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的重大舉措。
雲帆風正勁,豪唱啟新航。著眼於讓優秀文化「立」起來、「活」起來,文化厚重、「家境殷實」的河南省近年來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富礦,著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尤其是在特色小鎮創建中,注重融入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精心打造「旅遊+」系列業態,不斷推出「有溫度、有故事、有品位、有體驗」的文旅新產品新服務。
如今的中原大地上,一批「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的特色小鎮正在誕生,八方遊客循著故事來、帶著故事走,切身感受到了「城鄉互動、文旅融合、獨具魅力」的旅遊新體驗。
禹州市神垕鎮:
一項技藝與千年傳承
6月12日清晨,中原腹地許昌市飄起了濛濛細雨。求是記者參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隨車從禹州城區西行30公裡,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神垕鎮。
神垕鎮鈞瓷街藝術品市場。 張少義 攝
十天前,也就是6月2日,神垕鎮入選河南省第一批省級「美麗小鎮」公示名單。而更早前,2016年10月,神垕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10月,神垕鎮入選國家級經濟發達鎮。
「神垕是傳承千年的『中國鈞瓷之都』。鈞瓷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神垕人慧心的體現。」神垕古鎮管委會紀工委書記王洋向記者介紹起小鎮歷史來神採奕奕。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鈞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古有「進入神垕山,七裡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邊天。客商遍地走,日進鬥金錢」的美譽。
「現如今,我們神垕鎮被越來越多的遊客譽為『活著的古鎮』。」王洋介紹說,近年來神垕鎮以鈞瓷文化為切入點,啟動總投資50億元的綜合旅遊開發項目,結合現代技術對神垕老街進行保護性開發。鈞瓷古都獲得新生,連結起了歷史與當下、藝術與生活,催生了文化與經濟發展之「雙效」價值,提升了「有品質」的社會生活新樣態、新模式。
孔家鈞窯藝術品展示。 張少義 攝
在鈞窯藝術創意空間,57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正在細緻地指導青年學徒製作陶胚。
這位「守藝人」,出生在有著濃濃鈞藝氛圍的神垕古鎮,從一個玩泥巴的小孩逐步成長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在過往的歲月中,孔相卿帶領孔家鈞窯在鈞瓷窯爐、釉色、造型、工藝方面大膽創新,在鈞瓷界、陶瓷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鈞瓷作品《偉人尊》《豐尊》《國泰鼎》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孔相卿告訴記者,鈞瓷是活著的瓷種,就像窯變一樣,一直在發生著新的、神奇的變化,常變常新、再變更新。而想要變,就要從工藝和技術等方面不斷革新,創造鈞瓷藝術新的輝煌。
想把鈞瓷技藝傳承下去的,還有神垕鎮一大批80後、90後新生代。年輕一輩力量的加入,正讓古老的鈞瓷藝術煥發新的活力。
神垕古鎮鈞瓷小店展示的藝術品。 張少義 攝
「95」後範玉佩經營著一家鈞瓷創意小店。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講述了激勵自己離京返鄉創業的動力。幾年前,她還是「北漂一族」。「給別人打工久了,我就在想,為什麼不回家鄉自己做,我們可是背靠著神垕古鎮這麼好的資源。」
「院子和房子都是自家的,生活成本也不高。老公製作我銷售,平日裡我們互相交流創作想法,日子還挺美的。」範玉佩笑著說,「我想將現代美術的技巧和構思融入到鈞瓷的創作中,也在考慮通過網際網路直播等銷售途徑,將鈞瓷帶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鄭州市建業電影小鎮——
「一路有戲」與百年記憶
當衣食無憂成為一個個家庭觸手可及的現實,精神上的追求更能衡量生活的幸福指數。
6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不期與建業電影小鎮來了一次「奇遇」,享受了一場中原文化的盛宴。
這座主打「穿越感」和「沉浸感」的小鎮,自2019年9月開園以來迅速收穫人氣,成為鄭州市新晉「網紅打卡地」。
復原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鄭州市貌。 張少義 攝
建業電影小鎮工作人員張紅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電影小鎮以整理、挖掘、保護、傳承中原文化為己任,通過電影新手法講述中原老文化,引入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傳承人提供了良好的展演平臺。在這裡,每一個用心體驗的遊客都可以找到另外的一個自己,分享快樂、傳遞幸福。」
走進小鎮,從踏上電影大道這一刻起,記者就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起雲湧的老鄭州。豫昌百貨商行的櫥窗正在展示當季最時髦的旗袍。「號外,號外」,報童叫賣著最新的報紙,鐺鐺響的電車拐過街角。
街面上,一群群遊客換上了心儀的舊時服裝,正興致勃勃地與利興麵包房、瑞豐祥綢緞莊、尚金鐘脂粉店等年代老店「邂逅」。電影工坊裡,不少的遊客欣賞著各種影視特效的神奇,體驗了武林高手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的感覺,也感受了火海逃生、漫遊宇宙的刺激。
泥塑藝人劉永佔和他的作品。 張少義 攝
泥塑藝人劉永佔告訴記者,「各方遊客來電影小鎮可以全方位體驗『演、玩、吃、住、購』,非遺傳承項目很受大家歡迎。我在這裡開店見證了人們的幸福,自己也很快樂。」
建業電影小鎮的太極拳表演。張少義 攝
一路穿行,銀幕裡的光影夢境轉化為遊玩裡的身臨其境。記者和一群遊客無意闖入《一路有戲》夜場的繁華。時光匣子恍如一座時光長廊,見證鄭州城市記憶的百年光景。遊客無論男女老幼,皆在歡聲笑語中享受著「演在故事裡、玩在大片場、吃在電影中」等妙趣橫生的樂趣。
鞏義市長壽山風情古鎮:
一條街與百萬遊客
「詩」和「遠方」的珠聯璧合,近年來在「中國詩歌之鄉」鞏義市大放異彩。
山水景觀豐富,自然風光秀美。這裡是河洛文化的搖籃、「詩聖」杜甫的故裡。在洛河之濱,曹植寫出了光彩照人、千古流傳的不朽佳作《洛神賦》。
把山水轉變成產業,把旅遊轉化成生產力,「宜居宜業宜遊」的鞏義市著力推進全域旅遊,山地度假、文化體驗、鄉村休憩、旅遊演藝、健康養生、戶外運動等旅遊業態不斷豐富。
長壽山風情古鎮。 張少義 攝
2017年5月,在4A景區長壽山腳下,風情古鎮拔地而起。小鎮吸納了商戶400餘間,匯聚南北特色小吃500餘種,同時涵蓋手工作坊、非遺展示、民宿客棧等項目。自開業以來,風情古鎮人氣持續爆棚,成為中原地區體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美食體驗地之一。
6月16日下午,記者在古街上穿行,實地採訪遊客和商戶。兩側的小吃店不斷傳出叫賣生意的吆喝聲,岐山臊子麵、長沙臭豆腐、雲南鮮花餅、東北醬香餅、仙桃鍋盔等應有盡有。
小吃多種多樣,街上的商戶卻基本是當地群眾。此前,竹林鎮分批組織當地群眾到武漢、成都、西安、杭州、沙縣等地學習烹飪,同時還吸引陝西馬嵬驛、河北太行水鎮、孟津魏家坡等地餐飲商家加盟。
風情古鎮「網紅」——餵莊牛肉水煎包。 張少義 攝
「遊客太多,俺店的生意都忙不過來。」風情古鎮的特級「網紅」——餵莊牛肉水煎包店老闆王曉斌告訴記者,在自家僅有30多平方米的店鋪裡,最高峰時一天平均賣出七千個水煎包,營業收入達到1萬多元。
廣受歡迎的曌亮香坊繡品。 張少義 攝
「以前這裡是荒山溝,現在是『聚寶盆』。自從山下建成這條特色仿古街,吸引了百萬遊客觀光旅遊,帶動近千名村民就地就業。」竹林鎮黨委常務副書記閆龍濤告訴記者。
有景看,有飯吃,還不夠。目前,竹林鎮又開始在長壽山景區旁規劃建設「溫泉小鎮」和「國際汽車營地」等項目。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各地遊客將感受到更好的文化樂趣,獲得更舒適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