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艦隊構成趨向扁平,三級艦體系優勢明顯,中國應如何跟進?

2020-12-03 火石視點

在二戰之前的各國海軍中,各艦種各司其職,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不同艦種之間的界限涇渭分明,很少有「越界」的情況出現。但最近的幾十年裡,隨著電子技術和飛彈武器的快速發展,各類艦載設備的通用性、兼容性有了巨大的進步,使得各類艦艇不斷朝著「多功能化」方向發展,各國海軍艦艇種類級別的數量明顯減少。當前的總體趨勢是,不同艦種可以裝備完全相同的艦載設備,使得各艦種的功能出現了大量的交叉重疊,這又使得不同艦種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理論上,在一個理想的「扁平化」海軍裝備序列裡,驅護艦隊的構成可以精簡成兩個艦種:一個是萬噸級的全能艦,類似於前蘇聯的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用來執行遠洋作戰任務;另一個是千噸級的常規動力輕型護衛艦,類似於荷蘭的「西格瑪」級護衛艦,用來執行近海作戰任務。原則上,這種構成方式能夠以最簡化的方式實現艦隊的所有職能,但所謂「理想」的內涵往往就是「不現實」。如果真的採用這種艦艇裝備構成,那麼對於海軍80%的繁雜任務來說,萬噸級大艦用不起(費效比太低),千噸艦艇幹不了(有心無力)。

實際上,這種艦艇構成最突出的問題,就出在噸位龐大的「全能艦」身上。全能艦的技術難度極高,至今僅有前蘇聯、美國和中國能夠製造,這裡說的是前蘇聯而不是俄羅斯,因為以俄羅斯當前的艦艇工業能力,似乎也難以支撐這種全能艦的設計製造了。而且,全能艦的造價極為昂貴,建造周期也很長,很難與其他艦艇同步更新換代。上世紀80年代的「基洛夫」級,當時的造價就高達8億美元;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大型驅逐艦,建造服役周期長達8年,這還不包括服役後數年的測試調整。

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最簡單的方式是在兩級艦艇序列中,插入一個中間級別的「次等軍艦」,用於銜接萬噸大驅和千噸輕護之間的噸位和職能空白。這樣看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實則能夠兼顧兩者的優點,是一種經濟性較好、具備「萬金油」特點的中型艦艇。

從傳統軍艦定義上來說,「次等軍艦」究竟是通用驅逐艦還是大型護衛艦,其實並不重要。因為當今「通驅」和「大護」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特別是歐洲國家,艦隊結構都朝著「扁平化」方向發展,也就是說都在減少艦種數量,而且艦種之間的差異度也在縮小,這樣確實顯著降低了海軍武器裝備體系的後勤保障難度,也進一步節省了開支。

英國、德國新建的26型和「巴登-符騰堡」級都屬於本國的「次等軍艦」,但滿載排水量超過了7000噸,比各自國家的45型和「薩克森」級主力艦艇還要大。單從噸位的角度而言,這些「次等軍艦」顯然符合「通驅」的稱呼,但從戰術定位上,它們卻更接近於「大護」的角色。

與歐洲國家相比,亞洲國家的選擇則明顯不同。日韓兩國都有基於「伯克」級的27DD「摩耶」級和KDX-III「世宗大王」級,這兩型驅逐艦都是各自國家的萬噸大驅,也就是「全能艦」了。與此同時,日本還同時發展3900噸的30FFM護衛艦和6800噸的25DD驅逐艦,韓國則大力推動4000噸的FFX-3護衛艦8000噸的KDDX驅逐艦。

與日韓甚至歐洲國家完全不同的是,亞洲大國印度的艦艇發展卻異常複雜,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之」。目前共有8000噸、6000噸、4000噸、3000噸四個級別的不同艦種在同步進行建造和引進。最新的消息更加劇了這一情況,印度準備建造13000噸的P-18大型驅逐艦,儘管該型艦艇上的大多數裝備仍然停留在PPT階段,但這絲毫不妨礙印度發布該計劃的信心。不過,這又進一步豐富了印度艦艇的型號種類,確實有一種眼花繚亂的美。

海軍艦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論萬噸級的巡洋艦、大型驅逐艦,還是「通驅」「大護」之類的「次等軍艦」,亦或是千噸級的輕型護衛艦、飛彈艇,都是這個整體的組成部分。長遠來看,海軍驅護艦隊結構「扁平化」的趨勢不可避免,但過度「扁平」也不切實際。各國的經驗證明,三級化的驅護艦隊結構是最優化的選擇,也就是說海軍艦隊由萬噸級的「頭等軍艦」、6000噸左右的「次等軍艦」、千噸級的輕型護衛艦組成。驅護艦隊結構高於四個級別,會帶來嚴重的浪費。

對於正在快速成長的中國海軍來說,原則上自然也應該建設三級艦的裝備體系。不過,當前的中國海軍面臨的形勢任務似乎更加複雜,因此現有艦艇仍屬於四級艦的構成,也就是12000噸的055大型驅逐艦、7000噸級的052驅逐艦、4000噸級的054護衛艦和1500噸級的056護衛艦。坊間傳聞的052E驅逐艦和057護衛艦遲遲不見蹤影,反倒是054A改進型繼續追加建造20艘,055萬噸大驅也追加了8艘。畢竟中國的戰略需求和戰略環境是如此的廣泛和複雜,中遠海的博弈將長期存在,因此海軍的裝備體系也會相應的更加細化。

目前來看,054A雖然不能說有多麼先進,但全柴動力不僅好用,而且價格也實惠,能夠滿足絕大數任務需要。追加的改進型054A加長了後部甲板,搭載直-20反潛直升機,換裝鷹擊12和射程70公裡的海紅旗16B,裝配背靠背的小盾相控陣雷達和拖曳變深聲吶,這個裝備水平已經足以傲視同級別的所有艦艇。

當然,長遠來看,海軍主戰艦艇仍然有必要走向三級艦的裝備結構,除了055為基礎的大型驅逐艦之外,052和054兩型艦艇可以合併為一種6000~7000噸的通用驅逐艦(次等軍艦),主要伴隨航母編隊執行遠海任務;而056則讓賢給3000噸以內的護衛艦,負責看守近海。這種艦種配置體系,既能滿足海軍任務需求,又最大限度縮減艦艇類型,避免了艦艇功能上的交叉重疊,更符合海軍艦艇發展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東海艦隊主力艦通過宮古海峽 日本出動艦機跟蹤
    編隊組成(來自東海艦隊)  飛彈驅逐艦 「杭州」艦、「寧波」艦  飛彈護衛艦 「舟山」艦、「馬鞍山」艦  綜合補給艦 「鄱陽湖」艦   艦載直升機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28日上午分批通過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開展例行性訓練。
  • 解纜起航,中國052D太原艦赴日本參加國際艦隊閱艦式
    解纜起航,中國052D太原艦赴日本參加國際艦隊閱艦式
  • 中國或研發076兩棲攻擊艦,大家是如何看的呢?它有哪些優勢呢
    有消息稱,中國或研發076兩棲攻擊艦,大家是如何看的呢?很多人往往傾向於對比單一裝備,比如兩棲艦對兩棲艦,艦載機對艦載機,航母對航母,比如單獨對比076和美國級,意義有限,海軍艦隊和作戰群是體系化的,需要通盤考量。
  • 日德蘭大海戰:英德主力艦隊正面交鋒,無畏級戰列艦最後的輝煌
    而英國本土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英國海軍在戰艦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然而雙方交戰的主力艦艇當屬性能最為先進、威力最為強大的無畏級戰列艦了。
  • 055大驅2號艦即將刷舷號,北海艦隊不再養老?防空實力明顯提升
    而在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號服役之後,055型驅逐艦的2號艦就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了。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055型驅逐艦2號艦的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發現,這艘2號艦已經完成了整體建造工作和舾裝工作,即將刷上舷號。而在一旦完成全部工作之後,2號艦將會開始進行海上測試,相信這艘055型驅逐艦有望於2021年左右正式交付海軍使用。
  • 中國艦隊抵訪印度 印派飛彈艦迎接引路
    中國艦隊抵訪印度 印派飛彈艦迎接引路 (1/9) "← →"翻頁
  • 兩艘美艦通過臺灣海峽,第七艦隊耍了個小動作……
    23日,美國兩艘軍艦由南向北航經臺灣海峽,這是今年美軍艦第7次通過臺灣海峽。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第七艦隊在社交媒體張貼駛經臺灣海峽時相關照片,這被稱之為美國首次對外公布經過臺灣海峽時的監控畫面。對於美艦過臺灣海峽一事,國觀智庫副總裁兼國際軍事行動法中心主任田士臣海軍上校(退役)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臺灣海峽屬於國際海峽,在中國領海之外有著寬闊的位於中國專屬經濟區水域的國際航道,包括美國軍艦在內的所有外國軍艦在國際航道內都享有類比公海海域的航行自由。
  • 二戰中日海軍最後一次艦對艦之間的海戰,走向末路的南洋艦隊
    已經服役了20 餘年的神風號驅逐艦此時遠離這場廝殺,正在遙遠的新加坡港,伴隨羽黑號重巡洋艦(妙高型4號艦, 1929 年服役)執行任務。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所佔領的安達曼群島,因為盟軍明顯的海空優勢而越來越有成為被困孤島的危險。
  • 遼寧艦在哪?敵人緊盯臺海,遼寧艦隊東入太平洋,成唯一航母戰力
    遼寧艦航母編隊浩浩蕩蕩出海讓臺海對岸感到局促不安,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的消息,中國遼寧艦航母艦隊自日本長崎男女群島西南方向公海水域穿越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關於遼寧艦的動向自然是島內關注的重點,此前臺灣「國防部」表示已經掌握了遼寧艦的航向並進行了嚴密監控。甚至有消息稱臺灣海軍已經派出了海軍168艦隊進行監控,不過事實上海上並沒有168艦的身影。島內民進黨為了保留最後的尊嚴也是用心良苦。
  • 「江西艦隊」全國最強,力壓「江蘇艦隊」2艘052D,南昌艦功不可沒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國所有省份中,實力最強的艦隊當屬「江西艦」。包括1艘055驅逐艦和4艘056型護衛艦及1艘053型護衛艦。這幾艘艦船的實力並不足以讓「江西艦隊」領先全國,但是055型驅逐艦的首艦「南昌艦」的加入,卻足以讓「江西艦隊」力壓擁有兩艘052D的"江蘇艦隊"。
  • 北海艦隊換帥後又接收052D艦將控制線推至韓國西岸
    無論水面艦艇還是潛艇,北海艦隊基本都是優先裝備,也是唯一擁有核潛艇的艦隊(當然並無指揮權)。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海外利益、需求的擴大,再加上臺海局勢的升溫,海軍戰略重心開始發生明顯變化。折射到三大艦隊發展路徑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的地位不斷上升。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這八大遠也是當年中國海軍最先進的八艘軍艦。 同樣,奧地利海軍以艦首應敵,取得勝利,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軍艦的艦首方向迎彈面積較小,在火炮精度不足、射速不夠快的年代裡,艦首迎敵比舷側迎敵更加安全,一度成為教科書式的作戰理論。於是包括北洋海軍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比如英國、德國海軍等,都開始發展以艦首迎敵為主、以重甲軍艦和大口徑火炮為主的新型鐵甲軍艦。
  • 2025年日本被中國新「八八艦隊」淹沒:「造艦狂潮」讓自衛隊跪了
    4月份人民海軍50艘艦艇、41萬噸總排水量的編隊,在中國南海進行了史上最強大的海上閱兵式,其雄壯的規模震驚了整個世界。但對於中國很多軍迷來說,這些艦艇只不過是人民海軍階段性成果的展示。因為在中國造船廠上,起碼就有1艘國產航母和2艘055大驅以及多艘052D驅逐艦進行舾裝而無法參加閱兵。
  • 日本六六艦隊、八八艦隊、九十艦隊、十十艦隊
    從此,大艦巨炮主義便成了海軍的傳統,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之前的六六艦隊基礎上規劃的八八艦隊便隨之出籠。 1907年由當時海軍大臣提出海軍軍備擴充的構想,簡稱「八八艦隊」,通常由8艘戰列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組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個海軍擴張計劃改為由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組成。
  • 中國海軍052D驅逐艦艦隊在夏威夷自由航行?
    文/七隻小狼今天小編在路邊社看到一則消息,說中國海軍052D驅逐艦艦隊跑到夏威夷去了!(圖源:風聞社區)甚至還有人點出了052D「呼和浩特」號飛彈驅逐艦的大名,稱呼和浩特艦帶著一眾「姐妹」現在已經通過了國際日期變更線,而且夏威夷瑪瑙廣播電臺(Manao Radio)已經報導,中國艦隊曾接近這一水域!(圖源:微博)天道好輪迴,終於等到中國艦艇編隊去美國的地盤航行自由了!但是小編掐指一算,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由於華盛頓條約硬性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之比為5:5:3:1.75:1.75;戰前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海軍的造艦計劃,就是對標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日本海軍由於在戰列艦數量以及噸位上遠遜於美海軍,於是採取「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來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
  •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整體而言,發生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短促而激烈,總共只有兩天的時間,其中5月31日的白天中,海戰最為激烈,英德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加入了激烈的主炮對戰,相對而言,此時的英國戰艦損失比較大一些,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德過公海艦隊損失了1
  •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甲午海戰很多人都是通過一部《甲午風雲》的電影了解的那一段歷史,電影中的鄧世昌一句:目標吉野,衝上去撞沉它,讓很多人都牢記了那段悲壯的歷史,然而,多年以後
  • 印度歷史上是如何佔領安達曼群島的,中國應如何破解馬六甲威脅?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主要母港是湛江和三亞基地群,距離馬六甲海峽為2000多公裡出頭,與印軍從維沙卡帕特南出發前往新加坡附近的距離相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永暑礁等島礁擴建工程完成,我海軍同樣可以短期內駐泊這些港口,保障條件遠比布萊爾港好,可將前出馬六甲海峽的距離縮短。印度海軍哪裡有地利優勢?
  • 美俄皆有太平洋艦隊,那中國呢?中國海軍未來必定也會走向深海
    為了更好的捍衛海洋權益,世界各國紛紛致力於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海軍,尤其是中美俄這樣的軍事大國兼海洋大國,在當今世界幾大海域中,太平洋區域有很高的軍事戰略意義,除了日韓等國家之外,美俄這樣的軍事大國都在太平洋海域部署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就連遙遠的澳大利亞也想來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