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網友:很有...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你是否見過養蚯蚓致富?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

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垃圾變身有機肥!高校教師利用小蚯蚓帶動鄉村土壤修復大工程

「俗話說『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人們眼中所謂的垃圾,對蚯蚓來說卻能成為美味的食物。」中南民族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教師李立忠擁有一支特殊的「生態工程師軍隊」——小蚯蚓。這群小蚯蚓正在鄂西山區的土壤裡一點一滴地織就他的土壤修復之夢。

2017年5月,李立忠在湖北宜昌市長陽縣掛職扶貧辦副主任,他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當地家家戶戶有種植香菇的傳統,然而一旦到了多雨季節大棚內的菌棒容易長毛髮黴,丟在路邊又酸又臭,造成汙染。如何有效處理這些有礙美麗鄉村建設的農業廢棄物,改善因多年種植而日益酸化的土壤,長期困擾著當地百姓。李立忠憑藉著多年農業研究的經驗,很快就意識到這些常人眼中所謂的垃圾,對蚯蚓來說則是美味的食物。李老師介紹:「蚯蚓糞是一種有機肥,被當做緩解土壤酸化的良方。如果能將農業廢棄物通過碳氮配比,改良成蚯蚓的飼料,發展循環農業,那麼改變土壤環境、造福農民百姓的願望就指日可待了。」

很快李立忠將「高山蔬菜第一鄉」——長陽火燒坪選定為示範基地。通過土壤成分的檢測數據,他發現經過近30年的蔬菜種植,火燒坪鄉耕作土壤的PH值低於4.0,這意味著土壤酸化嚴重、肥力退化。若不及時採取措施,將大大影響當地的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基地建設之初,李老師通過多地對接,利用廢棄的香菇菌棒、尾菜,養牛場廢棄的牛糞等多種有機廢棄物,以此作為蚯蚓生長所需的養料,藉助蚯蚓消化掉這些廢棄物,再利用其產生的蚯蚓糞改良土壤。

經過五個月的試驗,這種以蚯蚓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初步實現了對土壤的修復改良。土壤ph值降低了21.05%,有機質含量提高24.36%,有效磷、速效鉀、鹼解氮分別提高23.29%、23.57%、24.83%。李立忠悉心培育的小蚯蚓終於有了「生態系統工程師」的樣子。

火燒坪蚯蚓養殖項目上的初步嘗試,引發了李立忠更多的思考:「一直以來,我國致力於將農業廢棄物加以資源循環利用,而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利用農業廢棄物中的能量,也是實現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遇到的瓶頸問題。」因此,李立忠開始著手「校—地—企」的合作模式,堅持整市統籌、技術集成、企業運營、因地制宜的原則,著力探索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2018年底,李立忠選取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紅光村,開始了恩施州利川市土壤生態治理與修複試驗基地建設的項目。利川謀道,不僅是避暑的好地方,更是以種植業與養殖業為重要產業的小鎮。正因如此,解決此地存在的的土壤酸化、農業廢棄物堆放、動物糞便堆置等問題刻不容緩。通過走訪當地農業局、實地考察有關情況,李立忠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些問題對當地農民所造成的困擾、對當地經濟發展所造成的阻礙。面對這樣亟待解決的困境,李立忠經過多方協調,很快便開始了新一階段的生態修復與治理研究。

2019年1月17日,李立忠帶領著自己的學生,協同多位農戶,完成了玉米秸稈、豬糞、廢棄的香菇菌棒的堆置。6月9日,正式引入了蚯蚓種,次日便建成蚯蚓棚,為蚯蚓生長提供了一個合適的生長空間。緊接著布施尾菜、餐餘垃圾。在這裡,李立忠注重因地制宜,講究「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綜合利用」,利用當地種植業和養殖業所帶來的廢棄物,如玉米秸稈、香菇菌棒、牛糞等,作為蚯蚓養殖的基料。隨著蚯蚓生長,其產生的蚯蚓糞可與土壤調理劑一起發揮改良土壤的作用。有了火燒坪示範基地的經驗,紅光村示範項目的開展更加順利。

「2019年7月在謀道鎮紅光村開展了蚯蚓處理餐餘垃圾試驗,處理時間6個月,處理效果良好;2020年5月8日在涼霧鄉老場村選取公路沿線40戶農戶開展蚯蚓處理農村餐餘垃圾推廣示範,效果很好;2020年4月15日在硃砂屯村3組朱康生玉米移栽地裡開展玉米秸稈腐熟作有機肥移栽玉米試驗。目前玉米已收穫,較泥土覆蓋增產7.8%……」每一階段成果的試驗成果李立忠都一筆一划用心記下,「我們計劃2020年底前處理禽畜糞便3000噸,菌棒400噸、餐餘垃圾8噸、汙泥1500噸。產生商品有機肥蚯蚓糞3000至4000噸……」在他的傾心培育之下,利用「生態系統工程師」進行土壤修復的方法走向產業化,為湖北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提供生態治理藍本。未來李立忠的目標就是要把小蚯蚓培養成為合格的「生態系統工程師軍隊」,為改善與修復、穩定萬千國民的生計而努力。

(原標題: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變廢為寶)

來源:綜合自@人民網、楚天都市報

流程編輯:U016

相關焦點

  • 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變廢為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 女大學生養上億條蚯蚓,每天靠吃上百噸「垃圾」賺錢?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而蚯蚓生產出的蚯蚓糞已用於石榴、藍莓、葡萄、辣椒等農作物種植。
  • 小蚯蚓大作為 每年為西昌「吃掉」糞便及各類垃圾5萬餘噸
    提起蚯蚓,你的腦海裡浮現的是怎樣的情景呢?髒、臭、腥…只怕人人都是避而遠之吧。不過,在西昌高草鄉卻有一個90後女孩,把蚯蚓當成「寶貝」,每天捧在手裡,成為了上億條蚯蚓的「媽媽」。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走進西昌——蚯蚓糞生產基地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12月6日走進位於涼山州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的蚯蚓糞生產基地。網紅們看見許多婦女在翻挖養殖蚯蚓的泥土,加工秸杆和樹枝枯草的機器在轟鳴,還在不少工人在操作著機器,這片104畝的土地上,數不清的蚯蚓正在泥土裡活動……目前該基地用蚯蚓已經處理各種糞便3萬噸,園林綠化樹枝秸稈2萬噸,實現生物資源循環利用,利用其糞便拓展種植養殖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融合。
  • 生產有機肥再產食用菌丨「蚯蚓工廠」裡的循環農業是條致富好路
    這裡有2800餘萬條蚯蚓繁衍生息,每天可吃掉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10餘噸,相當於這些蚯蚓的總「體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北興村正是藉助「蚯蚓工廠」,在今年嘗試搭建起循環農業產業鏈,藉助自然界的力量,生產有機肥替代機械肥料,更近一步發展起優質食用菌種植產業。這條綠色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讓村屯更美、鄉親更富。「蚯蚓工廠」年吞秸稈、垃圾4000噸6月8日,記者來到賓縣北墨蚯蚓養殖專業合作社。
  • 茶園放豬 蚯蚓施肥 厲害了陝西綠色種植新模式
    漢中西鄉:茶園放豬 一舉四得今年51歲的周在平被鄰裡們稱呼為「茶香豬倌」,是因為他養的豬可不一般,除了吃普通的飼料外,這些豬每天都要到有機茶園裡吃草,這樣養出的豬更生態,還能賣上好價錢,更讓人驚喜的是,這些放養的豬不僅吃能把有機茶園種的雜草吃掉,還能刨食土裡的害蟲,給地鬆土,排洩的糞便也是很好的肥料,一舉四得。
  • 想養蚯蚓餵雞,不知道如何操作?先弄清楚蚯蚓吃什麼再下手不遲!
    農村有句諺語:千算萬算,開口的莫算。意思就是想要靠養殖致富,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到頭來能不能賺是個未知數。因為不管你管理得好與壞,每天都要供給它們吃,當然吃得越多成本就越大。所以就有聰明的農民朋友動起了腦筋,以種供養;以養合理消化粗糧而轉化為經濟效益。例如用紅薯藤與禽畜糞便養蚯蚓,再將蚯蚓餵雞;蚯蚓糞、雞糞當有機肥再次還田。如此循環利用,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養,也就就得"有利可圖"了。
  • 瓊北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培育蚯蚓生產優質有機肥
    沒錯,量詞是「噸」,「工人」則是蚯蚓。這200噸蚯蚓「工人」吃垃圾,產「寶貝」,拱出了高科技生態大產業。  日食垃圾100噸  排出優質有機肥  隨著肖義光一道,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他的瓊北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
  • 四川:女大學生養數噸蚯蚓,獲得感人外號「蚯蚓媽媽」,眾人叫屈
    四川西昌一位女大學生畢業後自己創業,養殖了幾億條蚯蚓,重量一萬多斤。她被當地人稱為「蚯蚓女孩」或「蚯蚓媽媽」。有網友表示:這個外號未免太難聽了吧!當地人太壞了!在大家的認知中,大學生畢業能幹什麼?通常情況下,女孩會非常討厭這類動物,就像見到毛毛蟲一樣,渾身都會起一層雞皮疙瘩。然而,就是在絕大部分人眼中很噁心的蚯蚓,大學畢業的女孩卻義無反顧地進行了養殖。到了如今,女孩養的蚯蚓數量達到了幾億條,總重超過一萬多斤,當真是恐怖如斯!
  • 現在有地方搞電蚯蚓潮,對土壤,生態有多大的影響
    這種東西,也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但凡有一些電子經驗的無線電愛好者都能自己購買到一些零件自己組裝一個。但是,這種東西對於土地的破壞作用就非常大了。其實,在很多的農村地區,隨著多年農藥的使用,引起了土地農藥殘留,野生蚯蚓的數量已經非常非常少了,我們翻地的時候,近幾年已經很少見到大的蚯蚓了。
  • 電捕蚯蚓,農民被罰200元,網友:敬畏生態起碼罰2萬
    蚯蚓是環節動物之一,又名地龍、曲蟮、堅蠶、寒欣、鳴砌等。在我國分布廣泛,有200多種,主要品種為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等。在農村,蚯蚓比較多,有好多用途。有的農民釣魚,直接從地上挖蚯蚓做餌料。還有的農民挖點蚯蚓餵養土雞。另外,蚯蚓是藥材,可以治病。
  • 這種肥料精能讓花兒爆盆,羊糞、雞糞、蚯蚓糞、魚骨粉等都不如它
    而我們很多花友在種養花卉苗木時,都很注重用羊糞、雞糞、蚯蚓糞、魚(骨)粉等有機質含量豐富的肥料,往往忽略磷酸二氫鉀等化學肥料的配套使用,總是不能把花卉養好。今天肥料湘軍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羊糞、雞糞、蚯蚓糞、魚(骨)粉等有機肥料及磷酸二氫鉀在花卉上的正確用法。
  • 海南廣鑫牧業有限公司大力養殖蚯蚓
    摘要:海南廣鑫牧業有限公司在發展黒山羊養殖的同時,利用養殖場的羊糞和牛糞進行了蚯蚓養殖,該公司負責人廖娜表示,海南是全國重要的熱帶農業產地,又是重要的生態農業省份,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因此發展蚯蚓養殖業有著廣闊的前景。
  • 廚餘垃圾太多怎麼辦?引進日本蚯蚓吃掉它
    他們帶去的「綠動未來」項目聚焦利用蚯蚓堆肥的方法實現廚餘垃圾資源化循環再利用。目前這一技術已得到應用推廣。  學校門口養蚯蚓  選中「垃圾殺手」  「每天都有大量廚餘垃圾從市中心運往郊區,其中絕大部分都只採取傳統的焚燒或填埋方式處理。我們希望能有效利用這些廚餘垃圾。」
  • 花友自製「蚯蚓箱」,廚餘垃圾變花肥,養花種菜,不用買土買肥料
    對於瘋狂的花友們來說,翻垃圾箱拾花撿花盆已經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有花友隨身攜帶塑膠袋,路上撿貓狗糞便、上山挖土撿羊糞蛋也已經司空見慣,這不最近又有花友玩出了新花樣,在家裡養蚯蚓。說起蚯蚓,大家都知道那可是植物的好朋友,它本身可以改良土壤,然後還會吃掉我們家裡的廚餘廢料後產生蚯蚓糞和蚯蚓茶(尿),這兩種東西可是養花的上好肥料,如果有喜歡釣魚的朋友還可以用它們來釣魚。
  • 電擊捉蚯蚓,一年上萬噸?不容忽視:地下產業鏈背後隱藏的土壤生態危機
    半開、全開的蚯蚓曬制蚯蚓工藝很簡單,將蚯蚓剖好在水盆內衝一下,就可以一條條地搭在鐵絲槽上,以海南的太陽,一天就能將剖好的蚯蚓曬乾。煙塘部分村民靠電捕蚯蚓發家致富,在當地街上蓋起來了漂亮的小樓。村民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捉蚯蚓在村民裡很普遍,煙塘這個小地方捉蚯蚓的人都不止幾百人。僅僅是煙塘村大小蚯蚓收購點就數家。
  • 電魚逐漸消亡,爭議了十五年的「電蚯蚓」,2021年還能躲過?
    1、電蚯蚓的興起任何事物的興起,定有它的緣由,憑空而起的事情少之又少,本文的電蚯蚓設備產生,便是得益於它的「另類需求」。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是我國歷史四大藥都之一,如今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藥集散中心,每年成交額達100多億元。
  • 電蚯蚓機讓2.5億㎡土壤失去活力?聳人聽聞!專業養殖了解一下
    蚯蚓產業化下,電蚯蚓並不經濟蚯蚓的第三個用場是曬乾後可用於生物製藥、製作化妝品等,這大概是目前市場需求擴大的主導因素。而比較大的市場需求,基本上就不能靠把電瓶插在地裡這種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來滿足。目前蚯蚓的人工養殖技術十分成熟。
  • 灣區故事|小蚯蚓大產業 有機肥前景廣
    每天與蚯蚓、牛糞打交道,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鏟屎官」,李嘉林卻說,鍾愛這份有挑戰性、有前景的工作,也期待帶動更多香港青年進入蚯蚓養殖和有機農業領域。曾走不少彎路 蚯蚓大賣添信心「最初我是想以有機肥種植火龍果,用最乾淨的土壤種出最乾淨的水果。曾博士給我指了一條路——蚯蚓培育有機肥。」李嘉林說,蚯蚓能將有機物、微生物和生長因子合理地結合起來,能改善土壤環境,達到抗病、增肥、增產的目的。
  • 用「地龍儀」團滅蚯蚓的行為,該出手管管了
    近日,有人在佛山順德的河堤基圍用機器電蚯蚓。這種電蚯蚓的機器俗稱「地龍儀」,電商平臺有售,不少商家已賣出幾百上千臺了。據介紹,「地龍儀」能產生13000伏電壓,用「地龍儀」捕蚯蚓,八平米左右範圍內的蚯蚓幾乎「團滅」。一天兩個人操作,能有四五十斤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