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維克斯MC77坦克,二戰後設計,可能是巡洋坦克最後的倔強

2020-12-17 騰訊網

二戰時期英國堅持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裝甲思路,儘管實戰已經證明了這種思路並不符合需求,應該以輕、中、重型坦克劃分,但是英國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跟上,相反的是老舊思路直到二戰後仍然延續了一段時間。

維克斯MC77中型坦克,它也被稱為巡洋坦克,可能也是英國最後的巡洋坦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設計建造,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出口到法國,因為法國在二戰期間表現不佳,裝甲設計出現了斷層,導致復國後沒有合適的國產坦克,成為二戰結束時唯一有可能繼續對外購買坦克的大國,英國正是想分一杯羹。

MC77坦克由維克斯設計製造,人們認為它的設計受到了當時正在進行的FV300實驗平臺的影響,因為兩者底盤看起來確實很相似。

坦克的基本布局為常規式,駕駛艙在前,戰鬥室在中,尾部為動力艙。引擎為一臺530馬力發動機,匹配V52型五進一倒變速箱,該變速箱在當時還是英國的高級機密,除了MC77之外,只在一些實驗坦克上使用過。發動機的排氣管、消音器等結構則借鑑了當時已經成熟的百夫長中型坦克。

坦克行走裝置採用扭杆懸掛,5對負重輪,在第1、2、5對負重輪上還有額外的輔助扭杆,以加強行走裝置的強度和越野能力。

坦克主炮為一門QF 17磅炮,口徑76.2毫米,這也是英國在二戰時期最好的反坦克炮,曾一直努力希望將它完整的安裝在坦克內。該炮穿甲能力在二戰結束的那幾年裡還算夠用,但口徑過小,榴彈威力稍顯不足,用於MC77中型坦克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因為如T-54這類中型坦克已經安裝100毫米口徑級別坦克炮。坦克還有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但沒有看到炮塔頂部機槍的設定。

坦克裝甲被簡單化,可能是出於快速生產和降低成本的考慮,全車使用厚度不高的焊接鋼裝甲,車體正面首上為55°傾斜的31.75毫米鋼裝甲,首下為36°傾斜的44.5毫米鋼裝甲,車體側後則為19毫米垂直鋼裝甲,頂部和底部為10毫米,另外在底部前方增加了額外的20毫米鋼板,用於削弱觸雷時造成的傷害;炮塔防禦相對要高一點,正面有51毫米,側面25.4毫米,後部25.4毫米,頂部12毫米。

嚴格來說,以二戰後的坦克水平來看,MC77的防護力確實不怎麼樣,甚至還不如二戰M4謝爾曼坦克的後續型號,但這種設計符合英國巡洋坦克的思想,寧可犧牲裝甲防護,也要將坦克速度提上去,這才是巡洋坦克。

MC77坦克重量約為32.8噸,長7.13米,寬2.97米,高2.6米,能跨越約0.8米的垂直牆,或1.98米的壕溝,最大公路速度大約在48千米每小時,因為車內空間比較擁擠,所以採用3人車組。

該坦克並沒有得到法國軍方的認可,因為法國當時的AMX 13輕型坦克研發已經取得進展,並且在作戰性能上強於MC77,哪怕它只是輕型坦克。另外在比利時、瑞士等國的推銷也沒有取得成功,瑞士希望購買法國的AMX 13,比利時等國則認為二戰遺留的很多M4系列坦克已經可以滿足使用,不打算花錢購買一款綜合性能一般的坦克。就這樣,維克斯公司默默地終止了MC77的研發工作,該坦克也沒有對後世坦克設計帶來某種影響。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可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人偏偏又用這老兄的名字命名了一款坦克,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一、重型巡洋坦克計劃不同於二戰時期各國對坦克的輕、中、重三個噸位劃分,英國坦克是分為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兩種。步兵坦克顧名思義,速度慢裝甲厚,可以為步兵們提供足夠的掩護。
  • 二戰末期推出的百夫長坦克,如何成為英國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
    如果提起英國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英國那些奇葩的坦克,比如說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十字軍巡洋坦克、邱吉爾步兵坦克之類的存在。畢竟英國人在二戰中因為生產了太多奇形怪狀的坦克,所以說給人一個看法就是他們只能生產這樣的坦克。但實際上英國在二戰末期設計出了英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也是這款百夫長坦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挨了核爆後,還能繼續服役的主戰坦克。
  • 重甲龜速輕坦克,蘇軍眼中的英國「情人節」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
    因此小牛們想要一款更加斯拉夫範的步兵坦克,它需要簡單粗暴,便宜耐用,便於大批量生產。 相關的設計要求被送到了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卡梅爾公司手中。其中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是著名的坦克設計生產商,幾乎提供了英國陸軍大部分的坦克。
  • 作為英制巡洋坦克家族的最後成員,彗星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如何?
    其實,在英國巡洋坦克家族中,還有一位極其特殊的成員,它作為英制坦克火炮系統的革新坦克,並沒有實質參加二戰歐洲戰場的坦克集群以及步坦協同的作戰任務。有人說,它就是一款吸取戰爭科技,面向現代化裝甲作戰的主戰型坦克,它就是英制彗星中型巡洋坦克!
  • 女王的騎士,《坦克世界》裡瓦倫丁坦克曾是二戰絕對主力
    由維克斯公司設計和製造的"瓦倫丁"步兵坦克是一種作為MK.II 型的廉價替代品而研製的。它的設計概念基於 A10E3 步兵坦克,但車體和炮塔則予以改進。由於維克斯公司屬於民間合資企業,所以它的冠名序號前沒有"A",這類型坦克的設計剛被提交到戰爭辦公室的時間剛好是在 1940 年 2 月14 日的"瓦倫丁"日後的那一天, 所以被冠以此名。
  • 幫助英國在戰爭初期抵禦德國坦克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
    考慮軍費有限的嚴峻問題,英國人很自然的就把口徑定為了40毫米口徑,這是因為他們有許多2磅炮彈,如今正好可以裝備給計劃開發的2磅反坦克炮。 (二戰中英國的磅指的是炮彈重量,這是來自於前裝滑膛炮時代的說法,因為當時習慣於以火炮發射的炮彈重量來給火炮命名和評級,英國將這個方式保留到了二戰。)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理念落後的步兵坦克在二戰表現如何?曾生擒虎式的「邱吉爾」坦克
    說起二戰時期的優秀坦克,普遍以蘇聯和德國的為主,次一點的還有美國的謝爾曼。但反觀英國坦克,普遍關注度並不是很高,就算被關注的時候,基本上也是充當一個反面教材。這其中就要數英國的「邱吉爾」系列步兵坦克最為顯眼。
  • 傾斜裝甲效能更好,為何在二戰末期,彗星坦克卻裝配了垂直裝甲?
    可為何在二戰末期,英國於1944年9月正式列裝的A34彗星坦克,卻採用了大量的「垂直裝甲」設計呢?雖說其屬於當時英國坦克分類中的「巡洋坦克」,靈活機動和高移速才是強項。至於重火力以及重裝甲等方面,也會有諸如邱吉爾坦克這樣的「步兵坦克」作為彌補。
  • 邱吉爾坦克:火力弱怎麼了?二戰坦克中的「輕坦」都沒我抗揍
    就好比英國於1941年6月正式列裝的「邱吉爾坦克」,作為英國在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坦克,雖然其型號繁雜,總計共有18種型號。各種諸如噴火坦克、掃雷坦克、坦克架橋車、裝甲搶救車等改進型更是達到了近60種。那麼問題來了,英國為何要用中型坦克的造價,打造出這麼一款裝甲防護能力、以及移速、機動等方面堪比重型坦克,火力輸出卻僅僅只是輕型坦克標準的邱吉爾坦克呢?難不成英國軍方本來就是想打造一款「輕型坦克」,結果一不小心超重了,變成了一款二戰坦克中最抗揍的輕型坦克?
  • 英國最粗製濫造的武器,編號都沒有的瓦倫丁坦克,實戰效果如何?
    好在維克斯公司這時候拿出了解決方案,此前他們拿英國的A9和A10巡洋坦克作為參考,設計出了一款被稱之為「瓦倫丁」的步兵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長5.89米,寬2.6米,高度為2.2米,裝甲也十分不靠譜,最厚的地方有65毫米,最薄弱的地方卻只有8毫米。武器上也較一般,裝備的是當時英國普遍採用的2磅炮(40毫米反坦克炮)。
  • 二戰期間戰鬥在東線的英國坦克 性能平平卻是關鍵時刻的重要外援
    二戰中,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大量美國坦克的同時,也接收了數量可觀的英國坦克。 這些英國坦克主要是「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許多人認為英國坦克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是莫斯科戰役期間。
  • 二戰太平洋戰場後期英國的瓦倫丁輕型坦克日本戰車噩夢
    而英國當時的第7裝甲旅配屬的坦克,是巡洋系列A13坦克,十字軍坦克等,瓦倫丁輕型坦克,但這些裝備還沒有抵達前線,就接到了英國方面邱吉爾下達全面撤退命令,為什麼英軍突然撤退呢,這就是要涉及到當時英國人的立場和利益方面,英國人放棄緬甸退守印度,把爛攤子交給中國軍隊殿後,他們就可以立刻把在緬甸的資源和海外僑民等集中撤回到印度,以確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緬甸的失守對我們是生死攸關的,而對英國人來無非是一個海外殖民地失去而已
  • 英國反坦克炮和美國謝爾曼坦克的結合,如何誕生出獵虎殺手?
    一、螺旋上升的坦克優勢 事實上,二戰中的裝甲優勢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產物, 在戰爭之初,英軍和德國的裝甲力量相對持平,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在面對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和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時,本質上講是勢均力敵的。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
  • 從M11/39到M15/42坦克,二戰時義大利的武器變革
    在1940年-1941年之間,義大利的坦克部隊綜合能力和英國旗鼓相當,尤其是 當時的M13/40坦克,甚至和英國的巡洋艦坦克難分伯仲。不過到了1942年-1943年之間,義大利停滯不前的坦克設計方案,導致了該國的坦克工業基礎急速下降,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已經明顯落後於其他歐美國家。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前日本坦克的研發之路
    於是,日本迫不及待的還沒等一戰結束,就從英國購買了一輛MK IV型坦克,同時抵達日本的還有一名英國的校級軍官和三名技術人員,這些隨行的英國人員是為了培訓日軍如何使用坦克的。這輛MK IV型坦克只安裝著機槍,並沒有安裝火炮,當時日本的軍用自動車調查會的首席軍官認為這種車輛不應該叫「坦克」,而應該稱之為「戰車」,這也是日本將「坦克」稱之為「戰車」的由來。
  •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文:桌面戰爭兵棋|賣萌的磚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是歐洲最主要的反法西斯力量,由於戰爭初期的失利以及法國的淪陷,英國的日子並不好過,為了能夠抵抗法西斯的入侵,英國必須要動用一切資源。二戰時期加拿大是英國的自治領,同時加拿大也沒有收到戰火的襲擾,所以就成為了英國重要的後方支援。自英國參戰以來加拿大就不斷向英國輸送物資,並且還組建遠徵軍奔赴戰場。
  • 二戰十大坦克之四,雪中送炭的「饅頭」坦克—M4
    落後的戰術思想 + 令人頭疼的升級效率在二戰爆發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都形成了一定的裝甲戰術思想,根據一戰坦克的運用,各國建立的早期裝甲作戰理論基本一致,即分為掩護步兵的步兵坦克,打擊敵方目標的巡洋坦克,在二戰開始之前只有蘇德兩國在西班牙內戰中通過實戰檢驗了這樣的戰術思想並相繼做出了改變。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北非遊騎兵」十字軍坦克
    在二戰中的北非戰場,巡洋坦克是英國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巡洋坦克機動性能好,火力強大,在對抗德國北非軍團的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湧現了多款著名坦克,其中就包括十字軍坦克。十字軍坦克速度高,懸掛系統優良,在戰場上提供了必要的火力支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遊戲中,十字軍坦克也憑藉它強大的作戰能力,受到玩家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