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CU(漫威電影宇宙)中亮相的荷蘭弟版蜘蛛俠,可以說一經上線,他的嘴炮功夫和好奇寶寶的形象就大受影迷們的喜歡,但我們個人覺得這種現象的存在並不是因為荷蘭弟版蜘蛛俠在塑造上有多麼的完美,更多的還是因為其人物風格上顛覆了我們既有的認知。
早在MCU開始塑造之前,漫威漫畫原著中的『蜘蛛俠』其實就已經完成了系統的『漫改影』的轉變,由於歷史遺留的版權出售問題,『蜘蛛俠』版權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他的影視拍攝權都是掌握在索尼影業的手中。
也正是在索尼的主導下,『蜘蛛俠』從漫威漫畫中走到了熒幕之上,成為了漫威角色當中最早一批實現影視化的漫畫角色。先後共經歷了『託比馬奎爾』和『安德魯加菲爾德』兩個版本,也就是我們起初最熟悉的《蜘蛛俠》三部曲和《超凡蜘蛛俠》二重奏了。
或許很多人對於這三部影片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能力和風格上的差異,但實際上,這三部影片中蜘蛛俠的設定,並不是完全沒有含義的。仔細的對比之後,你會發現,三個版本的蜘蛛俠分別影射了三種不同年齡段中的人物性格的共性。
託比馬奎爾蜘蛛俠——成熟穩重
馬奎爾的《蜘蛛俠》三部曲,我想大家應該非常的熟悉,在影版蜘蛛俠中,馬奎爾的無疑是最經典的一個系列了。其中從《蜘蛛俠1》開始一直到《蜘蛛俠3》,講述了皮特帕克高中畢業,到初入大學,最後進入社會工作的人生歷程。
同時也讓我們見證了皮特帕克從最開始的膽小自卑,到自信堅強,再到最後的成熟穩重、獨當一面的成長過程。此外,從三部影片的片長分布上,我們還能看出索尼將故事情節更多的還是側重於蜘蛛俠步入社會之後的一種生活和經歷。
剛剛從大學畢業之後的皮特帕克,一方面要為了自己的生存,謀取仕途,養家餬口;另一方面又捨不得放下自己作為超級英雄(蜘蛛俠)的社會責任,在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名言之下苦苦堅持自己的夢想。一個生活的現實,一個英雄的理想,可以說讓皮特帕克這個初入社會、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飽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影片《蜘蛛俠2》和《蜘蛛俠3》中我們都非常清晰的看到了皮特帕克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不斷的權衡和掙扎,究竟是放棄職責和夢想,選擇回歸生活,擁抱愛情,還是為了英雄夢想,而捨棄寧靜的生活。這成為了困擾皮特帕克無數個夜晚的難題。
當然這種困惑其實對於我們很多現實中剛剛成長起來的『弱冠少年』們,一點也不陌生,擺在我們面前的大多都是有兩種人生道路可以選擇,一個是長輩們所期望我們選擇的安穩發展之路,另一個則是根據個人喜好而誕生的拼搏之路,兩條道路各有優缺點,看似簡單、涇渭分明,但卻難以抉擇。
無論選擇其中任何一條道路,努力的過程都不會一帆風順,在偶爾迷茫之時,稍加的對比其他人的人生,便就會陷入深深的猶豫和質疑之中。影片中的皮特帕克也是如此,在選擇蜘蛛俠的身份之後,看著自己深愛的MJ,他後悔了,一度在《蜘蛛俠2》中放棄了自己的超能力,但平靜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並不是自己的所期望的,便又在情形所迫下,找回了能力。
在此成為蜘蛛俠的皮特化解了MJ的危機,自己也重新做回了人們所需要的那個「友好鄰居——蜘蛛俠」。從總體上來說,馬奎爾的蜘蛛俠講述的主要是一個弱冠之年的青年,抉擇人生路的過程。他成長經歷也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遠比成為別人所希望的樣子更加『幸福』。
安德魯加菲爾德蜘蛛俠——青春任性
在馬奎爾之後的《超凡蜘蛛俠》,則是完全重啟故事線的另一種風格,皮特帕克被從「弱冠年代」拉回到了『舞象之年』。身處高中時期的皮特帕克充滿了朝氣,活潑灑脫,時時刻刻都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和馬奎爾的弱冠相比,很顯然加菲爾德的蜘蛛俠更加的年輕化,在人物塑造的風格上,也一洗曾經那種膽小自卑的格調,滑板、潮裝、以及爽朗的髮型,無不都非常切合現在00後那種青春、灑脫、自信的風格。
此外,在故事劇情的啟用上,索尼並沒有完全照搬之前馬奎爾的綠魔、章魚博士、以及沙人、毒液的經典橋段,而是在其任務性格的特徵之上,選擇了和自己父母有較深牽扯的蜥蜴人,以及後來的電光人。
之所有有這樣的一種改變,一方面是因為在觀影效果上,這兩個反派人物通過特效的處理之後,更加的震撼;另一方面則是能夠非常好的有助於加菲爾德蜘蛛俠的人物性格塑造。在陽光青春的背後,實際上還暗含影射了身處『舞象之年』這個年齡段青少年的一種共性。
明明有人非常直白的告誡你,什麼樣的事情應該不要去做,他百害而無一利,但青春氣十足的青少年就往往任性的將之拋於腦後,『肆意妄為』,最終在痛苦和損失之後,才得以幡然醒悟。加菲爾德蜘蛛俠在影片《超凡蜘蛛俠1》中明確的應許了格溫父親的要求,答應以疏遠的方式,來保護格溫的安危。
但任性的皮特帕克,在忍受不住思念之後,打破了原本平靜的關係,將格溫拉入到了自己所造成的危險之中,最後在和老朋友哈利·奧斯本的戰鬥中,導致了格溫的遇難,這成為了皮特帕克一生的懊悔,也是他青春時期任性所付出的代價。
這不僅也讓我們回想起自己在青少年時期所幹過的一系列任性的蠢事,雖然沒有加菲爾德蜘蛛俠這般的悲慘和刻骨銘心,但也在我們的成長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荷蘭弟的小蜘蛛——稚嫩叛逆
MCU的成功打造,讓後來納入的荷蘭弟版小蜘蛛備受爭議,一方面他那種全新的人物塑造風格著實打破了我們一切傳統的認知,另一方面又因為其更加鮮明的人物性格而稱讚不已。不同於之前的兩個版本蜘蛛俠。
荷蘭弟版的小蜘蛛,將時間線拉回到了其14歲的少年時期,完全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就連之前經典的花甲之年的梅嬸,都變成了風韻猶存的中年梅姨,著實有點驚豔眾人。越來越年輕的蜘蛛俠,其人物的性格也是逐漸的孩子氣。
很多網友曾這樣詬病過荷蘭弟的小蜘蛛,認為他在MCU中存在感極弱,幾乎成為了鋼鐵俠(託尼斯塔克)的附庸。但實際不然,小蜘蛛這種依附於託尼的這種設定,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存在的。不可否認的是,漫威的確有想利用鋼鐵俠的人氣來幫扶小蜘蛛的打算。
但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小蜘蛛人物年齡設定的上的需要,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我們可以看到,鋼鐵俠剛剛找到小蜘蛛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中學生,獲得蜘蛛能力的時間也並不久,在網絡上雖然小有名氣,但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超級英雄。
而且,其人格上的定位,也完全符合這個年齡段少年的全部特徵:好奇、衝動、愛表現(虛榮)、叛逆……,方方面面都洋溢著十足的稚嫩之氣。在德國的機場大戰中,小蜘蛛那種沒見過世面的好奇勁著實讓哈皮傷透了腦筋;面對禿鷲的事件,皮特又衝動不聽勸阻,任性而為,雖然最後成功的化解了危機,但在過程中幾次致自己於險境之中,甚至還牽扯到了無辜的平民。
更為坑爹的是,小蜘蛛對於託尼堪稱『親爸級』的看護操作,表現出的是相當的叛逆和不;,在內戰中阻撓了美隊之後,便洋洋得意的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復仇者了。相比於其他超級英雄的成熟和堅強,MCU中的小蜘蛛著實孩子氣十足,甚至在困境中,還會『哭鼻子』。在讓人哭笑不得的同時,也讓我們感生出了一種憐憫:超級英雄看似強大的表象之下,同樣也隱藏著人性的脆弱。
在進過上述分別的闡述之後,我們不難可以驚奇的發現,蜘蛛俠在熒幕之上的三個版本一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少年成長之旅,只不過這種成長的變現方式是一種跨越式的「逆成長」!分別了涵蓋了三個年齡段的性格轉變特徵。
一步一步的從稚嫩叛逆,走向青春任性,最後再到成熟穩重,成為那個我們熟悉的那個『友好鄰居——蜘蛛俠』。對於三個版本的蜘蛛俠,我個人雖然最偏愛馬奎爾版本,但對於加菲爾德和荷蘭弟的兩個版本也並不牴觸,正是他們三個版本合在一起,才塑造出了一個完整的蜘蛛俠熒幕形象。
文:雨打屁屁癢
圖:源自於網絡(侵權請聯刪)
均屬原創、抄襲必究
#蜘蛛俠#