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長賢 編輯|匡吉
作為一款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車新物種,自11月16日正式發布以來,滴滴首款定製網約車D1正在引起廣泛的關注。
按照滴滴的官方說法,D1由滴滴聯合比亞迪共同設計開發,基於滴滴平臺上5.5億乘客、上千萬司機需求、百億次出行數據,針對網約車出行場景,在車內人機互動、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進行定製化設計。
12月4日,作為首批受邀媒體之一,出行百人會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試乘試駕了滴滴D1,對這款車及其背後的運營體系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體驗。
此次參加試乘試駕的媒體近50家,但汽車媒體很少,更多的是地方媒體、科技媒體。而滴滴也是第一次組織媒體試乘試駕,也許是缺少經驗,並不像所有主機廠的類似活動一樣,嚴格審核媒體的試駕資格。因此,活動中真正參加試駕的媒體並不多。
那麼,滴滴為什麼將長沙作為這款定製網約車的首個落地運營城市呢?
原因很簡單,D1的代工方比亞迪的工廠就在長沙,近水樓臺。而且,此次試乘試駕的場地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也很有特色,是目前國內市場需求結合度最高、測試場景類型最豐富、綜合配合服務最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有一定的明星效應。
一
在試乘試駕之前,滴滴D1的產品經理介紹了這款車的基本參數。
D1整車長4390mm,寬1850mm,軸矩2800mm,軸長比63.8%。這是一款純電動車,續航裡程418km(NEDC),能耗為12.8kWh/100km,快充半小時,電量就可以從30%充至80%。
他認為,作為共享出行新物種,D1具有四方面的優勢:超級安全、越級體驗、智能高效、可迭代。
所謂超級安全,是指D1在駕駛、運營、電池三方面相比市場上的網約車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在駕駛安全方面,D1是15萬元以內網約車型中,首款全系標配L2級輔助駕駛系統的車型。其中,AEB主動剎車系統在急行遇障時會自動剎車,保障司乘安全,同時有效降低追尾及行人碰撞事故。
LDWs車道偏離預警功能也很實用,在未打轉向燈的情況下,D1通過儀表警示、聲音、方向盤震動提醒司機。
對於長時間駕駛的網約車司機來說,DMS駕駛行為提醒更是非常必要的功能。駕駛過程中,如果有打電話、故意遮擋的行為,或者閉眼等疑似疲勞駕駛的動作,系統會組合識別綜合疲勞徵兆,避免安全隱患。
在運營安全方面,D1提供了人臉登錄、掃碼登錄兩種形式,通過將車、人與滴滴車主APP三位一體的綁定,司機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可以登錄系統,開始接單服務。司機還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滴滴鍵」一鍵接單,不用在行駛過程中操作手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D1只支持一位司機登錄系統,也就是說,不支持人們常見的司機雙班倒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人不可以啟動、駕駛車輛,只是不能接單。
此外,D1對車內外都有監控設備,車外是行車記錄儀,車內是視頻監控、敏感詞監控。在司機側,D1還設置了安全求助按鈕,以備不時之需。
還有一點值得提及,如果後排乘客沒有系安全帶,車機會發出提醒指令,同時將數據上傳雲端記錄。
在電池安全方面,D1選用的是比亞迪刀片電池,在限定程度的針刺、擠壓、高溫、過充情況下,電池無起火爆炸現象。而且這款電池壽命很長,保證循環充電2500次以上,支持6年60萬公裡的運營,很適合網約車。
二
作為滴滴與比亞迪的合作車型,D1的車身上對合作雙方各有體現。
滴滴的露出最少,但很顯眼,前面兩個車門底部有明顯的滴滴橙色LOGO與「滴滴出行」字樣。比亞迪的痕跡就很多了,車頭貫穿式裝飾條上方、四個輪轂上均有BYD字樣,車尾左側底部則是「比亞迪ev」。如果稍加留心,會發現兩個尾燈上還有BYD DESIGN,車尾貫穿式裝飾條中間則是BUILD YOUR DREAM。
從產品定義上來說,D1的確在百年汽車史上開創了一個先例,具有A級車的尺寸,B級車的軸矩,還有C級車的腿部空間。
除了後排超大的腿部空間,在試乘環節,D1最受媒體稱道的有三方面:
首先是右後側的移動電滑門,無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還是穿裙裝的女士,都可以上下自如。在電滑門旁邊,還安裝了一個橙色的扶手。停車狀態時,乘客可以通過物理按鍵開關車門,司機則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開關車門,但在行駛狀態中,此功能自動失效。
據滴滴方面表示,D1的單側電滑門設計,是為了讓乘坐者的上下車體驗更好,而設計在右側則是鼓勵乘客從右側上下車,更加安全。
其次是後排座椅加熱功能,司機可以在中控大屏上啟停、調節,此功能並不鮮見。有趣的是,乘客上車前還能通過滴滴出行App遙控座椅加熱,調節車內空調溫度、風量等。
最後,還有一個很酷炫,也很實用的功能:彩虹接駕燈。當乘客呼叫D1時,平臺會派發一個彩虹顏色與迎駕車輛匹配,「彩虹接駕燈」讓乘客更方便找車。
此外,D1在前排座椅後面還設置了杯架、USB接口與智能娛樂大屏,不過,大屏是選裝件。
三
在試駕環節,我開著D1在測試區轉了兩圈,切身體驗到這款車對司機的友好度。
D1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了舒適的司機座椅,加上透氣材質、電動腰託,讓司機在長時間駕駛工作中減緩疲勞。在中控臺前方,有兩個USB接口,D1還為司機設置了「司機工具箱」,重要物品可以隨身帶走。
D1的駕駛模式分為經濟、運動兩種模式,無論哪種模式,都不會驟啟驟停,充分照顧了乘坐者的感受。
最後,值得重點提及的是D1的運營定製智能車機系統。
司機除了可以手機APP接單+桔視基礎功能外,D1具備8項結合車輛系統與實時狀態的司機專屬智能運營服務:人臉登錄、接單、熱力圖、行程導航、語音助手、安全求助、智能充電維保,與附近車主服務。
支撐這些功能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存在——滴滴智能車輛管理中心,不但可以實時監測在線車輛的運營狀況,更是支持整個體系安全運營的後方保障。
要說為D1找不足之處,肯定有,比如可能出於成本考慮,沒有後視鏡加熱功能。此功能對於無論寒暑雨雪,都要出車的網約車司機來說,肯定是個高頻剛需。
不過,也不用擔心,滴滴D1的產品經理表示,D1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迭代進化。
除了硬體,他重點提及了三方面。一是車機系統,將結合司機體驗,不斷優化新功能。二是BMS熱管理系統,將根據不同區域的運營條件,優化控制參數。三是AEB系統,結合滴滴安全場景,優化識別能力,提升控制精度。
據了解,這款定製網約車即將於12月15日正式登陸長沙,第一批投放車輛的規模是1000輛,只對網約車司機開放,且只租不售。
目前,針對D1這款車型的司機招募工作正在展開。再過一周,長沙市民通過滴滴出行App打車時,搭乘的有可能就是這種閃爍著彩虹接駕燈的滴滴「小綠車」。
結語:
活動結束後,我發了個朋友圈,簡單談了一下試乘試駕初體驗。
有位新造車公司高管悄悄告訴我,他截屏發在了公司高管群,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據說,這家公司早在兩年前就研發了針對網約車市場的車型,很多設計、功能與D1不謀而合。他說很看好這個市場,並建議公司儘快啟動。
試駕時,滴滴方面的教練向我透露,目前公司接到不少購車意向,不只是網約車司機,還有普通消費者。
由此看來,滴滴D1不僅是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車新物種,還是一條「鯰魚」,將攪動整個汽車出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