更厲害?時光給您解密漲知識
    這個徐達是一個戰略家。常遇春是個戰術家,就是兩軍陣前打仗,行軍布陣怎麼殺敵,衝鋒陷陣這個是常遇春的強項,但是分析戰局,戰前謀劃,和誰結盟這是徐達所擅長的。有人說,徐達常、遇春就是這種搭配,你看兩軍陣前,徐達經常是元帥,常遇春正印先鋒官就一個衝鋒陷陣。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所以說兩個人這麼分,那徐達在常遇春上面就正常了。朱元璋也是這麼認為,要不然不可能按照這排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