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甲龜速輕坦克,蘇軍眼中的英國「情人節」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

2021-01-16 騰訊網

一、維克斯公司的簡單方案

1938年的時候,英國陸軍辦公室提出了新式坦克的招標項目,陸軍的小牛犢們想要一款簡單、便宜、緊湊、堅固又抗揍的「輕型坦克」。

英國陸軍的小牛們想法很簡單,因為傳統步兵坦克的體積過於龐大,笨重,並且火力薄弱,無法為步兵提供可靠的掩護。因此小牛們想要一款更加斯拉夫範的步兵坦克,它需要簡單粗暴,便宜耐用,便於大批量生產。

相關的設計要求被送到了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卡梅爾公司手中。其中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是著名的坦克設計生產商,幾乎提供了英國陸軍大部分的坦克。

這種斯拉夫範的要求,在維克斯公司的設計師眼裡那就是小意思,連他們認真去搞的價值都沒有。

於是在38年2月10日,維克斯公司向英國陸軍辦公司提交了自己的初步設計方案。這個方案大體上是沿用之前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進行修改的,稍微加強了坦克的正面裝甲,使得坦克總量增加到了8噸。

然後坦克裝備了2座炮塔,主武器是兩挺7.7毫米機槍,引擎依然使用維克斯6噸坦克的阿姆斯特朗4衝程4缸引擎。由於坦克的設計重量增加,因此這款坦克設計方案中推測其行駛速度不會超過30公裡/小時,最大行駛距離不會超過140公裡。

這款在維克斯公司看來胸有成竹的方案,在英國陸軍的小牛們那裡受到了冷眼對待。在小牛們看來,這坦克方案也太眼熟了,怎麼看都和雙炮塔版的維克斯6噸坦克沒有任何變化。

而且你們這些摸魚佬連坦克的發動機艙的冷卻設計都不打算改一下,坦克的重量增加了,發動機的負擔也就增加了,你們是不是準備讓坦克發動機自燃?然後把我們這些可愛的小牛變成烤全牛?

小牛們忿忿的將維克斯公司提交的方案丟了回去,並且要求他們立刻展開新的設計,如果在情人節之前提交不出令陸軍滿意的方案,那可要小心寶寶發牛脾氣了。也正是因為如此,瓦倫丁坦克並沒有獲得什麼項目編號。

二、情人節和情人坦克

由於引起了陸軍小牛們的不滿,維克斯公司的設計師們不得不立刻設計新的方案,他們只有4天的時間完成設計,情況非常的緊迫,但是自己種的苦果,含著淚也要吃完。

設計師們改變了思路,這一次他們決定利用手頭現有的A-10巡洋坦克作為參照目標。儘管它的總設計師卡登爵士在1935年的時候不幸死於一場空難,但是A-10巡洋坦克已經得到了陸軍辦公室的肯定,並計劃在38年7月正式投產。

在參考了來自西班牙的情報以後,工程師們以A-10坦克為基礎進行了修改,新的方案計劃將坦克的主裝甲增加到60毫米,車身兩側的裝甲厚度為20毫米,尾部裝甲為60毫米。

因為來自西班牙的情報顯示,脫離步兵支援的坦克,很容易被敵人從坦克的後面發動的攻擊所摧毀,它們的後部裝甲不足以承受20毫米機炮或者37毫米戰防炮的火力。

工程師們還對炮塔做了一些調整,根據西班牙戰爭的情報來看,A-10的梯形垂直炮塔並不能提供可觀的防禦效果,為此工程師們為新式坦克設計了一個低矮的圓柱形炮塔,以期提高炮塔的防禦性。

同時這個新式炮塔的裝甲厚度達到了65毫米,它還裝備了和瑪蒂爾達坦克同款式的40毫米坦克炮和一挺同軸機槍。

理論上來說這種天坦克已經很堅固並且火力比較可觀了,不過為了坦克在戰鬥中的安全考慮,設計師還在坦克炮塔上安裝了一部煙霧彈發射器,炮塔的頂部還預留了安裝機槍枝架的孔槽。

這個新的設計在當時來說雖然並不如瑪蒂爾達坦克那樣簡單堅固,不過總體來說它的防禦性能已經很強了,並且它只比A-10巡洋坦克重了1.7噸,裝甲卻大幅度的得到了加強。如果非要找到一個缺點的話,那就是工程師們為了便宜,為坦克選擇了一臺140馬力的發動機。

不過為了保證發動機不會起火燒死那群陸軍小牛們,工程師們特意為發動機準備了兩個散熱器。而這個型號的發動機也非常的爭氣,它向來任勞任怨,幾乎從來不會暴力抗議。

由於坦克設計的過於緊湊,所以車組限定為3人,分別是駕駛員,炮手和車長,後者兼職裝填手和無線電操作員……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節省的是不是哪裡不太對勁?

新的設計方案趕在情人節當天提交給了陸軍辦公室,陸軍對於車長一人多職的事情並不在意,它被命名為瓦倫丁坦克,並得到了生產批准,因為是情人節時提交的設計方案,所以它又叫做「情人坦克」。

因為歐洲局勢的越發緊張,英國陸軍的訂單劇增,僅從38年3月到39年4月,瓦倫丁坦克就生產了多達625輛。而在1941年的時候,大英國協在當年總共生產了1420輛瓦倫丁坦克,並且還為它更換了57毫米坦克炮,以加強它的反坦克能力。

三、瓦倫丁坦克在蘇聯

1941年的時候,小鬍子希特勒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揍得蘇聯西部軍區丟盔棄甲,一瀉千裡,為此英國決定援助蘇聯,以節制德國的擴張步伐,瓦倫丁坦克也在這些援助物資當中。

1941年11月的時候,第一批英國的「情人」坦克出現在了蘇德戰場上,蘇聯第五機械化軍下屬的第136坦克營,在莫扎伊斯克保衛中首次裝備了瓦倫丁輕型坦克。儘管這種坦克的速度比較慢,但是它們能夠承受大多德軍坦克的攻擊,並摧毀德軍大多數輕型坦克。

相比蘇聯的T-60坦克來說,這種英國坦克的損失率竟然和T-34坦克差不太多,有時甚至還要低一些。因為多數時候,那些蘇聯坦克手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踩著油門衝了出去,然後被德軍打成一堆廢鐵,而緩慢的瓦倫丁只能被投入到防禦作戰或者支援步兵的作戰中。

到41年12月,蘇聯一共接收了216輛瓦倫丁坦克,它們大多數都在高爾基工廠接受過改造以適應蘇聯的寒冷天氣,同時為了減輕後勤壓力,這些坦克大多都被換上了蘇聯的45毫米坦克炮或者57毫米坦克炮,甚至一些個別型號的瓦倫丁還被安裝了蘇聯自己的76.2毫米坦克炮。

瓦倫丁坦克還參加了莫斯科戰役,它們和T-34坦克以及KV-1坦克一起成功的阻擋了德軍前進的步伐,為保衛蘇聯首都莫斯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在1942年到1943年,大量的瓦倫丁坦克參加了高加索戰役,它們是從「波斯走廊」運抵蘇聯高加索地區的。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軍區的蘇軍坦克部隊幾乎一大半裝備了外國坦克,其中有著大量的瓦倫丁坦克。

其中參加了高加索戰役的第五近衛坦克旅完全裝備了瓦倫丁坦克,這些慢悠悠的坦克非常的適合在高加索這種複雜的地理環境下打防禦戰。

1942年9月26日,第五近衛坦克旅參加了格羅茲尼戰役,當時該旅裝備有40輛英國瓦倫丁坦克,3輛T-34坦克和1輛BT-7坦克。

它們在阿爾漢奇山谷阻擋了德軍的前進,摧毀了38輛德軍坦克,1輛突擊炮,24門反坦克炮和6門德軍火箭炮,同時還打死打傷了大約1800名德軍士兵。而第五近衛坦克旅僅損失了2輛T-34坦克和8輛瓦倫丁坦克,傷亡268人。

蘇聯第19坦克團同樣裝備了大量的瓦倫丁坦克,該團在1943年的時候參加了第二次克裡米亞反擊戰,並在1944年跟隨蘇軍解放了被德軍佔領長達2年的克裡米亞。

這些坦克在蘇軍部隊中一直服役到戰陣結束,並且它們深受蘇軍步兵和騎兵的喜愛,因為它們不會飆的太快,同時可以為士兵們提供可靠的支援。

在1944年的時候,隸屬於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的第五近衛坦克旅仍然裝備有39輛瓦倫丁坦克,第三騎兵軍中裝備了30輛瓦倫丁坦克。而在1945年參加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的蘇聯第267坦克旅裝備了40輛瓦倫丁坦克。

一些蘇軍坦克兵對瓦倫丁坦克的評價也很高,例如皮尼克下士評價說:「瓦倫丁坦克是全能的,它可以更換一臺更好柴油發動機,假如在公路行駛,它大約能跑到40公裡/小時。順便一說,瓦倫丁坦克的操縱性比T-34坦克更好,它的底盤載重能力也很好,不但可以為車身加裝裝甲,還可以裝備57毫米火炮或者76.2毫米火炮,這樣它就可以對付大多數的德軍坦克了。除了它的內部空間更加的擁擠,它幾乎沒有太明顯的缺點。」

結語

瓦倫丁坦克在各方面都算不上出眾,它的設計似乎更優先考慮了裝甲,對速度和武器的需求似乎都是次要的,毫無疑問,這對瓦倫丁坦克來說是可以容忍的,它們是一種罕見的多面小能手,而在其他輕型坦克中,這種對裝甲和火力的平衡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

參考文獻:

《戰爭中租借的英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坦克》

《瓦倫丁坦克1938-1945》

相關焦點

  • 英國最粗製濫造的武器,編號都沒有的瓦倫丁坦克,實戰效果如何?
    不過這輛瓦倫丁步兵坦克的優點也十分明顯,因為結構簡單,所以瓦倫丁坦克很容易進行維護,同時它的可靠性也遠遠超過當時英國任何一款坦克。在十字軍作戰裡,英國第8皇家坦克團就是裝備著瓦倫丁步兵坦克。
  • 二戰期間戰鬥在東線的英國坦克 性能平平卻是關鍵時刻的重要外援
    這些英國坦克主要是「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許多人認為英國坦克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是莫斯科戰役期間。很多人會認為「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性能與美國坦克相比並不理想,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當時美國提供的坦克是M3「李」中型坦克和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M4「謝爾曼」還沒有開始提供,因此英國坦克的性能並不差。
  • 女王的騎士,《坦克世界》裡瓦倫丁坦克曾是二戰絕對主力
    由維克斯公司設計和製造的"瓦倫丁"步兵坦克是一種作為MK.II 型的廉價替代品而研製的。它的設計概念基於 A10E3 步兵坦克,但車體和炮塔則予以改進。維克斯公司開發小組試圖在MK.II型坦克原來較輕的車體上,使用大間距懸掛和傳動部件,然後再加一定的裝甲,但是A-10巡洋坦克的體積本來就不大,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擁擠不堪的車體配上一個更小的可憐的炮塔。瓦倫丁的裝甲雖然不如同時代的,車身前後左右為60毫米,炮塔四面也只有65毫米,也算非常出色了。
  • 理念落後的步兵坦克在二戰表現如何?曾生擒虎式的「邱吉爾」坦克
    說起二戰時期的優秀坦克,普遍以蘇聯和德國的為主,次一點的還有美國的謝爾曼。但反觀英國坦克,普遍關注度並不是很高,就算被關注的時候,基本上也是充當一個反面教材。這其中就要數英國的「邱吉爾」系列步兵坦克最為顯眼。
  • 二戰中英國援助蘇聯紅軍的幾款坦克,蘇聯方面是如何評價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援助蘇聯的坦克數量相當多。就英國而言,佔第一位的是「瓦倫丁」步兵坦克,達2 394輛;佔第二位的就是「瑪蒂爾達」2型步兵坦克,達1 084輛,其中的166輛在海運中隨運輸艦一道損失掉,918輛運抵蘇聯編入蘇軍坦克兵部隊。此外英國援助的還有「提特拉奇」坦克等等。
  • 從拖拉機變身為坦克,敖德薩戰役中的蘇軍「坦克」——敖德薩坦克
    可憐的羅馬尼亞人還沒等反應過來呢,就被這些讓人望而生畏的"敖德薩"坦克擊潰了。羅馬尼亞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竟然會遭到拖拉機的攻擊。於是羅馬尼亞的步兵當場就被擊潰,而他們的屁股後面就是這些"敖德薩"坦克。
  • 二戰太平洋戰場後期英國的瓦倫丁輕型坦克日本戰車噩夢
    而英國當時的第7裝甲旅配屬的坦克,是巡洋系列A13坦克,十字軍坦克等,瓦倫丁輕型坦克,但這些裝備還沒有抵達前線,就接到了英國方面邱吉爾下達全面撤退命令,為什麼英軍突然撤退呢,這就是要涉及到當時英國人的立場和利益方面,英國人放棄緬甸退守印度,把爛攤子交給中國軍隊殿後,他們就可以立刻把在緬甸的資源和海外僑民等集中撤回到印度,以確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緬甸的失守對我們是生死攸關的,而對英國人來無非是一個海外殖民地失去而已
  • 英國反坦克炮和美國謝爾曼坦克的結合,如何誕生出獵虎殺手?
    一、螺旋上升的坦克優勢 事實上,二戰中的裝甲優勢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產物, 在戰爭之初,英軍和德國的裝甲力量相對持平,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在面對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和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時,本質上講是勢均力敵的。
  • 日本戰敗後,此人率40輛坦克向蘇軍發動進攻,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日軍指揮官發現,俄國軍隊只有輕步兵,根本沒有重炮和坦克,而自己手上的戰車聯隊卻有40輛97式和其他式坦克,池田末男當即決定,帶領坦克部隊發起衝鋒,打算強行吃掉俄國人。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可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人偏偏又用這老兄的名字命名了一款坦克,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一、重型巡洋坦克計劃不同於二戰時期各國對坦克的輕、中、重三個噸位劃分,英國坦克是分為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兩種。步兵坦克顧名思義,速度慢裝甲厚,可以為步兵們提供足夠的掩護。
  • 品味優雅的「紅茶坦克」,《坦克世界》中的英倫風情
    然而在大眾的印象中,提到英國坦克,總是會聯想到波卡基村那場被屠戮的慘劇,在遊戲中英國坦克更著實被玩家們戲稱為「慘系」,到底真實歷史中的英國坦克是不是都這麼不堪?今天,咱們就來品味一番英倫風情的「紅茶坦克」。20世紀30年代,受經濟危機大蕭條的影響,英國軍方在制定坦克設計方針時,首先考慮的不是性能,而是成本。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中堅,T26輕型坦克
    為此,蘇聯在1930年從英國引進了維克斯E型坦克,計劃在對其研究後於1931年在維克斯E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仿製工作。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決定,而誕生的坦克就是本文的主角,T-26輕型坦克。 當時生產的T-26/M1931輕型坦克有兩種構型,其中一種完全和維克斯E型輕型的構型一樣,裝備有兩個配備DT輕機槍的小機槍塔。而另一種則非常特殊,是在一個大炮塔上,套進去兩個可轉向不同方向的小炮塔,左側小炮塔配備DT輕機槍,右側配備一門37毫米坦克炮。同時還有一種被稱之為T-26TL型的指揮坦克,其特點是配備了蘇聯的制式無線電設備,並且在炮塔上有方形天線。
  • 「拖拉機+機槍=坦克?」——邱吉爾的「陸地戰艦」夢想
    可想而知,這種坦克在戰場上表現一般。能不能打中敵軍在其次,指揮官累不累死都要另說!英國早期的馬克-5和馬克-6輕坦也是雞肋坦克,只配備了機關槍,但是在法國和北非早期戰場上得到大量應用。英國由馬克-1號發展而來,後期化身巡航坦克的中型坦克,武器、裝甲都很合理,就是動力引擎和傳動裝置不行。典型的「戰場大胖子」,跑兩步就喘氣!以上坦克純屬湊數,在二戰中作用有限。
  • 二戰末期推出的百夫長坦克,如何成為英國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
    如果提起英國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英國那些奇葩的坦克,比如說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十字軍巡洋坦克、邱吉爾步兵坦克之類的存在。畢竟英國人在二戰中因為生產了太多奇形怪狀的坦克,所以說給人一個看法就是他們只能生產這樣的坦克。但實際上英國在二戰末期設計出了英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也是這款百夫長坦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挨了核爆後,還能繼續服役的主戰坦克。
  • 二戰十大坦克之九,不得不說的「傻丘」—「邱吉爾」步兵坦克
    當時英國陸軍裝備的主力坦克是早期的A11「馬蒂爾達Ⅰ」型坦克,這是當時英國支援坦克思想下典型的裝甲厚、火力弱、機動差的步兵坦克型號。但是英國軍工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落後的步兵坦克的戰術理論中機動性並不是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於是這臺比「馬蒂爾達」步兵坦克更蠢萌的步兵坦克在戰場上很快就榮獲「傻丘」的稱號。
  • 二戰英國TOG坦克,高科技和落後思想的碰撞,造就奇葩坦克造型
    TOG重型坦克是英國在二戰前夕提出的坦克計劃,主要在二戰期間執行。該坦克項目本來是想「打造一種現代化的一戰坦克」,但是這種思路嚴重脫離實際情況,即便是在大量現實面前也不願意推倒重來,其結果就是只剩下博物館裡孤零零的一輛原型車。
  • 53噸重的鋼鐵巨獸,蘇軍「152神教」的起源,KV2重型坦克
    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坦克,在三十年代中前期還算是可堪一戰的同志。但到了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隨著反坦克火炮威力的增大,可堪一戰的同志有些不堪一用了,它們的裝甲變得越來越非常不可靠,加之它們實在是跑得太快,步兵很難跟上它們,往往坦克兵一腳油門就不見了蹤跡,而等步兵找到坦克時,時常吃驚地發現這些脆弱的輕型坦克,橫七豎八的躺在芬蘭人的陣地前,一個個從不可靠的同志,變成了死掉的同志了。
  • 唯一「登陸」美國本土的日軍坦克,到了太平洋就歇菜的95式輕戰車
    一、新式裝甲騎兵—95式輕戰車日本的侵略戰爭進行到了30年代,日本陸軍突然發現自己現有的89式中戰車有點雞肋了,它看似可靠但是裝甲並不能滿足掩護步兵作戰的需求,要說裝備給機械化部隊和騎兵部隊吧,這玩意還是個小短腿,別人都跑出老遠,它還在後面像只烏龜一樣磨蹭,於是日本陸軍決定搞一種新式坦克。
  • 火力強勁可以點名,防護卻奇差:德軍靠蘇軍反坦克炮打穿蘇軍戰車
    德軍雖然以靈活的戰術多次重創英軍,但面對英軍重甲的「瑪蒂爾達」2型重型坦克卻幾乎無計可施。無論是37毫米還是50毫米反坦克炮都無法在正面對「瑪蒂爾達」取得有效擊穿。德軍雖然可以用少量88毫米高射炮來平射敵軍坦克,但高射炮大部分都屬於空軍,軍種之間協調比較麻煩。而且88炮數量太少,過於笨重,只能依託隱蔽的預設陣地展開。非洲前線迫切需要一款強力坦克殲擊車。
  • 《虎式坦克全書》選摘:1944年東線戰場上的虎式坦克
    可作戰的坦克包括營部連第1排的1輛虎式坦克指揮型、第2連的10輛虎式坦克(共編制11輛),以及第3連的11輛虎式坦克(共編制14輛)。從抵達集結陣地的坦克數量可以看出,我營的坦克出勤率超過85%。6月24日7:30,我營向蘇耶沃高地(Sujevo)發動反擊,第2連成功突入蘇軍陣地,但迫於伴隨步兵被敵重炮遏制而止步不前。右翼第121工兵營抓住時機,在第3連的支援下成功突入蘇軍防線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