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68號反坦克槍榴彈,又一個本土守軍的「玩具」

2020-11-26 騰訊網

槍榴彈在二戰時的表現雖然不是很搶眼,但作為一種比手擲式彈藥作用距離更遠的武器,槍榴彈還是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裝備。英國在1939年年末開始研製68號反坦克槍榴彈,作為一種應急反坦克武器,68號和當時英國其他類似裝備一樣主要用來保衛本土、訓練士兵,並沒有在前線戰場上發揮多大的作用。

英國的成型裝藥彈藥技術發展較早,這對68號的出現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或許是從波蘭戰役中得到啟發,英國開始強化步兵的反坦克能力,但是要想將反坦克炮在短時間裡普及開來並不容易,不僅受到經費、原材料方面的制約,火炮的生產加工,進入部隊後相關的訓練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相比之下槍榴彈就要簡單得多,而且英國軍事委員會似乎也受到瑞士相關實驗工作的影響,於是決定自行研製反坦克槍榴彈。

68號反坦克槍榴彈是一種可用李.恩菲爾德步槍稍加改進後發射的彈藥,彈頭呈圓柱狀,前端不是常規炮彈的錐形,而是一個平面;圓柱內是金屬錐形罩和爆炸物,利用爆炸能量作用在錐形罩上產生向前的金屬射流擊穿坦克裝甲。

戰鬥部後方是縮小直徑的柱狀結構,內有保險插銷和慣性作用的擊針,再往後則是彈藥的穩定翼。炮彈直徑2.5英寸,總長7英寸,重894克。

接受槍榴彈發射器改裝的步槍大多都是一些狀態不太好的槍枝,它們被打上「DP」的標籤,意思是訓練用槍。槍口處安裝可以將68號塞進的短膛,利用高爆彈發射。

使用時射手需要拔掉彈藥的保險插銷,發射後內部的擊針保持在後方位置,當彈藥撞上目標停止運動時,擊針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向前衝,因為沒有保險插銷的阻擋,它將向前刺破薄薄的金屬皮並激發引信,從而引爆彈藥。

因為炮彈本身並不符合氣動學,加上槍榴彈本身的一些缺陷,68號反坦克槍榴彈的有效射擊距離為50米,為直瞄射擊;炮彈需要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命中目標才能發揮效果,也就是在垂直角左右各15的樣子。戰鬥部的金屬射流可以擊穿52毫米厚的鋼裝甲,一旦彈著點角度過大,金屬射流就不能最大限度的作用到裝甲上,從而失去破甲能力。

68號反坦克槍榴彈在1940年11月開始正式服役,事實證明它的效果甚至不如反坦克步槍,因此主要留在英國本土擔負保衛和訓練任務。因為彈藥的設計主要是反裝甲,所以炮彈的爆炸殺傷效果也不甚理想,無法用來反步兵。

儘管如此,英國從1940到1944年時仍然生產了約800萬枚彈藥,據說法蘭西戰役期間曾有大約1萬枚彈藥被送到前線,這批彈藥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很難找到使用記錄,或許前線士兵都沒幾個掌握了使用方法。另外美國和加拿大也加入了生產行列,只不過這兩個國家生產的數量相當稀少。

在整個二戰中,英國為了加強可能遭遇到的反登陸作戰,先後研製了不少帶有「中二」性質的反坦克武器,68號反坦克槍榴彈不過是其中一款而已,只不過是本土守軍又一「玩具」,基本屬於浪費資源的產物。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破甲槍榴彈解析
    其中英軍研製的68號反坦克槍榴彈還率先採用了聚能裝藥,明顯提升了破甲性能。隨後美國也研發了M9系列反坦克槍榴彈。 採用聚能裝藥的英軍No.68反坦克槍榴彈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二戰早期蘇軍也研發過反坦克槍榴彈。
  • 步兵之矛,從德國的PzB38到蘇聯PTRS,淺談二戰蘇德反坦克槍變遷
    二戰中德國的反坦克槍雖然德國在二戰爆發前仍然裝備有一戰時設計的T型反坦克槍,但是德軍認為其重量過大且穿甲能力不足,因此,主要將其配發給訓練部門用於訓練使用,德軍的作戰部隊並沒有裝備和使用這款來自一戰時期的反坦克槍。
  • 看似雞肋,卻能正面擊穿德軍三號坦克的蘇聯反坦克槍
    一戰隨著英國坦克投入戰場實用,以往突破不易的塹壕戰瞬間沒了市場,在初期坦克突擊下德軍全面敗退。有矛必有盾,刀槍不入的坦克一經投入取得不俗的戰績,對此德軍從早期混亂中驚醒,應急研製了「K子彈」(增加藥量並採用鐵芯彈頭),最高可以擊穿12-13毫米厚裝甲。
  • 疲軟的長矛,從12.7毫米到23毫米,淺談二戰美英反坦克步槍變遷史
    蘇軍是二戰時反坦克槍的使用大戶 但實際上,除了二戰時的蘇軍和德軍之外,作為同盟國的美國和英國,在二戰期間也曾裝備並使用過反坦克槍。只不過隨著美國和英國開發出了更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美英兩國軍隊在二戰中逐漸減少了反坦克槍的使用。為了讓讀者朋友對二戰期間美國、英國的反坦克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二戰時美國和英國裝備的反坦克槍。
  • 每一種榴彈對應不同的發射藥,二戰德軍槍榴彈操作還能再複雜點?
    話說二戰德軍裝備裡最沒存在感的就是槍榴彈,看了那麼多寫德軍槍炮的,就是沒見寫德軍槍榴彈的。人家在二戰時期也是裝備很普遍的好嗎?為了不讓槍榴彈獨守空閨,所以這篇狗子把它們拎出來聊聊。照理名字開,德軍當年用的槍榴彈發射器被稱之為Schiebecher,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是Schie (射擊)becher(杯子),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就把它稱為SBSB正式裝備德軍已經是1942年10月以後,並沒有趕上前期的順風仗。而之所以德國人在二戰中期才搞這麼個玩意也是為了補充手榴彈和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白。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二戰英國在坦克研製方面總體水平確實稍微遜色,雖然推出的型號多,但論性能水平無法趕超同時代其他裝甲大國的型號,一門QF 17磅炮就把英國難住,拋開最後幾天登場的百夫長坦克,天堂大英帝國居然拿不出一款裝甲底盤能在旋轉炮塔裡完整地塞進這門火炮。
  • 反坦克狗,不能走直線的火箭車,二戰中的這些武器一個比一個奇葩
    時間來到1941年,就在英國人開始接收它的時候,這輛坦克的2磅反坦克炮和30mm的裝甲已經跟不上時代了。與此同時,更大的問題出自坦克內部,這輛坦克從生產之日起就始終無法克服發動機過熱的問題。由於實在是不可靠,英國人最後沒敢讓它上戰場。造出來的1771輛也不能閒著,那就訓練新兵用吧!五."
  • 二戰蘇軍的反坦克槍小組有多恐怖?這款在測試中曾擊穿虎式側面
    在二戰前以及二戰初期,各國軍隊的反坦克手段都比較簡陋。步兵除了依靠自身攜帶的反坦克手雷可以對坦克造成傷害外,還有反坦克槍這種班組武器供士兵們使用。 有人會說為什麼不使用反坦克炮擊毀坦克,那是因為反坦克炮在當時和步兵不是一個編制,步兵班組很難調用反坦克炮,因此今天要探討的是蘇聯的單兵反坦克武器,一款竟然可以擊穿虎式坦克側面裝甲的反坦克槍。
  • 英國維克斯MC77坦克,二戰後設計,可能是巡洋坦克最後的倔強
    二戰時期英國堅持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裝甲思路,儘管實戰已經證明了這種思路並不符合需求,應該以輕、中、重型坦克劃分,但是英國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跟上,相反的是老舊思路直到二戰後仍然延續了一段時間。
  • 蘇聯鐵錘:PTRS-41反坦克槍 威力大難掌控
    因為發射相同的彈藥,所以PTRS和PTRD的穿甲性能相若,但PTRS的優點是自動裝填,能迅速對一個目標進行連續射擊。對於毀傷效果不佳的反坦克槍來說,PTRS比起PTRD來說優勢是更明顯的。但因為生產工序相對複雜,成本也較高,所以PTRS的產量比PTRD要低得多。
  • 幫助英國在戰爭初期抵禦德國坦克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
    自從坦克誕生以來,反坦克作戰就成了人類在戰爭的一個核心,沒有反坦克手段的步兵在面對坦克時,不比他們要用血肉之軀面對機槍好多少。而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早期的處境非常不妙,他們手頭的反坦克炮就只有戰前開發的QF2磅反坦克炮。那麼這種開發於戰前的反坦克炮,要如何在戰爭中應對那些可怕的德國坦克呢?
  • 英國反坦克炮和美國謝爾曼坦克的結合,如何誕生出獵虎殺手?
    盟軍必須想出一個解決方案,來應對虎式重型坦克帶來的挑戰,而這個方案就是裝備了QF-17磅炮的螢火蟲坦克。 一、螺旋上升的坦克優勢 事實上,二戰中的裝甲優勢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產物, 在戰爭之初,英軍和德國的裝甲力量相對持平,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在面對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和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時,本質上講是勢均力敵的。
  • 理念落後的步兵坦克在二戰表現如何?曾生擒虎式的「邱吉爾」坦克
    說起二戰時期的優秀坦克,普遍以蘇聯和德國的為主,次一點的還有美國的謝爾曼。但反觀英國坦克,普遍關注度並不是很高,就算被關注的時候,基本上也是充當一個反面教材。這其中就要數英國的「邱吉爾」系列步兵坦克最為顯眼。
  • 二戰時期的步兵火炮與反坦克炮的區別解密二戰各個國家的經典火炮
    說到二戰時期的各國裝備的火炮型號,大多數以步兵炮為主,而步兵炮作用是作為戰場步兵的有效支援武器和攻堅武器,除口徑較小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輕便,二戰時期日軍對於步兵炮研製工作最為特別,比如日軍的二戰著名的92式步兵炮,其重量才250千克左右,高度0.62米,但其主炮口徑卻達到70毫米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可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人偏偏又用這老兄的名字命名了一款坦克,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一、重型巡洋坦克計劃不同於二戰時期各國對坦克的輕、中、重三個噸位劃分,英國坦克是分為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兩種。步兵坦克顧名思義,速度慢裝甲厚,可以為步兵們提供足夠的掩護。
  • 二戰太平洋戰場後期英國的瓦倫丁輕型坦克日本戰車噩夢
    日本發動的突然打擊也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高潮的來臨,1941年末到1942年四月份是二戰反法西斯戰役最為艱苦的時間段,當時那段時間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郊外,英國在亞洲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說是全面淪陷,在日軍海陸空一體化的突然打擊下,特別是英軍簡直潰不成軍,當時英國在南亞的兵力組成部分,可以說是當時裝備上唯一可以跟日本一較高下的軍事力量,但卻在戰役開始之初一潰千裡,戰意全無,當時英國在日軍發動攻擊之後
  • 蘇聯的反坦克炮戰史,撐起蘇聯反坦克火力的45毫米反坦克炮
    如果熟悉二戰的朋友,都會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小口徑反坦克炮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這一點。比如德國的反坦克炮兵在面對英法坦克,只能無助的用自己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開火,試圖用他們那可憐的37毫米穿甲彈打穿英法坦克的裝甲。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
  • 二戰德國1號坦克,以拖拉機名義研製,最終橫掃歐洲
    儘管坦克在一戰時期就已經發明,但是真正成為陸軍的主角,還是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閃電戰」把坦克的運用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於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連續席捲奧地利、捷克、波蘭並擊潰比利時、荷蘭、法國,幾乎獨霸了半個歐洲。
  • 二戰末期推出的百夫長坦克,如何成為英國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
    如果提起英國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英國那些奇葩的坦克,比如說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十字軍巡洋坦克、邱吉爾步兵坦克之類的存在。畢竟英國人在二戰中因為生產了太多奇形怪狀的坦克,所以說給人一個看法就是他們只能生產這樣的坦克。但實際上英國在二戰末期設計出了英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也是這款百夫長坦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挨了核爆後,還能繼續服役的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