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愛之名看情緒界限

2020-12-10 上海新生心理危機幹預

這段時間因為新冠疫情,工作安排比較鬆散,所以有了大把時間宅在家中與三歲小神獸鬥智鬥勇。比如小神獸不好好吃飯,數次好言相哄後耐心盡失,於是假裝嚴厲口中要挾:「再不吃飯,媽媽上班去了!」此方在實施寥寥幾次後失效,小神獸笑著對我揮揮手——bye bye!;小神獸耍脾氣賴在地上連哭帶嚎,我先幾次都是急急過去又抱又哄,幾次過後,我就安之若素地坐在沙發上,對她說:「寶寶,你哭好了來找媽媽。」過不了一會兒,她就會梨花帶雨抽抽噎噎的蹭到我身邊來……昨晚夜深人靜,重溫了一下吳娟瑜老師的《情緒勒索》系列課程,聯想到前面兩個場景,心中不禁莞爾:我與小神獸不知不覺相互勒索了一場——我要勒索她對「媽媽要離開」的焦慮和恐懼,她要勒索我對「寶寶哭鬧」的心疼和不安,只不過我們勒索之時尚不自知,並且有幸打成平手,誰也沒勒索到誰,哈哈哈!話說全民宅家一個多月,如果你有一個習慣於情緒勒索你的父母、孩子、伴侶、兄弟姐妹,每天被迫呆在同一屋簷下,躲都沒處躲,估計日子不會太好過……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這一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提出,是指以愛之名,利用責怪、貶低、貼標籤、威脅、憤怒或自憐、眼淚等手段,來強迫他人順從自己的主觀意念;而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常常為了避免衝突,或顧及對方感受而選擇屈服。簡單地說,就是對方運用某種方式(語言、表情、行為等)來牽動你的情緒(罪惡感、恐懼感、挫敗感等等),你為克服這種情緒,而服從對方。

我的外婆生了包括我媽媽在內的八個子女,但我外婆生性散漫,對子女養而不教,與鄰居關係惡劣;我外公卻又老實巴交、生性愚鈍。於是這八個孩子在內分幫結派、勾心鬥角,對外卻又同仇敵愾、抵禦外敵,而我媽通常會表現得強硬霸氣、威震四方。跟我爸結婚後,她把在娘家的那種威風凜凜、常勝將軍的風格引入了夫家,但是,夫妻衝突中她也未必每次都能佔上風,於是她的戰術畫風有了質的轉變,對著我爸連哭帶喊:「我在娘家吃了多少苦啊,嫁人也沒嫁到好人,我命怎麼這麼苦啊」……於是,我爸就敗下陣來,蹲在旁邊皺著眉頭苦著臉,吧唧吧唧抽菸,一聲不吭,半天才悠悠地吐出一個字「唉」,接下來很多天我爸都會對我媽言聽計從,直至下一個輪迴;但慢慢地,我發現,只要我媽一哀嚎,我爸就繳械投降,直接進入「太后吉祥」模式。隨著我慢慢長大,「冒犯」之處逐漸增多,我媽的臺詞也隨之增加一句:「我在娘家吃了多少苦啊,嫁人也沒嫁到好人,生了你也跟你爸一樣不會心疼人,我命怎麼這麼苦啊」……我爸完美躺槍,然後任勞任怨地為我的「冒犯」買單。我媽一哀嚎,我爸就會覺得他欠她一輩子——我爸就是我媽完美的被勒索者!一索就是一輩子……

我爸雖然被我媽勒索了一輩子,但好就好在我爸在倔強地經受了千錘百鍊之後,在情緒勒索的「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重啟」被殺被剮,從「要求」直達「屈服、重啟」,被殺千萬次也不言悔!但並不是每一個被勒索者都這麼幸運,能夠逆流而上,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情感勒索模式下的關係,通常都是痛苦不堪的。被勒索者會逐漸喪失為自己做主的自由和能力,整個心力消耗殆盡。正如蘇珊·福沃德所說,情感勒索不一定會奪去一個人的生命,但一定會剝奪我們的精神資產——自我完整性(integrity)。高度的自我完整性,主要表現在:我能堅守自己的立場;我不讓恐懼主宰生活;我敢跟傷害我的人據理力爭;我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不會讓他人插手;我遵守對自己的承諾。

有一個在「情感勒索」這個命題中經常用到的例子。經典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2010)中,女主角Nina是一個芭蕾舞演員,在她成功當上黑天鵝女主角後,媽媽送上蛋糕慶祝,Nina因為要控制體重,拒絕吃媽媽的蛋糕,但媽媽突然變得很憤怒,「你不吃,我就丟了它!」,並作勢丟向垃圾桶, Nina感到極度不安,「你不要丟,我吃。」,為了息事寧人、討好媽媽,Nina和著委屈吞下了蛋糕。媽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向Nina展開了溫柔的笑臉……遭遇「情緒勒索」型的媽媽,Nina在一塊蛋糕面前不由自主地喪失,或者說,放棄了自我。雖然很多人都明白什麼是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但在情感勒索的壓力下,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很難,不得不選擇妥協、放棄。

不僅如此,更有甚者!情緒勒索、精神控制的力量足以摧毀一個人的人生!2019年12月北大女生包麗自殺事件大家還記憶猶新吧?在男友牟某的精神控制下,包麗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價值觀念從「我最美好的東西是我的將來」變成了「我命由天不由我」,最終走上不歸路。我當時看到那些報導,心裡不斷地煎熬翻滾:他們對彼此的稱呼(包麗稱呼牟某為「主人」,牟某稱呼包麗為「媽媽」)如此不平等、不正常,牟某對包麗提出的要求(拍裸照、切除輸卵管等等)如此變態、不合理,包麗怎麼就挪不動腳步、走不開人?!因為牟某成功地給她植入了「我所有的不開心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此負責」的觀念,包麗已經深陷在情感勒索的陷阱裡不自知、不自拔!有人會問,那如果確實因為我們的某些錯誤、過失讓人難受了,難道我們不應該反省嗎?確實,我們應該反省,但反省的目的是改正錯誤、避免重蹈覆轍,反省的目的是促進關係更加融洽、更加和諧,而不是因為這一錯誤讓自己持續買單,甚至喪失自我以至於生命。不是處女又怎樣了?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婚前性行為再正常再普遍不過,如果一定要有遺憾,那也是「相見恨晚」,哪裡談得上「把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另一個人」!;為何要懷一個孩子再去把TA打掉?為何要做絕育手術?這是牟某對包麗、對生命的尊重嗎?;為何要拍裸照?只因牟某喜歡?當年陳冠希豔照門事件不是很好的前車之鑑嗎?並且,你要知道哪怕是合法夫妻,拍裸照也是有風險的,一旦對方開撕,你就只能等著被威脅、被恐呵!包麗,你這是把自己的人生拱手送給牟某啊!……聽起來很荒謬,但極度的情緒勒索確實足以摧毀人的一生!

在情緒勒索的作用下,我爸被改造了,Nina喪失了自我完整性,包麗喪失了年輕的生命。再回顧我和我的小baby的那兩個場景,我恍悟: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才能不被情緒勒索!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買單!說起來很容易,但與西方文化相比,我們的儒家文化中「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及仁義禮智信的三綱五常,為情緒勒索做足了鋪墊,從骨子裡決定了我們樹立情緒界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在意對方的態度、心情,即使心裡明白要樹立情緒界限,但碰到實際情況的時候,還是會糾結、會猶疑:真的不是我的問題嗎?我這樣講他會不會很難過?會不會太無情無義?……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概念模式中,對方的意義、兩個人關係的意義常常已經超越了個人意義,我們下意識地認為「別人的情緒是因為我,我有承擔對方情緒的責任和義務」,所以。當與我們利益相關的人(父母、孩子、戀人、夫妻、上司等)出現不良情緒時,我們會心懷惶恐、忐忑不安,戰戰兢兢地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嘗試溝通、討好、逃避,或者默默地吞下憤怒。但是,必須承認,情緒邊界就像如今疫情下的口罩,既保護自己不為他人所傷,又避免自己傷及他人。「都是因為你,我才……」、「你要……,不然我不高興了」「都是你害我……」,這樣的句式都具有很高的危險性,飽含著對你的情緒侵犯,如果有人反覆多次對你使用這樣的句式,請冷靜、果斷地走開,該說「不」的時候堅持說「不」,哪怕關係漸行漸遠甚至斷絕關係。當然,如果你反覆對他人使用這樣的句式,也請及時自察!

小時候我媽一跟我爸吵架,就對我吼:「如果不是你,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要不是你,我早就不活了!」、「我這輩子就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那時我真的以為是我的錯,於是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看她眼神行事。直到我初三,我媽又對我吼,我記得我很認真地對她說:「你要是覺得真的過不下去了,那就離婚吧,我沒關係的。」(現在看來,這就是我抗拒情緒勒索的萌芽),毫無意外換來的是我媽更加驚心動魄的歇斯底裡…… 我們的父母常常不認為孩子快樂是一種成功,一家人彼此相愛是一種成功,反而很悲壯地認為「我犧牲了我自己,給你一個完整的家」、「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並且不斷地用這些話「提點」孩子。看到這裡,我相信很多父母會很憤怒,「我犧牲了這麼多,難道還不能說了?」「這難道不是實際情況嗎?我說一說就叫情緒勒索,那要怎麼跟孩子說話?」……

這裡,我想要提醒以下三點:

(一)具備「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重啟」六要素的交往模式,才稱為情緒勒索。希望我們的父母從這一刻開始去察覺、去反思:我說這些話,是不是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二)父母不易,我們對父母心存包容,但不希望孩子被父母不易所奴役。在夫妻不和、生活窘迫等等壓力下,父母也會恐懼、不安、悲傷、憤怒,他們的情緒需要有一個出口,如同踢貓效應一樣,弱小的那一方就會被扣上「都是你害我這麼痛苦」的帽子,因為「如果不是你,我就可以改嫁,找一個更好的歸宿」。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有一種樸素的思想:我這輩子算了,你能出人頭地就行。這樣可能會把你的孩子一輩子都會被桎梏在這些悲壯的「自我犧牲」裡。

(三)孩子也並沒有那麼脆弱,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被情緒勒索,這與先天氣質、個性以及原生家庭的教養都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以下幾類孩子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陷阱:

1. 非常在意外界看法、在意別人的肯定的孩子:小時候在意父母、在學校在意老師同學、成人工作後在意領導同事。

2. 自卑、不自信的孩子:一旦受到來自對方的壓力、質疑、威脅等等,就會過度反省自己,懷疑自己做事做人的正確性,內心不堅定、不自信。

3. 被「權威」壓制的孩子:孩子在特別強勢的父母的教養下,會特別容易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4. 習慣背負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孩子:這通常就是人們眼中「特別懂事」的那類孩子他們經常會說:「我不這樣做(我要是那樣做)的話,媽媽會不高興」。這句話其實有一句潛臺詞:「我不這樣做(我要是那樣做)的話,我會很開心,可是媽媽會不高興。」請問,是誰牽制了這些孩子的情緒?是誰把他們變得「特別懂事」?

大多數父母並不懂得這叫「情緒勒索」,甚至不知道有「情緒勒索」這一說。但是,希望父母從這一刻開始有所警覺:天天把「我都是為了你」掛在嘴邊的父母也是蠻可憐的,就像一個雙面人,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但是自己卻毫無察覺。就像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所說,勒索者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傷害了自己所愛的人,就像身處一團迷霧。

親子間的情緒勒索,勒索方並不僅僅是父母,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捕獵者。這並不是因為孩子天生懂得什麼是情緒勒索,並且自如地運用這一「技能」,而是他在跟你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只要他情緒發生改變,你的行為就會跟著改變,他就可以得到滿足,於是他就樂此不疲並且屢屢得逞。而從父母的角度看,一方面父母主動跨越了孩子的情緒界限,只要孩子情緒不好,就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像唐吉坷德一樣迫不及待地衝進孩子的情緒世界去實施拯救;一方面父母總認為孩子年幼,不信任孩子處理事件的能力,不斷越位代包代辦。結果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處理自身情緒,並且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把父母演變成情緒的宣洩對象;而父母就像被吃定了一樣,屢屢為孩子的情緒買單,不知不覺把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演變成情緒勒索模式而不自知。我在和我的三歲小娃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也經常踩雷,因為任何一個正常的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了被勒索者,孩子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安康或生病,都牽動著父母的情緒和行為。謹以此文提點自己常常自省!

關於「情緒勒索」這個話題,我們必須要關注到的是,它是由兩個詞構成的:一為情緒,一為勒索。什麼樣的情緒會被勒索?又是如何被勒索的?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在《情感勒索》一書中提到:「我用『迷霧』(FOG)這個詞來表示情感勒索行為造成的迷惑狀態,也用來說明其作為一種手段的作用。這個詞其實是由三個不同單詞的首字母組成的:恐懼(Fear)、責任(Obligation)及罪惡感(Guilt),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為達到其目標而採用的工具。他們會將「迷霧」以排山倒海之勢灌進一段關係中,讓我們根本不敢逾越他們的意思,只得乖乖順從,而且無法達到他們的目標時,我們還會感到無以名狀的罪惡感。」言下之意,我們需要時時自省,以免陷入迷霧。如果你是迷霧中的勒索者,那你是在傷害你愛的人而不自知;如果你是迷霧中的被勒索者,那你有可能窒息在「愛」的沼澤中。

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愛本身是美好的,但當你感覺到跟一個人在一起很累,總是伴隨著牴觸和掙扎,總是要放棄自己的觀念、主張、自由等去換取一時的風平浪靜,並隨時警惕著下一輪風波的到來。請覺察,你可能被「情緒勒索」了,請你停下來,試試找找自己真實的想法。

最後我想說的是,「你情我願」,才是情感勒索得逞的關鍵!只要你對被勒索有足夠的覺察,並且及時樹立情緒邊界,調整互動模式,情緒勒索就不會得逞,當然,這是一項很辛苦的改變,必要時,你需要藉助專業人士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如果你看到這裡感覺到內心不舒服,那麼請你關閉網頁,勸你找些快速破解青春期孩子叛逆之類的題材看看,可能本文要討論的主題『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真的不適合你。具體可看我上一篇寫的文章:
  • 關係黑洞:對最親的人, 用最狂妄的情緒
    作者結合實際生活的例子(很真實)將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重新擺在我們面前。篇幅不長,豆瓣8.3分✔️選取一部分供大家閱讀思考關鍵詞:不安全感 情緒勒索 以愛為名🎏 為什麼另一半總是對外面的人比較好?問題是,有時候,有些人不會以同等的態度對待我們,使我們必須忍耐著界限被侵犯的不舒服,甚至忍耐著憤怒等情緒,以避免發生衝突,以免「讓別人不舒服」。
  • 心理學:沒有界限感的愛,只會被人厭惡
    愛是一種的主觀感受,當我們深愛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容易將自己愛的方式,強加在我們所愛的人身上,其實,這種愛在對方看來,未必是舒適的,反而,卻很可能會令對方感覺到厭惡
  • 健全界限讓孩子更容易擁有幸福人生
    在小惠同學父母初階成長課程的第一節課《愛與界限》中,幸福家庭俱樂部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譚學競談了為孩子建立健全界限的意義。健全的界限會讓孩子更容易擁有幸福的人生。首先健全的界限可以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學習當他害怕、不舒服或想改變狀況時,可以直接向對方說「不」。這個簡單的「不」,給予了他生活所需要的自主權,使他不會陷於無助或一味順從。不久前,有位媽媽跟幸福家庭俱樂部的老師反映,她的兒子多次被人欺負,有時腳都被踢出血了,但孩子卻不懂得去維護自己的權益,說沒關係。
  • 給愛邊界,還情緒自由
    · 郵 · 箱 · 來 · 信 ·「我叫小森,我有一個很溫柔、很愛我,卻很不快樂的媽媽。爸爸和媽媽時不時會吵架,雖然他們儘量地會避開我,但他們的矛盾我都看在眼裡。前些天爸爸和媽媽都很少說話,我知道媽媽躲在房間偷偷哭了,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媽媽的眼淚,她一哭,我就完全沒有心思在學習上,書也看不進,飯都不想吃。如果媽媽能快樂一點,我也能更安心在自己的學業上吧。這樣的日子,好累。」
  • 《以家人之名》:壞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一家人之名》中講述了一個特殊家庭的故事,這個家裡有三個孩子,實際上是三個家庭的孩子,由於孩子的媽媽們都缺失,三個孩子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長大。在這個特殊的家庭組成之前,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性格。
  • 董潔與兒子「婚紗照」再上熱搜:沒有界限感的父母到底多可怕?
    其實這組婚紗照是董潔很早就和兒子拍的,而且之前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裡,她還表示「以後頂頂結婚,要把這張婚紗照拿給兒媳婦看,比一比誰更漂亮。」本來大家已經淡忘這件事,但因為這組「婚紗照」的再度爆紅,董潔和兒子頂頂的一系列不適相處,再次被大家翻了出來。
  • 《菜穂子》∶釋放被囚禁的真實自我,以真摯之愛突破生死界限
    但黑川圭介很明顯不懂情趣,生性懦弱的他說不出「因為太過擔心你,所以就來了」這樣簡單直白的話,選擇用意味不明,情緒不明的答覆來推託,所以菜穂子才會覺得他的回應帶有辯解性質,眼神裡好不容易燃燒起來的期待之火又熄滅了。也正是在這樣的欲言又止中,黑川始終無法明確地表達對菜穂子真摯的愛意,所以菜穂子才會相信「生活就是一味的承受孤獨吧」。
  • 愛自己,是情緒最好的解藥
    如何管理情緒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在實修過程中的體會吧。8月底上完第45期課程,很興奮的回到家就和孩子和先生分享,然後示範給他們看。如何與情緒對話?我當時是沒有做到,於是我又任由自己任性,也不寫實修作業了,能不看手機,能不動腦就不動腦,連看電影都嫌費腦子就懶得看,整天躺在家裡放空自己,孩子來上學以後,我就自己在家裡玩。
  • 壞小孩的養成:情感飢餓、同伴影響、以愛之名的傷害
    分離焦慮和缺失的愛記者:現實生活中,再婚父親忽視前段婚姻中的孩子為數不少。父愛缺位,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哪些弊端?叢中笑:父親缺位,男孩缺少了「成為男人」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有時會優柔寡斷,缺少陽剛之氣;女孩會缺少自信,與異性交往或緊張或放縱,對婚姻往往比較悲觀。
  • 《廊橋遺夢》:喜歡與愛的界限,左手是放肆,右手是克制
    有一條高贊的評論如是說:喜歡是滿足自己需要的一種情感,而愛是盡力滿足對方願意的一種行為。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廊橋遺夢》這部經典巨著的愛情,去理解喜歡與愛之間的界限到底在哪裡?相遇之初,他就被她身上的某種磁場所吸引。直到後來,他離去的22年裡,他再也沒有找過別的女人,脖子上戴著刻有她名字的吊牌。他甚至因為思念,在臨死前,向一名歌手訴說他和她的故事,最後,像個孩子一樣痛哭。雨果說:對於愛情,年是什麼?既是分鐘,又是世紀。如果說,他是逢場作戲,那麼必然早已釋懷,而非至死不渝。可見,他對她因一時心動而喜歡,卻因愛而一往情深。
  • 14歲女孩意外懷孕,26歲男子穿紙尿褲,父母無界限的愛有多可怕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句話畢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父母沒有界限的愛,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小小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被判給了父親,為了照顧小小,父親沒有再婚,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小小身上。為了彌補小小缺失的母愛,父親一手包辦了小小的生活,就連吃飯、洗澡都是爸爸親手去做;甚至為了給小小更多的安全感,小小一直都和父親睡。
  • 看《名偵探柯南之引爆摩天樓》,帶你感受什麼是同生共死的愛!
    看電影《名偵探柯南之引爆摩天樓》,帶你一起感受什麼叫做同生共死的愛!電影:《名偵探柯南之引爆摩天樓》人物名稱:高山南飾江戶川柯南 山崎和佳奈飾毛利蘭導讀:說起名偵探,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吧,名偵探柯南可以說是陪伴了小編的童年時光,那句經典的臺詞「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 職場中的善意最終導致你失去工作,如何界定職場界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工作中要有界限,界限是你的防火牆,其實會讓你的工作更加的快樂和成功。如何利用好界限感?今天來講三個小絕招。職場界限就是你的職責我們要先會講一下什麼是界限。界限這個詞,在一個比較大規模或者說從宏觀角度去看可能會更容易理解。比如說國家的界限,那就是A國家在這裡就結束了,B國家從這裡開始。
  • 微視怎麼發情緒表態 無語淚奔愛了厲害了等情緒表態
    微視是一款有著相當高人氣的短視頻平臺,以趣味互動元素為特色,用戶可以在這裡感受全新趣味看視頻模式打造的別樣趣味。其中情緒表態功能更讓用戶可以感受別樣暢意體驗。下面帶來微視情緒表態功能介紹,一起來看看微視怎麼情緒表態吧。  微視怎麼發情緒表態教程
  • 以愛之名在美琪,走過巴塞隆納愛之路
    入住巴塞隆納美琪大酒店的客房,尤其是位於頂層的巴塞隆納最大的套房,將是多麼優雅與奢華的體驗,這裡充滿溫馨的氛圍和獨特的舒適感,在情人節當天,客人還將享受到精心設計的"以愛之名"特別禮遇,迎接即將來臨的驚喜時刻。
  • 做人,要有「界限感」
    今天說的這個話題,叫做「界限感」,說白了就是,要是非分明、界限分清、一是一二是二、要學好「邏輯」……嗨,咱們都這麼大把年紀了,是非還看不明白嘛?界限還能分不清嘛?規矩還不懂嘛?哈哈,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和自省,我覺得,還真不一定。我對這個問題探索的起點,源於我的傳奇好友「暖暖」。
  • 看女兒洗澡,掀女兒被子,還覺得無所謂!沒界限感的父母,有多可怕?
    #我是小智老師,我愛記憶#▼作者 | 何其來源 | 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昨天逛知乎,看到一個熱門問題:已經成年的女兒洗澡時,爸爸直接推門而入,雖然女兒很快把門關上,但身體依舊被看了個遍。
  • 25「積極情緒」開篇:認識情緒|看一部電影去認識你的情緒
    感謝人類進化的智慧,沒有讓我們只有樂觀和積極情緒,還留給了我們豐富多樣的消極情緒,而這些消極的情緒是有其積極的意義的。凡是存在必有原因,否則進化過程中,沒用的情緒早就被淘汰掉了。今天希望帶著大家一起看一部電影《頭腦特工隊》,真的沒有比這部電影更好,更專業,更有趣的方式去了解我們的情緒了。
  • 盤點火影中的血繼界限
    NO.10 血龍眼出自劇場版《佐助真傳:來光篇》血之池一族御屋千乃的血繼限界。血龍眼外形酷似蛤蟆仙人模式的仙人眼都是呈「一」字形,但瞳孔為黑色,眼白為血紅色。在釋放瞳力時頭髮會翹起來眼睛會流血。可以通過強烈情緒刺激開眼,和寫輪眼一樣都有著「催眠眼」的美譽,在幻術領域方面也是極為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